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盔的做法有哪些?

爺們太帥了吧


我是大勝,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說起鍋盔,不得不提我最喜歡的梅乾菜鍋盔了,酥脆的口感,濃濃的梅乾菜味道,再加上肉餡中油脂,真是又香又脆!大家都知道,鍋盔是烤出來的,我們家庭做飯肯定不會有這種設備,但是作為吃貨,又怎麼能不親手做這樣一道美食呢?!於是,我研究瞭如何用電餅鐺做鍋盔,沒想到味道、口感都相差無幾,簡直太棒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梅乾菜的網紅吃法——梅乾菜鍋盔,相信你也一定會喜歡。

所需的食材

麵粉、梅乾菜、肉餡。

所需的調料

鹽、生抽、老抽、料酒、白胡椒粉、五香粉、白糖、食用油。

方法步驟

1.取200克麵粉,

加入2克鹽拌勻,少量多次加入110克左右水,和成光滑的麵糰,醒發20分鐘。

2.取50克肉餡放入碗中,少量多次打入20克水,加入半勺生抽、少許老抽、1勺料酒、1克白胡椒粉、1克五香粉、2克白糖、1勺食用油攪拌均勻,取20克梅乾菜加入碗中,繼續攪拌均勻。

3.將麵糰取出,稍加揉壓,分成均勻三份。

4.取一份麵糰,

擀成巴掌大的圓片,取三分之一肉餡塗抹均勻,然後像包包子一樣將口封好,反正面擀成電餅鐺大小,皮一定要薄。

5.將電餅鐺預熱,上下火烙餅,烙至酥脆即可。重複第4、5步操作,三個梅乾菜鍋盔就做好了。

小貼士

1.根據我的經驗,200克、110水的比例做出的麵糰正好不軟不硬,很適合做梅乾菜鍋盔。

2.擀麵餅時一定反正面擀,這樣兩面的餅皮比較均勻,也要擀薄一些,更脆更香。

3.烙餅時要翻幾次面,這樣受熱更均勻。

4.鍋盔做好後不要摞在一起,否則會變軟,就沒有鍋盔的感覺了。


大勝家的小廚房


鍋盔,又叫鍋魁、鍋盔饃、幹饃,(英文:guokwei) 是陝西關中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麵,淺鍋慢火烘烤。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 鍋盔,是陝西八大怪之一。人稱“鍋盔象鍋蓋”,即象頭盔狀,顧名思義又叫鍋盔。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鍋盔是陝西、甘肅等地流傳已久的民間小吃,由源於外婆送給外孫賀彌月而贈的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的食品。人常說,“乾縣有三寶,鍋盔、掛麵、豆腐腦。”

用料1

麵粉(中)300克酵母3克溫水120克

用料2

麵粉150克雞蛋75克鹽2克

鍋盔的做法

  1. 麵粉(中)300克,酵母3克,溫水120克,酵母用溫水化開

  2. 和成光滑的麵糰,餳幾個小時,因為現在是冬天

  3. 發到兩倍大小即可,取出後在案板上揉成光滑麵糰

  4. 死麵做法,麵粉150克,雞蛋75克,鹽2克,和成麵糰

  5. 包上膜,餳15分鐘

  6. 姜錯發麵包和死麵和在一起用力和成一個麵糰

  7. 揉好的麵糰,壓成寬20cm左右,厚2cm左右,拍上點芝麻,就可以上鍋烙了

  8. 鍋預熱,鍋底刷油,烙上餅,轉小火

  9. 每個3分鐘翻個面烙

  10. 適當加蓋子燜,鍋子足夠熱後可適當熄火烘烤

  11. 經歷三翻六轉,烙至餅香散發,表面硬而“砰”就可以了


流浪的美食家


鍋盔榮登《舌尖2》爆紅,各地做法天差地別


一貫以來網紅品牌成功率低,而網紅越來越多被賦予貶義,不少加盟商都保持“理智”,加盟投資應該要遠離網紅品牌。判斷網紅品牌是否是值得加盟的好品牌要學會判斷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01 千年歷史,鍋盔品類榮登《舌尖2》迎來爆紅


