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歷朝歷代幾乎都是全國最富的地方?

泡沫了思念


江浙並不是歷史上一直都是中國最富的地方。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至少在隋唐以前,江浙地區的經濟並不是特別發達。根據史記的記載,秦漢時期江浙地區的生活水準,屬於一般。用司馬遷的話來說相對比較富足,但整體來說和中原地區有比較大的落差。

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孫吳政權對於江浙地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發,但從整體水準來看,和中原地區依然有比較大的落差,從1點就可以看出。當時北方地區的行政區劃面積普遍較小,這是因為人口密度相對較高,南方地區的行政面積相對較大。為了進行開發孫吳政權曾經北伐,掠奪人口。

南北朝時期,隨著東晉政權的建立,北方士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江浙地區的經濟開放,這個時候江浙的經濟文化水準顯著上升。經過數百年的開發,到了隋唐時期,江浙地區真正成為了魚米之鄉。在這一時期,江浙相對於中原幾乎已經沒有落差了。而且由於江浙的人口相對較少一些,所以在農業產出上面有大量剩餘,這是隋煬帝修建京杭大運河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將江浙地區的糧食調往洛陽供應。唐代的時候,揚州成為了除兩京之外最繁華的城市,有揚一益二之稱,也就是揚州在地方當中屬於最富的,接下來就是益州,也就是現在的成都。

兩宋時期江浙地區的經濟進一步發展,確立了經濟中心地位。這個時候可以當之無愧的說是中國最富的地區。

元明清時期延續了從兩宋以來的經濟格局沒有發生大的改變。

改革開放以後,珠三角地區開始崛起,成為了繼江浙地區,也就是現在俗稱的長三角地區之外又一箇中國經濟高地。但無論從總量還是從綜合發展層面上來看,狹義的珠三角比狹義長三角地區還是要略遜一籌,中國目前的經濟中心還是在長三角。不過這改變了一直以來中國經濟單中心的格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從歷史上看,在近代以前,江浙地區是中國的經濟重心。其中又以太湖平原最為出色。在農業經濟時代,太湖平原最主要的優勢就在於地勢平坦,水網密佈。這是江浙地區經濟發展的自然優勢。此外,北方戰亂導致的兩次衣冠南渡將大量的北方人口和生產生活技術帶到了江浙地區,短時間內快速促進了江浙地區的迅速發展。

進入近代,上海憑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迅速崛起。上海既是中國海岸線的中間點,又是長江入海口,具有獨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江浙的其他城市背靠上海,迅速發展起來,在工業時代也沒有落後。

綜合來看,地理優勢確實是非常關鍵的決定性因素,在此基礎之上又有了一定的歷史契機原因。最終導致江浙能夠維持中國經濟重心地位1000餘年。


用戶4325101516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的極端愚蠢。

自己先下個根本不成立的結論,然後再去問原因。

這是很無知的表現。

江蘇歷史上一直富裕,這是必須承認的,因為江蘇地跨南北,上古有揚州,秦漢之前揚州徐州這一帶也是全國最富裕富裕地區。

到了三國之後,中原衣冠南渡,南京又成了國家的中心,南朝之富裕繁華,一時無兩。

宋元之後,全國的經濟中心南移,南方才開始變得比北方繁華富庶,直到這個時候,蘇南在富裕程度上才可以比肩蘇北。

但是儘管如此,蘇州的富裕還遠不如揚州。

一直到清代後期,蘇南在富裕程度上才超過了蘇北,蘇州才超過了揚州。

但是江蘇因為地跨南北,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一直富裕的,只不過之前是蘇北富裕,近現代是蘇南富裕。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江蘇是江蘇,浙江是浙江,這是兩碼事,不要混為一談。

浙江從來不存在什麼歷朝歷代都富裕這件事,古時候除了杭州嘉興日子好過一點,浙江別的山區都是窮的要死,從來也沒富裕過。

杭州除了日子最好的當了南宋的行在那段時期之外,從來沒有比揚州富裕過,更不要提和南京比了。

看看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吧,金銀銅鐵,瓷器,絲綢,茶葉都產自哪裡,這是一目瞭然的事。

