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國足是哪一屆?

zhangbaozhi


提到史上最強國足,很多人恐怕都會脫口而出是97年的國家隊;但我覺得97年的國家隊,只能說是職業聯賽以來最強的國家隊,而職業聯賽之前的國家隊,由於當時足球在全國的熱度還沒有那麼高,再加上信息傳播條件受限,可能在如今大家的印象中,容易被忽略。那麼哪一屆國家隊,是歷史上最強的?我覺得應該從國足衝擊世界盃的進程來看。

首先中國隊只在2002年進過一次世界盃,即便那屆世界盃預選賽,因為沒有日韓,讓中國隊的出線進程顯得比較輕鬆,但是客觀的說,當時的國家隊還是挺強的。而與以往的國家隊經常出現有實力,但是心理素質不行經常發揮不出應有水平的情況相比,米盧時期的國家隊,基本上是把自己的水平給發揮出來了。當然米盧時期的國家隊,在很多人看來依舊不如97年那屆國家隊;畢竟從核心球員的狀態,以及從球員特點上來衡量,確實是97年那屆國家隊,要比打進世界盃那批特點更鮮明。但是97這屆國家隊真的是最強的麼?我覺得還是需要衡量不同時期,國足在亞洲的定位。

1998年法國世界盃擴軍為32隊,亞洲區的名額為3.5(最終伊朗把0.5轉化成了1),賽制已經成為了,我們更為熟悉的十強賽。最終在3.5個名額的背景下,我們算是拿到了第五,離進軍法蘭西只差一步。後來在總結未能出線的原因時,原因無非幾點,一是國家隊封閉集訓,老是開會,全隊上下高度緊張;還有中國隊在戰略上,也出現了重大失誤,如果我們客戰沙特制定的是力爭三分,而非保平爭勝,我們很可能就拿到那個直接進軍法國的名額了;而主教練戚務生的排兵佈陣,也同樣受到了指責。

其實97年總結的這幾個出局原因,我們套用到之前多屆國家隊身上同樣適用。但要說最可惜的還不是97這批,他們的前輩,衝擊82年世界盃和衝擊90年世界盃這兩批球員,要比97這批更可惜。

先來說說遭遇了89年黑色三分鐘的那批球員,他們之前一年打了奧運會;這批球員中,球隊隊長賈秀全是當時全亞洲公認的最好的中後衛,當家射手馬林,是全亞洲公認的第一中鋒,柳海光也是當時亞洲範圍內少有的高中鋒,王寶山、高升、唐堯東等不少名將那時候在亞洲都是可以排上號的,可以說這支球隊真正意義上在亞洲範圍內,有能力戰勝任何一個對手。而在前幾天賈秀全指導接受採訪時,說過這麼一句話,說他歐冠踢過,歐聯踢過,奧運會也踢過,亞洲盃最佳射手也拿過,就差了3分鐘,結果沒踢上世界盃,試問在中國足球史上,還有哪個球員的職業生涯,能達到那一批球員的高度?

而在中國隊衝擊世界盃的歷史,比黑色三分鐘這批更為可惜的是,是蘇永舜帶領的衝擊82年世界盃的那支球隊。由於當時我國剛剛改革開放,中國足球也是剛剛回歸世界舞臺,我們之於對手,對手之於我們,都顯得很陌生;但是那支球隊也有很多名將,比如說隊長遲尚斌,還有林樂豐、左樹聲、陳金剛、沈祥福、古廣明等等,其中沈祥福和古廣明的兩翼齊飛,更是引領了一個潮流。由於當時的賽制比較特殊,中國隊的比賽早就打完了,在沙特和新西蘭的比賽之前,由於新西蘭至少要贏5個才有出線的機會,因此中國隊以為肯定出線了,就提前放假了;結果新西蘭和沙特玩了出默契球,新西蘭半場就踢了5比0,並把這樣的結果保持到了終場,結果早就處於放假狀態的中國隊只能匆忙集結,最終沒有狀態的中國隊輸給了新西蘭。

