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哪十國?

mengchuan



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以後的一大亂世,跟三國兩晉南北朝有一拼,不過持續時間相對來說較短,只有七十餘年時間,最後由北宋結束。

其中五代是指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十國是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割據政權: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南吳、閩、楚、南漢、南國、北漢。

當然十國只是一個精簡統計,也就是一個大概的概念,其實認真來說有十多個割據政權,只不過這十個相對來說持續時間久,而且疆域大一些。

而且還有其他少數民族政權沒有具體說出來。

先說說為什麼還要區分為五代和十國呢?

因為五代中的五個朝代,定位是當時亂世的正統,為什麼要以他們為主呢?

因為五代中最後一個朝代是後周,而後周大將趙匡胤後來代周自立,建立了宋朝,是為正統所在。

所以後周及其之前的四個中原政權,也跟著成為正統存在了,這樣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如果是南方某個國家,諸如明太祖朱元璋那般北伐成功,統一全國的話,恐怕這五代就不是正統所在了。

而正因為南方十餘國的沒有一個統一全國,所以他們自然不是正統所在咯。

再說說五代十國的重要性。

五代十國可以說是唐朝藩鎮之亂的延續,本身唐朝就亡於朱溫這個大軍閥之手。

而五代十國的特色是什麼呢?

是武夫治國,皇帝輪流換,基本上都是武將出身,不是武將出身的,還真坐不穩皇位。

所以說五代十國簡直就是一個擴大版的唐朝藩鎮之亂。正因為這七十餘年的亂世,所以北宋建立以後,為了避免武夫亂政,開始重文輕武,深刻的影響了中國近千年歷史。

最後再說說五代十國中的另一面。

朱溫是亡唐之人,更是因為好色到兒媳都要姦淫的地位,名聲可謂是臭的很。

可是朱溫出身窮苦,對於民間的疾苦,還是瞭解一些的,所以他治下的地盤租賦比較輕,人民相對其他地方好過一些。

《舊五代史·食貨志》稱:朱溫“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堠,內闢汙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則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及末帝與莊宗對壘於河上,河南之民,雖困於輦運,亦未至流亡,其義無他,蓋賦斂輕而丘園可戀故也”。

當然再也不能說是朱溫是好的,雖然他治下對於百姓的租賦比較輕,但他頻繁發動戰爭,使北方大地狼煙四起,也是不能忽視的。

由此可見,有時候其實歷史也挺有趣的。


宋安之


五代十國,指的是唐朝滅亡後至北宋建立前這一政權割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原地區存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五個割據政權。

是五代時期的第一個政權。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逼迫唐哀宗李柷禪位,建立了梁國,史稱“後梁”。公元923年,“後梁”被後唐所滅。

後唐,公元923年,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於魏州稱帝,沿用國號唐,史稱“後唐”。公元936年,後唐被後晉高祖石敬瑭所滅。

後晉,公元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建國,定國號為晉,史稱“後晉”。947年,後晉少帝被契丹人俘虜,後晉滅亡。

後漢,元947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借後晉滅亡的機會,在太原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後漢”。950年,劉知遠次子漢隱帝被叛軍所殺,後漢滅亡。

後周,後漢鄴都留守郭威所建。後漢隱帝因猜忌郭威,遣人慾殺之。公元950年郭威發兵攻入開封,滅後漢。次年,郭威登基稱帝,國號為周,史稱“後周”。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不久節度使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稱帝,建立北宋,後周滅亡。

除此之外,在中原以外的地區還存在有前蜀國、後蜀國、南吳國、南唐國、吳越國、閩國、南楚國、南漢國、南平國以及北漢國等十個割據政權。其中,除過北漢政權位於北方,其他九個政權均在南方地區。

公元979年,北宋在將南漢納入版圖之後,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北漢,北漢末帝被迫投降,北漢滅亡,標誌著五代十國時期結束。


環球網


唐朝滅亡以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五代更替,十國亂象的局面,中原地區在短短50年間更換五個朝代,由於這五個朝代是依次出現,稱五代。十國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期中原地區之外相續或者同時存在十個政權,稱十國。五代十國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混亂的一個時期。

五代

後梁—存在16年(公元907年-923年)

後梁的建立者是朱溫,朱溫原本是黃巢手下的將領,後背叛黃巢投靠唐朝,因屢立戰功備受唐僖宗賞識,一路加官進爵。到了唐朝末年,成為唐朝權臣,獨攬朝綱。朱溫認為大臣們內心深處還是向著唐朝,於是在白馬驛將唐朝大臣大量屠殺,史稱“白馬之變”。白馬之變後,唐哀帝被迫讓位給朱溫,自此唐朝滅亡,後梁建立。後梁建立以後,由於王室兇殘暴虐,不得民心,就傳了三代不到20年,就被李存勖所滅。