可以明確的是,這些東西沒有一樣是產自浙江的,浙江這個地方,從古代到近代都是個窮地方,是從現代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富裕起來的。

當然,浙江的富裕過程大家都知道,靠生產小商品起家,另外還製造一些假貨,在上世紀90年代,浙江貨基本上就是假貨便宜貨的代名詞。

如今浙江省開始吹牛,老是把自己和江蘇捆綁在一起,這其實是不自信的表現。

畢竟泥腿子上岸,要給自己造個輝煌的歷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江左在線


[原創文章]為什麼江浙自古就魚米之鄉、富甲天下?

中國歷史上經濟重心轉移,一次是關西平原向更加富饒的中原地帶(洛陽、開封)轉移;第二次是三國、東晉開始中原向東南江浙一帶轉移。

江浙一帶(江東)自古繁華,是國家稅賦中心,能夠支撐整個國家日常運轉及戰爭支出。唐末黃巢之亂,本來不至於傷及帝國根本,但黃巢大軍往東南方向行進,一路破壞,大唐東南管理根基動搖、導致帝國土崩瓦解。


三國、五胡亂華、東晉連續百年的大規模戰亂,使中原人口大量往江東避禍,帶去了中原科技和文化。

東漢末年黃巾作亂,中原千里無人煙,國家人口銳減,大量中原人舉家南遷避禍,帶去北方技術和文化,使得漢族人口超過少數民族並進行同化。

至三家歸晉,魏國人口約五百萬;蜀國約一百萬;吳國約二百餘萬,佔據全國人口四分之一,應該說完成了對蠻荒瘟瘴之地的改造。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使得北方遭受更大規模破壞,北方漢人幾乎被殺絕。東晉南遷後,江東已經取代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有些人認為南方是南宋才成為經濟中心,這是錯誤的。

南宋自從越南引進水稻後,一年兩熟,已經能憑藉江東富饒之地養活天下人。明之所以亡天下,不是因為天災、流民,江東的糧食完全足夠,明朝缺的是把糧食運往西北的銀子(運費),導致亡國。

東晉開始,江東經濟發展就超過了北方,至隋唐,揚州已成為全國最發達的城市,隋煬帝三下揚州,就是為籠絡人心,令當時看不起北方的江南士族歸心。

唐朝時期,關西土地已經養不活國都大量官民和軍隊,因此遷都洛陽,依靠大運河、洛水轉運江東糧食。到唐末藩鎮割據,江東富饒之地仍聽朝廷命令,有錢糧在手,帝國生存無憂。

宋朝趙匡胤雖是政變奪的天下,但三百年戰爭連綿不斷:北漢、遼、金、西夏、偽齊、蒙古輪番廝殺,而兩宋的重甲步兵是極其昂貴的兵種,能夠支撐長期戰爭的,非江東錢糧不可。

江浙(江東)為何富甲天下?與人文、地理有關。

古代江南是指安徽、江西以及江蘇、浙江的部分地區,江蘇和安徽合稱江南省,清代分為兩省。江東主要指環太湖的蘇州、無錫、常州;杭嘉湖平原及紹興地區。

江東水網縱橫,土地平坦肥沃,一年可以兩熟,水產、物產豐富,而且風調雨順,自然災害較少;加上當地人民勤勞聰慧,農作物產量很高。

有人說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也是魚米之鄉,兩湖熟、天下足。湖廣確實盛產糧食,但是江東有南北大動脈:京杭大運河,以及經東海北上的海路。

江東的糧食、銀子、絲綢、茶葉等物質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到北方和京城,而其他產糧區要運糧食到北方,沒有運到估計都被挑夫吃完了。