衝擊1982和1990這兩屆世界盃,亞洲區都是隻有兩個名額,我們拿到了第三;且一次是被人用默契球聯手擊敗,還一次只差了三分鐘,這顯然要比3.5個名額,我們拿第五要顯得更為可惜,因此即便我們不能說蘇永舜的國家隊和高豐文的國家隊就一定比戚務生的國家隊能力更強,但我們也完全可以說,那兩支國家隊在亞洲範圍內的實力排位,要比97年的國家隊更為靠前。


中國足球的那些事兒


參加1982年世界盃預賽的那屆國足最強,到底有多強哪?實話告訴你吧,強大到你無法想象!你先看一下這個陣容吧:


主教練:蘇永舜

守門員:【李富勝】、許建平、楊寧;

後衛:林樂豐、蔡錦標、王峰、劉志才、【遲尚斌】、藏蔡靈、劉承德;
前衛:【容志行】、陳熙榮、左樹聲、陳金剛、劉利福、黃向東;
前鋒:楊玉敏、【古廣明】、李福寶、徐永來、沈祥福、吳育華、黃軍偉

可能你看到框里名字,感到奇怪,等你看完他們的經歷。就知道當年的國足有多豪華了!


亞洲第一門將:李富勝


那時,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官方評比,都是被公認的全亞洲最好的門將,當時有國外媒體做過這樣的統計,他是比賽中衡身騰空次數最多的門將,而且握球率高達80%,什麼概念哪?就是10次騰空救險,有8次能接住球,讓比賽變成死球時間。不是像現在的門將,不是把球拖出界外,就是碰不到球或脫手。另一個數據是,5米內險球成功率,90%,當今中國足壇門將無人能做到這點。要知道李富勝的身高只有178cm。


亞洲第一後位:遲尚斌


你知道當年遲尚斌身體有多強壯嗎?在比賽中背身護球,對方三個防守隊員,使盡各種招數卻沒有碰到球。在和宇宙隊比賽結束後,貝肯鮑爾曾經問記者,5號(遲尚斌)和18號(容志行)在歐洲哪個俱樂部踢球?如果你仔細看看1982世界盃預賽,你就會發現,當時所有亞洲最好的前鋒,都過不了遲尚斌這關,要知道他當年已經32歲了。東北人管他叫大閘!


亞洲第一邊鋒:古廣明


如果馬拉多納在世界上,對英國隊靠上帝之手的進球,連過幾人的動作讓你回味無窮話。那麼今天我就可以告訴你,當你看了中國對日本(小組)、中國對朝鮮(小組)、中國對沙特(決賽階段)、中國對科威特(決賽階段)、中國對新西蘭(決賽階段)的比賽,我敢保證,像馬納多納那樣的過人的動作,古廣明在這些比賽中雜耍式的過人動作,你都無法計算,假設中國隊當時進入世界盃,馬拉多納的過人動作,專利權應該屬於古廣明的,而不是馬拉多納,因為馬拉多納的過人動作出現1986年世界盃上,而古廣明早在1981年,就在世界盃預賽使用這些動作了。難怪科威特教練這樣評價,如果15號(古廣明)在他們的陣容中,今天應該是科威特進3球。


世界盃預賽後,21歲的古廣明被公認為亞洲足壇第一前鋒!遺憾的是,在後來的國內聯賽中,被一些沒有道德,不會踢球只會踢人的國內球員連傷兩次,不得不去德國,後來證明,在德國乙級聯賽,古廣明也是最受歡迎的球星,被德國球迷稱為過人天使。


亞洲第一中場/中鋒:容志行


上世紀70年代末,當年宇宙隊橫掃亞洲後,球王貝利這樣說,從整個亞洲比賽球隊看,中國的18號(容志行)讓我無法忘記,因為欣賞他踢球的方式,有時我甚至忘記比賽,這些話絕對不是球王的官方的語言。在對日本隊的60米遠射(小組賽),對沙特隊連過3人後,在角球區被六人防守,還能盤帶並傳中,還有從守門員腳下搶球的精彩瞬間,看東傳西是家常便飯,誰也不知道他下個動作要幹什麼,老球迷至今印象深刻,容志行的角球進球也經常上演,那時容志行是亞洲最好的中場和中鋒球員,沒有之一。但在中國人們只知道容志行的球風好,卻忘記了,他在亞洲的霸主低位。遺憾的是世界盃預賽後,容志行已經34歲了。


為了讓你有個深刻認像,請記住他們當年英俊的容貌和健美的體型吧,(圖)



怎麼樣,當年的國足各個都是肌肉男吧,沒有一個白斬雞吧!