後唐——存在13(公元923年-936年)

後唐的建立者是李存勖,其父親李克用非常痛恨朱溫,認為他是朱偽政權,並不是正統。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登基稱帝,建立國號唐。後堂建立以後,李存勖發兵攻打後梁,梁軍慘敗,後唐建立。李存勖即位後寵信伶人(藝人),出現了伶人干政的現象,後被手下大將李嗣源篡權所殺,李嗣源去世後其子李從厚繼位,李從厚被父親的養子李從珂篡權所害,李從珂登基兩年後,後唐被石敬瑭聯合遼軍所滅,李從珂自焚而亡,後唐滅亡。

後晉——存在10年(公元936年-946年)

石敬瑭也是前朝的將領,因功績顯著,受到唐明宗李嗣源的器重,後與遼軍聯合將後唐所滅。石敬瑭是依附著遼軍才建國的,他為了討好契丹人,將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還拜遼太宗為父,這種做法,讓百姓和大臣頗為不滿,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石敬瑭僅有的兩子全部死於叛軍之中。無奈之下只能將皇位傳給侄兒石重貴,但是石重貴沒辦法駕馭混亂的局面,他做了一系列的措施去擺脫契丹人,最終激怒契丹人,契丹三次伐晉,晉無力抵抗,石重貴被迫投降,後晉滅亡。

後漢——存在三年(公元947年-950年)

後漢是五代中最短命的王朝,它的建立者是劉知遠,劉知遠也是前朝的將領。契丹入侵後晉之時,他心裡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按兵不動。後晉滅亡以後,劉知遠在太原登基稱帝,建立後漢。劉知遠去世後其子劉承祐繼位,劉承祐登基後並無實權,朝中大權被權臣把持,劉承祐設計除掉了其中三位。等他準備設計殺害郭威時,被郭威察覺,郭威起兵反漢。劉承祐被叛軍所殺,後漢滅亡。

後周——存在10年(公元951年-960年)

後周的兩位皇帝是整個五代中最有作為的帝王,郭威建周以後,他重用賢才、整治貪官汙吏、發展經濟,使得後周的實力更上一個臺階。郭威的後代在他起兵反漢時,被後漢的皇帝劉承祐全部殺害,郭威只能立養子柴榮為太子。柴榮即位後,沿用郭威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後周進一步發展。柴榮也是一個非常想有作為的皇帝,他想收復後晉割給契丹人的燕雲十六州,於是他決定北伐契丹,但是在北伐的途中染上了疾病,被迫班師回朝,不久便去世了。柴榮去世以後,其年僅七歲的兒子繼位,是為周恭帝,由太后輔政。此時將領趙匡胤在家人的支持下,在陳橋發生兵變,黃袍加身,周恭帝被迫讓位,後周滅亡,北宋建立。

十國

前蜀(907年—925年),後蜀(934年-965年)

前蜀一共存在18年,其創立者是王建,歷任兩位皇帝,公元925年被後唐所滅。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登基稱帝,建立後蜀。後蜀存在31年,歷任兩位皇帝,公元964年趙匡胤發兵攻打後蜀,後蜀於第二年投降,後蜀滅亡。

南吳(902年-937年),南唐(937——976)

南吳存在35年,歷任4位皇帝,南吳末代皇帝楊溥在公元937年讓位給徐知誥,南吳滅亡。徐知誥登基一年後,自稱是唐朝宗室的後裔,改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南唐。南唐一共存在31年,歷任3位皇帝,在趙匡胤建宋八年後,被北宋所滅,南唐滅亡。

吳越(907年-978年)

吳越存在72年,歷任5位皇帝,趙匡胤先後派兵滅掉多個割據政權,吳越王錢弘俶因畏懼北宋便獻土降宋,吳越滅亡。

閔(909年—945年)

閔國存在37年,歷任6位君王,閔國因內亂於公元945年被南唐所滅。

南漢(917——971)

南漢存在54年,歷任4位皇帝,公元971年,被北宋所滅。

南平(924年-963年)

南平存在39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欲吞併南平。公元963年,宋軍征服南平,南平獻地歸降北宋。

南楚(927—951年)

南楚存在24年,公元951年,南唐因南楚內亂,趁機將南楚所滅。

北漢(951——979)

北漢存在28年,歷任4位皇帝,公元979年,趙匡胤御駕親征北漢,北漢皇帝劉繼元被迫投降,北漢滅亡。


小龍談歷史


五代十國,是個合稱,是指五代與十國,兩個時期大致相同,五代是公元907年至960年,而十國是公元902年至979年。

五代之前是唐朝,五代之後就是北宋,五代十國,有點像東晉十六國。

五代是指五個朝代,而五個朝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也就是梁唐晉 漢周,他們都定都於中原地帶,比如開封,洛陽等等,那怎麼記這五個朝代呢,仔細觀察,發現周朝、漢朝、晉朝、唐朝,剛好朝代順序是反過來的。

