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孫見福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朱標一共有過兩位后妃,第一位是常遇春的長女常美榮,她是在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當時朱標16歲,常美榮17歲。

三年後,常美容替朱標生下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但可惜的是,常美容在生朱允熥時,就因為難產而去世。至於皇長子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時也因病去世。

在常美容去世後,朱標又立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為太子妃,她為朱標生下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三個兒子。

另外,朱標還有三個女兒,分別是江都郡主、宜倫郡主和宜倫郡主,只不過這三個女兒的母親是誰,就不得而知。



當時,在靖難戰役爆發時,朱標共留下一個妻子、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首先,我們來看看朱標妻子呂氏,她在朱棣攻下南京金川門後,被朱棣請到自己軍營中,當時朱棣還特意向她講述了自己不得不起兵的原因。當然,這不過是做做樣子給明朝的臣子百姓看。

後來,呂氏在回去皇宮的路上,宮中突然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終,呂氏之後就跟三兒子朱允熙一起居住在懿文陵。永樂元年,朱棣下詔廢掉呂氏的太后之位,改稱她為懿文太子妃,其後事蹟不詳,大概死於永樂十年。

至於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他在朱棣破城之日時便失去蹤影,從此下落不明。

有人說朱允炆在皇宮起火時,趁機從地道里出逃,然後逃到南洋;也有人說他從皇宮逃出來後來出家為僧;還有人說他已經在那場大火中去世。但不管怎麼說,朱允炆的下落,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朱標的三兒子朱允熥,最初被建文帝封為吳王,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就藩,靖難之役就爆發。

等到朱棣攻入南京城後,就下詔將他由吳王將為降封為了廣澤郡王。但僅僅不到一個月,朱棣又將自己的這位侄子召回了明王朝的都城,然後將其貶為庶人,並軟禁在鳳陽,十五年後暴斃身亡,享年39歲。

朱標的四兒子朱允熞,和朱允熥的經歷類似,最初也是被建文帝封為衡王,結果也是沒來得及就藩,後來被朱棣將為懷恩郡王,居江西建昌。再後來,也是不到一個月,就被朱棣莫名其妙的召回都城,緊接著便被為了庶子,和三哥一起被緊固在鳳陽,十五年後暴斃身亡。

朱標的第五個兒子朱允熙,最初他被建文帝封位徐王,後來朱棣攻入南京後,將其下降為敷惠郡王,並和母親呂氏一起居住在朱標的陵墓,為朱標看守陵墓。兩年後,朱棣又將其改封為甌寧王,並下詔將其作為“不遣之國”世奉太子朱標祀。

如果只是這樣,朱允熙的日子過得也算是安詳,畢竟好歹是個王,還有自己的封地。但可惜的是,

天有不測風雲,兩年後他的府邸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朱允熙也因這場大火而失去生命,享年16歲。

另外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建文帝也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和簡太子朱文奎和潤懷王朱文圭。朱文奎在南京那場大火中和朱允炆一同不知所蹤,朱文圭則在靖難之役後被囚禁在鳳陽,那一年他只有兩歲。

等到明英宗奪門之變復辟後,他對朱文圭心生同情之心,於是下令放他出去,併為他張羅婚姻大事。此時,朱文奎已經被囚禁近50多年,放出來後什麼也不懂,連牛馬之類的都不懂得分辯,所以不久後就逝世。

至於朱標的三個女兒,除了長女江都郡主是在永樂初年,因為丈夫被朱棣處死而憂憤病逝外,其他兩位分別在永樂十五年和永樂十年去世,死因均不詳。


我是趙帥鍋


1402年,靖難之役後繼位時,朱棣年僅42歲,這個年紀分明是帝王如日中天之時,可雄風依舊的朱棣卻在此後的20多年裡,未生下過一個子嗣。

是朱棣忙到沒時間寵幸妃子?答案顯然不是,畢竟男人生孩子只需要三兩分鐘,再怎樣忙,這個時間終歸是有的。

民間傾向於認為:壯年繼位的朱棣之所以一直無所出,乃是因為他奪位不正,且繼位後幹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遭了報應所以無所出。

這些傷天害理的事裡,除了將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侄孫朱文奎弄“失蹤”外,還包括:用極其陰冷的方式“處理”了太子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嫡長子,因為出身高貴且是長子,他成了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他一生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除長子朱雄英夭折外,其他四子在他英年早逝後均在世。