其他主力陣容球員也是亞洲頂級


蔡錦標、藏蔡靈當時也是亞洲最好的後衛,中場陳熙榮是續容志行後亞洲頂級中場、黃向東號稱亞洲大炮,20-30米遠射說來就來。除了古廣明以外,還有中國隊還有另一個亞洲頂級邊鋒就是沈祥福。


令人恐懼的替補球員也是亞洲頂級


許建平當時是中國隊最好的門將了,比賽認真興奮,當時李富勝和楊寧是他的替補。哈 但此人訓練散漫,甚至傲慢的不聽教練的安排,面對他這種混球作風,被鐵血教練蘇永舜生生按在了替補席上。林樂豐是續遲尚斌後,亞洲又一個頂級後,左樹聲被譽為亞洲坦克或推土機,楊玉敏是當時速度最快的前鋒,他經常在替補時間裡上演單刀好戲,但遺憾是就是經常忘記射門。哈 連替補陣容都豪華奢侈!你說那屆國家隊有多強吧。


中國足球史上最豪華奢侈的陣容 強大到亞洲沒有對手


那麼這樣奢侈的陣容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哪!?這麼跟你說吧,打亞洲四強球隊,可以進兩球以上。互有勝負。打亞洲二流球隊如卡塔爾、阿聯酋、泰國等5:0是常態。更搞笑的是,打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這些不入流的隊,上半場就是5:0,下半場就要被教練大罵,不許進球,並強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有質量的實力,世界盃預賽踢出漂亮成績


當年中國的陣型很簡單,就是433或442,防守以遲尚斌核心,中場容志行為核心,古廣明、沈祥福兩翼齊飛、下底傳中,剩下的讓容志行、黃向東、左樹聲輪番射門就可以了。


當年所有亞洲頂級球隊,最頭痛的就是中國隊的後衛,他們號稱亞洲鐵桶,所有和國足過招球隊,都沒出現過,單刀和突破後衛進球的場面,都是靠陣地戰或遠射進球,不像90年代後的國足,范志毅、李瑋峰、馮瀟霆、趙旭日們,踢養生足球,被人突破後進球成家常便飯。


那時的兩個邊鋒古廣明、沈祥福,和中場的容志行,連過2-3人已經是家常便飯,而今天號稱是中國最好前鋒郜林們,你看他們能過得了誰!?難怪當年沙特球星麥吉德賽後說,我最討厭的是18號(容志行)。當年國足不但技術好,場上也非常團結,當球隊遇到麻煩時,經常看到遲尚斌和李富勝輪番鼓勵容志行,後面交給我們,你們只管進球就行了。中國隊就是依靠這樣的豪華陣容,打出一個漂亮的成績。(圖)



從積分上看,中國隊積7分,勝率是56%,如果當年國際足聯有客場進球算兩個規則,那麼當年中國隊就以第二名出線了。就不會在後來的附加賽中被新西蘭淘汰的比賽了。


通過這個表格,還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如果我們把大洋洲新西蘭隊剔除,那麼中國的勝率75%,會以亞洲第一的身份出線,這證明當年的國足是真正亞洲第一。(圖)




當年亞洲足壇公認最強的三隻球隊是科威特、朝鮮、沙特,而這亞洲三強,被國足從小組賽,到決賽,全部打敗過。這說明當時的中國國隊強大絕不是靈光一現,也不是杜撰出來的,而是有質量的,真正實力的體現。


今天我們一直認為,2002年國足是最強的,雖然他們很優秀,但從競賽質量上比,他們不是最強的國足,他們和1982國足不能比,因為2002國足,是依靠參加亞洲12強小組賽,進入世界盃的,而1982國足參加的是亞洲四強賽,獲得亞洲第一(剔除新西蘭),也就是和2002年國足比賽的隊,不全是亞洲最強的隊,而和1982國足比賽的隊,全是亞洲最強的隊。


