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沒幾個朋友,假如兒子就要結婚,沒多少人蔘加怎麼辦?

陌上花開3801


難道還要從路上拽人去你家禮堂強行讓其參與捧人場?既使強拉硬拽也不可能有一人被你拽去。也許有,那也是一時蒙了,待醒悟過來後趁其不備逃之夭夭!

兒子結婚是件大事。婚慶當天當然人多熱鬧為好,可你卻沒有幾個朋友,那麼,親屬有吧?同事有吧?配偶的親戚、同事、朋友有吧?兒子的同事、朋友、哥們有吧?這樣一湊合不就人多了嗎?既使沒有太多的人,也問題不大,只要別把以前不來往的人,在你需要他來捧場時再去叫他就行。

在我看來,兒子結婚首先要選個高檔禮堂,再準備些高檔的酒席。來賓穿著鮮豔華麗等,這樣就夠了。

以住的婚禮,要放上四、五十桌,甚至上百桌,每桌十位,且要吃二到三頓,弄得人困馬乏。熱鬧之後,饑荒累累,過後再去還債。

而如今人們的認識有所提高,再加上人員流動性大,隨禮之風自然也就減弱。尤其在縣城,一個普通人家,兒子結婚能放上二十到三十桌也就算正常了。當然,也有放十多桌的。

兒子婚禮現場當然是人多熱鬧為好。可人多是平時的交往得來的,你不隨人家的禮,到你家辦事情時,人家也不會隨你家的禮,這就叫‘不禮尚往來’。

然爾,既使沒有人來捧場,兒子的婚事該辦還得辦——有多少人算多少,能放幾桌算幾桌。但一定要尊重客人,那怕是殘疾人也不能小覷!

其實,婚禮人少也並非壞事。當人家有事時,你也不用去,豈不是省心?還省錢?

選一個高檔的酒店,要幾桌以至十幾桌的酒席(菜要可口高檔些),主婚人、證婚人、介紹人、新郎、新娘,打扮得得體,有種新鮮感,這樣就夠了。管人家說啥呢!


平順吉祥18


先舉個真實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例子。

一個同事,平常喜歡喝大酒,也不大跟誰來往,一次給老母親辦壽宴,就擺了十桌酒席,來的人卻只有六桌,場面很尷尬。

堂兄,夫婦倆工作不錯,但倆人喜歡恬淡的生活,不出去應酬,所以朋友少,兒子結婚的時候,就沒有大操大辦,選擇旅行結婚,皆大歡喜。

兩個人,兩種結果,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操辦婚禮還是不操辦婚禮,看似簡單,其實背後是是一種生活方式,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決定了日後選擇操辦與否。

我的堂兄,夫婦兩在當地的事業單位,工作都不錯,按常理,出去應酬,廣交朋友,沒啥問題,很多人也樂意與他們交往,但是兩口子性格安靜,不喜歡熱鬧,幾十年就跟幾個要好的朋友、兄弟姐妹、親戚來往聚會,兒子也跟他們一樣,喜歡學習,考上了一所211大學,女朋友是大學同學。

兒子結婚時候,堂兄跟兒子、親家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巧的是,親家、兒子也不喜歡操辦,小兩口高興出去旅遊結婚。

我的一個同學,打工,收入不多,但是每天都忙啊,忙著隨禮,忙著聚會,為啥啊,他自己解釋說“就為將來家裡紅白喜事人能多些”,這就是他忙的目的。

的確,家裡孩子結婚,人來了不少,人氣也旺,但自己家日子過的卻是緊巴,孩子也沒出息。

這是每個人的選擇,生活有時候,只能讓你有一種選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二、雙方合辦或者根據實際情況縮小規模。

現在舉辦的婚禮的潮流是雙方合辦,一是人多顯得熱鬧、增加人氣、婚禮也氣派,對講究排場的人來說,再好不過,人有面子,雙方親家近距離接觸,增加感情。

二是少麻煩,尤其雙方新人、雙方家長,不需要再折騰。雙方加在一起,總也有幾十桌了,算算,也不算少了。

但這隻適合雙方在本地,或者距離不遠。一個在東北,一個在深圳就不會這麼辦,只能分別操辦。

明知朋友不多,來的人少,還不能合辦,怎麼辦?

我的一個朋友,就做的很好。

他選擇我們當地一家最豪華的酒店,一個大包房,放幾張大桌子的那種,包房有個小舞臺,而且,點的菜都是很昂貴的,雖然人數不多,但顯得很隆重,兒子、兒媳婦、親家都滿意。

第三、轉變孩子觀念,不強求,不強辦,多給孩子更有價值的禮物。

大操大辦還是簡單辦,這還是一個觀念的問題,據說李嘉誠兒子結婚,只通知了非常少的一部分的人,低調結婚。像李嘉誠這樣的富豪、政要、名人為孩子舉辦簡單婚禮,數不勝數。

人家有能力大辦風光的婚禮,都沒操辦,如果自己沒有能力,還強行操辦,那隻能其取其辱了。

我的同事,離異,退休後,有一天通知我們去參加她女兒的婚宴,平常呢,這個同事也不大會為人處事,做事還不講究,告訴我們了,考慮到她自己這麼多年帶孩子,也不容易,就去參加了,我作為客人,都覺得坐不住了,總共就來了三桌人,不大的飯店,空空蕩蕩。女兒、女婿滿臉的失望,我看著都心疼。