朱標這五個兒子中,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為太子妃常美榮所生。常美榮是常遇春的長女,於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後不幸因生朱允熥去世。

其他三子,即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均為繼任太子妃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所生。影視劇中朱允炆

在講究尊卑、嫡庶的古代,朱標這五個兒子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貴。自然,他們在皇位繼承上,都比篡侄子位的朱棣更加名正言順。

這種名正言順,也便成了他們下場淒涼的鋪墊。

朱棣繼位後,一直在苦苦找尋朱允炆下落的同時,時刻擔憂著大哥的兒子們會回來奪回皇位。皇位對朱棣的誘惑力有多大,他內心深處的擔憂就有多重。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睡眠質量越來越差的朱棣“清理”大哥朱標的兒子們終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最初,朱棣對大哥朱標的孩子們和老婆還算客氣,畢竟面子工程得做足。實際上,這些“客氣”僅僅是他等待時間的過程罷了。

朱標的三子朱允熥本非常受寵,畢竟,他是太子妃常美榮拼了命換來的孩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時,曾封這個弟弟為吳王。

可未等到朱允熥去往封國杭州就藩,朱棣就篡位成功了。於是乎,朱允熥的人生也開始發生了驚天逆轉:他先是被降為了居漳州的廣澤王,隨後又被召回京師貶為了庶人,再後來,則被囚禁在了鳳陽,後暴斃而亡。

朱允熥的一生無疑是被永樂帝朱棣捏在手裡的一生,說來,朱棣亡朱允熥著實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朱棣處置大哥朱標的四子朱允熞的手法,與處置其三子朱允熥的手法,幾乎是完全複製粘貼的。影視劇中朱標

相比之下,朱棣清理大哥五子朱允熙的手法明顯就與處置他幾個哥哥不一樣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比哥哥們,他年歲最小。

皇叔叔朱棣篡位時,朱允熙年僅11歲,這個年紀在任何年代都是尚未知事之時。可即便如此,朱棣也未放過他。

朱棣先是將徐王朱允熙降為了朱允熙,這個路數與朱棣對付哥哥們的手法一致。所不同的是,緊接著,朱棣並未繼續給他降級或是貶為庶人,而是讓他和母親呂氏一起去了懿文太子陵,給父親朱標守陵墓去了。

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永樂帝改封為甌寧王,"不遣之國"世奉太子祀。聽這架勢,朱允熙和母親頗有能倖免於難的意思。

然而,這之後僅僅兩年,年僅16歲(剛剛成年)的朱允熙和母親便因府邸中莫名起火,被活活燒死。

好在,朱允熙死後,得了一個“哀簡”的諡號,說來,這結局終歸要比其他幾個哥哥強。

朱棣做了如此多,是否就能安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最終已經得了民心,坐穩了江山,也處置了大哥的眾兒子們,朱棣也依舊不安心。

為此,他甚至幾次三番派鄭和下西洋,名義上是為建立邦交、鞏固政權,實際上卻多少是為探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可惜,直到朱棣辭世,他也未能探尋到朱允炆的下落。這便也意味著,他繼位後一直生活在擔憂和恐懼中,如此巨壓下,加上國事繁忙,竟導致他在位23年,未生下過任何子嗣,這在歷史上,真真算是奇事一樁。

是報應否?誰知道呢?


記者李滿


朱棣當上了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嫂子和侄子們的呢?

四個字,滅絕人性!

朱標有六個兒子,大兒子和小兒子早夭,剩下了四個,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老二朱允炆

朱棣攻入南京之後,發現宮殿火光沖天,朱允炆不知所蹤,有人抬出了數具燒焦了的屍體,無從分辨是男是女。至此,朱允炆死還是逃了,成了歷史懸案。

朱棣繼位之後,花了一生時間去尋找朱允炆,不僅派了鄭和從水路上尋找,還派了胡濙從陸路上尋找。

鄭和一無所獲,但胡濙找了十六年之後,據說找到了朱允炆,原來朱允炆根本沒有離開中國,而是藏身在了江蘇吳縣普洛寺內。

然而,胡濙找到朱允炆之後,發現他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等胡濙趕回北京,連夜向朱棣彙報之後,朱棣嘆了口氣,說了句“讓他自生自滅吧!”

