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荷怎麼管理才能獲得優質高產?

霧都山客


陽荷在我們這裡是一種野生草本植物,不算是一種蔬菜,去我家板栗山的路旁就有許多,我們稱之為野薑,在我們這裡沒人吃,都是自生自滅,沒人待見。



其實,陽荷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可以食用的膳食纖維菜,食用後對人有很多的益處。它的嫩莖,嫩芽和花穗都可以食用。而且味道芳香,吃起來泛甜。

除此之外,它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在別的省份,陽荷栽培較多,還加工成泡菜,罐頭等產品,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這種植物一年種植,是一種可以多年生長的高效植物,根系很發達,生長旺盛,地下莖匍匐生長,向下抽長出肉質根。向上抽長出來的紫紅色嫩芽稱之為陽荷筍,可以食用。

陽荷的適應性很強,耐澇耐乾旱,耐陰喜溫,冬季下霜時,它的莖葉才調萎。對氣候和土壤要求不嚴,若是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栽培的話,長勢會更好。


所以無論在山地,還是在房前屋後,庭院空地,果林裡套種都可以。話雖如此,要使陽荷獲得高產,在種植方面還得做出以下管理。

一,種植前先把土壤進行深翻晾曬,施足底肥,然後耙平即可,要求土壤疏鬆透氣。

二,陽荷一般用它的兜根來種植,種植株距為60釐米X60釐米,每公頃栽20000多株為宜,不宜過密。

三,陽荷種植一般可以在春季和秋季,春季種植主要三,四月份。秋季種植,主要在十月中旬。

四,陽荷的底肥和追肥一般以農家肥為主,因為很少有病蟲害,不需要施用農藥。


看了以上的內容,是不是覺得陽荷種植非常的簡單,但是若想獲得高產,對生長期間肥料的施用,還是要加強才行。

文字原創,圖片中的陽荷是小丫在山上拍的


泥糖小丫


陽荷在我們鄂西地區及雲貴川一帶,野生的比較常見,尤其是二高山地區最易生長。每到陽荷長出土時,把它掰回家炒肉或泡酸菜吃,是非常美味的。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把野生的陽荷挖回家,種在自己的菜園子邊上,它生存能力極強,而且繁殖很快,挖一顆植株種下,到第二年就會發展成一窩。 基本上不怎麼管理它,陽荷也沒什麼病蟲害,也無須使用農藥。陽荷在恩施來鳳縣比較有名,有著大型種植基地,下面小濃就來說說陽荷怎麼管理才能優質高產的哪些事兒:

陽荷又叫白蘘荷、野薑、野良姜等,除了是食用蔬菜外,它含有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豐富的纖維素,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喜肥沃、疏鬆、溼潤、涼爽環境,較耐陰,不耐高溫與強光。



那陽荷怎麼管理才能獲得優質高產呢?首先我們要選擇適合陽荷生長的環境:

【一】、選地:種植陽荷宜選擇地勢高燥,能排能灌的砂壤土種植,低窪地不宜種植,而且如果是低溼地種植需作高畦,高燥地則要作成低畦,便於保溼排澇。還有就是最好選擇降雨充沛、雲霧較多、夏季涼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二高山地區種植。陽荷一次栽培多年生長,且一年採收多次,選擇適合它生長地塊是優質高產的關鍵。

【二】、合理間作:陽荷一般可用種子繁殖也可以分莖繁殖,分莖繁殖收穫叫早一些,種子繁殖出苗後,生長較慢一些,株行距大,所以在這期間可以和其它作物間作,一般與豆科作物間作套種比較好,即可一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也增加了土壤肥力。

【三】、中耕除草:在苗期時株行距大,很易滋生雜草,應及時中耕除草。到中期中耕宜淺耕,且要裡植株根部遠一些,以免損傷地下莖。定植3年後,地下莖和根錯縱重疊,生長勢衰弱,中耕時宜適當深翻,掘斷部分地下莖及老根,能促進新根的發育,使衰老植株得到更新繁茂生長。


【四】、適宜培土:培土是很關鍵的一步,一般在春季嫩芽出土及夏秋花薹抽生時,用草泥灰、堆肥、腐質土等覆蓋在植株四周,然後再適當的進行培土、遮蔭,不但可使嫩芽和花薹變得柔軟脆嫩,還能多長陽荷出來,從而提高陽荷的產量與品質。

【五】、肥料管理:陽荷是喜肥作物,而且一年採收多次,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除了施足基肥外,在陽荷整個生長期間需要追肥2~3次。

