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蝦能和黃顙魚混養嗎?注意什麼?

拼搏4396511874564


能,答案是肯定,05年就有人混養試驗,獲得成功,發展混養技術既能充分利用養殖池塘水體資源, 發展優質高效漁業,又能提高經濟效益。

但如注意以下:(一)養殖池硬性條件

1 、池塘條件 本次試驗池選擇靠近水源, 水質良好, 溶氧高, 進排水方便, 東西走向的池塘。面積 2.8 畝, 水深 1.5m 左右, 池底平整, 底泥以壤土或粘土為好, 厚度 10cm 。池塘應配備一臺 1.5kW 增氧機為宜。

2 、清塘消毒 苗種投放前 15~20 天, 選擇

晴天排掉池水, 僅留 10cm 深, 按每畝用 100kg

生石灰消毒, 保留 3~5 天后, 加註新水, 入塘新

水用篩絹布過濾。

3 、改善池塘生態環境 在池底種植伊樂

藻、苦草等水生植物, 面積佔池塘的 30% 左

右。然後加新水至 80cm , 移養水花生等水生

植物作為隱蔽物的在苗種下塘前 10 天, 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發酵的有機肥 300~500kg , 以培肥水質, 繁殖天然餌料生物。

( 二) 苗種投放

江黃顙魚苗種放養時間為四月下旬, 放

養的苗種應選擇體壯無病、無傷、大小均勻,

苗種入池前用 3%~4% 的食鹽水浸洗 10 分鐘,

每畝投放苗種 1200 尾, 規格為 30g/ 尾左右。親

蝦從 5 月 12 日開始陸續向池塘投放到 15 日結

束, 每畝共投放親蝦 3.8kg , 所投放的親蝦體

長 6cm 左右, 無病無傷, 抱卵數 1000 粒左右。

同時, 為控制池中藻類大量繁殖, 調節水質,

提高池塘的產出率, 可適當搭配投放鰱鱅魚

種, 每畝投放 60~80 尾, 規格為 5~10 尾 /kg 。

( 三) 飼料投餵

1 、餌料配製 江黃顙魚在自然條件下主

要以浮游動物, 水生昆蟲, 螺蜆, 小魚蝦等水

生動物為食, 也能攝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餌

料。在人工飼養條件下, 可直接將小魚、螺螄

肉, 畜禽加工廠下腳料等動物性餌料粉碎後,

用 5% 的麵粉作粘合劑, 充分拌勻後, 放在餌

料臺上投餵。也可投餵豆餅、麩皮等植物性餌

料。最好投餵以魚粉、豆餅粉、麩皮、菜油磷

脂, 複合維生素、無機鹽及粘合劑等配成的人

工配合飼料。

2 、合理投餵 試驗池搭設 4 個餌料臺, 餌

料臺用鐵絲折成面積 2m×2m , 縫上密眼網片,

四角用繩子吊起, 頂端系一個浮子, 投餵時,

用毛竹挑起餌料臺, 放上餌料後, 再輕輕放入

水中。投餵按照“四定”原則, 視魚的攝食、天

氣、水溫等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一般日投餌

2 次, 每天上午 8~9 時和下午 4~5 時各投餵一

次, 上午投餌量佔全天的 1/3 , 下午佔 2/3 , 日投

餌量佔江黃顙魚體重的 5%~8% 。青蝦則無需

單獨投餌, 主要以攝食池中天然餌料、有機腐

屑及江黃顙魚吃剩的飼料、殘餌為食。

( 四) 水質管理

在混養中, 水質管理最為關鍵, 需要始終

保持一個肥活清爽的水體環境。春季氣溫較

低, 池水保持在 80~100cm , 每月加新水 30cm 。夏秋高溫季節每半月換水 15cm , 保持水深1.5m , 每月使用 20ppm 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以改善水質。根據水色調節水體肥度, 保持透

明度在 30cm 左右。根據溶氧狀況、天氣、水質情況, 科學使用增氧機, 及時消除池中的氧

債, 保持溶解氧在 3mg/L 以上。

( 五) 病害防治

在試驗中, 堅持“以防為主, 防治結合”

的原則。苗種下塘前要對魚體進行消毒, 下塘

後要對水體、食場、工具、增氧機等場所定期

消毒。投餵的飼料要新鮮乾淨, 不投腐爛變質

的飼料。江黃顙魚屬無鱗魚, 皮膚很容易受

傷, 在捕撈、運輸的過程中, 要特別注意防止

魚體受傷。在日常巡塘時, 注意觀察魚蝦的活

動情況, 一旦發現病情, 及時準確診斷, 精確





築夢人2020


  • 青蝦能和黃顙魚混養嗎?這是一個富有創意的想法,充滿了奇趣。假如把青蝦和黃顙魚混養在一起,我認為這就像把黃鼠狼和雞混養在一起差不多。所以我不建議把青蝦與黃顙魚一起混養。我為什麼這樣建議呢。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物種吧。