不久之後,朱允炆病死了!


老三朱允熥

朱允熥是太子妃常美榮生的第二個兒子,生完第二天,太子妃就死了,朱標悲痛萬分,將對妃子的愛都傾注在了這個孩子身上。

朱允炆繼位之後,封了朱允熥為吳王,可還沒等朱允熥前往杭州就藩,朱棣就攻入了南京城,至此他的人生髮生了驚天大逆轉。

先是被降為漳州廣澤王,後又被召回,貶為老百姓,幽禁在老家鳳陽,不久暴亡。

老四朱允熞

朱棣處死朱允熞的手法,與處死朱允熥出奇的一致,幾乎就是原版複製。

先是將朱允熞降為懷恩王,不久之後,與朱允熥一同貶為庶民,囚禁於老家鳳陽,不久死去。


老五朱允熙

朱棣處死朱允熙的手法,與前兩個侄子略有不同,先是將朱允熙降為敷惠王,後又將朱允熙連同母親呂妃,一起攆入了朱標的陵墓,說是給朱標守陵。

兩年之後,朱允熙和母親居住的房子突發大火,二人均被燒死於屋內,誰放的這把火?

除了朱棣,還能是誰!

至此,朱標的四個兒子和一個妃子都被弄死了,朱棣終於可以安心了!


一半秋色


朱標只有2位夫人,滿16歲時老子朱元璋給辦的,正夫人是常遇春的閨女,直接封為皇太子妃,同時還娶了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封為呂妃。《明史》記載朱標共有6個兒子,4個女兒,女兒為誰所生、生卒都未記載,6個兒子由太子妃常氏生了2個,呂妃生了4個。太子妃常氏很悲劇,準確的講她們一家都很悲劇,不是早死就是被處死,王侯將相之家卻無福可享,常氏自己先給朱標生了長子朱雄英,沒幾年夭折了,生第二個兒子時,常氏難產死了,才24歲,留下兒子朱允熥。

馬皇后與太子朱標像。

呂妃為朱標生了4個兒子,常氏生的朱雄英夭折後,呂氏生的第一個兒子朱允炆成了皇長孫,第二個兒子朱允熞,第三個兒子朱允熙,第四個兒子早殤,未起名字。等於說朱允炆繼承帝位時,有自己老媽呂氏,已尊為皇太后,一個異母弟弟朱允熥,二個同母弟弟朱允熞和朱允熙。朱棣攻入南京城時,皇宮一把大火,朱允炆自己不知所蹤,其他人被朱棣一網打盡,當時朱允熥和朱允熞已成年,分別被建文帝封為吳王和衡王,兩人被俘後,朱棣把兩人從一字王降為二字王,不久剝奪爵位,廢為庶人,禁錮於鳳陽,兩人同病相憐,在鳳陽落寞了10幾年後,於永樂15年,也就是公元1417年同時死亡,死因不明。

圖為朱標的明東陵,現在只剩下基址。

公元1402年,朱標小兒子朱允熙才11歲,未成年,所以由呂太后養在自己身邊,早在朱棣攻打金川門時,呂太后曾去往朱棣軍中相勸無果,在返回途中皇宮已大火,城破之際,母子一起被捕,呂太后被朱棣稱為“皇嫂太子妃”。早年朱允熙被建文帝封為徐王,也是被朱棣一字王降為二字王,《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諸王篇記載“永樂二年下詔,徐王允熙改甌寧王,奉太子祀,四年邸中火,暴薨”,呂氏也隨朱允熙居懿文陵,也就是朱標的明東陵,等於說朱棣把母子倆趕到鐘山為朱標守陵,僅2年後,他們住的房子發大火,母子倆被火燒死。

圖為建文帝朱允炆畫像。

前面說到朱標共有4個女兒,生母、生卒均未記載,三女兒早夭無封號,《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公主篇記載,大女兒江都公主,嫁給開國功臣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朱棣興兵起叛時,耿炳文是北伐平叛的主帥,耿璿是軍中的將領,兵敗後罷官歸家,朱棣登位後召其入朝,耿炳文稱疾不出,明顯跟朱棣作對,一家人的結果可想而知,耿炳文和幾個兒子,包括駙馬均耿璿在內,全被處死,江都公主為皇女,留了一條命,降為郡主,不久也憂慮而死,史稱“憂卒”。

