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金石錄 ‖ 侯灣泰山廟宋慶曆五年《泰山行宮記》


汝州金石錄 ‖ 侯灣泰山廟宋慶曆五年《泰山行宮記》


汝州金石錄 ‖ 侯灣泰山廟宋慶曆五年《泰山行宮記》

宋 孔旼撰

汝州劉孟博摘錄整理

侯灣泰山廟又稱“東嶽廟”、“東嶽行宮”、“泰山行宮”等,位於汝州市區東三十里許,焦村鎮侯灣村魏河之畔,青龍崗之上。侯灣泰山廟自唐代始建以來,歷五代、北宋、金、元、明、清、民國等朝,距今已逾一千多年,為河南地區創建較早的泰山廟之一。侯灣泰山廟歷史上碑刻眾多,其中可知最早者,為宋慶曆五年(1045年),秘書省校書郎孔旼所撰《泰山行宮記》,惜該碑刻毀於國朝定鼎之初,所幸者,該碑陽之文曾收錄於明正德《汝州志》卷八藝文志中,今餘試將其摘錄整理,若有不足,煩請斧正。

汝州金石錄 ‖ 侯灣泰山廟宋慶曆五年《泰山行宮記》


泰山行宮記

宋 孔旼

泰山扵天下海嶽之祀,其序為大。歷代盛德之事,雖哲王,猶謙讓。若不足此,其所以為岱宗也。若乃時巡狩、省方岳,必先致禮扵其神。然是秩止扵公爵,所以表尊駿欽景之意,可謂崇且極矣。《禮經》:“名山大川在諸侯封內者,則祀之。天子祝官,或不領陪臣,雖其國,猶不得以祭也。”蓋重慎其事,不敢以非祝瀆尊神。

今天下有泰山廟,非特一郡一縣而已,齊民鹹得通祀,不與常衡諸嶽等。其出周鄭之郊者,號為行宮廟,豈習故之俗?亦有所自哉,世或未論。得非古之王者,巡其諸侯,朝扵方岳,與助祭者,嘗有賜邑,以致蠲潔1奉祀事時,將有事扵方岳也。其出宿次舍,亦當除2館設位扵所經之途,遺蹟可尋,後代因之遂立別廟。亦若鄭以湯沐,記泰山扵費南3;魯以朝宿,祀周公扵許田4;宋元嘉5中,因巡狩,饗6父老舊勲扵行宮。若此之例,乃知其必有所自也,雖然周德下衰,天子不復巡狩,而別廟之名尚有存者,以民到於今,鹹得通祀,亦非禮之訾7也!

汝州金石錄 ‖ 侯灣泰山廟宋慶曆五年《泰山行宮記》


臨汝之東,距郡郛一舍8,而近有古泰山行宮廟,實周鄭之交界,都城,列國之會。蓋古諸侯經塗扵舍、齋、宮、別廟之謂乎?故老所傳,可得而記。自有宋國初以來,迨茲百年之間,風俗相承,未始之祀。其棟樑之興,歷五代衰季之俗。規制隘陋,寢就焚燬,眾力不支,廟將遂廢。觀其尺椽、片瓦、級磚、仞土,皆僕壞,散鉠9有苔,風雨朽之,以至几筵肅設,牲酒雖具,將無以延神馭而祈降饗。幾頭會之氓 10,有禱扵廟下者,常以不格11。是俱其尤所宜,先經意而改作者。昔袞章、繪像尊嚴之容,襲古儀,秩尚復,未稍朝廷崇極之制。

有惠民裡農許允恭者,謀扵鄉,率己之力,因其舊而新之。扵是門闕、軒牖、堂陛、廟廡之數,舉增其度。凝旒、負扆、鑾車、兩衛之儀,率亦如禮,薦獻有所,人用慶悅;山川照映,妖厲不作;儼然威靈,下臨人世;由是知,嶽鎮之為尊矣!夫明有禮樂,聖賢謨訓,教之誨人,猶有弗率者。而神靈黙定扵下,當其禍福影響之際,若震隱慝12。然有不威而懲,不勸而化。踞身斂跡,知有修省,善者益以善,惡者亦輙為衰止。是有德形之助扵國家之治,大矣!

汝州金石錄 ‖ 侯灣泰山廟宋慶曆五年《泰山行宮記》


汝陽13本春秋時戎蠻子之邑14,又所謂辛有15適伊川,見其被髮而祭扵野者,此地其近也,其俗純愨16而尚祭祀,多忌憚而信鬼神。若夫五嶽之祀,典祀也。黔首17之類舉18,天下知所奉。非此祀者,不在祀典,謂淫祀19,淫祀無福。籲!安可妄祀也!上之人方崇終世之訓,宜有以正之,而著扵令人。

餘恐後世其弊也,失扵妖妄,因紀廟實。是以及之初,許氏自乙酉六月以廟事經始,越九月訖工,以落成告,且來乞文,以垂永久。其土木之飾、工徒之費,存諸碑陰,此不備。

宋慶曆20五年秘書省校書郎孔旼21撰

汝州金石錄 ‖ 侯灣泰山廟宋慶曆五年《泰山行宮記》


註解:

1、蠲潔:(juān jié )亦作" 蠲絜 ",清潔。 2、除:字從阜從餘,餘亦聲。“阜”指人工土石堆積物,如城牆。“餘”意為“剩下的”。“阜”和“餘”聯合起來表示“土石工程的附加部分、多餘部分(如為方便施工而修築的臨時性土石臺階等)” 3、費南:費邑(今山東費縣)之南的祊(bēng)邑(今無此地名),周宣王賜鄭桓公(周宣王胞弟),專為其助祭泰山而用,史稱為“湯沐邑”。 4、許田: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魯以周公之故,受朝宿之邑於京師許田,是也。”周成王興修洛邑王城時,欲遷都於洛邑(今洛陽),所以賜給周公姬旦洛邑左近“許田”,以便魯君朝見周王時住宿。 5、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424年-453年,共計29年餘。 6、饗: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請人受用;祭祀;同“享”。 7、訾:缺點。 8、一舍:一種計算劃分單位,古代以三十里為一舍。 9、鉠:(yāng)鈴聲(此處之鈴鐺) 10氓:(méng)古代稱民(特指外來的) 11、 格:感通。 12、隱慝:(yǐn tè)別人不知的罪惡,不可告人的罪惡。 13、汝陽:汝水之陽,代指汝州。 14、戎蠻子之邑:按通典雲: 戎蠻子國即蠻中聚,在州東北官莊保,相傳為麻王所築,不知何代。 15、辛有:周朝大夫,辛甲(殷紂王大臣,歸於周為公卿)之裔,周平王(前770—前720)東遷後,繼任太史。 16、愨:(què)該字的主要字義誠實,謹慎,如:法正則民愨 17、黔首:古代稱平民;老百姓。 18、類舉:猶推薦,推選。 19、淫祀:不合禮制的祭祀,不當祭的祭祀,妄濫之祭。包含了越份之祭與未列入祀典之祭兩種。 20、慶曆:北宋仁宗趙禎的年號,1041年十一月-1048年,該年號共計8年。 21、孔旼:字寧極,孔子四十六代孫,隱居汝州龍興縣 (今寶豐 )龍山之蚩陽城(今屬新華區 )。北宋時期著名社會賢達,性孤潔,喜讀書,德高學昭,授秘書省校書郎,晉國子監直講,辭不赴,即遷光祿寺丞。頃之,起知龍興縣,復辭。卒,贈太常丞。 精《周易》、《老子》,著有《大衍》。

汝州金石錄 ‖ 侯灣泰山廟宋慶曆五年《泰山行宮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