1、基肥:越冬前每667㎡畝施2500~3000公斤農家肥,45~50公斤複合肥,保證植株安全越冬。

2、追肥:

①第一次:在春季嫩芽出土12~15cm高時,施入一定量的人糞尿,促進地上部莖葉生長。用量按照植株的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而定,如果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可以不用追肥。

②第二次:在5月份中下旬葉鞘完全開展時,每667㎡施入尿素450kg,促進植株快速生長。

③第三次:在6月中旬,追發棵肥,每667㎡施入尿素300kg+過磷酸鈣300kg+硫酸鉀600kg,促進多抽生花薹,增加陽荷的產量。

【六】、灌水排澇:在高燥地上陽荷姜,要注意澆水,一般在8-9月份時,正是高溫乾旱期,要隨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這樣有利於花薹抽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地下莖不耐澇易腐爛,因此要適度灌水,在雨水多發季節,要做好排澇措施,保證田間無積水,平時要保持排水溝通暢,以應對突發狀況。

【七】、植株調整:當每窩陽荷筍出土較多時,可以適當的拔掉一部分,防止植株過密影響陽荷的產量及腐爛病的發生。一般在嫩筍的時候拔,直接掰斷即可,陽荷筍也是可以當蔬菜食用的,而且非常美味。

【八】、病害防治:陽荷植株具有特殊的氣味,具有驅蟲害作用。因此,蟲害極少。最常見的只有腐爛病。

1、發生原因:腐爛病一般發生在夏秋高溫季節,像田間土壤積水,植株過密造成通風不良易最易發病。

2、防治方法:

①平時做好田間管理,搞好清溝排水工作,防止田間積水。

②發病後實行換茬、輪作種植。

③播種前種塊用1000萬單位的農用鏈黴素對水100公斤浸種8-10分鐘消毒,可有效防治陽荷腐爛病的發生。

④如若出現腐爛現象,要及時把腐爛植株清理出田間,防止感染其它。

【總結】:

陽荷這種野生能力極強的作物,種植管理還是蠻簡單的,只要掌握它的生長習性及環境,在加上平時做好田間管理,想要優質高產是沒問題的。優質主要是在施肥時少用化學肥料,以農家肥為主,即可保持野生陽荷的香味。

我是【鄂西小濃】,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感謝您的提問!供參考!


鄂西小濃人


陽荷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種食藥兼用的純天然膳食纖維食品。陽荷姜作為蔬菜,有多種食用方法,既可以直接切絲炒食,又能與辣椒共泡於酸菜壇中製成泡菜。作為藥用,具有極好的藥用價值,有止咳平喘、化積健胃、延緩衰老等功效。作為觀賞植物,有驅蚊避蟲的奇特功效。那麼問題來了,兼具多種用途的陽荷姜市場價格如何呢?如何高產種植陽荷姜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陽荷姜種植前景及高產栽培技術

一、陽荷姜價格一斤多少錢?

陽荷是一年種植多年生長、多年收穫的高效植物,現今普通陽荷姜的市場價均是每斤4到5元,第一年每畝就可收入5000元左右,以後幾年再不需投成本,每年每畝可達8000-10000元以上。現今陽荷姜種蔸全國少有,異常珍貴,因此可事先少量引進栽植後再擴大面積。陝西迎豐鎮發展陽荷姜種植,按照大田栽種、桑園套種等方式確定種植株距,確保陽荷姜的出芽率。同時還通過組織栽種、田間管理、後期銷售“一條龍”服務和訂單種植的方式,有效解決了銷售問題,在當地,1畝地可栽種野生陽荷姜種800到900斤,第一年畝產可收穫300到500斤,到了第二年豐產期就可達到3000到3500斤。按每斤4到5元價格算,除去種子等2500元成本,可淨賺8000元以上,,收入多時可達萬元以上。

陽荷姜種植前景及高產栽培技術

二、陽荷姜作用及其功效

陽荷姜是非人工培育的野生品種的植物,屬於綠色、健康植物。既可以作為蔬菜,又能用於藥用或觀賞,經常食用有利於保持消化道通暢,維持正常的排便功能,對於糖尿病有特殊功效,具有祛風止痛、清腫解毒等藥用價值。可以用於城市園林、花壇的硫化造景,特別適宜庭院種植及盆栽觀賞,還具有驅蚊避蟲的奇特功效。

三、陽荷姜什麼時間種植最好?

