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為何總是讓儲戶去ATM機上進行取款?

張峰是我不曾離棄的信仰


我作為銀行從業者,見證了銀行從購入第一臺ATM機到現在各家支行都有ATM機。對這個問題還是有一定感觸的。那麼銀行為什麼要讓儲戶去ATM機取錢呢?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成本問題

投入一臺ATM機的售價大概就在10萬左右,每天的電費,佔用地方的租金,以及每天加鈔的人員,雜七雜八算下來,一年成本就是5萬左右。一臺ATM機全年無休,至少相當於兩個個櫃員的工作量,一個櫃員的工資平均就是5000左右,一年就是12萬元。ATM機使用壽命10年還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就按10年算,10年下來,櫃員120萬支出,ATM機60萬支出。正是因為ATM機的成本低,所以各大銀行才大面積推廣。

二、資源配置問題

既然有了完全可以替代櫃員的取款機,再讓客戶到櫃檯辦理取款,佔用人力資源,這本身就是一個資源浪費。該發揮價值的ATM機沒有發揮作用,該辦理增值業務的櫃員也沒有為銀行帶來價值。

三、客戶需要引導

客戶取錢一般都是有急用,想要取完即走。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是不願意去不熟悉的ATM機取款的。看似方便,其實陌生。這些客戶需要銀行櫃員來引導使用,否則就不會有人打破原來的取錢習慣到ATM機取款。ATM機的價值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四、為客戶著想

ATM取錢其實還是很快捷的,銀行讓客戶去ATM取款也確實是為客戶著想。在ATM排隊的客戶多半都是取錢,速度較快,但是在櫃檯排隊的人卻有可能是辦理複雜業務的人,這時間就沒譜了。相必大家都有感受,有的時候,前邊就兩個人,卻有可能要等半個小時。

總結:

現在的銀行會越來越注重科技資源的投入,人工會越來越少。像題主描述的銀行將客人引流到機器面前的事情會越來越多。舉個建行的例子,你現在走入稍微大點的建行支行,幾乎看不到櫃員,只有幾個大堂經理和一排機器。雖然人少機器多,但是從取錢到辦卡,開網銀等基本操作,全都能辦理。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


銀行研究僧


現在用現金少了,大部分人都會把錢存進銀行,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去銀行櫃檯取錢,總會被叫到ATM機上面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現在銀行ATM機功能比較多,除了能取錢存錢,有的還能辦卡、重置密碼等。

去銀行取錢,總被叫到ATM機上面取,有些人不懂怎麼使用的,也會教他們用ATM機,有的銀行甚至還規定,低於2萬元的,一律去ATM取錢。

其實並不是櫃員偷懶,而是用ATM機辦理業務,比較方便,省去了排隊的時間,這樣下來,人工窗口就有更多的時間,留給那些VIP來辦理更加重要的業務。

銀行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機構,目的也是追求利益,降低自己的成本。對於銀行來說,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用戶去取錢。

雖然我們都認為銀行很有錢,但是銀行也需要控制成本,利用機器代替人工,能壓縮運營的成本。

而且ATM機佔地面積小,花費的租金相對於人工費,要少得多。這樣也能將剩餘的銀行空間利用起來,例如用來辦理貸款等更多金融業務。

現在ATM機到底都有,很多地區都是24小時開著的。

有的上班族,工作時間無法去銀行取錢,下班之後就可以直接在ATM取錢了,非常方便,節省時間。

所以,讓你去ATM取錢,既方便了用戶,也節省了銀行的成本。


找靚機科普君


為了加快業務辦理速度,減少客戶等待時間,降低銀行運營成本。

1.同樣取1000元,在櫃檯辦理比用ATM機要慢。在櫃檯辦理櫃員接待有話術和動作,先在系統操作等輸入密碼在回單上簽字確認後,再清點現金,並且需要人工機器雙復點,然後將現金和卡還給客戶,並進行話術營銷。而在ATM機,插卡輸密碼確定金額,直接記賬吐鈔票。如果再加上排隊等待的時間,那麼在ATM取款的速度完爆櫃檯。