從球隊的實力延續情況看,1982年國足,世界盃預賽結束後,容志行和遲尚斌退役,但以1982年球員為班底的國足,在後來10年間,依然連續4次進入亞洲盃和亞運會四強、奧運會出線,1990世界盃亞洲預賽6強決賽,國足是第四名。在這10年過程中,國足和亞洲強隊互有勝負,除了5.19,所有亞洲頂級賽都保持四強。那時他們仍然擁有,亞洲頂級門將傅玉斌,亞洲頂級後衛林樂豐和賈秀全,亞洲頂級中鋒柳海光和馬琳。


而2002年國足世界盃結束後,以這屆國足為班底從後10年成績看,別說亞洲四強了,連新加坡隊都踢不過,甚至成了球迷嘲弄的對象。一位足壇前輩曾經說過,現在國足如果在1982年,能有兩位進入替補名單就不錯了。哈


因此,我們可以自豪的說,1982年的國足是史上最強的國足,也是亞洲最強,一位數學家球迷,曾經自豪的告訴我,假設把他們當年的成績,換算成今天國際足聯排名積分,1982年國足當年排名是世界第19名,假設當年足協開放留洋政策,那麼容志行、遲尚斌、古廣明、李富勝們,當年一定是世界級球員。


雖然1982年國足的故事已經是過去式,但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80%的球迷因為1982年國足的表現,才知道足球這項競技運動的,所有中國球迷都應該記住他們的故事。


----------------------向偉大的1982年中國國家足球隊致敬!-------------------------


旋風1968筆記


應該是2002年打入世界盃決賽圈的那支,別的不說,裡面的球員有11人是海歸球員。

張恩華在英甲格林斯比隊踢球,打進過3球。范志毅更是英甲水晶宮隊的隊長,絕對的主隊。

邵佳一後面去了德甲踢球,孫繼海是最成功的海外球員,在曼城踢了七年球,當時英超還有中國德比賽。

李鐵在埃弗頓隊踢了四個賽季,馬明宇在意甲踢過,郝海東,當時的亞洲第一前鋒,也在謝菲爾德聯踢過。李瑋峰加盟過埃弗頓。楊晨在德甲法蘭克福踢過,打進了21球。

最重要的是人家出線了,前面的隊再強,畢竟沒有出線。當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比如日韓舉辦,抽籤特別好,跟沙特等隊避開了。但運氣來了,把握住了,這也是強的表現。

再說世界盃,雖然是零蛋,但真心進的是死亡組,碰上的巴西不用說,史上最強的一屆巴西隊,後面的冠軍。打土耳其,當時以為可以平,但那屆土耳其也是人家國家史上最強,是放到歐洲也可以稱強隊的,後面拿了季軍。還有哥斯達黎加,唯一想贏的,結果第一場沒發揮好,也輸了。

但場面輸得不難看,跟巴西打,沒丟球的前三十分鐘,看上去有攻有守,彼有些強隊的氣質。

後面,這屆的主力在2004年還拿了亞洲盃亞軍。綜合來看,這一屆的確最強。也可能是手機前的你一生所能碰到的最強的了,不要指望後面,三十年內,不會有強過這一屆的。不信,請看那一年:

現在:


腦洞歷史觀


實力最強的一屆國足應該是殺進02韓日世界盃的那一屆國足,當時參加2001十強賽的大名單是:范志毅、李瑋鋒、杜威、吳承瑛、孫繼海、李霄鵬、馬明宇、李鐵、祁宏、郝海東、宿茂臻、區楚良、江津、安琦、張恩華、徐雲龍、楊璞、于根偉、邵佳一、曲波、李明、肇俊哲、高堯、張玉寧、楊晨。

2001年世預賽亞洲10強賽,國足與阿聯酋、阿曼、卡塔爾、烏茲別克斯坦分在一組,8場比賽國足6勝一平1負提前兩輪鎖定小組第一。其中主場3:0、客場1:0雙殺阿聯酋,主場1:0、客場2:0雙殺阿曼,客場1:1戰平卡塔爾,主場3:0勝卡塔爾,主場2:0勝烏茲別克斯坦,客場0:1不敵烏茲別克。客場0:1負於烏茲別克斯坦的比賽是小組賽最後一場,當時國足已經提前出線,難免有些鬆懈。

假如目前的國足還是和阿聯酋、卡塔爾、阿曼、烏茲別克斯坦分在一個小組再踢一次十強賽,8場比賽國足恐怕一場也贏不了,現在國足的水平相比02年國足差的已經不是一星半點了!