青蝦,又名沼蝦或河蝦,是淡水中最常見的物種。自然界中野生的青蝦食性雜,以動物屍體,藻類,有機碎屑,水生植物等。經過人工訓化後,也採食投餵的各種配合飼料,由於其是雜食性動物,所以其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在40%左右就可以了。青蝦極不耐低氧,水中氧含量在3mg/L時就開始缺氧浮邊了。所以人工養殖對水體的溶氧要求較高。

黃顙魚,又名黃骨魚,黃臘丁等,主要分佈在湖泊水庫,大江大河中等,特別是長江中下游。野生黃顙魚食性多以動物性餌料為主,

如水生昆蟲,小魚蝦,螺蚌等為食,特別是蝦類。也食魚卵,水草等。經過人工訓化後,也釆食人工飼料,但因其以動物性飼料為主,所以其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應在50%以上。黃顙魚十分耐低氧,當水體中氧含量在2mg/L時,仍能正常生長。所以養殖黃顙魚的水體氧含量在3mg/L就行了。

  • 通過對兩種物種的基本情況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青蝦就是黃顙魚的天然餌料,而且青蝦不耐低氧,容易發生缺氧而行動遲緩。而這時黃顙魚照樣行動自如,更易捕食青蝦。另外兩種物種的飼料各不相同,混在一起投餵也不方便。顯然這兩個物種混養在一起,有太多的歷害衝突。所以最好別混養。

當然,硬要把兩個物種養在一個池塘也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一種用網箱養,一種散養。當然池塘要足夠深3一4m以上,水質清新,氧溶量在4.5mg/L以上。排灌增氧方便。

  • 不過為了充分發揮水體的潛力,黃顙魚和青蝦的養殖都可與其他種類混養。如單養黃顙魚或青蝦的魚池,可適當養一些鰱鱅,不但可以增加經濟收入,更可以改善水質,促進其健康生長。當然一般的家魚養殖池也可適當套養一些黃顙魚或青蝦。效果也十分顯著。

總之,我不建議把黃顙魚和青蝦混養在一起,當然通過網箱分隔後混養還是可以的。如要充分發揮水體潛力,把青蝦或黃顙魚與其他沒有歷害衝突的魚類混養在一起,效果更佳。


天數茫茫A


青蝦能和黃顙魚混養嗎?注意什麼?

本人農村人,從小就喜歡打野,捕魚摸蝦是最早學會的技能之一。

小時候的農村水塘裡,青蝦和黃顙魚都是水中常客,蝦米更是有水就存在,水稻田裡,過水溝裡,坑坑窪窪裡,凡是有水的地方,幹到最後,盡是蝦米。

現在的農村水域,青蝦和黃顙魚都相對少多了,但是還是有的。這兩種水產品因為人們愛吃,所以價格都不菲,人工養殖的較多。

人工養殖都是單獨飼養,題主問兩者能不能混養,根據我的個人經驗,兩者不能混養,我也沒發現當地有養殖戶混養這兩種水產品的。

青蝦和黃顙魚,兩者生活習性相輔相成。農村水塘裡,有水草的地方,往往能捕到青蝦和黃顙魚。

青蝦是以水草中的浮游微生物為食,而黃顙魚又是多以蝦米,小個頭青蝦為食,所以兩者就經常碰到一起。

說到這裡大家都清楚了,青蝦是黃顙魚的食物。

我喜歡捕魚也喜歡吃魚,自己殺魚也是自己做魚,每當殺黃顙魚時,大多時候黃顙魚胃中有食物,硬乎乎的。有時好奇黃顙魚吃的是什麼,剪刀剪開其胃,發現是青蝦,小個體的青蝦,黃顙魚個體越大,就能吃個體較大的青蝦。從中能看出,青蝦不但是黃顙魚的食物,還是黃顙魚喜歡吃的食物。

農村水塘裡,青蝦和黃顙魚確實並存,這是因為青蝦繁殖率高,黃顙魚數量少,吃不盡青蝦。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這面水塘裡有較多的黃顙魚,那麼青蝦絕對的少,甚至沒有。

試想,如果這兩者混養,也許兩者在幼體期,黃顙魚難以吃下幼蝦,當黃顙魚長到三兩以上,以青蝦的個體,三兩以上的黃顙魚可以把青蝦大口朵頤了。

目前的市場行情,青蝦按照大小從30~80元每斤;黃顙魚15~25元每斤。混養後,基本上用青蝦喂黃顙魚,你覺得划算嗎?你覺得兩者能混養嗎?