圖為鳥瞰明中都鳳陽遺址。

朱標二女兒宜倫郡主,在永樂15年,也就是公元1416年,下嫁於禮,就一句話完事兒,明史是這樣的,如果丈夫是有身份的人,都會有點筆墨,像她姐江都公主嫁給耿璿,此人是開國功臣長興侯耿炳文之子,明史有上百字的描述,而宜倫郡主嫁給於禮,何許人也沒有記載,說明其身份不入流,民間的《萬曆野獲編》記載於禮是錦衣衛的百戶,這是個六品武官,統領120人,相當於現在的連長,可見其地位低,明史的公主一般沒有生卒,朱棣雖然沒有殺這個堂妹,但從朱標去世到永樂15年,很明顯宜倫郡主早已過了桃李年華,熬成了老女人才隨便給婚配了。

永樂皇帝朱棣畫像。

朱標最小的女兒更慘,在永樂活了10年,朱棣未給婚配,於1412年去世,南平郡主還是死後追冊的。另外建文帝朱允炆有2個兒子,長子朱文奎7歲跟著建文帝一起失蹤,次子朱文圭當時才2歲,跟著叔叔朱允熥和朱允熞一起囚禁在鳳陽的廣安宮,人稱“建庶人”,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做皇帝時,感慨建庶人的生活悲慘,為其平反,還其自由,此時朱文圭已被囚禁55年,出來後連牛馬都不認識,不久就死了。以上就是朱棣篡位後,朱標後人的結果,雖然朱棣表面上沒有直接殺掉,實際上子女們都變相被迫害,下場悽慘。


圖文繪歷史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國公李景隆發動金川門之變,向燕軍投降,朱棣率領軍攻入南京,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炆與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蹤。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朱棣篡位之後,殘酷懲處了堅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學士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皆被肢解殘殺,子嗣十五歲以上者也全被處死,不滿十五歲者和旁支宗族發配邊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為妓。

對於大臣如此,朱棣對其大哥朱標的幾個兒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樣是心狠手辣。

朱標活到成年的兒子一共有四個:太子朱允炆、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臺就取消朱標的明興宗廟號,重新追諡為懿文太子。接著先是將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親王將為郡王。

隨後,又以不能忠直輔佐建文帝為由,把這三個侄子廢為庶人,圈禁了起來。

最後這三人的結局全部以暴死告終。

至於到底真的是病死還是另有隱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曉。

朱標的這個三個兒子中,可能只有吳王朱允熥留有後代,明代稱之為“吳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期他們的境遇方才好轉。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個兒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標的孫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來。朱棣奪權之時朱文圭僅僅2歲,可能是覺得他對於自己的威脅不大,朱棣沒有讓他暴斃。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時期才被放了出來。據史料記載,重獲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於被囚禁多年,他連牛馬都不認識了,獲釋沒多久就死了,他的後代被稱之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長期囚禁於南宮,之後重奪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眾議將朱標的後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復了他們的自由)

到南明時期,風雨飄搖的弘光政權為了收攏人心,才將靖難建文諸臣和宗室平反,追復原封號。


千佛山車神


根據明史記載,朱標共有一位皇后一位皇妃。皇后是開平王常遇春之女,先朱標數年而亡,諡號為“敬懿皇太子妃”,追諡為“孝康皇后”,朱棣稱帝后,將其稱號降格為“敬懿皇太子妃”。


皇妃為太常寺卿呂本之女,先後生下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三子,建文帝繼位後封其為皇太后。


燕王朱棣在靖南之役中,率兵打到南京金川門,特意把呂太后請至軍中,述說不得已起兵的原故。太后還宮途中,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呂太后隨徐王朱允熙居住懿文陵。永樂元年,朱棣複稱皇嫂呂氏為懿文太子妃。