而十國呢,是指中原之外的十個割據國家,包括,前蜀、後蜀、南唐、南吳、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北漢,這十個國家不是同時存在的,有的是在同一個地方的前後,比如前蜀和後蜀都在蜀地。

後梁,公元907年至923年,朱溫建立。

後唐,公元923年至936年,李存勖建立,沙陀族,與唐朝的李姓沒有關係。

後晉,公元936年至947年,石敬塘建立,將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

後漢,公元947年至950年,劉知遠建立,只存在三年。

後周,公元951年至960年,郭威所建立,繼任者是柴榮,趙匡胤是後周的殿前都檢點,也就是禁軍統領。

前蜀由王建所建,後蜀由孟知祥所建,南吳為楊知密所建,南唐由李昪(李昪是李唐宗室)所建,吳越由錢鏐所建,閩由王審知所建,楚由馬殷所建,南漢由劉謙所建,南平由高季興所建,北漢由劉崇(劉崇是劉知遠的弟弟)所建。


歷史簡單說


五代十國

說起五代十國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甚至根本不瞭解這是哪個時期的,但要是說起五代之前的唐朝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五代結束後的宋朝知名度也絲毫不低,但在其兩個大一統王朝中間的這54年是真正的一個亂世!短短54年更迭了5個王朝,14位帝王!除此之外,地方格局的政權更是不盡其數。又因為中國古代以正統史觀為主,五代建立於中原地區,佔據著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區,是當時傳統的中央朝廷,故史學家著五代史,而十國及其餘政權被稱為割據勢力。故此時代被稱為五代十國,而今天風情就帶你們來了解這五個朝代,十個封建政權都是哪些!

後梁(907年-923年)

後梁是五代十國中五代第一個王朝,於公元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即後梁太祖,定都開封,共傳三帝,公元923年被晉王李存勖所滅,末代君主為梁末帝朱友貞,享國17年。

後唐(923年-936年)

後唐是五代十國中五代第二個王朝,於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後自立為帝,即後唐莊宗,定都洛陽,共傳四帝,公元936年石敬瑭與契丹軍合力滅亡後唐,末代君主為後唐末帝李從珂,享國14年。



後晉(936年-947年)

後唐是五代十國中五代第三個王朝,於公元936年石敬瑭藉助契丹兵力滅亡後唐,在契丹的幫助下擁立為敵帝,即後晉高祖,定都開封,共傳兩帝,公元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石重貴被迫投降,後晉滅亡。末代君主為後晉出帝石重貴,享國12年。



後漢(947年-951年)

後漢是五代十國中五代第四個王朝,公元947年因契丹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此時,劉知遠抓住機會稱帝,定都開封,共傳兩帝。公元951年郭威被迫反叛,末代君主後漢隱帝劉承祐為潰軍所殺,後漢滅亡,享國4年。

後周(951年-960年)

後周是五代十國中五代最後一個王朝,於公元951年郭威滅後漢自立為帝,即後周太祖,定都開封共傳三帝。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逼迫周恭帝禪位,自此後周滅亡,享國10年,末代君主周恭帝柴宗訓。

前蜀(907年—925年)

前蜀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於公元907年由王建建立,定都成都。自立為帝,即前蜀高祖,共傳兩帝,公元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伐前蜀,王衍投降,自此前蜀滅亡,末代君主王衍無諡號也無廟號,享國19年。

後蜀(934—965年)

後蜀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於公元934年由孟知祥建立,定都成都,登基為帝,即後蜀高祖,共傳兩帝,公元965年北宋大將王全斌率軍伐後蜀,孟昶投降,後蜀滅亡,末代君主後蜀末帝孟昶,享國32年。

南吳(907年-937年)

南吳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於公元907年由楊行密建立,定都廣陵,自立為帝,即南吳武帝,共傳4帝,公元937年,楊溥讓位給宰相徐知誥,南吳滅亡,末代君主南吳睿帝,楊溥,享國31年。

南唐(937年—975年)

南唐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 於公元937年,南吳宰相逼迫南吳睿帝讓位,定都江陵府(今南京),登基為帝,即南唐烈祖,共傳三帝,公元975年,宋軍攻佔金陵,後主李煜出降,南唐滅亡。末代君主南唐後主李煜,享國39年。

吳越國(907年-978年)

吳越國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於公元907年由錢鏐建立,定都杭州,登基為帝,即吳越太祖,共傳五帝,公元978年在大一統的趨勢下,錢俶為了避免戰亂主動獻土併入北宋,吳越國滅亡,末代君主忠懿王錢俶,享國72年。

閩國(909年—945年)