2.小額取現業務一旦分流到ATM,那麼不論是辦理取款業務的顧客還是辦理其他業務的顧客,等待時間都會大大減少,提升客戶體驗。

3.降低銀行運營成本。一臺ATM價格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較為發達城市一個櫃員一年的工資差不多可買一臺ATM。而且僱傭櫃員不僅需要支付工資,還需要建設現金櫃、更衣間、機房、洗手間等等,因而僱傭櫃員的成本比ATM要高得多。如果客戶小額存取款業務都可以在ATM進行,那麼可以對網點進行裁撤,將櫃檯功能集中在大的網點,小的網點直接換成ATM,這會減少一大筆開支。所以格林斯潘曾經說,除了ATM機,銀行基本沒有什麼創新。


4.當然,支付寶微信等等移動支付的普及,極大的威脅到ATM的存在感。大家小額消費不用現金,大額直接刷卡或者轉賬,ATM用武之地何在?

歡迎留言討論吐槽!我是司南立冬,感覺有用就關注我吧,後續更多走心分享!


司南立冬


隨著存摺賬戶的慢慢邊緣化,銀行在多年前就開始推崇芯片卡賬戶的使用,這是由銀行卡自身的安全性、便利性、功能的多樣性決定的。

各種自助設備、電子銀行APP的推廣,人工服務的佔比也在逐年下降,智能化銀行的進程不斷加快,都是不可逆的潮流。

銀行建議:不超過5000元的取現業務可以在ATM機上自助完成,另外ATM機還支持轉賬、無卡取現、無卡存現、自助查詢、改密、自助繳費、自助查詢打印流水等許多常規業務。

優勢:

一、在自助設備上取款,可以減輕櫃面壓力,也是未來智能銀行發展的主流

與其花費時間在大廳內排隊,為什麼不能在ATM機內自助存取、轉賬呢?

有的客戶會說:文化水平低,不會操作機器,怕操作失誤錢就被機器吞了,或者銀行卡被機器吞了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對人工智能設備的莫名的恐懼,對自己的不自信。

自助設備上都會貼有各個業務的流程圖,機器全中文顯示,只要是能識字的小學文化都可以操作。

二、增加電子銀行使用率

現在很多銀行為了推廣自己的電子銀行產品,對各個支行都設有電子銀行使用率的考核。

只要你開立了銀行卡業務,銀行的工作人員都會建議你開通短信提醒,下載手機銀行,並熱心的教你使用。銀行的大堂經理也會建議你多使用自助設備存取款,轉賬,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電子銀行動戶率,也是和他們的績效息息相關的。

另外,外行的銀行卡在本單位的自助設備上取款,大多是要收取手續費的,不要小看了這筆收入,很多人流量大的地段,幾臺atm機一個月能帶來不少的手續費收入的,也可以增加他們的績效工資。


財經札記


為了節省銀行的資源呀,這個很好理解的。

很多人覺得銀行就是政府部門,理所應當免費、及時、不記成本為儲戶提供服務,其實不是的,銀行首先是商業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甚至以盈利為第一目的。既然要盈利,擴大收入和節省成本就是不老的話題,開源方面就是貸款,節省成本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不過有一條是所有商業都會做的,那就是控制員工數量。



有過經營經驗的都知道,人工成本是最高的,且沒辦法降低,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機器人代替人工。

ATM機就是銀行的機器人,既然花大價錢投入市場,顯然是用的人越多越節省成本,所以銀行會鼓勵簡單操作去ATM機操作,節省人工成本。比如2萬塊錢以下的存款在銀行看來就是簡單操作,雖然你可能不習慣使用ATM機。