相信《舌尖上的中國》每幀美食鏡頭對吃貨都有很大觸動,很多人便開始討論何為“特色美食”。毋庸置疑《舌尖》很好達到了傳播中華美食文化的初衷。站在商業的角度,《舌尖》成為品牌傳播最有力的渠道,因故迅速走紅的不在少數,血腸、火腿、魚頭泡餅、黃饃饃、西湖醋魚、白切雞、蘿蔔飯、煎餅卷大蔥,還有借勢《舌尖》簽約播出美食而名聲大噪的西貝……

鍋盔在《舌尖2》播出後便不出意外地受到廣泛關注,“正宗”問題是樹立品牌形象的重要背書,關於鍋盔的“正宗性”的討論便推到了風口浪尖。

從美食文化便可看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鍋盔”這個品類遍地開花地衍生出多達幾十種(不完全統計)不同的做法、口味。總的來說,商多多(ID:gzshdd)小編將其歸為三個派系。

第一個派系,以陝西鍋盔為代表的關中派系鍋盔,主要分佈在陝西、甘肅、青海等地。陝西鍋盔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周國時期,相傳周文王伐紂時鍋盔被用做兵士的軍糧,在陝西西府一帶,至今還有一個鍋盔品種叫"文王鍋盔"。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乾硬耐嚼,中空、裡起層、吸汁不漏湯、內酥外脆,白而泛光。而與其他派系鍋盔最為不一樣的是“大如鍋蓋”,重幾斤,直徑近1寸,厚度達數釐米,保質期長達一兩個星期,吃法上一般配流食、夾肉類食用。



第二個派系,以軍屯鍋魁(當地的說法稱之為鍋魁)為代表的西南派系鍋盔,主要分佈在四川等地。相傳這鍋魁起源於三國時期,三國時諸葛亮命大將姜維率部在今四川彭州市軍樂鎮休養屯墾、牧馬練兵,"軍屯"由此得名。今天的鍋魁就是當年軍中乾糧逐漸演變而成。西南派系的鍋魁先煎後烤,在形狀和口感上,圓為脆、方為酥,在餡料上最為豐富,其中以鍋盔灌涼粉(南充鍋盔)最為特色,更有肉類、素菜類、糖類餡料,只要能吃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西南派鍋盔的餡料,而配料也多達數十種,無疑這是最為豐富口味的鍋盔。


第三個派系,以公安鍋盔為代表的華中派系鍋盔,主要分佈在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湖北荊州的鍋盔相傳也有千年歷史,源於三國時期劉備駐紮荊州油江時鍋盔作為軍糧而廣泛流傳。該派系鍋盔主要特點是絲薄、酥脆而內含特質餡料,配流食,刷醬食用,出品時間只需兩三分鐘。

那些關於各個派系鍋盔起源的傳說至今仍未有統一的說法,幾個派系中誰才是鼻祖也就未曾正名。而各大派系融合當地飲食文化而繁榮發展的態勢卻絲毫未受影響。


02 正宗口味,阿甘鍋盔引領創新品類鍋盔mall化,迅速佈局全國


品牌的競爭最終歸結為品類的競爭,隨著消費升級的發展,品類競爭mall化是必然趨勢,相關數據顯示一線mall餐飲佔比最高達50%。多地的鍋盔陸續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卻也像其他地攤小吃一樣,以往都只能是串街走巷的命運,《舌尖2》播出後這個品類持續受到關注,得益於品牌間的競爭鍋盔走向人生巔峰,走進時尚高端mall……


阿甘鍋盔師出華中鍋盔派系,成立於2014年,創始團隊傳承了華中派系鍋盔千年的烤制手法,得以保證阿甘鍋盔出品正宗。阿甘鍋盔僅用四年時間已在全國各大商場佈局了近300家門店。據悉阿甘鍋盔全國門店日均營業額上萬,而作為小吃輕成本品類,阿甘鍋盔毛利率高達75%。