朱標共有五子三女。

  • 長子為虞懷王朱雄英,皇后常氏生,早夭。


  • 次子為建文帝朱允炆,呂氏生。

  • 三字為吳悼王朱允熥,常氏生,被朱棣廢為庶人並囚禁。

  • 四子為衡愍王朱允熞,呂氏生,被朱棣廢為庶人並囚禁。

  • 五子為徐簡王朱允熙,呂氏生,被朱棣降封甌寧王並與母親安置於懿文太子陵,後死於大火。

  • 長女江都公主,洪武二十七年下嫁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

  • 次女宜倫公主,永樂十五年下嫁。

  • 三女南平郡主,永樂十年未婚去世。


象眼觀天下


明太祖生前雖然把杖上的棘刺去掉了,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剛剛去世,竟然禍起蕭牆,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起兵戈。

這段歷史就叫“靖難之役”,靖難歷經四年,驍勇善戰的燕王朱棣率領燕軍攻城掠地,經過艱苦的戰爭和驚人的信念(如果可以把篡位稱為“信念”的話)支撐,終於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帝寶座。



明成祖登基後,由於他的皇位來源不正,他既擔心有人會效仿他爭奪皇位,也畏懼背地裡人們的議論,所以他不斷地屠殺那些反對他的人。

建文帝的失蹤又引起了很多的猜測,不穩定因素的存在迫使這位皇帝做了許多暴虐的事情,對忠於建文帝的臣子們進行瘋狂的屠殺此處就不說了,只說朱棣是怎樣處置其大哥朱標即已故太子的幾個兒子們的:

朱標原本娶的是常遇春的女兒,常遇春是朱元璋身邊的得力大將,到了洪武四年,常氏被立為皇太子妃,她給朱標生下了嫡長子朱雄英和朱允熥,在洪武十一年去世了。


除了常氏,朱標還娶了呂氏。呂氏的父親名叫呂本,壽州人,原本是元朝的官員,入明以後做過吏部尚書、太常司卿。

呂氏給朱標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包括朱允炆。如此算起來,朱標一共有五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朱雄英,二兒子朱允炆,三兒子朱允熥,四兒子朱允熞,最小的是朱允熙。

長子朱雄英早早的夭折了,建文帝朱允炆還有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朱棣登位後,這三個弟弟死的都很慘。

先說三弟朱允熥,在建文帝時代被封為吳王,朱棣一登基,立馬以“弗知省躬,自生疑懟”為罪名,剝奪了王位,被囚禁到了朱家的老家鳳陽。

但朱棣還是不放心,朱允熥很快在被囚禁的地方突然暴亡,誰也不知道原因,死得極其蹊蹺、悽慘。

四弟朱允熞情況更為慘烈,基本過程跟三弟一樣,先是被剝奪了王位,然後就以莫名其妙的罪名被關起來,緊接著突然就死了,誰也不知道怎麼死的。


五弟朱允熙剛開始留存下來,朱棣給出的原因是要給自己的哥哥朱標留下奉香火的兒子。因此將其囚禁在朱標的陵墓,本來以為能夠安穩度過殘生。

到了永樂四年,朱允熙的住處突然燒起一把大火,朱允熙被燒死。不用問,這件事極可能是朱棣授意的,他不會讓朱允炆的兄弟留在世上。 比較奇怪的是呂妃,大火之後下落不明,再無消息。基本上可以確定,她跟隨小兒子一起葬身火海了。
雖然朱棣在歷史上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但這並不能掩蓋其排除異己時的暴虐手段。


鯤鵬歷史


朱標之死是導致明朝的一個轉折點,朱元璋花費了幾十年的精力培養朱標,為的便是讓他成為一個更優秀的皇帝。

可誰知道,朱標竟然在37歲那年病死了。

朱標死了之後,朱元璋又將希望放在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的身上,所以他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培養朱允炆。

只不過朱允炆卻遠不如他的父親朱標,不僅在能力上不如朱標,在性格上也是如此,朱標是仁厚,朱允炆卻是憨傻,也沒有自己的主見,聽風便是雨,總是別人說什麼他便信什麼,缺乏自己的判斷力。

黃湜、齊泰說應當削藩,說了一通有的沒的,朱允炆聽完之後覺得所言有理,於是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便決定削藩。

那時候的朱允炆坐穩了皇位了嗎?沒有,朱元璋臨死前之所以命令諸王不得入京奔喪,為的便是讓朱允炆能夠順利即位,朱允炆那點斤兩朱元璋可太清楚了,沒個幾年時間朱允炆別想坐穩皇位。

