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玉才算羊脂玉?

戴有福珠寶8


何為羊脂玉?

羊脂玉是新疆和田玉中的極品和田玉。和田玉在古代又稱崑崙玉,主要來源於崑崙山脈中,和田玉化學成分比較複雜,主要礦物是:透閃石。密度2.90—3.10g/cm3。硬度在6.0—6.5。和田玉根據不同的屬性有不同的分類和命名。



一、根據和田玉的產況分:山料、山流水、籽料、戈壁玉。

二、根據和田玉的產地分:和田玉、青海料、俄料、韓料。

三、根據和田玉的顏色分: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糖玉、碧玉、墨玉。

根據以上的分類和命名,我們發現在根據和田玉顏色分類時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羊脂玉,那什麼樣的和田玉稱得上是羊脂玉呢?羊脂玉具備如下特徵:

一、顏色潔白無瑕。不可以帶有其他的色調。

二、質地緻密細膩。不可以有任何結晶不完全的石花出現,安行內的表述:質地要能過手電筒。

三、光澤溫潤如脂。看起來像羊脂或羊油,而且看的時間越長,這種感覺越明顯。尤其當陽光照在羊脂玉表面時,會看到表面好像有一層油脂閃閃發亮,隨時都會滴下來,如果用手去觸摸,好像會粘到手指上一樣。

古人形容羊脂玉的顏色為“白如截脂”、“白玉之精”。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手裡經常拿著一個羊脂玉玉淨瓶,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古代,新疆向朝廷進貢的貢品多數也是羊脂玉。由此可見,在所有的白玉品種中,品種最好、價值最高的就是羊脂玉。




從小我就風華


這兩件就是羊脂玉




用戶3155173832136


羊脂白玉,顧名思義就是好似羊脂(俗稱羊油)一樣的玉石,那麼首先肯定是白色的,當然不會白的象白瓷器。多數白中會帶有一點別色,不能說帶一點淡淡的色調就不是羊脂白玉了。現代寶玉石學家的解釋是:表示優質白玉,其顏色呈脂白色或比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黃色等,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雜質。  通俗地形容:如果白玉的概念是大學,羊脂白玉就是重點大學吧。  全國著名考古專家夏鼐先生曾在文中稱:“漢代玉器材料……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實物證明就是指漢代西域出產的羊脂白仔玉。羊脂白玉晶瑩潔白,細膩滋潤而少瑕疵,“白如截肪”。其特點就是,特別的細膩、光亮、溫潤。上佳的羊脂白玉近於無瑕,好似剛剛割開的肥羊肉脂肪,而光澤正如凝鍊的油脂。而實際上絕大部分帶有輕重不同的料裂或少許的雜質,故而玉器行內稱裂或綹。一般裂綹和較明顯的雜質髒點處都會在作工時加已修飾,而存在的小裂綹,在不影響玉器的美觀和它的牢固度的情況下,均屬於正常範圍。  羊脂白玉屬於白玉中的優質品種,就象“冰糖桔子”的形容方法一樣,是人們對一種白玉的美稱。在寶石學中對優質的紅寶石也稱為“鴿血紅寶”。羊脂白玉硬度為6~6.5,僅次於翡翠,韌性和耐磨性卻是玉石中最強的,質地緻密,化學性質極其穩定。入土數千年,也不會全沁染,但也不是不沁。出土的文物並不像原來那麼白了,這不是一種缺陷,而是出土古玉的特徵。羊脂白玉的子玉浸泡在崑崙山下荒原或綠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萬年,其質地堅硬緻密,溫潤如初,實在是它的可貴之處;在溫潤柔白的外形下,有著比鋼鐵還要強的堅韌,也正是它貴重價值所在。  白玉又分“子玉”與“山料”和“山流水”。所謂“子玉”是從崑崙山下玉河中撈取的。這種“子玉”堅硬緻密、細膩溫潤、光澤如脂,古人形容“常如肥物所染”。有的“子玉”因長期浸泡在含有地下水的土沙中而帶有各色的皮子,此種“子玉”的特徵是山料所沒有的,極為珍罕。山料中純白如脂肪的羊脂白玉亦有不少,產量是子料的數十倍。  據考古發現的材料介紹,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時期,崑崙山出產的玉石已經傳入中原。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歷代帝王和王公貴族使用的主要玉料,多數為採集的子料。到元代開始採取山料,到清代以後山料的產量就已經大大超過了子料。羊脂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是玉中極品,非常珍貴。它不但象徵著“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徵著“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在古代,帝王將相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實已經證實,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是專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歷代文物奉為“國寶”,例如出土的西漢“皇后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