1、整地施肥、種苗繁育

陽荷姜種植時應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條件好的、砂壤土種植。如果是低窪種植則要作高畦,高燥地可作低畦。將土壤翻深(30-40cm)作畦,畦連溝寬1.5m種2行,0.9m畦種1行。定植之前要開種植溝(深30cm),每畝地施入腐熟廄肥4.5×104kg+過磷酸鈣450kg+硫酸鉀750kg。施肥時先施廄肥覆土3-4cm後,再施入磷肥和鉀肥與土充分混合作基肥,再將種塊定植其上。陽荷姜既可以用種子播種育苗,也可以用地下莖繁殖。由於種子播種育苗發芽率低、苗期長,因此一般多采用地下莖分割繁殖。

2、定植

陽荷姜地上部枯萎後至地下根莖萌芽前都可以進行定植,一般早定植比遲定植好。春季萌芽時定植,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當年生長的地下莖小、生長花薹較少。而在11月份定植,第二年生長的嫩芽和花薹可收穫一定的產量。種子播種育苗適宜期在3月份中期,苗期為180-220天。定植時定植溝上株距60-70cm,將地下莖平放在其上芽朝上,每畝地種苗2.7×104-3.3×104株,定植後覆土澆水糞肥3.0×104kg/hm2,讓莖與土密接。

3、田間管理

間作:陽荷姜定植後前期生長比較慢,而且株行距大,因此可以通過與豆科作物間作套種,提高土壤肥力;中耕:陽荷姜苗期株行距大、空隙多,這樣容易生雜草,因此需要及時中耕除草。在中期適合淺耕,這樣可以避免對地下莖造成傷害。定植3年後,由於地下莖和根錯縱重疊,生長勢衰弱,因此中耕時應適當深翻,促進新根發育,使衰老植株更新繁茂生長。培土:陽荷姜春季春季嫩芽出土,夏秋花薹抽生後,需要用草泥灰、堆肥、垃圾泥等覆蓋在植株四周進行適當的培土、遮蔭,這樣可以時陽荷姜嫩芽和花薹變得柔軟脆嫩,提高其品質。

追肥:陽荷姜生長期間總共需要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春季嫩芽出土13-16cm高時,每畝地施入人糞尿3.0×104kg,促進地上部莖葉生長。第二次在5月份中下旬葉鞘完全開展時,每畝地施入尿素450kg。第三次在6月中旬,每畝地施入尿素300kg+過磷酸鈣300kg+硫酸鉀600kg,促進多抽生花薹;排灌:在高燥地上陽荷姜,由於8-9月份正是高溫乾旱期,因此需及時澆水,這樣有利於花薹抽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地下莖不耐澇易腐爛,因此要適度灌水,在下雨天要做好排積水措施,保證雨停後溝內不積水。





鄉村精英團隊長


陽荷一次栽培多年生長,一年又多次採收。因此,宜選擇地勢高燥,能排能灌的砂壤土種植,低窪地不宜種植。低溼地種植需作高畦,高燥地可作低畦。土壤深翻30~40cm。畦連溝寬1.5m種2行,0.9m畦種1行,定植前開種植溝深30cm左右,施腐熟廄肥4.5×104kg/hm2,過磷酸鈣450kg/hm2,硫酸鉀750kg/hm2,先施廄肥於定植溝中,覆土3~5cm,然後施磷肥和鉀肥與土充分混和作基肥,再將種塊定植其上。

種苗繁育

可用種子播種育苗,也可用地下莖繁殖。一般用地下莖分割繁殖,將地下莖挖起,每塊2~3芽切開,作繁殖材料。用種子播種育苗,種子發芽率低,苗期長,在種塊充足的條件下,一般不採用種子繁殖。

定植

地上部枯萎後至地下根莖萌芽前均可定植,鄂西南等地在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止。在這段時期內,早定植比遲定植好。春季萌芽時定植,生長不良,當年生長的地下莖小,生長花薹也較少。若在11月份定植,翌年生長嫩芽和花薹,可收穫一定的產量。

種子播種育苗,宜在3月中旬播種,苗期180~220d。定植溝上株距60~70cm,地下莖平放在其上,芽朝上,種苗2.7×104~3.3×104株/hm2,覆土後澆水糞肥3.0×104kg/hm2,使莖與土密接。