另外治理國家、進行戰爭,比糧食更重要的是銀子。江東手工業、工商業、航運業、鹽業發達,商賈眾多,是國家最重要的稅賦來源之地。

所以江東是國家糧賦之本,地位沒有任何地區可以取代。

江東民風純淳樸,善於經商、讀書和耕耘,沒有戰爭破壞、治安相對較好。

有人說,你說的和富裕有什麼關係?關係很大。

古代中原、湖廣和安徽經常會受到戰爭波及;兩廣等地區民風剽悍,經常發生大規模械鬥,如廣東、福建的土一客家械鬥;江西、湖南的匪患,都造成富裕家族外遷。

而江東民風相對和善,戰爭、匪患、械鬥比較少,即使到現代,蘇南、上海、浙江人也是吵架多動手少。世家大族、商賈鉅富樂居江東,如首富沈萬三、江南第一家等。


菸酒閣大學士


先說結論,並不是歷朝歷代,從南宋開始,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江浙才是全國最發達的地方。

可以留意中國各朝首都的情況,

秦朝統一六國,都城在陝西咸陽,當時中國經濟中心在黃河流域,而長江以南屬於欠開發地區,西漢定都長安(現在陝西西安)仍在黃河流域,與此同時,長江以南正處於開發時期,東漢定都洛陽(河南洛陽),東漢末年分三國,戰亂促進了民族融合。隋唐都城仍在長安。

隋煬帝開通京杭運河後,促進了南北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標誌著中國經濟重心開始悄悄南移,隨著南宋建都臨安(杭州),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即南宋開始,中國才出現如題主所說,江浙經濟發達。領先全國。

這個主要得益於京杭大運河的開通。


智慧消防工程


魏晉南北朝南京的長江時代,隋唐揚州的運河時代,兩宋杭州的錢塘江時代,明清蘇州的太湖時代,民國現代上海的海洋時代。南京,揚州,杭州,蘇州,上海輪流接力,那個時代江浙都有自己耀眼的明星,物產豐富,地勢平緩,氣候溼潤,人文環境也好,百姓努力勤奮,你說怎麼能不強?


裂縫中的陽光Zz


什麼歷朝歷代[捂臉][捂臉][捂臉]

春秋戰國早期,山東那邊齊魯大地鹽、鐵、漁業。

戰國末期秦朝興修水利,開建鄭國渠,蜀中之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國。

唐朝之前,幾大世家都在關中平原。

唐宋時期,經濟中心開始南移。世家大族慢慢也向南方遷徙。

明清時期南有徽商,北有晉商,還有江浙一帶江南富戶,不僅經商還參政。

到了近現代,海權時代,洋人到沿海城市通商貿易,。

到了現在呢,外資廠商來華,為了方便進出口貿易,把工廠都設在了沿海城市。

沿海地區等於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沿海地區,左手握著工廠吸引工人到這邊打工,右手握著土地,把房子炒起來,吸引各方有能之士到此安居。能不富庶嗎?

很多人都會說一些主觀的問題,什麼勤快機靈愛打拼。[捂臉][捂臉][捂臉]

給你整到哈薩克斯坦,打拼什麼呀?得了便宜就賣乖[捂臉][捂臉][捂臉]


流風小築


天時,地理,人和,所至!!!!!!!!!!


哈灬哈66096005


隋唐之前似乎沒江浙啥事吧?之前也就春秋吳越爭霸有點名氣,到後來晉朝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後江浙開始慢慢發展,直至後來人文薈萃開始發達


孤舟蓑笠寒江獨釣客


江浙的優勢是快速便捷的漕運和鹽運,特別是唐代以後,明清二代達到高峰,民族資本主義進入萌芽,促進了江浙製造業、手工業及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佔據國家稅收的一半以上,所以江浙在經濟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其中揚州、蘇州、杭州是三個關鍵地區,大量徽商、晉商也雲集這三個地區,形成了早期的資本市場。


審計小吳


農業發達,氣候溼熱,一年能種好幾茬,然後河流較多,河海聯運,吸引了大批人口,古代富庶的地方農業一定得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