這個問題好與壞得分開看,對於不會用ATM機的人來說顯然就不是好事情,對於習慣使用ATM機的人來說,你就是讓他去櫃檯取錢,他還嫌麻煩呢。

至於說銀行員工閒著沒事做也不給取錢,也是銀行的規定,與員工無關,誰上班也都想忙裡偷閒休息一會兒嘛。


逸然決然


我們來算一筆賬就知道了。

一臺atm設備的採購價一般在10到20萬之間,我們算20萬好了。電費的話以我之前所在的網點為例,接近400平的地方,上百盞燈,4臺atm,10臺左右其他自助設備,中央空調,10臺左右的電腦加上交換機監控等一系列設備,一個月的電費在6000元左右。所以一臺atm一個月電費算400塊左右差不多了(我覺得都多了)。而一臺atm至少能用5年,我們就按照5年來算,這樣一臺atm一年的成本大約在4.5萬元左右


而養一個櫃員呢?櫃員拿到手的錢一年差不多也是5.6萬這樣,差距不大。但是,養一個人的成本可不止是這些。銀行所付出去的錢包括了五險一金,企業年金,所得稅,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個人不會少於10萬。再加上必要的培訓,職工福利和補貼,團隊建設活動等等,要花的錢遠遠超過10萬。所以,養一臺ATM,比養一個櫃員要便宜得多。

此外,ATM是24小時待命的,處理速度也比人工快得多,所以各家銀行肯定要配備不少ATM設備,儘量減少人工櫃檯。

ATM雖然好,但是缺點也是很致命的,就是它只能辦理存取款這樣的簡單業務,而人工櫃檯是全功能的。ATM加上自助設備,其實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是已經夠用了的,存取款、查詢、繳費、購買保險理財、修改密碼、修改手機號碼,其實大部分客戶來到銀行辦理的不外呼是這幾種業務,如果辦理這些業務的客戶全部都要求在櫃檯辦理,就會擠佔櫃檯資源,讓那些辦理掛失、代扣或者其他疑難雜症的客戶很難排上隊。而只要進行分流,讓可以在機器辦理的客戶用機器,不能在機器辦理的客戶來櫃檯,就可以大大減少排隊時間。


最後總結一下。一個銀行網點,要麼全是人工沒有機器,要麼就是機器與人工混合,而出於成本和速度考慮,是不可能全部人工的,往後的發展趨勢,肯定是越來越少的人工,越來越多的機器。那麼,機器有它的侷限性,特殊業務是無法辦理的。銀行只有引導那些可以使用機器的客戶去使用機器,讓無法使用機器的客戶來櫃檯,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排隊,提升效率。

歡迎大家關注我,“銀行二三事”,帶你走進銀行人的世界!


銀行二三事


這個問題明面上看很好回答啊,銀行沒有讓你去ATM機取款,你也會自動去ATM取款的,在ATM機取款幾分鐘的事情,沒必要去櫃檯排隊浪費時間啊,另外,讓機器代替人工,可以壓縮運營成本,提高銀行網點辦事效率,更節省儲戶時間,讓櫃檯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處理其他更重要的業務。很久之前,ATM並不普及,當時人工也很便宜,ATM機卻很貴,所以,銀行考慮節約成本,反而更多的讓儲戶去櫃檯,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ATM這麼普及,又很方便,而且很多ATM機不僅可以取款存款,還可以辦新卡,重置密碼等等業務比人工效率要高很多,省去了手工填寫各種資料的時間。當然現在儲戶取錢,不超過2萬的,銀行建議在ATM機上取款,現在自助取款機越來越普及,可以24小時使用,即使銀行下班了,也可以正常取現金。多方便啊。

還有一點可能大部分人想不到,銀行內部也有他們的一套客服系統,讓更多人使用自助存取款機是銀行客服人員每天的一項重要業務指標,關係到員工的績效獎金,現在你去銀行,很多固定式的業務,都會有銀行客服人員指導你在機器上直接完成,而不用排隊一兩個小時去櫃檯辦理。

但是也有一種可能,儲戶就是想去櫃檯辦理的話,這是儲戶的自由,銀行工作人員沒有理由拒絕,不能為了完成目標任務而強制性的讓儲戶去自助存取款機上操作,只能是適當性的給點建議。

未來機器代替人工是大趨勢,你去銀行能感受到,很多業務已經不需要去櫃檯了,機器上就能夠解決,而且很方便。

評論員:周婷婷



首席投資官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相信每個人都有去銀行存取錢時被銀行的業務員引導到ATM機上取款的經歷。很多人就對此產生了疑惑,為什麼明明可以到櫃檯上辦理自己想要辦理的存取業務,但業務員就要讓自己到ATM上去操作呢?