田間管理

間作:定植後前期生長慢,株行距大,可與豆科作物間作套種,可提高土壤肥力。

中耕:苗期株行距大,空隙多,很易滋生雜草,應及時中耕除草。中期,中耕宜淺,以免損傷地下莖。定植3年後,地下莖和根錯縱重疊,生長勢衰弱,中耕時宜適當深翻,掘斷部分地下莖及老根,能促進新根的發育,使衰老植株得到更新繁茂生長。

培土:春季嫩芽出土,夏秋花薹抽生,用草泥灰、堆肥、垃圾泥等覆蓋在植株四周,進行適當的培土、遮蔭,使嫩芽和花薹變得柔軟脆嫩,從而提高品質。

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一次在春季,當嫩芽出土13~16cm高時,施人糞尿3.0×104kg/hm2,促進地上部莖葉迅速生長。第二次5月中、下旬,葉鞘完全開展時,施尿素450kg/hm2。第三次在6月中旬施尿素3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硫酸鉀600kg/hm2,促進多抽生花薹。

排灌:在高燥地上栽培,8~9月高溫乾旱時期,應及時澆水或灌跑馬水,利花薹抽生。地下莖不耐澇,灌水要適度,不能讓水淹沒畦面。否則,地下莖易腐爛。雨水多時做好排水工作,雨停溝內不積水。


野釣外鄉人


陽荷(學名: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5米;根莖白色,微有芳香味。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葉背被極疏柔毛至無毛;葉舌,膜質,總花梗長,花序近卵形,苞片紅色,寬卵形或橢圓形,花萼膜質;花冠管白色,裂片長圓狀披針形,白色或稍帶黃色,唇瓣倒卵形,淺紫色,花絲極短,花葯室披針形,蒴果內果皮紅色;種子黑色,7-9月開花;9-11月結果。陽荷分佈四川、貴州、廣西、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生於林蔭下、溪邊,海拔300-1900米。陽荷是野生蔬菜、經受惡劣的環境磨鍊、生命極強,基本上無病蟲害,根本無須使用農藥。陽荷含有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豐富的纖維素,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陽荷繁殖方式:

可用種子播種育苗,也可用地下莖繁殖。一般用地下莖分割繁殖,將地下莖挖起,每塊2-3芽切開,作繁殖材料。用種子播種育苗,種子發芽率低,苗期長,在種塊充足的條件下,一般不採用種子繁殖。

定植地上部枯萎後至地下根莖萌芽前均可定植,鄂西南等地在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止。在這段時期內,早定植比遲定植好。春季萌芽時定植,生長不良,當年生長的地下莖小,生長花薹也較少。若在11月份定植,翌年生長嫩芽和花薹,可收穫一定的產量。

種子播種育苗,宜在3月中旬播種,苗期180-220天。定植溝上株距60-70釐米,地下莖平放在其上,芽朝上,種苗2.7×104-3.3×104株/hm2,覆土後澆水糞肥3.0×104kg/hm2,使莖與土密接。

陽荷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陽荷一次栽培多年生長,一年又多次採收。因此,宜選擇地勢高燥,能排能灌的砂壤土種植,低窪地不宜種植。低溼地種植需作高畦,高燥地可作低畦。土壤深翻30-40釐米。畦連溝寬1.5m種2行,0.9m畦種1行,定植前開種植溝深30釐米左右,施腐熟廄肥4.5×104kg/hm2,過磷酸鈣450kg/hm2,硫酸鉀750kg/hm2,先施廄肥於定植溝中,覆土3-5釐米,然後施磷肥和鉀肥與土充分混和作基肥,再將種塊定植其上。

陽荷田間管理:間作:定植後前期生長慢,株行距大,可與豆科作物間作套種,可提高土壤肥力。

中耕:苗期株行距大,空隙多,很易滋生雜草,應及時中耕除草。中期,中耕宜淺,以免損傷地下莖。定植3年後,地下莖和根錯縱重疊,生長勢衰弱,中耕時宜適當深翻,掘斷部分地下莖及老根,能促進新根的發育,使衰老植株得到更新繁茂生長。

培土:春季嫩芽出土,夏秋花薹抽生,用草泥灰、堆肥、垃圾泥等覆蓋在植株四周,進行適當的培土、遮蔭,使嫩芽和花薹變得柔軟脆嫩,從而提高品質。

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一次在春季,當嫩芽出土13-16釐米高時,施人糞尿3.0×104kg/hm2,促進地上部莖葉迅速生長。第二次5月中、下旬,葉鞘完全開展時,施尿素450kg/hm2。第三次在6月中旬施尿素3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硫酸鉀600kg/hm2,促進多抽生花薹。