可是黃、齊二人急於立功,急於給自己增加政治籌碼,朱允炆這邊才即位,他們那邊便迫不及待地忽悠朱允炆削藩了。

於是,由於黃、齊之輩的盲目削藩,終於引發了“靖難之役”,朱允炆白白將皇位送給了朱棣。

朱允炆作為一個皇帝,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更沒有識人、用人的本事,也無怪乎他會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讓朱棣翻盤,被朱棣給打敗了。

他用的那個李景隆,打不過朱棣,喪師數十萬便算了,朱允炆也沒追究李景隆的責任,可是朱棣兵臨城下,李景隆那廝卻背叛朱允炆,跑去給朱棣開門,這是人乾的事嗎?朱棣都覺得李景隆無恥,所以後來將來給他圈禁了。

朱棣雖然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一路打到南京城,可誰都知道他不僅要“清君側”,更要“清君”,他是要自己當皇帝,朱允炆再傻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在朱棣攻入皇宮之前,皇宮便已經著起了火,死了不少人,據說朱允炆和他的皇后、長子朱文奎便死在了這場火中。

只不過,也有人說朱允炆並沒有死,死的只是替身罷了,朱允炆早已經通過暗道逃出了皇宮,此後才不知所蹤。

除了朱允炆之外,朱標實際上還有四個兒子,即長子朱雄英、三兒子朱允熥、四兒子朱允熞和五兒子朱允熙,朱雄英、朱允熥系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則系呂氏所生,朱棣“靖難之役”成功之後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實際上,朱雄英早在8歲那年,也即1382年的時候便夭折了,他的母親常氏則在1378年生下朱允熥之後便死了。

所以,在“靖難之役”後仍然在世的只有呂氏和朱允熥、朱允熞以及朱允熙四人。

呂氏是洪武年間太常寺卿呂本之女,朱允炆即位當了皇帝之後被尊為皇太后,不過靖難之後,朱棣當然不會再允許她是皇太后,所以降為“懿文太子妃”。

呂氏雖說是朱允炆的生母,可也是朱棣的皇嫂,他也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攻入南京的,自然不敢拿呂氏怎麼樣,但也將她“發配”去給朱標守陵。

說是守陵,實則是軟禁。

當時被打發去和呂氏一起給朱標守陵的實際上還有時年11歲的朱允熙,當所有人以為朱允熙可以因此保住性命的時候,四年之後卻又發生了“意外”——朱允熙的府邸發生了火災,朱允熙竟然被活活燒死了!

朱允熙再怎麼樣也是一個王爺呀,府裡下人丫鬟伺候著,一個15歲的少年王爺竟然能夠被活活燒死,豈不怪哉?

只能說朱棣的手段太狠辣,朱允熙的存在對他而言始終是一個隱患,雖然年幼,但也得斬草除根。

當時24歲的朱允熥和17歲的朱允熞,相對於朱允熙而言更具威脅性,所以朱棣一即位便將他們二人廢為庶人,然後遠遠地囚禁到了鳳陽。

他們被囚禁在鳳陽可不意味著便可生命無虞,先有朱允熞不明不白地死去,後有朱允熥突然暴斃。

靖難之役後,朱標的遺孀和兒子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全部被朱棣給斬草除根。

即便將朱標的遺孀和兒子殺完了,朱棣也沒有完全放心,因為他自己也懷疑當年在皇宮裡被燒的人不是朱允炆,所以一直派人在外四處搜尋朱允炆的下落,以期能夠徹底剷除這個後顧之憂。

倘若朱標仍然活著,又何至於此?

倘若朱允炆能有朱標的幾分本事,恐怕也不至於此。

朱允炆之失天下,不僅在於他能力不行,也在於他沒有朱棣那麼狠,只能說朱允炆真的沒這個命。


寧糊塗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當時的朱棣,非常開心的騎著自己的戰馬來到了南京城下,突然之間出現一位大臣,並且告訴他,你不可以當皇帝,皇帝只能讓朱允炆當。這句話,讓朱棣非常羞惱並且揚言要殺掉他。這位大臣突然之間站起身來指著朱棣說道:你今天哪怕殺了我,殺了我全家,我也不怕你。

朱棣繼續說,你信不信我殺你九族?你殺我十族又如何?那位大臣非常硬氣的說道。當然在歷史上所有的硬氣都是需要付出血的代價的,不久之後這位大臣死了,而與此同時伴隨了整個明朝以及整個封建王朝最為傳奇的血腥制度,殺九族。不好意思,殺九族已經無法形容此次血腥了,在殺九族的同時往上翻了一個維度,殺十族正式誕生。

事件回顧

上面的那位大臣是方孝孺,整個明朝初期的才子、政治家、最有名氣的文人書生,與此同時僅僅因為一句話便被朱棣殺了十族。

說這個故事和今天我們需要去講的這件事情有什麼聯繫嗎?