中超快評


亞洲盃即將開始,這支佩家軍被部分球迷視為“史上較弱的一代中國男足”。回首建國65年的中國足球史,究竟哪一支國足算是史上最強隊?是2001年世界盃出線的米家軍,還是職業化初期所孕育的1997戚家軍,或是80年代初橫掃亞大區的蘇家軍……本報特此以三條線實力、亞洲地位、實戰成績和核心對比進行解析。三線對比:97國足頭重腳輕很多中國球迷認為,戚務生1997年所率領的中國男足人才濟濟,堪稱“史上第一夢之隊”。然而,綜合對比97國足的三條線構成,“頭重腳輕”則是不可迴避的話題。例如門將區楚良,十強賽期間多次出現撲球脫手、出擊失誤以致丟球的現象,並在關鍵的中卡之戰淪為替補。孫繼海和李鐵在2001年成為國足出線英雄,然而,後來的光輝歲月掩蓋不了1997的年輕之殤。國足2比3不敵卡塔爾一戰,金州體育場的“換李鐵”直接刺激了主教練戚務生的神經。至於臨時增補進隊的左後衛吳承瑛,當年,還不到22歲,阿扎迪之戰倉促增援,亦未能阻止國足1比4慘敗伊朗。

4年後,當國足向韓日世界盃發起衝擊時。吳承瑛、孫繼海和李鐵已然成熟許多,能力和經驗已有質的提升,併成為米家軍出線的功勳球員。再算上老隊長范志毅和新銳李瑋鋒,中國隊的防線比97年強出不少。於是在十強賽期間,米家軍8戰僅丟2球。給予“史上最佳防線”的綽號,應該沒有爭議。比起97年兩戰卡塔爾的淨吞4彈,米家軍2001年的“刷卡之旅”僅丟1球。高豐文時代的國足防守能力同樣不俗。87年的奧預賽期間,中國隊10戰僅丟1球,為最終進軍漢城打下堅實的基礎。不過,兩年後衝擊意大利世界盃,中國隊竟然是六強賽期間的丟球最多隊。有意思的是,高家軍所丟的6球之中,有4球拜“黑色三分鐘”所賜。待到最後死磕時,防守易被擊潰。曾經的黃金防線,最終成為高家軍夢斷世界盃的“毒藥”。相對而言,1982年的蘇家軍防線還算穩固。亞大區6場決戰僅丟4球,三場零封對手,防守水準僅次於2001年的米家軍。說到中場環節。除了2004年的漢家軍實力稍遜外,82、89、97和01四代國足旗鼓相當。四隊中場線均有當時的亞洲一流選手(例如陳熙榮、唐堯東、彭偉國、李鐵、祁宏等),然而,整體水準的均衡度有所欠缺,水平參差不齊。相對來說,蘇家軍的中場配備更為合理,既有陳熙榮這樣的“鬼才組織者”,另有重炮手黃向東,外加搶斷型後腰左樹聲。不過,中國隊當時主踢433戰術,強調兩翼突擊,中場控制力稍遜。進攻時期,也會更多依賴三前鋒的發揮,對中場的進攻要求略低。鋒線方面,米家軍時期的“郝楊組合”表現一般。十強賽出線前6場,兩人聯手只進1球,倒是身後的祁宏大紅大紫(3球入賬)。蘇永舜執教時期,國足對於沈祥福、古廣明兩翼突擊的依賴非常明顯。尤其是後者的突破能力,令其獲得“亞洲第一邊鋒”的綽號。工體對陣當時的亞洲霸主科威特,國足3比0完勝的背後,確實存有超水平發揮的現實。然而,三大前鋒連番開和以及門將李富勝英勇撲點的表現,足夠值得大書特書。至於戚家軍,郝海東、高峰的雙快組合威力極強。十強賽客戰科威特,郝海東3分鐘閃擊,高峰89分鐘絕殺,這是戚家軍那年秋天的唯一一場客勝。儘管中國隊最終夢斷法蘭西,郝海東、高峰卻聯手打進5球。亞洲地位:89國足接近霸主80年代的中國隊堪稱亞洲一流。儘管蘇家軍衝擊1982年世界盃時,有過多場超水平發揮,或是涉險過關(預選賽第一階段點球淘汰中國香港),但在兩年後的亞洲盃,曾雪麟率領國足拿到了亞軍。如果除去1985年5.19事件的意外,從1981年至1992年的11年間,中國隊兩屆世界盃預選賽的成績,分別為亞大區第3名和亞洲區第4名。另外的三屆亞洲盃,獲得亞軍、季軍、殿軍各一次。整體實力一直處於亞洲前4的行列。相對而言,儘管中國隊1982年世界盃預選賽表現突出,且只差一場平局即可出線。但論到亞洲足壇當時的形勢,蘇家軍的確遜於科威特、伊朗這樣的亞洲霸主。而且在1980年亞洲盃,中國隊並未進入四強。然而,伴隨亞洲足壇80年代中後期的發展(韓國、沙特崛起;科威特、伊拉克的倒退),按照實力排定座次,中國隊的亞洲地位正在悄然提升。尤其是1987年成功殺進漢城奧運會,足以證明國足的亞洲頂尖水準。次年的亞洲盃,儘管連敗三大勁敵韓國、伊朗和沙特,然而,半決賽血戰韓國120分鐘以1比2惜敗,令高家軍上下入世信心大增。

