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貸款100萬,然後把這100萬存到其他銀行吃利息還貸款可以嗎?

偉哥日記


首先要這家銀行的貨款的利息確實比你要去存的那家銀行存款的利息低,有明顯的息差,而且貸款時間長,計劃好流動資金充沛到期一定還得上的就可以做。

不過天不會掉餡餅,若有這等好事一般人得尋到合法的空子。

或者拐個彎,如老闆貸到銀行的錢,去做穩賺不賠的項目。借雞生旦。我以前有個熟人在每年的年頭把自己老家風景區多餘的一座舊樓抵押給當地銀行,貸一筆款年尾必定還清,如貸款利息是5%,那些年是牛市他用這筆錢,只要在股市能賺回8~10%,他就穩賺’3~5%好的時候更高。他已是大戶,逢過年過節銀行還派員上門送禮品。這讓人很眼饞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學,還要有本領才學得來。

最沒風險的是用信用卡消費,計準了它有幾十天是無息的,把該用的特別是大額消費,不用自己的錢而先用信用卡付款,留出自己的錢加入去買短期或長期的理財產品,計算好到期前把卡數補足,夠還款就可以無風旡險地實現O利息借款,而利用這筆O利息的錢去做理財白拿到2%~4%或更高的利息,真別說,月月週而復始積小成多,可賺回銀行的一筆,爽!合理合法地運用不賺白不賺。


小笙常談


答案是不可行。你的這個想法非常有創意性。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沒有任何可能性。

首先,貸款100萬。無論是等額本息還款方式,還是先息後本還款方式。最低,最低的貸款利率不會低於6%年化。也就是我們嘴裡面通常所說的借款1萬元一月利息要給60元。

其次。理財100萬。他只有存定期或者活期。按照各大銀行公佈的各種理財數據。就沒有多少事在年化六左右的。要想知道一件事情。貸款本身是本金和利息一起還的概率是極大的。但是理財本金是永遠拿不出來的,只有到期之後才能拿出來。理財的利息。想要吃透基本上不太可能。

再次你貸款100萬,然後理財用100萬。這種一進一出,沒有任何利潤的事情除了腦子有問題,基本上都不會去做。另外銀行具有非常多的專業金融人才。這種薅銀行的羊毛的做法和想法都是極其不現實的。

所以貸款100萬,然後理財100萬的利息去還貸款,這個事情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這個事情能實現,那將會世界大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既然可以通過這種手段去實現利潤。那麼最典型的方式就不要再去創造價值,都去追尋利潤了算了。


暖男財經


銀行現在貸款利率約在4.9%左右,已經是近些年很低的貸款利率水平了。關於題主的問題,確實有人這麼幹,也就是從銀行貸款出來,然後再以較高的貸款利率放貸給其他人,自己賺中間的差價。就金老師看來,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整個資金盤都會垮掉。

前些年,有一位朋友,當時有幾年沒有聯繫了。然後發信息給我,說借給他幾萬塊錢,然後給我兩分的息。金老師對借錢這種事,可以說是十分的謹慎。直接就回復了“生活還需要錢來維持!”

可能很多人認為,金老師太摳門了。金老師對於借錢這種事兒,一直很摳門。如果說聚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我會毫不猶豫的請客,但借錢就算了。借出去以後,基本沒得回頭錢,傷感情。

兩個月後,也是一次聚餐,然後朋友們就聊起了這位朋友。當時一些女性朋友就將錢借給了她,甚至還有一些男性朋友早在幾年前就將錢借給了他。當然,後果可想而知,都是沒有償還,發信息、打電話都不回覆也不接。當時,借給她錢的女性朋友們,明顯感覺有些著急,有一位借出資金有十萬元。

大概過了半年的時間,金老師朋友圈裡突然出現了一篇文章,事關這位借錢的人。他這些年不管的向朋友、同學、親戚、高利貸、銀行等借入資金“拆東牆補西牆”。怎麼講?2015年降息的時候,他發現市場需求資金量很大,就將房產做了抵押,當時還有一個公司,向銀行貸了款。但是,他貸的款並沒有直接使用貸款目的的生意中去,而是用在了放貸,想著中間賺貸款差價。

而這一個貸款差價,就讓他萌生了做中介的想法,然後向一部分朋友借錢,然後再帶出去。2016年市場的生意難做,風險也出現了,一些貸入資金的生意人,根本沒有能力還款。所以,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另外的環節都會出現問題。沒有本金的回籠,他只能是“拆東牆補西牆”。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借了一個遍,可以說不是借了,用騙更加貼切。利用租名車,讓別人相信他有能力,然後將錢借給他。最終相關借入的資金多達1000萬。最後,被警方逮捕!