03 標準化運營,阿甘鍋盔已建立標準化體系


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連鎖經營成為各品牌擴張市場有利的方式。而連鎖經營首要解決的是標準化問題。阿甘鍋盔是最先進入鍋盔品類並已規模化運營的連鎖品牌,在上游食材供應鏈上與雙匯肉、慈溪梅乾菜、五得利麵粉深度合作採購高質量原材,打通覆蓋全國的冷鏈供應鏈,所有食材原料或半成品由中央廚房統一加工並每日配送,門店只需負責產品的現場製作,同時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從產品製作到門店運營、營銷給門店以充足的支持,以保證產品口味統一,門店高效運營。


小結


解析阿甘鍋盔的網紅體質,首要是其創新鍋盔品類,走進高端時尚mall,大多數消費者以“好奇”嘗試產品,最終因阿甘鍋盔正宗獨特口味形成良性閉環,因而阿甘鍋盔產品能迅速並持續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阿甘鍋盔強大的研發團隊,持續結合市場反應,不斷推出新產品,持續為良性閉環加碼。迎合市場需要,阿甘鍋盔已推出2.0版商業模式,全新的產品組合、全新的終端,將為品牌帶來全新的盈利模式。

產品有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並能獲得市場認可,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商業模式創新能力,這是判斷好加盟項目的核心。


商業模式觀


鍋盔有很多種,有酥皮的鍋盔,像四川肥腸粉中配的軍屯鍋盔就是此類型,

還有一種是白麵鍋盔,像陝西的肉夾饃、四川的滷肉鍋盔品種就是此類型。給大家介紹一款,比較好吃的白麵鍋盔的做法:

白麵鍋盔製作標準

1.用料(估算):

(1)坯料:麵粉500克、老酵面150克、小蘇打3克。

(2)輔料:熟豬油30克、熟菜子油50克。

2.製法詳解:

(1)和麵下劑:將麵粉放在案板上,中間扒個窩,加入酵面、清水揉勻,用溼布蓋好,待發酵後,加入小蘇打粉揉勻,搓成長條,摘成約50克/個重劑子。

(2)成形:每個劑子分別揉好後,用很少一點面沾熟豬油包入面劑內搓成圓團,按扁,用擀麵杖擀成圓餅,並用手攢圓,即成鍋魁生坯。

(3)成熟:鏊子燒至七成熱時,抹一遍熟萊籽油,放上鍋盔生坯,用手來回轉動,烙至皮硬、略起芝麻點時,放入爐內烘烤至熟即成。

4.注意事項:

(1)麵糰要揉勻餳透,揉至光滑為宜。

(2)烙制時,兩邊都起面斑花,這樣餅更誘人食慾。


美食理想


早起半小時烙了這鍋紅糖鍋盔,女兒一口氣吃了5個,還說明早還要


鍋盔相傳起源於陝西,本來是士兵或民工的乾糧,其粗糙由此可見一斑。但正如很多東西一旦進入天府之國,肯定就會變得不一樣。鍋盔亦不例外,由最開始的白麵很快就發展為椒鹽、紅糖進而是各式各樣的夾餡,凡是能想的出的食材都可以跟鍋盔搭配起來。以前的白麵、椒鹽在大眾小店尚還有售,但紅糖鍋盔卻已經蹤跡難覓。

成都人自來都喜歡吃鍋盔,網上經常火熱討論的紅糖鍋盔尤其受到關注。以前吧,紅糖鍋盔是路邊小吃,巴掌大的一個鍋盔能抵上一頓,不過因為利潤不高,賣的人不多。網友們因此經常在論壇上大曬紅糖鍋盔的小攤地址。

不知從何時起,酒樓把紅糖鍋盔改小,做成紅糖小鍋盔,成了席上點心。很快它便成了酒席上最受歡迎的點心之一,以至於年前的各種聚會宴席上,基本都到了它的影子。哪家的酒樓做得好,一咬便知道:皮得軟而有嚼勁,餡多且稠卻不幹。