這麼辦,還不如不辦。

就直接跟孩子解釋情況,估計孩子到了結婚的年齡,人情世故也應該懂了,應該能理解父母的難處。會支持父母的決定。

但也不能就這樣算了,為了孩子的理解,多給孩子些財物補償一下,就皆大歡喜了,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最為關鍵的是,多拿錢,哈哈哈。


老張眼裡的人世間


我家也這種情況,我們剛開始在機關,機關每家每戶辦喜事,都挨家挨戶請我們。

十多年後調離機關,新地方人不熟悉,就沒有幾人請我們吃喜酒,我兒子結婚也沒有多少賓客。

我們這邊是男方女方一起辦,一般兩邊親戚朋友加在一起都有二三十桌。

我家兒媳婦是北方人,所以只有男方的親戚,人更加少了。

兒媳婦不同意旅遊結婚,只能辦婚禮,也是人少。


lz醉明月


我的情況與你十分相似,相交朋友不多,有下面幾個原因,一是我不是本地人,學校畢業分到目前的地方工作,相隔老家很遠,與原來的親戚朋友來往不多,只與一些直糸親戚有往來。二是原單位破產,同事四分五裂,聯繫慢慢疏遠,來往少了。而小孩又在另外一個城市工作,兒媳與小孩也不在同一個城市,親家家裡又在農村。所以參加小孩婚禮的人也不多,只有做小孩工作,旅遊結婚,旅遊完後,請幾桌要好的親戚朋友聚一下,以示祝福。

我一表姐夫是一個縣局級幹部,兒子在省裡部門工作,當時他兒子結婚連婚禮都沒舉行,就是兩家在一起吃個飯,現在小倆口生活十分美滿。

其實,舉不舉行婚禮不是十分重要。


幽蘭獨賞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比較簡單,人少也沒啥關係,至親到就行了。我老家北方農村的,也是今年結的婚,我爸的意思就是不想辦,因為父母年齡大了,我們也不在老家,別人來的是人情,你是要還的,以後家裡沒個人也麻煩。我是比較贊同的,老婆那邊呢岳父當點小幹部,為了考慮面子那邊可能大一些,我家這邊就是宗族和姑舅姨這些親戚熱鬧熱鬧,以前送出去的也不要了。

時代不同了,大喜事不要搞的那麼糾結,全家開心,小兩口滿意就行了[大笑][大笑][大笑]


小酒咚鏘


幾個朋友也是朋友,只要是真心實意的好朋友加上幾個好親戚也是一桌開心筵,戀愛婚姻是兩個人的世界,拿出力所能及的錢讓兩個年輕人出去遊山玩水給自己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是件多麼開心快樂的事,將來我兒子娶媳婦我就會拋開所有不必要的顧慮和浪費鼓勵他們去旅行結婚的。


聽雨41336


兒子結婚跟賓客多少又沒有關係的。只要他們小夫妻恩愛就是不辦酒也沒什麼關係的。

記得五,六十年代,我們這裡很多青年結婚就不辦酒席,女孩提個放衣服的皮箱上男家晩上睡一塊就算結婚了,照樣子孫滿堂。到現在這些夫妻都八十餘歲了,真正的白首偕老。

我出嫁女兒,原本的親戚我都儘量精簡了,遠的老親就不請喜酒了。我外孫女出嫁,女婿因為是幹部就一桌酒都沒辦,照樣也蠻好。所以你根本用不到糾結的。


山上人279


沒有多少朋友已是事實,再找原因已是無濟與事,怎麼辦才是當務之急。

朋友多有朋友多的辦法,朋友少有朋友少的辦法,這是常識。朋友多小辦顯得小氣,讓人瞧不起,朋友少大辦顯得無知,同樣讓人瞧不起,而且還要遭受費用浪費的損失。所以,只有心中有數,才能恰到好處。

辦婚宴是彰顯人氣的一種方法,但並不是唯一的方法。這裡的關鍵是怎樣看待和認識此類問題。移風易俗,喜事新辦,人少將婚要辦得簡單些,精緻些,歡快些,同樣不失為莊重、熱鬧、有情調(趣)。因此,首先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和標準問尤為重要。

同時,也要做好晚輩的工作,不要自已困住自已。教育他(她)們不要刻意求大求全,堅持移風易俗從我做起,全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家人其樂融融過日子比什麼都好。務真求實,同心合力,婚宴小些同樣令人終生難忘。

相反,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也去追求大而全,既不明智,也不現實,而且還給人一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不好印象,那又何必(苦)呢?!

複雜問題簡單化,自家的事自已做主,瞻前顧後、左顧右盼的結果往往失去自我,給人留下笑料,給已留下懊悔。婚宴無定規,可大可小,可繁可簡,大(繁)無止境,小(簡)無盡頭,隨(順)心就好。煩惱的朋友,自信起來吧,美好就在眼前!


飛龍160379584760


告訴你一個秘密,多少一點關係的同事或朋友,夫妻倆人分別發微信、發短信、打電話、下請帖,大多數人礙於面子是會赴約的。中國人的心理,人家夫妻倆那麼熱情,我不去真的不好意思,又不是差那麼點錢。當然,肯定不會全部赴約,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就不錯了。


老海樂樂


沒人來又如何?你沒什麼朋友說明你應該不是個愛交際的人,把家人看的很重。那麼你兒子的婚禮有家人的參加不就很好了嗎?

你想兒子的婚禮辦的體面點,給自己和兒子在親家面前爭個面子,可面子太貴,太不划算。今天你請了些不怎麼熟的人來,回頭你還得繼續和他們打交道,也得參加他們孩子的婚禮。這完全違背了你的喜好,得不償失。做人還是簡單點,隨心而動,不要總把面子,人情放在嘴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