所以,題主的想法很好,但現實中失敗的案例遠比成功的案例多,切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厚金說


你好,聰明的題主,你的想法原則上是行的通的:只要你有本事,可以以基準利率拿到100萬貸款,然後再和銀行談,以高於貸款利率的存款利率存入銀行,中間的利差就是你的利潤。

但是,你要知道,銀行就是靠利差吃飯的。這方面銀行是祖師爺,你能從祖師爺碗裡搶飯吃,你的確是個牛叉的人。

上圖是2019年各家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假設你能從銀行貸款100萬,一年期計算的話,貸款基準利率為4.35%(假設銀行願意以基準利率為你發放貸款),你再將這100萬購買其他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年期存款任何銀行都不會超過3%,所以定期存款絕對不可行)。假設你購買預期收益率為5.35%的銀行理財產品,利差為1%,那麼一年你就可以獲利1萬元,當然還貸款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你不要忽略以下幾個問題:

一-基準利率放貸給你不可能

銀行的利潤來源就是靠存貸之間的利差,銀行工作人員的工資、網點租金、水電、辦公耗材等各種費用都是銀行的成本。即使作為普通的小商販,以成本價將商品賣給你,運費、自身的勞務費等相關費用都不附加到成本上,虧本賣給你是不可能的。

二、你如何貸到100萬?

對於一般客戶來說,想從銀行貸款100萬,單純的以擔保、信用等無成本方式取得貸款是不可能的。

如果通過抵押貸款,那麼貸款的評估費是不是得由你來付?

如果是存單質押貸款,那更不可能。銀行存單質押貸款規定,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存單利率,這樣一來你的計劃就泡湯了。

三、假設你的想法都實現了,銀行會將100萬現金直接付給你麼

不要忘了受託支付發放貸款的存在。你貸款用途不會是為了爭取利差吧?除了房貸、車貸、消費貸這種個人消費類貸款與固定的金融公司、房地產公司合作;經營性貸款超過一定的資金規模也是需要受託支付的,資金只是從你的賬戶上過渡一下,你不可能直接拿到100萬現金由你自由自配。

所以,總結一下:銀行不會以基準利率發放給你貸款;

沒有合理的用途,銀行同樣不會給你發放貸款;

無論是抵押、擔保、質押貸款你自己需要花費的代價同樣不小;

即使按照你的設想取得了貸款,你這樣的操作又有什麼意義呢?


財經札記


想法很清奇,利息還貸款,貸款到期了白得個本金。我們看看是否行得通。

100萬貸款需要多少月供

如果是消費貸款,只能貸3年的話,怎麼算都不夠,我們就假設此貸款可以像房貸一樣,可以長達30年,基準利率4.85%,那麼月供將達到5276.92元。

需要多少的利率

100萬本金,月利息達到5276.92元,那麼年利息則為63323元,那麼年化利率需要達到6.33%才可以。

行不通,為什麼?