不過,到了1989年的世預賽階段,面對老對手伊朗和沙特,高家軍分別以2比0和2比1勝出,報了一箭之仇。儘管六強賽仍以0比1不敵宿敵韓國,但若能鎖定第二,亦可直接進軍羅馬。然而,面對亞洲純二流的阿聯酋和卡塔爾,中國隊再現4年前5.19的“不正常”,兩個黑色三分鐘直接斷送高家軍的大好前程。曾經在奧預賽期間風光無限的唐堯東、柳海光徹底啞火,黃金防線更是成為“窗戶紙”。令人唏噓的是,最終取代中國隊進軍意大利的隊伍,竟是兩年前亞洲盃僅拿到2分的阿聯酋。進入90年代,伴隨日本足球的崛起,以及韓國、伊朗職業聯賽的開展,中國隊逐漸淡出亞洲前三。1997年衝擊世界盃時,儘管戚家軍雄心萬丈,但在一年前的亞洲盃僅獲第8,十強賽期間更是以2比4和1比4慘敗波斯軍團。論及實力,國足當時的確遜於伊朗和韓國,同沙特和日本也僅是平分秋色。後來到了2002年,韓日伊沙逐漸形成穩定的第一軍團,國足開始滑向亞洲二流。實戰成績:97國足配不上強隊就實戰成績分析,史上最強的國足必歸2001年的米家軍。除去世界盃出線,在2000年的黎巴嫩亞洲盃,國足擊敗卡塔爾、戰平韓國(小組賽)、惜敗日本,最終獲得殿軍。相比之下,高豐文治下的國家隊成績還算不錯。除去六強賽期間的兩個“黑色三分鐘”,隊伍的整體發揮比較穩定,基本保持在亞洲前四。1987年的奧運會預選賽,球隊更是成功涅盤進軍漢城,實現了中國成年男足20世紀80年代的唯一一次“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至於蘇永舜執教的隊伍,結果令人惋惜。1981年的亞大區預選賽3比0科威特、4比2沙特均屬經典戰役。然而,面對客場戰平科威特即可出線的大好形勢,全隊遺憾地採取保守策略,最終功敗垂成遭到新西蘭和沙特的“暗算”。值得一提的是,除了2001年的米家軍,這也是中國男足歷史上最接近世界盃門檻的時刻。如果按照實戰成績打分,應該能排在前列。相反,被眾多球迷視為夢之隊的戚家軍,實戰能力確實不敢恭維。亞洲盃第8,十強賽全亞洲第5,的確與中國球迷當年的期望差距甚遠。而且,亞洲盃、十強賽連續兩次出現2比0領先被對手連追4球的慘案,的確沒有“強隊的姿態”。擁有郝海東、范志毅、高峰、張恩華、李明、于根偉等一批球星的戚家軍,最欠缺的本領就是實戰能力。即使相比後來的阿里•漢時代,在此方面依然遜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戚家軍實戰表現不佳,與1997年的緊張環境有很大關係。當年的十強賽期間,國足所住酒店不僅封閉,且對外謝客拒絕採訪。而且,每日開會的頻率和時間段,幾乎可以創造國足史上之最。十強賽主場對陣卡塔爾,國足賽前準備會竟然長達90分鐘,主力陣容更是預備了好幾套方案。最終,由於不堪現場“換李鐵”的喊聲,戚家軍自亂陣腳,90分鐘內三次變陣。不會比賽的結果,自然是輸球出局。核心對比:米盧並肩容志行論及核心,2001年的米家軍是一個例外。征戰韓日世界盃前,米盧曾經公開表示,范志毅、李瑋鋒、李鐵和祁宏是中國隊的四大核心。然而,回首十強賽期間的國足發揮,核心的角色歸屬,米盧最為適合。對比1997年的戚務生時代,米家軍征戰十強賽的 “真正新人”並不多,屈指可數只有李瑋鋒、李霄鵬、祁宏和楊晨4人,主力陣容的2/3皆是97屆班底。然而,實戰能力緣何差別得如此之大,不能不提到米盧之於那屆國家隊的促進作用,包括對於國腳們的心理調節能力,保證球隊正常水準的發揮。此外,當年十強賽第一場對陣阿聯酋的“乾坤大挪移”,堪稱米盧執教生涯的“妙筆”,臨時啟用的李霄鵬、祁宏皆有進球入賬。除去米盧,容志行之於蘇家軍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1980年亞洲盃,蘇永舜倉促接手,球隊僅獲第7。蘇帥的賽後總結很直接:中國隊的癥結所在——沒有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準備退役的容志行。亞洲盃後,面對昔日弟子,蘇永舜再三懇求且托熟人勸說,並直言道:“回來就是踢主力,而且全隊要圍繞著你來踢!”容志行最終同意,並由此帶活中國隊的進攻。1981年的亞大區預選賽期間,中國隊1比0日本、3比0科威特、4比2沙特,他或有進球或有助攻斬獲,幾乎把蘇家軍帶到了西班牙世界盃。