此題就此作答,個人經驗,供題主參考,有不同意見的條友,請下方賜評,知識共享共樂!

(關注淨土TC,農村各種題材的文章,視頻,與您分享)


淨土TC


青蝦能和黃顙魚混養。

養殖黃顙魚需要注意的七個事項

一、保持水體有較高的溶氧。黃顙魚對池水溶氧要求較高,故混養時要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生長季節要適時加註新水,高溫季節要勤換水,如保持微流水則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和放養規格。根據水體餌料生物量,科學合理確定混養比例和放養規格,一般水體以混養30尾~60尾為宜,放養規格為3釐米/尾~4釐米/尾。若密度過大,規格過小,年底達不到上市規格。

三、魚池混養黃顙魚後不再適宜混養其它肉食性魚類,淡水沼蝦、淡水螯蝦的養殖池中不宜混養黃顙魚。

四、養殖過程中,如發現黃顙魚規格過小,說明魚池中天然餌料生物量不足,可適當補放小雜魚蝦、家魚夏花或投餵專用黃顙魚餌料。投餵人工餌料時,應先喂主養品種(投入淺水區),後喂黃顙魚(投入深水區)。黃顙魚有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投餌應以夜間為主。

五、蟹池中混養黃顙魚,因河蟹、黃顙魚在生態上處於相同的水層位置,容易引起兩者生態位置競爭。因此,蟹池中必須保持充足的天然餌料生物,否則影響黃顙魚飼養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畝投放螺螄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懷卵的鯽魚、抱卵的青蝦,讓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黃顙魚自由攝食。

六:黃顙魚的病症與發病原因分析:病魚主要為3-5釐米規格,發病時頭頂部潰爛,紅腫,穿孔,鰓充血,鰭條基部充血,離群獨遊或較長時間頭朝上、尾朝下垂直懸於水中,且來回轉動。該病是由車輪蟲等寄生蟲寄生引起的細菌性併發病。

發病原因多為:

(1)投放密度大,幼魚糞便和排洩物增多,水質較差,魚類長期處於半缺氧狀態,加之活動空間減少,活動力減弱,使得寄生蟲、細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

(2)水質汙染,水體pH值偏低,魚感染機率增大。

(3)輕防重治,缺乏防病意識,每月沒有按時檢查,預防魚病,調節水體,改善水質,遇到天氣驟變,魚體攝食後,極易暴發魚病,大量死亡。

(4)飼料蛋白質含量較低,使得飼料係數增加,魚體生長較慢,殘餌、排洩物較多,造成了水體的二次汙染,誘發了寄生蟲、細菌等的感染。

用藥宗旨:調節水體,改善水質,殺滅寄生蟲,外消內服,綜合防治由車輪蟲寄生而引起的“一點紅”。

預防方法:

①魚苗入池前必須用高錳酸鉀、硫酸銅和高聚碘等藥物交替消毒。

②水源必須經沉澱、過濾、消毒、曝氣處理後再流入魚池。

③池塘消毒:必須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

④降低放養密


鄉里阿金


黃顙魚、青蝦生態混養主要技術介紹如下。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2.8畝,水深1.5米左右,池底平整,底泥厚10釐米。池塘配備1臺1.5千瓦增氧機。

  2、清塘消毒:苗種投放前15-20天,選擇晴天排掉池水,僅留1O釐米深,每畝用1OO公斤生石灰消毒,保留3-5天后,加註新水。

  3、種草施肥:在池底種植伊樂藻、苦草等水草,面積佔池塘面積30%左右。然後加新水至80釐米,放養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作為隱蔽物,面積約佔池塘面積20%。苗種下塘前10天,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公斤肥水,繁殖天然飼料生物。

  4、苗種投放:4月下旬,每畝放30克/尾的江黃顙魚苗種1200尾。5月12-15日,每畝放體長6釐米左右的抱卵親蝦3.8公斤,每畝配放尾重100-200克的鰱鱅魚種60-80尾。

  5、飼料投餵:池塘搭設4個食臺。將小魚、螺螄肉、畜禽加工廠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粉碎,用5%麵粉作黏合劑,充分拌勻,放在食臺上投餵。配合投餵豆餅、麩皮等植物性飼料。投餵按照“四定”原則,視魚攝食、天氣、水溫等情況靈活掌握投餵量。一般每天投餵2次,每天上午8-9時和下午4-5時各投餵1次,上午投餵量佔全天投餵量的1/3,下午投餵量佔全天投餵量的2/3,日投餵量為江黃顙魚體重的5-8%。青蝦不單獨投餵。