排灌:在高燥地上栽培,8-9月高溫乾旱時期,應及時澆水或灌跑馬水,利花薹抽生。地下莖不耐澇,灌水要適度,不能讓水淹沒畦面。否則,地下莖易腐爛。雨水多時做好排水工作,雨停溝內不積水。

陽荷病害防治:

陽荷植株有特殊的氣味,具有驅蟲害作用。因此,蟲害極少。零星栽培,病菌傳播機會少,病害也輕。只有少數地區發現有腐爛病為害。該病發生在夏秋高溫期間,土壤潮溼,通風不良易發病。病株的地下莖腐爛,葉變黃,植株軟腐,枯萎。防治方法:搞好清溝排水,防止田間積水。發病後實行換茬、輪作種植。播種前種塊用1000萬單位的農用鏈黴素對水100公斤浸種5-10分鐘消毒,可有效防治陽荷腐爛病。


農村小文文哥


1、選擇適宜種植環境。據調查,陽荷姜喜肥沃、疏鬆、溼潤、涼爽環境,較耐陰,不耐高溫與強光。因而大面積種植陽荷姜,最好選擇降雨充沛、雲霧較多、夏季涼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二高山地區。低山規模化種植陽荷姜,必須與樹木或高杆作物套種,否則不易成功。 

2、施足底肥、重施農家肥。陽荷姜一年種植、多年受益,要獲得高產高效,必須足施底肥,並根據陽荷姜生長需求重施農家肥。一般每畝底施土雜肥或廄肥4000—50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或過磷酸鈣40公斤、硫酸鉀10公斤)。底肥以開溝深施為佳,坪地也可均勻撒施後深翻。山區坡地最好沿水平線開寬60—80釐米、深40—50釐米的溝槽,將底肥鋪於溝槽內,然後在回填表土,移栽陽荷姜。  3、分蔸繁殖、合理密植。陽荷姜主要採用分蔸繁殖。分蔸時注意每蔸必須帶2—3個完整芽苞。移栽可在秋季9—10月或春季3—4月進行,採取大小行定植,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與株距30釐米,畝栽3300蔸左右。  

4、栽後管理與採收。陽荷姜定植後,應澆足定根水。低山夏季溫度高、光照強,定植第一年必須考慮適當遮陰。移栽成活後,每年春季出苗後,結合中耕除草追一次稀糞水提苗,促苗生長健壯、一致。每年芽苞出土前須重施一次催“芽”肥,促芽苞肥大,提高品質與產量。越冬前再結合深翻畝施2000—3000公斤農家肥,50公斤複合肥(或過磷酸鈣40公斤、硫酸鉀10公斤),保證植株安全越冬,並提高來年產量



農家人隆龍博


陽荷一般在冬春季種植,種在地勢較高不易積水的沙地上,種植之前要翻土,然後施足底肥,將陽荷的地下莖種於土中,保持一定的苗距,春季即可出芽,要及時清除雜草和追肥,夏季高溫期間要及時澆灌,不然容易乾死。

1、種植時間

陽荷一般在春季初種植,它一次栽培就可以多年採收,春季種植之後,春末即可出芽,夏秋季開花,有些地區需要在冬季就開始種植,如果在冬季種植,第二年冬季就可以收穫了。

2、種植方法

關於陽荷怎麼種植,陽荷種植有種子播種種植和地下莖繁殖,種子播種育苗成活率低,生長週期長,一般種植都是使用地下莖分割繁殖,將陽荷的地下莖分成一塊塊的,每一塊地下莖上面要有2~3個芽。

3、翻地施肥

陽荷要種在地勢較高的砂質土上,這樣就不易積水,因為陽荷的根莖不耐水澇,在種植之前先要將土壤翻層,大約翻土深30~40cm,然後在種植坑中施加磷鉀肥作為底肥,種植坑要有一定的間距。

4、種植入土

將陽荷地下莖埋入土中,如短期沒有雨的話可以澆灌一次水,一般春季末就能出芽,期間注意清理雜草,然後在出芽的時候開始第一次追肥,等到5~6月份葉子長出來的時候,追施一次氮肥,六月底抽花時追第三次肥。

5、灌溉澆水

5、灌溉澆水

如在7月份以後出現長時間無雨的天氣,要及時灌水補充水分,不然陽荷容易乾死,灌水量也不要過大,陽荷是肉質莖,不耐澇,如遇上雨季,也要做好排水工作,一般種植地的地勢都較高,不容易積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