閩國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於公元909年由王審知建立,定都長樂,登基為帝,即閩太祖,後遷都建州(今福建建甌),共傳八帝,公元945年這一年,宗室為爭奪皇位,一年連換三帝,南唐趁閩國內亂,出兵攻打,閩國滅亡,末代君主卓巖明無諡號也無廟號,享國37年。

南楚(公元896—951)

南楚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於公元896年由馬殷建立,定都潭州(長沙),自立為帝,即南楚高祖,共傳6帝,公元950年,南楚宗室為奪皇位發動內亂,在次年公元951年,南唐派大將邊鎬伐南楚,南楚滅亡,末代君主馬希崇無廟號也無諡號,享國56年。

南漢(917年—971年)

南漢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於公元917年由劉龑建立,定都興王府(今廣州),登基為帝,即天皇大帝(這諡號也是我見過最牛逼的了,只可惜他的國家沒有像他的諡號一樣牛逼下去)南漢最初國號為大越,次年劉龑改國號為漢,即南漢,共傳4帝。公元971年,宋朝伐南漢,南漢滅亡,末代君主南漢惠帝劉鋹,享國54年。

荊南(924年-963年)

荊南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於公元924年由高季興建立,定都江陵(今湖北荊州),登基為帝即武信王,共傳5王,公元963年,宋朝伐荊南,荊南滅亡,末代君主德仁王高繼衝,享國40年。

北漢(951年―979年)

北漢為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也是十國當中最後一個政權,北漢於公元951年由劉旻建立,定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登基為帝,即北漢世祖,共傳4帝。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伐北漢,北漢滅亡,末代君主北漢末帝劉繼元,享國29年。

結語

公元960年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也就標誌著五代十國這個混亂時期的的終結,打字不易,謝謝支持。


風情侃歷史


五代十國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這段時期非常的混亂。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它們和其他朝代是什麼關係。

要說五代十國,首先要從唐朝說起。唐朝是我國最出名,也最強大的朝代之一。但是盛極必衰,歷史上每個朝代基本都是維持在三百年左右。

唐朝末年因為一系列原因,世道變的非常亂,掌握著軍權的節度使們紛紛開始造反,權臣與宦官的政權,農民起義也頻頻發生,國家到了風雨飄搖的時期。

後來一個叫做朱溫的人手下兵馬最強,成功的控制住了皇帝,逼迫皇帝禪位給自己。自此延續了289年的大唐滅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了。

什麼是五代十國

這個時候唐朝雖然已經滅亡了,但朱溫並沒有統一全國,梁朝控制的區別只有中原、北方的幾個省。後來北方政權更替,前後變換了五次,所以被稱為五代。

而除了中原政權,南方地區還有大大小小的很多勢力,一共分裂為了十個國家,所以被稱為十國。這就是五代十國的由來。

五代的第一代--後梁

朱溫得到了皇位以後,把新的國號定為了梁,後世史學界稱其為後梁,我們也可以叫它梁朝,這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這些勢力都不承認它的正統身份,朱溫就準備把這些不服他的人一個個都收拾了,統一全國。

其中在山西有個叫李克用的人,他以前就跟朱溫有矛盾,兩人以前都是唐朝的節度使,勢力也都差不多。朱溫奪了皇位後,李克用根本不甩他,也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於是朱溫就發兵去討伐他,第一個拿他來開刀。

五代的第二代--後唐

朱溫和李克用剛打了沒多久,李克用就生病先死了,後來他的兒子李存勖扛起大旗繼續戰鬥。雙方的戰爭持續了很多年,最後以李存勖的勝利而告終。後梁就這麼被滅了。

李存勖勝利後,奪取了皇位,他想恢復大唐的輝煌,於是就定國號為唐。後世為了把他的唐跟我們所熟知的大唐區分開,將其稱為後唐,這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

五代的第三代--後晉

後唐建立後,開始發展的還算穩定,左右出擊收復了很多疆土,是五代時期疆土最大的一個,不過離統一全國也還差很遠。在經歷了十幾年後,後唐的統治也漸漸混亂起來,內部權力爭奪非常厲害。幾方為了爭奪權力,大打出手,最後被一個叫石敬瑭的人得手,這人是李克用的養子的女婿,在歷史上可謂臭名昭著,是個民族敗類。

石敬瑭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為了借兵,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所謂的燕雲十六州,就是現在北京、河北附近很大一片地區。這裡在古代非常重要,因為地勢較高,易守難攻,是抵禦遊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線。正是因為石敬瑭割讓了這裡,導致此後的一百多年裡,中原政權一直受到遊牧民族的威脅。

石敬瑭得到了契丹人的支持,推翻了後唐,建立了後晉,這是五代中的第三代。

五代的第四代--後漢

契丹人被石敬瑭引來後,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契丹人就此進入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搞的天怒人怨的,後來百姓們被逼的紛紛起兵反抗,契丹人最後敗逃。