1、所需要的利率差太大

上述的月供是按照4.85%的基準利率來計算的,並且假設可以到30年貸款,最大化的減小了月供,一般情況下根本達不到這個要求。

按最小的月供條件下所需要的年利率要達到6.33%,這個在現有存款產品中是找不到的,根本沒有。現在最高的5年期的貸款剛剛到6%(民營銀行)。

2、流動性不匹配

要想用利息還貸款,那麼就要月月拿到利息,而定期存款至少是一年才能拿一次利息,流動性上根本無法匹配。

綜上所述,想法很清奇,但是根本行不通。


經濟觀察哨


覺得這是一種很大膽的想法,這個社會就缺這樣的敢於拼搏的人,可以試一試。

01

我們來看看,哪些人最歡迎這種想法。

毫無疑問是銀行的工作人員,首先從第1個銀行貸款100萬,這家銀行獲得了一筆貸款業務,有貸款收入。

然後再把這100萬存到第2家銀行,第2家銀行同樣非常歡迎,因為他們有了一筆存款業務。

實際上這個遊戲還可以繼續下去。因為在第2家銀行有了100萬的資產,如果想貸款80萬,第2家銀行應該沒問題。

然後拿這80萬存到第3家銀行去,又可以貸60萬出來。

突然間感覺,千萬富翁其實也很容易實現。

02

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得更遠一點,上面這種玩笑就可以變成了現實。

很多人都覺得在國內貸款利率比較高,但卻不知道如果能夠在境外獲得貸款,往往利率會比較低。

舉個例子,假如真的有辦法,可以在香港貸款100萬,貸款利率會低至2.5%。然後再把貸款獲得的資金,和一小部分自有資金,一起購買香港的保險公司推出的理財,保底利率可以達到3.8%甚至4%。

也就是說從銀行低息獲得貸款,存到保險公司,獲得相對高的利息回報。

03

在我們看來挺難做到的,但是在國際投資界卻非常普遍。

很多大的國際炒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從日本借入日元,因為日本實行極低的利率。然後用借入的資金,獲得略高的債券收益,或者加槓桿的方式進行外匯的投資。

我們雖然做不到,但是我們卻可以學習這種思維。

至少懂了這些之後,我們就知道,房貸是屬於低利率貸款,借入房貸後,手上的資金,尋求更高回報的投資。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夢想還是要有的,不然與鹹魚有什麼區別呢?雖然總聽到這些勵志的雞湯,那麼現實中可能存在從銀行貸款100萬,再把這100萬存到其他銀行吃利息還貸款嗎?答案是確實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前提你要有一家優質的企業或者優質的抵押物。

銀行利潤來源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主要來源為存貸款的息差,如下圖所示,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一直高於其存款利率,中間的差值維持在2%-3%之間,這也是銀行盈利的關鍵,所以要實現你的想法很難。

特別是在2012年之前,想要通過一個銀行貸款,到另外一個銀行存款獲利,那麼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2012年之前,我國未放開存款的浮動比例,當時所有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是相一致的,而存款利率都是低於貸款利率的。但是自從2015年10月起,央行正式放開存款利率的限制之後,這種不可能就變為了可能,畢竟各銀行有權自主決定存款利率的高低。

優質的企業或抵押物

目前在商業銀行的零售貸款(或者說個人貸款裡),除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外,其餘貸款的利率基本不可能低於6%,而住房按揭貸款,款項是直接發給開發商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通過個人貸款這條渠道在兩個銀行之間獲利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即使是五年期的銀行存款,目前最高的利率也才6%,而個人貸款極少有五年期的且是到期還款的。

對於企業來說,則存在實現的可能,目前優質的企業或者有極優質的抵押物,是可以拿到貸款基準利率的,央行一年期的貸款基準利率為4.35%,以這個利率貸款,在拿去存其他銀行一年期5%以上的理財產品或者超過4.35%的定期(民營銀行),則可以獲得利差。不過這個的利差太低了,沒有多少意義,所以很少企業這麼做,現實中更常看到的是企業在銀行以低利率貸到款項,然後再以高利率借貸給其他企業,從中賺取利差。

總結

對於普通人來說,基本不可能做到你所說的事情,因為個人很難拿到基準利率的貸款,再者一年期的貸款基準利率4.35%已經秒殺了眾多的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了(除了個別民營銀行的利率有超過4.35%),所以這個夢想實現的限制也很多。

想要褥銀行的羊毛,還是別想了,如果都可以這樣操作,銀行早就破產了。


鯉行者


這種想法有點不切實際。

一、可能實現的方法:從國外的銀行貸款,國外很多銀行的貸款利率很低,甚至是負的。目前瑞典、丹麥、歐元區、瑞士、日本和匈牙利的貸款利率就是負值,你要是能拿到這幾各地方的綠卡,去銀行貸款100萬,在當地賺利息,存到其他銀行也賺利息,這樣兩邊賺錢。貸款更不用急著還了,借得越多,賺得也越多。理論如此美好,實際實行就麻煩了,要能拿到國外的貸款條件,估計題主也不會在乎這麼點利息差價了。