  6、水質管理:春季池塘水位保持在80-100釐米,每月加新水30釐米;夏秋高溫季節每半個月換水15釐米,保持水深1.5米。每個月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20克化漿全池潑灑1次。根據水色調節水體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釐米左右。根據溶氧、天氣、水質情況,科學使用增氧機。(圖文來自網絡 侵刪)




田野的孩


可以適當的混養

黃顙魚多棲息於緩流多水草的湖,河。尤其喜歡生活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處,且腐殖質多和遊泥多的地方。白天潛伏水底或石縫中,夜間活動、覓食,冬季則聚集深水處。

青蝦屬純淡水產,冬季棲息於水深處,春季水溫上升後,始向岸邊移動,夏季在沿岸水草叢生處索餌和繁殖。

從生活習慣,適當的混養養還是可以的。





三農奕燦


淡水沼蝦、淡水螯蝦的養殖池中不宜混養黃顙魚。蟹池中可以混養黃顙魚,因河蟹、黃顙魚在生態上處於相同的水 層位置,容易引起兩者生態位置競爭。因此,蟹池中必須保持充 足的天然餌料生物,否則影響黃顙魚伺養效果。


行者十月


黃顙魚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很多養殖戶為了能夠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很多養殖戶都把黃顙魚和其他一些魚進行混養,那麼黃顙魚怎麼混養呢?黃顙魚混養有什麼技術方法呢?

  養殖四大家魚的魚池和主養吃食性魚類(如鯉鯽魚、羅非魚、淡水白鯧)等魚池均可混養黃顙魚。魚池面積20~30畝,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畝放黃顙魚40~50尾,規格3~4釐米/尾,可畝增收黃顙魚5~8公斤。

  黃顙魚親魚池混養

  親魚池混養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親魚池的水體空間,提高親魚池利用率,而且黃顙魚可以攝食親魚池中的一些與親魚爭食耗氧的小型野魚類。

  親魚人工繁殖結束後,每畝放養黃顙40~60尾,規格2~3釐米/尾,可以畝增收黃顙魚6~10公斤。

  黃顙魚成蟹池混養

  蟹池混養黃顙魚,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餌料生物資源。一般蟹池面積30~50畝,水草覆蓋率在50%左右,蟹种放養後,畝放養黃顙魚30~50尾,規格3~5釐米/尾,可畝增黃顙魚5~10公斤。

  黃顙魚河溝混養

  河溝中低值野雜魚類較多,混養黃顙魚可節省人工餌料。一般畝放黃顙魚40~60尾,規格2~4釐米/尾,可畝增黃顙魚6~12公斤。

  黃顙魚大水面混養

  大水面混養黃顙魚,群體產量高,既不影響主養品種的產量,也不需另外投餌。一般畝放黃顙魚40~60尾,規格3~4釐米/尾,可畝增黃顙魚8~15公斤。

  混養注意事項

  無論採用何種混養方式,在養殖管理中須注意如下事項:

  一、保持水體有較高的溶氧。黃顙魚對池水溶氧要求較高,故混養時要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生長季節要適時加註新水,高溫季節要勤換水,如保持微流水則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和放養規格。根據水體餌料生物量,科學合理確定混養比例和放養規格,一般水體以混養30~60尾為宜,放養規格為3~4釐米/尾。若密度過大,規格過小,年底達不到上市規格。

  三、魚池混養黃顙魚後不再適宜混養其它肉食性魚類。淡水沼蝦、淡水螯蝦的養殖池中不宜混養黃顙魚。

  四、養殖過程中,如發現黃顙魚規格過小,說明魚池中天然餌料生物量不足,可適當補放小雜魚蝦、家魚夏花或投餵人工配製的專用黃顙魚餌料。投餵人工餌料時,應先喂主養品種(投入淺水區),後喂黃顙魚(投入深水區)。黃顙魚有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投餌應以夜間為主。

  五、蟹池中混養黃顙魚,因河蟹、黃顙魚在生態上處於相同的水層位置,容易引起兩者生態位置競爭。因此,蟹池中必須保持充足的天然餌料生物,否則影響黃顙魚飼養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畝投放螺螄300~400公斤以及部分懷卵的鯽魚、抱卵的青蝦,讓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黃顙魚自由攝食。

  以上就是黃顙魚的混養技術了,在混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養殖的方法,還要及時的觀察,這樣的話,就能夠更好的養殖黃顙魚,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



昱旻


不行 魚吃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