一個叫做劉知遠的人趁機發展壯大,最後取代了後晉,建立了後漢,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五代的第五代--後周

但是劉知遠也不是什麼好人,比契丹人也好不到哪去,他統治的後漢也是民不聊生,朝廷從上到下都非常的殘暴黑暗。

劉知遠登基沒多久就病死了,他的手下們紛紛開始奪權,最後一個叫做郭威的勝出,打敗了其他人,推翻了後漢,建立了後周,這就是五代中的最後一代了。

相比於劉知遠,郭威就好多了,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後周在他的統治下,發展的很好,國家漸漸的煥發出生機,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郭威也在一點點的擴張領土,收復其他的小國。

郭威手下有個大將軍,非常有威望,叫做趙匡胤。當年郭威起兵時候,趙匡胤就投靠了他,為他建立後周立了不少的功勞。郭威死後,他的養子柴榮繼位,柴榮同樣很器重趙匡胤,後來沒幾年柴榮也死了。趙匡胤就趁著柴榮的兒子還小,發動了陳橋兵變,兵不血刃的奪取了江山。

後來趙匡胤一步步的滅掉了南方十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宋,分裂了多年的中國才終於又重新統一。


漂浮菌


I Have a Dream,這美夢就是穿越到大唐,看那盛世榮光,建功邊塞。如果時光定位受到干擾,來到五代十國,那就是噩夢。

五代十國,我稱為亂朝,國家分裂,神州板蕩,君臣失序,上下凌替、篡弒相尋,烝報無已,華夷互攻、海內腥羶,瀰漫著血腥之氣。

五代十國起於907年,朱溫篡唐,終於960年趙匡胤建宋,但北宋建國後又花了十九年才陸續掃平荊南、武平(馬氏楚國殘餘)、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復統華夏,五代十國才真正結束。

中國歷史堪與五代十國相比的混亂分裂時期也只有五胡十六國之時。

五代分別為梁、唐、晉、漢、週五個佔據中原的小朝廷,五代雖僅有五十三年,卻凡易八姓十四帝,每代傳襲,多不過十餘年,少則只有四五年,儼然城頭變幻大王旗。八姓為後梁朱姓,後唐朱邪、李姓(後唐先祖沙陀人,始姓朱邪,後被唐朝賜姓李),後晉石姓,後漢劉姓,後周郭、柴二姓、大宋趙姓。

十國則為

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

五代皇帝大多兇殘狡詐,無恥昏聵,尤以梁太祖朱溫、晉高祖石敬瑭為最,這二人一個陰狡禍賊,淫奸子婦;一個無恥甘為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遺禍後世。正史說後唐明宗,周世宗忝為明君,我卻獨愛後唐莊宗,李存勖,“生子當如李亞子”,生得勇猛,活得精彩,雖然最後死於伶人之手。

五代的主題就是謀朝篡位,先是907年朱溫篡唐,然後912年被其子梁廢帝朱友珪所殺,後朱友珪又被梁末帝朱友貞殺死,923年,後唐莊宗攻滅後梁,朱友貞自殺殉國。

莊宗滅了後梁,自己又在926年死於興教門之變,後繼的明宗李嗣源算是正常死亡,但934年,其子後唐閔帝李從厚即位僅五個月就被唐末帝李從珂造反殺害,936年,晉高祖石敬瑭叛亂,李從珂自焚洛陽宮玄武樓而亡。石敬瑭這個老賊割讓燕雲十六州借了遼兵造反成功,最後居然善終,也是老天無眼。947年後晉為契丹所滅,後晉末帝石重貴被擄北返。

947年,後漢高祖劉知遠建後漢,950年,郭威反,漢隱帝劉承祐死於亂軍,湘陰公劉贇未及即位就被廢黜後毒殺。郭威雖然造反成功,卻被劉承祐殺了全家,“嬰孺無免者”,後來才迫不得已傳位養子柴榮,周世宗。

周世宗與北周武帝一樣可惜,已有一統天下的氣象,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被權臣篡位,建立新朝,在他們打下的基礎上一統天下。

這才是戰禍連綿,殺戮無窮,寧為太平犬不做離亂人。

十國中,吳國與南唐相襲,版圖最大,南唐後主詞賦名滿天下,又有大小周後,如果沒有亡國之恨,那是君王楷模。

吳越錢鏐在位四十一年,在五代十國之際可謂難得,又保境安民,開發兩浙,疏浚西湖,修築錢塘大堤,福澤後世,還有“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美文。