二、不切實際的方法:從一個銀行貸款出來100萬時,再存到另一個銀行裡,一般來講貸款的利息會高於存款利息,因為銀行也得吃飯賺錢啊,不太可能存款利息高於借貸利息,所以這樣操作肯定不會盈利的。若真的借貸利息高於貸款利息,一個月下來也賺不到幾個錢的,利息差值太小,盈利的數目也太少了。


紹52763895


從貸款要求上來看是不行的,因為所有銀行貸款的時候都會加上一條“本人承諾貸款資金不用於股票、期貨、金融衍生產品、股本權益性投資、購房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其他消費與投資行為”。而且從銀行的存貸款差異來看,也是不可行的,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

第一,貸款用途限制。從貸款目的來看這樣貸款本身就是不符合規定的,雖然銀行大部分時候不會真的去核實你的貸款去處。貸款本身的目的是用於消費,而不是讓你用貸款去存款賺收益。因為一旦可以這樣操作,大家都會趨之若鶩的參與,倒手就可以掙錢。大家都不工作了,做這種毫不給社會增值的工作,也會抬高資本的成本。打個比方,工程領域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轉包分包問題,中間人什麼工作都不用做,拿到的錢比實際幹活的人還要多。典型的案例,一個貧困縣水幕電影合同價4000萬,層層轉包之後200萬元實際造價,想想太可怕。

第二,存貸差異率。銀行的存貸差異率也不給你操作的機會。我目前從銀行貸款獲得的最低利率為3.25%,但是是購房貸款,錢都沒有見到就給了房地產公司。後來一些銀行的消費貸款目前給到的利率水平最低5.25%,時間為1年。而銀行理財及存款利率一年期產品能達到4%的水平的都很少,根本沒有操作空間。有操作空間的產品比如P2P產品風險太高了,萬一不會回款,將是雙倍損失。

綜合分析以上兩個因素,這個方法是不可行的,我只能說你的腦洞很大,想到了這個方法。


談財論道


這是個有趣的話題,所謂的借雞生蛋、空手套白狼,就是從某個地方借一比錢,投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從中賺取差價,也就是樓主說的吃利息還貸款。從銀行到銀行,有可能但空間不大,從銀行到非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實現。

1.從銀行借錢存到其他銀行吃利差是可能的。

銀行與銀行之間存款產品和理財產品的利率差別不是很大,但也有差別,尤其是中小民營銀行與其他大型銀行之間。

例如,億聯銀行智能存款利率6%,如果以基準利率貸款出來4.9%,存在1.1%的利差,可以吃利息還貸款還有剩。不過,這裡有兩個前提,一是能夠從銀行低息貸款出來,二是能夠找到另一個利率更高的銀行。

2.從銀行借錢投到非銀行系理財產品是可行的。

由於銀行與銀行之間的存款和理財產品利率差別不大,套利空間非常有限,操作意義不大。但非銀行系理財產品收益率則高很多,存在套利的可能性。

這類產品主要限制在固定類收益率產品,100萬以內的包括P2P,100萬以上的包括私募基金、信託等。這些產品收益率減去銀行貸款利率,會有5%左右利差,有套利的空間和機會。

3.想要從銀行借錢去錢生錢難度是很大的。

從銀行低息將錢貸款出來,然後投到高息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利差賺錢,這對於一般非從事金融行業的朋友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以固定收益率和浮動收益率兩大產品為例,假定從銀行貸款利率為6%。

固定收益率產品:信託或私募基金,這兩類產品起投點100萬,收益率在9%-13%,若能夠正確選擇,那麼就能夠套利3%-7%。但是,如果選擇不當,有可能遭遇本金損失。

浮動收益率產品:股票基金或股權投資,這類產品對於專業性要求更高,期間出現本金虧損是常見的事,收益率也不穩定,基本上不適合從銀行借錢套利。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某個銀行借錢出來存到另外一個銀行吃利息還貸款,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空間非常小。而將貸出來的錢拿去投其他理財產品實現套利,很容易但風險很高,一定要量力而行。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知識,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