紅糖鍋盔一定要吃剛剛烤出來的,輕輕咬開一個小口,冒著熱氣的紅糖就流出來了,切忌大口,因為裡面的紅糖融化後非常燙!不小心的吹一下,感覺稍微涼了一點後,舔一下熱乎乎的紅糖,甜到心坎裡,外皮酥脆,內裡柔軟。和著紅糖的白麵皮,特別的香。我這餡料裡特意加了適量麵粉,紅糖不會大量流出了,可以盡情享用。不用擔心紅糖燙嘴了。

這麼美味的紅糖鍋盔其實製作並不難,30分鐘就能做出來,營養豐富,口感好,超級抵餓,不管上班的,還是上學了,吃幾個這鍋盔,保管一天神清氣爽,元氣滿滿。大家都來看看這小巧可愛的紅糖鍋盔怎麼做的吧,讓你一看就會!

【紅糖鍋盔】

材料;(9個的量)

麵皮材料:低粉 200克,細砂糖 20克, 酵母 2克, 泡打粉 4克, 清水 100--120克, 豬油 2克。色拉油 10克。

紅糖餡料:紅糖 55克, 白芝麻 20克, 麵粉 20克。

製作方法:

1.材料準備。

2.將低筋麵粉和泡打粉混合均勻。

3.將糖和酵母加適量溫水一起攪化。

4.將混合好的酵母液加入麵粉裡,揉成麵糰。

5.將豬油揉到麵糰裡。蓋上保鮮膜醒發十分鐘。

6.醒發麵團的時候,可以製作餡料了。將紅糖和麵粉混合均勻。

7.將白芝麻炒香。

8.將白芝麻混合到紅糖麵粉裡,拌勻。(也可以加適量炒花生碎)

9.將麵糰分成35克一個。

10.將麵糰壓成原片。

11.舀入適量餡料。

12.包緊。

13.收口朝下,輕輕壓扁。

14。在鍋面刷少許食用油。燒熱。

15.將做好的鍋盔放入鍋裡。

16.小火烙。(一定要加蓋)

17.將兩面煎至金黃,取出,用廚房用紙吸乾油脂。

18.裝盤,上桌。

19.外酥內軟,又香又甜。

20.不用擔心紅糖會流出來燙嘴,可以盡情享用。

小貼士

1、揉麵的水不能用熱水,一是會把酵母燙死;二是會把面燙熟;

2、紅糖餡,紅糖與麵粉的比例是4:1;如果是白糖餡:白糖與麵粉的比例是3:1;

3、餅包好後,略壓平一點,因為一加熱,中間還得鼓起來;

4、火不能大,否則麵餅不易發起來;

5、蓋上鍋蓋,保證足夠的溫度和溼度讓它慢慢發起來。


芋兒烘焙


陝西八大怪烙餅像鍋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鍋盔,也叫幹饃, 最早鍋盔的傳說,是古時候 有個被奴役的人,實在太餓了,用頭盔做鍋架起火烤麵餅,人們把這種餅叫鍋盔


鍋盔是用麵粉和水攪拌成麵糰發酵後反覆用擀麵杖碾壓,壓成大餅,用小火慢烙,將面裡裡面的水平開烤乾 ,外面焦黃而裡面非常醇香,耐皭,一層一層的,還有易保存的特點,就算在這很熱的夏天十幾天也不會變質,所以他在古代戰爭的時候每個士兵都會背上一個五六斤重的鍋盔,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壓縮糧食。

做法

用上好的麵粉1500克,加入菜油30克,豬油20克,酵母10克,鹼3克,鹽4克,少放水揉成很乾硬的麵糰,醒面半個小時,然後用擀麵杖反覆壓面,不用擀麵杖擀麼?原因是因為麵糰太硬,反覆用擀麵杖壓面,也是耐力和體力雙層考驗,這樣做出來的鍋餅非常的有韌勁,有嚼頭,再次醒15分鐘,在用擀麵杖槓壓,擀成光滑的麵餅



烘烤

把麵餅放入平底鍋(也可以用烤箱上下163度烤)火力均勻的烘烤,要不停的翻面防止烤糊,等兩面烙出焦黃色,就可以聞到鍋盔的香味。


阿嬌小灶臺


鍋盔是陝西八大怪之一。人稱“睜眼鍋盔像鍋蓋”,即象頭盔狀,顧名思義又叫鍋盔。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如果帶有乾州鍋盔,同車異座,未見其饃,即聞其味!想學習鍋盔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就很不錯,老師傅一對一的指導,學員實操學習,保證讓你滿載而歸!