南漢後主劉鋹庸懦無能,國事糜爛,認為大臣都有家室,為了顧及子孫不肯盡忠,閹人無根,最為可信,當官就要行“葵花寶典”自宮,荒唐至極,而短短數年就有高達二萬人之多自閹為臣,為了求官,南漢文人無恥到如此地步,更是荒唐。

五代十國有些異人,比如馮道,效力四朝十帝,可謂真正的官場不倒翁,坐看風雲起。

戰亂頻乃,生活艱辛,也會有些花邊故事調劑:

後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孟昶降宋後,為趙匡胤霸佔寵愛。

又有小周後,南唐後主皇后周娥皇之妹,大周后尚未逝去,小周後已為李煜所寵。975年,南唐被宋所滅,小周後隨李煜歸宋,後被趙匡義強幸,有偽作【熙陵幸小周後圖】,趙光義葬永熙陵。

五代還有花間詞,讓這亂世添了脂粉之氣。

馮延巳做【謁金門·風乍起】,“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南唐元宗李璟調侃道“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孟昶作玉樓春“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來形容花蕊夫人。

歐陽炯的【賀明朝】“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

五代十國有些事件,遺禍後世,影響深遠,燕雲十六州脫離中原版圖;又定難軍逐漸獨立,後來成為西夏;而靜海軍,交趾,即後世越南自此脫離中央統治。

“山嶽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活著五代十國,生而為人,何其不幸。


慕信


“五代”這一稱呼最早來源於北宋史學家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五代”顧名思義,指的便是五個朝代。從《梁唐晉漢周書》可以得知,五代指的是“梁”、“唐”、“晉”、“漢”、“周”,而為了和歷史上的同名朝代區分,後世又將它們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


據《五代史》記載,朱溫出生於宋州碭山縣午溝裡(今安徽碭山縣一帶)。父親的早逝讓朱溫從小就缺少管束,他“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於是鄉里的人都十分厭惡他。

年長一些後的朱溫參與黃巢起義,並在義軍中嶄露頭角。不久,朱溫投奔唐朝,和李克用一同剿滅黃巢。因為平叛有功,朱溫在朝中的權勢越來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膨脹,他以武力取代了唐朝,殺死昭宗逼迫哀帝,建立了後梁政權。

後梁建立後,朱溫曾經的戰友李克用割據北方,實力強大。李克用去世後,其子李存勖繼位。天祐二十年(923),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了後唐。

同年,李存勖南下攻滅了後梁,佔領了洛陽並將它定為首都,成為了五代十國時期疆域最遼闊的王朝。

後唐傳至末帝李從珂時,大將石敬瑭成為了朝廷最大的威脅。二者矛盾爆發後,石敬瑭先是處於下風,但他認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了契丹的支持,最終攻滅後唐,建立了後晉。開運四年(947),後晉被契丹所滅,契丹人將中原劫掠一空後撤軍。

這時,曾經的後晉大將劉知遠抓住時機,建立了後漢政權,並遷都汴州,但他僅僅稱帝一年便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後想要對朝中的重臣下手,但大將郭威因為身在鄴都而倖免於難。聽說劉承祐想要誅殺自己後,郭威直接起兵殺進都城,建立了後周。最終,後周被宋所代替。

五代說完,我們再看看十國。所謂“十國”,其實並不是只有十個,它是那一時期在中原以外地區建立的十餘個國家的合稱。在歐陽修所編寫的《新五代史》中,最早出現了十國的說法,書中的十國有“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和“北漢”。

前蜀的開國君主王建本是世代做餅出身,但唐朝末年為了生計而去販賣私鹽。被捕後,王建逃出監獄,當了強盜,又機緣巧合入了忠武軍,因戰功被封蜀王。

唐朝滅亡後,王建趁勢自立,建立了前蜀,但前蜀被後唐建立者李存勖所滅。前蜀被滅後,李存勖很快死於兵變,西川節度使副使孟知祥趁機佔據蜀地,不久便建立了後蜀。

唐末,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割據一方,朝廷封他為吳王。唐朝滅亡後,他便建立吳國,但並沒有稱帝。順義七年(927),楊溥正式稱帝。十年後,南吳被南唐烈祖李昪所滅。李昪本是南吳大將徐溫的養子,因戰功掌握了南吳朝政,並最終建立南唐。

十國中,吳越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其君主先後尊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為正統,並向他們表示臣服。也正因如此,吳越國是當時最為安定和平的國家。

閩國的建立者是後梁冊封的閩王王審知。他去世後,次子王延鈞弒兄奪位,正式稱帝,最終被南唐趁著內亂消滅。

楚國的建立者馬殷原本是木匠,後來從軍,逐漸成為了割據湖南的大將。隨後,他又攻下嶺南數地,並被後梁封為楚王,被後唐封為南楚國王,最終存世五十五年,被南唐攻滅。

南漢的建立者劉隱被後梁封為南海王,後來稱帝,因地處偏遠,存世五十餘年。

南平由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建立,他被後唐封為南平王。南平佔據今天的湖北一帶,最終被宋太祖趙匡胤所滅。