表面上來看並沒有,但只要挖到底就不難發現,朱棣對於任何膽敢觸犯皇權的人都殺紅了眼,甚至毫不留情,因為此時的朱棣絕對不允許自己費了4年時間拼死拼活拿下來的大明皇帝,突然之間被別人鑽了空子。

這也就不難理解接下來與朱標相關的妻子兒女的悲慘下場了,因為在朱棣看來這些人全都是不穩定因素,必須要及時抹除,如果他們不死,朱棣將寢食難安。

朱標共有6個兒子,4個女兒,與此同時有兩個媳婦,還有一些妃子,原本想整一個表格,把他們的生平往事以及如何死去通通做一個記錄,現在好像沒有什麼必要了,畢竟在朱棣當上皇帝之後的不久的一段時間裡面,他們將統統死去,並且死因各不相同。

呂妃為朱標生下了4個兒子,大兒子自然而然的當上了皇帝,也就是朱允炆,剩下的三個兒子當中死掉了一個當朱棣佔領南京城之後將剩下的兩個兒子通通剝去爵位,並且關押在一個小木屋裡面,十五年之後意外死亡,死因不明。

除此之外,朱標的太后和他的小兒子在朱棣當上皇帝之後的第2年裡面突然遭遇了一場大火,在這場大火當中,母子二人通通被燒死無一人生還。

沒錯,這就是事實

朱棣在當上皇帝之後做了兩件事情,表面上來看,這兩件事情非常小,卻已經決定了朱棣對於自己大哥的後人的一些處理態度。

第1點朱棣未經允許擅自更改了歷史記錄,比如在對應史籍當中,朱元璋由原來的非常喜歡大兒子朱標變成了非常喜歡自己的四兒子朱棣,並且非常討厭朱標,奈何當時的朝廷勢力迫不得已才將自己的大兒子立為皇帝。

第二點,朱棣肆意的抹黑朱允炆以及與朱允炆相關的後宮宮女、朝中大臣、民間勢力。這一切都做完之後,自然而然的不能允許朱標子孫這樣的後患存在,因為朱允炆的名聲似乎還算不錯,未來在某一天他突然出現或者由朱允炆的其他兄弟率領天下的兵馬前往討伐朱棣的話,那必然是一件麻煩事,既然斬草就要除根。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靖難之役,是燕王朱棣為了奪取皇位,以“清君側、靖國難”為名義發起的叛亂。戰爭歷時四年,1402年,朱棣攻下了帝都應天。

朱棣即位後,會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孩子們呢?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弄清楚朱標的家庭關係:朱標一生只娶過兩個妻子,分別是元妃常氏和繼妃呂氏,她們為朱標生下了六個兒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孩子的遭遇。

常氏一脈

常氏(1354-1378)是開平王常遇春的長女,洪武四年,嫁給朱標,洪武七年生下了朱

標的嫡長子朱雄英。

1.早逝的朱雄英

本來朱雄英順順利利長大的話,便是當之無愧的皇位繼承人,然而洪武十五年朱雄英竟然薨逝了,死時年近八歲。

這個噩耗讓爺爺朱元璋悲痛不已,已經無法正常上朝,最後他追封朱雄英為虞王,又令人將孩子葬在了鐘山,當時所有侍衛大臣都穿上了銀白素服,徒步前往送葬,可見朱元璋對這個孫子的重視程度。

2.被囚的朱允熥

常氏還有一個兒子朱允熥,生於洪武十一年,為了生下這個兒子,常氏難產而死,後來被建文帝追封為“孝康皇后”。

朱允熥是朱標的嫡次子,一生命運多舛。理論上按照“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他在朱雄英死後應當成為太孫,然而朱元璋卻偏偏選了呂氏的兒子朱允炆做繼承人。