鍋盔是西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的民間小吃,尤其在陝甘寧青地區流傳已久。由源於外婆送給外孫賀彌月而贈的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的食品。 人常說,“乾縣有三寶,鍋盔、掛麵、豆腐腦。”

1.取適量麵粉,發酵粉溫水化開。

2.和成軟硬適中的麵糰發酵一小時,時間根據麵糰發酵程度調整。

3.發酵兩倍大小即可。

4.加鹼粉揉勻二次發酵十分鐘。

5.取適量麵糰揉勻擀開。

6.入電餅檔下火烙制。

7.烙兩面金黃即可

鍋盔已經做好了,在配上美味的辣子醬。簡直完美!不過小編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提醒下:

1.按季節掌握水溫,先和成死麵塊,放在案頭上用木槓壓,邊折邊壓,壓勻盤到,然後切成兩塊,分別加入酵面和鹼水再揉壓,視面的軟硬程度,如面軟可加些乾麵再壓,直至面光色潤,酵面均勻時,用溫布蓋嚴盤性。

2、把面塊分成每塊重約600g的面劑,推擀成直徑約22cm,厚3cm的圓形餅,上鏊勤翻轉,俗稱“三翻六轉”,烙得火均勻,皮色微鼓時即熟,周圍並有菊花形的毛邊。


鍋盔已經做好了,就差辣子醬了,先在鍋中倒入稍多的食用油,燒熱後,加入蔥花、薑末、瘦肉丁熗鍋。然後倒入主料(花生碎、瓜子仁、蓮菜、豆乾、土豆、胡蘿蔔等等),邊炒邊加調料,鹽、豆醬、及混合調料,炒至七成熟,加適當肉湯,炒至略幹,沒有稠湯為止。加入適當味精,以自己的口味加入少許辣椒麵,辣椒麵加入後轉慢火燜一會,使辣椒熟點,拌均勻即可。(拌辣椒麵時鍋要遠離火,不再炒)

辣子醬配上鍋盔,那味道簡單爽呆了,尤其是陝西乾縣的鍋盔辣子夾饃,家喻戶曉啊,希望小編的陳述對你有幫助,如果您有任何關於陝西小吃技術或者經營方面的問題,請您私信發“技術”兩字,小編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唯典餐飲美食培訓


鍋盔是豫西一特色食品,主要盛行於韓城,藕池一帶!做法非常簡單,會蒸饃饃的都會做!發麵團,加佐料(蔥,辯粉,油)做成長條形的餅,一個餅子約四兩面粉!用大鐵鍋加少許水(尖底的鐵鍋)燒開,將餅放入鐵鍋,且不要貼近水,要有一定的空隙,蓋好鍋蓋燒火,火必須得小火慢烤!這就是所說的上蒸下烤!大約十五分種即成!開吃吧!😃😃😄


半瓶金多愛好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72604832287949326, "media_id": 1558098463429633, "vname": "\\u6709\\u7247\\u5934-\\u70e7\\u997c-\\u6211\\u7684\\u89c6\\u9891_clip.mp4\

小魚私廚


想到美味的鍋盔,就連想到它的口感、肯定材料配方不一樣,口感硬中有軟、甜、鹹、淡味道多樣、製作甜品鍋盔,活面首先加入雞蛋液、食油、糖、少許鹽、將山楂醬放入麵皮中間包好、一翻個扣出刻花木模形成一塊糕點、經過烙制而成為鍋盔、鹹口和烙餅一樣,有點鹽和油及少許的五香粉、活面(低筋麵粉)稍硬點、做好圓形餅一樣稍厚點、經烙制而成硬鍋盔、因內含水份很少偏乾硬不易壞、可存儲時間較長、便出行攜帶方便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