後漢建立者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也在後周滅後漢後佔據河東,在契丹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北漢,最終被北宋所滅。

此外,當時還出現過割據陝西的岐國、佔據越南北部的曲家、定難軍、歸義軍等勢力。


煮酒君


唐宋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璀璨的兩個時代

但在晚唐到北宋的這段時間裡

卻存在一個名為“五代十國”的亂世

這段歷史堪稱是教科書裡的送命題

讓無數文科生鬼哭狼嚎

首先五代顧名思義就是五個朝代

分別是

書上加個“後”字也是為了和前朝彰顯區別

而這五個朝代的皇帝關係也很簡單

如果把它拍成肥皂劇

無非也就那麼一兩百集而已

但要說五代十國有什麼特點

那就是皇帝是智障,手下將軍愛反叛

基本

沒一個朝代能活過三代

先說第一個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

故事是這樣的

大家都知道,在黃巢起義後

唐朝就已經走向了末路

而終結唐朝的那個人,就是朱溫

朱溫打從一開始就不是個正經人

不僅是曾經的大唐第一老陰B

還是個有腎青年,天天給自己兒子綠帽

結果就被兒子捅死了

看到隔壁的老朱家這麼不爭氣

我們的李存勖就忍不住偷偷笑出了聲

這裡就要提到朱溫為什麼被稱為老陰B

朱溫當年不僅暗算了唐朝

暗算

了大唐第一打手李克用

是間接性導致李克用病逝的罪魁禍首

(李克用是親自解決了黃巢起義的人,特能打)

而李存勖就是李克用的兒子

現在敢情是給自己老爹報仇來了

於是後梁不出意料被推翻

李存勖稱帝,正式建立後唐

李存勖前面還算是個好皇帝

但可能是宅男當久了

坐上皇帝的位置沒幾年就收不住自己

跟著後面好幾代都走歪了畫風

李存勖本質上是個藝術生

特別喜歡錶演

他當上皇帝后就特意找了一批小鮮肉

不上朝天天在皇宮裡演戲

後來還被小鮮肉把持了朝政

這時候,因為各種誤解和小鮮肉的胡作非為

李存勖的幹兄弟李嗣源被迫造反

被手下士兵推著進皇宮砍死了李存勖

李嗣源就此篡位成功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乾兒子)

後來李嗣源還沒幾年就又病死了

而他的繼任者也不讓人省心

天天一副“總有刁民想害朕”的樣子

老想著怎麼花式整死那群功高鎮主的將領

但萬萬沒想到

這一整就整出大事來了

因為他們整到了一個徹底沒臉沒皮的地雷

——石敬瑭

石敬瑭是李嗣源時期的一名大將

對後唐老李家也算是勞苦功高

知道老李家要整自己後

他也不知道是怎麼長的腦子

直接跑去跪下喊契丹人叫爸爸

讓爸爸幫他弄死老李全家

順手還簽下了割讓燕雲十六州的合同

(就是後來讓北宋奮鬥一輩子也收不回來的十六州)

契丹人一聽,表示非常興奮

於是後唐就在契丹的滾滾鐵蹄攻勢下

順利倒閉

石敬瑭得以稱帝,建立後晉

但石敬瑭的皇帝生活並不快樂

他不僅要忙著給爸爸上貢

還要安撫好各地節度使的情緒

這種兩頭不討好的行為讓他倍感憋屈

於是他就把自己憋屈死了

(皇帝無法直接調動節度使的士兵,只能看節度使的心情)

後來他的兒子接手後

腦子智商很大程度上也隨了石敬瑭

想著要減少上貢

結果契丹人一怒之下

直接踏翻後晉,入侵中原

就像從前幹掉後唐一樣輕鬆

到這裡,五代十國就可以說基本涼涼了

眼看著當契丹人已經幹掉後晉

入侵了一大半中原

北邊有一個被遺忘的二五仔終於冒了頭

他的名字叫做劉知遠

劉知遠是後晉的河東節度使(今山西)

至於他為什麼被稱為二五仔?