從表面上看,是因為朱允炆“純孝”、“仁愛”,實則是因為朱允熥與常家的幾個舅舅關係親厚,朱元璋擔心他登基後會出現外戚干政的情況,所以朱元璋還特別給朱允熥指了一門親事,對方不是勳貴之家,僅僅是一個小小指揮使,其用意不言而喻。

然而朱允炆也未必有朱元璋想的那麼單純,他即位後將朱允熥封為吳王(朱元璋自己就做過四年吳王,定國號時曾不知該選“吳”還是“明”,可見“吳王”這個封號頗有深意),又不許他就藩,而是把他軟禁在南京。

等到燕王入京師後,無辜被牽連的朱允熥被降封為廣澤王,還被貶到偏遠的漳州。幾年後朱棣又把他叫回來,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

即使是這樣,朱棣還是沒有放過朱允熥,永樂十五年(1417年),谷王和崇陽王謀反,被囚禁的朱允熥卻突然暴死了,有人便說這是朱棣為了杜絕隱患暗下毒手。不論這個說法是真是假,朱允熥都可以算是朱標諸子中最倒黴的一個。

呂氏一脈

呂氏(1359-1412)是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常氏難產而死後,呂氏得以扶正,於是朱允炆的庶子身份也升格成為嫡子。

後來朱允炆登基後,呂氏被尊為皇太后。等到靖難之役後,呂氏的尊位被朱棣抹去,她又重新成為“懿文太子妃”,和兒子朱允熙一起為丈夫守靈,隨後母子兩人雙雙死於火災。

1.不知所蹤的朱允炆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成為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但在位時間僅僅只有4年。

南京城破後,皇宮大院起了一場大火,其中有幾具無法辨認面目的焦屍,有人說那就是朱允炆和他的妻子、兒子,但也有歷史學家說他喬裝改扮後逃出了南京,更有甚者說他漂洋過海去了西洋。

所以朱允炆的下落成了一個迷,最想知道答案的人自然是成功奪得皇位的朱棣了。

傳說鄭和下西洋六次(第七次時朱棣已經死去),為的就是尋找逃亡海外的朱允炆,故而鄭和才會一路廣撒金銀,只想買到可靠的消息。當然這些都是戲說,真相究竟為何,誰也說不清楚。

2.同樣被廢的朱允熞

呂氏的第二個兒子朱允熞和異母哥哥朱允熥堪稱“難兄難弟”,他同樣是在建文元年被朱允炆封為衡王,也是十分奇怪的一直沒有就藩。

於是等到朱棣稱帝后,他先被降封為懷恩王,被趕到了建昌,沒過多久就和朱允熥一起被召回京師,又被朱棣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和朱允熥一前一後雙雙離世。

3.慘被燒死的朱允熙

呂氏的第三個兒子朱允熙曾經被朱允炆封為徐王,朱棣入京後,他被降為敷惠王,和母親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朱標的陵墓附近。

永樂二年(1404年),他被改封為甌寧王,但只過了兩年,他就因為府邸起火,被活活燒死了,死時年僅16歲,諡號哀簡,他也是朱標諸子中唯一一個在永樂朝獲得過諡號的。

除了這三子外,呂氏還為朱標生過一個兒子,但孩子很早就夭折了,甚至沒來得及取名,所以和早逝的朱雄英一樣,皆不在本題討論之列。

此外,朱標還有幾個女兒,生母均不詳,其中江都郡主是朱標的長女,洪武年間下嫁給長興侯的兒子耿璿。朱允炆即位後將郡主進封為公主,耿璿也做了駙馬。

朱棣登基後,耿璿稱病不出,朱棣就找了個罪名把他處死了,公主也被降為郡主,後來因為憂思過度而死。

結語

朱棣可以說是一代明君,但是他對兄弟遺屬的態度當真讓人不敢恭維。縱觀朱標妻子兒子的遭遇,也讓人由衷感慨“無情最是帝王家”。

只要能夠上位,誰管他是不是同胞手足,是不是血濃於水。為了權力,兄弟反目、叔侄相殘,種種過往令人不忍卒睹。

而這還是朱棣篡改過歷史的結果,想來其中尚有眾多不能為人知之秘辛,卻都已經被歷史的汪洋大海所淹沒了,今天的我們能夠窺見的也不過是歷史的一點殘影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