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是銀行節約成本的一種做法。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慢慢來臨,未來機器將徹底的在某些行業替代人類工作。而對於銀行來說ATM機替代人工櫃檯辦理業務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銀行的人員成本。

眾所周知,現在人工成本越來越高,而往往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都會排起長隊,且令人氣憤的是很多櫃檯都沒有服務人員,只有一個櫃檯在辦理業務。所以很多大堂經理會引導你到ATM上辦理業務,這樣做就可以省去銀行的很多成本。

其實,對於用戶來說ATM機存取款業務也比櫃檯更加效率。如今銀行的ATM機具有先進的識別功能,用戶在存取錢上安全也很有保障。

所以,綜上所述,其實銀行人員引導用戶到ATM機上取錢實際上是一種雙贏的套路,對於用戶和銀行來說都是最佳選擇。


正商參閱


對於銀行來說,讓儲戶去ATM機取款必然有利於銀行,對於銀行來說可以減少很多的開支,辦事也會更加方便省事啊。

ATM機的的存在讓儲戶直接使用ATM輸入密碼即可取出錢來,不過在ATM機上面取出的錢一般在幾千元,真正的大額資金還是需要在櫃檯上面取出的,不同銀行的ATM每次的限制額度是不一樣的,單日取出的限額也是不一樣的,就是為了防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面做到安全。但是為了處於成本等多方便的考慮,ATM機也是需要使用的。

大多數人平常在銀行取錢還是幾千元為主,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幾千元就可以在ATM上面完成。對於儲戶還說就是方便快捷,不需要去櫃檯上面進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簽字等等,這些都是不需要的,另外就是減少在櫃檯上面排隊的時間,只能說在大多數的時候減少,因為有時候排隊ATM等著取款的人比櫃檯上面的人還多呢。

如果沒有ATM機,那麼儲戶必然會全部去櫃檯操作,無疑會讓銀行增加成本來招募人進行運營,但是如果只是ATM機,那麼就會極大減少成本,ATM機可能就是在機器的價格上面比較高,之後就是隻需要日常的維護就好了,而且一個ATM機可以做很多人的事情,對於銀行來說不就是極大減少開支嗎?這些錢就可以作為利潤了啊。


理財鴨


看到這個問題,腦海裡面第一反應是想起了一條新聞:


一位老大爺來到銀行取款,取款2000元,可是發現ATM機排隊的人很多,而窗口沒有人,於是去窗口取錢,然後,銀行的人以取款不足2萬,請至ATM機取款為由拒絕了老大爺的請求,讓老大爺去等候,可是等了一段時間,老大爺還是沒等到,於是非常氣氛的跑到櫃檯,說取2萬元硬幣和2000元紙幣,然後再把2萬元硬幣拆開,再存進去;

一般來說,這種新聞是對銀行服務的一種控訴,對銀行人員高高在上的一種控訴與反感。

那麼為什麼銀行要讓儲戶去ATM機進行取款呢?


癥結在於:ATM機器可以提高辦事效率,一來增加銀行效率,二來也會減少客戶的等候時間


很多人並不會取,但是ATM機取款並不困難,但是有很多人會形成這種習慣,在人多的時候也會排隊叫號去櫃檯取款,這樣一來,反而會增加等候時間;


比方說,我的父親在幾年前一直抵制用智能機,覺得他玩不來,那是年輕人的東西,可是等我把手機給他徹底換掉以後,還是玩的一樣好,這是一種依賴,與保守。

雖然,銀行讓儲戶去ATM機存款這種初衷是好的;但是,實際工作中,有時候這種情況被扭曲,比方說,為了讓客戶多熟悉ATM機,有時候會將其作為銀行指標來要求員工,甚至於績效掛鉤。這樣一來,在現實中就有可能出現走形,忘了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減少客戶的等候時間,就出現了上述的情況:櫃檯沒有人等候,也讓人去ATM取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