因為在契丹入侵中原時

這貨壓根就沒阻攔,反而在家嗑瓜子看戲

等到契丹人佔領開封城後

劉知遠想著終於是他出場的時候了

揭竿而起,宣佈建立後漢

結果一不小心還真的就把契丹給打嬴了

劉知遠嗝屁後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兒子

但沒想到他兒子又是個事逼兒

好學不學,學了當初後唐老李家的

“總有刁民想害朕”

對手下大臣展開了血腥的大屠殺

而在當時被屠殺的這群大臣裡

有一個叫“郭威”的將軍因為出差躲過一劫

但得知自己全家都被弄死了後

郭威化悲憤為力量

帶著軍隊回京城就把這個狗皇帝砍了

後來郭威更是被手下黃袍加身

“迫不得已”當上了皇帝

建立新朝,史稱後周

但歷史就是在不斷重複上演

郭威死後傳位給柴榮

柴榮因為疾病也早早去世

死前順帶把新帝託付給了一個大臣

沒想到因為新帝年紀實在太小

結果這個大臣也被手下士兵黃袍加身了

而這個人的名字想必大家很熟悉

他叫做趙匡胤

在後來的事大家就清楚了

趙匡胤建立了北宋,一統天下

中國也正式進入了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

——宋朝

(十國分別是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閩、北漢)


【喜歡作者的清奇文風和腦洞漫畫,歡迎關注:朕說】


朕說


五代十國是一個大動亂的時代,也是唐宋之間的分裂時期。黃巢死去23年後,其昔日部將朱溫篡唐立梁,是為梁太祖,從此唐朝宣告滅亡,五代十國正式開啟,這一年是公元907年。

梁太祖朱溫定都開封,三年後遷都洛陽。朱溫雖然推翻唐朝,但卻無法取得唐共主的地位。梁就是一個格局中原的藩鎮,自然無法統一全國。梁的政權也不穩定,僅僅存在了十幾年。繼梁之後,接續的有四朝,即唐、晉、漢、周,與便形成“五代”。

五代共歷經54年(公元907年—960年),為了避免與之前同名的朝代想混,一般在每代名字之前加一個“後”字以示區別。梁之後的四朝,其制度與風格與梁基本上一樣,其實五代就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五代是傳承的而非並存的。

(朱溫)

五代中每代的建立者都是前一或二代的將領,每代都是以割據的形式存在,其主要佔有的區域基本上在黃河下游與渭水下游。在五代佔領的區域之外,還有許多的割據勢力存在,這些勢力就被統稱為“十國”。

十國是指唐末梁處興起的南吳、前蜀、吳越、馬楚、閩、南漢、南平,後唐時興起的後蜀,後晉時篡吳而形成的南唐,及後周時建立的北漢。十國的滅亡時期也不相同,有的在後堂時期就被滅亡,有的直到宋太宗趙光義時才被滅。

這十國除北漢外,其餘的都在南方。這一時期的割據勢力並不止這十國,十國只是一種為了方便的統稱而已。十國也是由藩鎮演變而來,在朱溫滅唐前後,各地節度使紛紛獨立稱王,逐漸形成十國。

(李存勖)

那麼這些所有的割據勢力為何要用“代”和“國”來區分?五代與十國,雖然大致上並存於同一時期,但五代在史書上是被認定為中原王朝傳遞、禪位的正統。所以,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被作為朝代來傳承。

五代的每個朝代國祚都非常的短,後梁16年(907年-922年),後唐13年(923年-935年),後晉11年(936年-946年),後漢4年(947年-950年),後周10年(951年-960年)。五代共歷經13為皇帝。

後梁為朱溫所建,共歷2帝;後唐為李存勖所建,共歷4帝;後晉為石敬瑭所建,共歷2帝;後漢為劉知遠所建,共歷2帝;後周為郭威所建,共歷3帝。五代時期結束於宋太祖趙匡胤的篡周,但十國是在北宋建立20年後才被徹底消滅完。這一時期實際存在了70多年之久。

(石敬瑭)

十國的國祚相對五代來說,稍微長一些。南吳為楊行密所建,享國35年(902年-937年),共歷4主;前蜀為王建所建,享國18年(907年-925年),共歷2主;吳越為錢鏐所建,享國72年(907年-978年),共歷5主;馬楚為馬殷所建,享國55年(907年-951年),共歷6主。

閩國為王審之所建,享國36年(909年-945年),共歷7主;南漢為劉龑襲所建,享國54年(917年-971年),共歷4主;南平為高季興所建,享國39年(924年-963年),共歷5主;後蜀為孟知祥所建,享國31年(934年-965年),共歷2主;南唐為李昪所建,享國39年,共歷3主;北漢為劉旻所建,享國29年(951年-979年),共歷4主。

(郭威)

十國中有近半數的國祚超過整個五代。唐朝滅亡以後,北方戰事頻發,南方要相對穩定一些,經濟也發達不少。五代的都城除後唐定都洛陽外,其餘均在開封,梁也一度在朱溫時期遷到洛陽。大宋建立後,也是以開封為都城。

整個五代十國,呈現南北兩大勢力,北方為五代政權,南方為十國,其中吳和南唐實力最為強大。因此吳、南唐與五代的敵視程度最為激烈,雙方都以兼併臨近的小國為主要目的。五代末期,南唐為後周所敗,大宋代周後,宣告五代十國時期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