緣起長安


那還用討論嗎?81年的蘇家軍是歷史上最強的!是真正能憑實力出線的隊伍。當時橫掃沙特、朝鮮、科威特、阿聯酋等… 全是宰殺性的完全一邊倒的實力的,大家能忘記嗎??那一屆的前鋒中場後衛每一個位置都如此的強大!!各個位置的人才和技術都絕對頂級!!自從那屆以後再也看不到令人振奮的隊伍了!!相比81屆的蘇家軍不管是那一屆差距都非常大!!!


hhwft


如果跨年代的話,民國是最強的,相當可以,李惠堂啊,球王,1913年至1934年,遠東運動會一共召開了10屆,除第一屆獲得亞軍,21年間,中國隊連獲9屆足球冠軍。


1936年8月,中國足球隊參加第11屆柏林奧運會,球隊抵達柏林之前,被人稱為“中國鐵軍”,是一支讓歐美足球強國摸不透底細的“神秘之師”。

主要現在國足條件太好了

當時球場上威風八面的國足球員們脫下戰袍後,箇中滋味,只有自己咀嚼。為了節約經費,在兩個月的旅途中,乘船時,大家選擇最低等的艙位,住宿則找最便宜的旅館裡最便宜的房間,有時,全體隊員共住一間大統間,若床位不夠,還需打地鋪。吃飯,則是自己買菜,自己下廚,不知“下館子”是何滋味


。如果最最準確的話應該是古代 那時叫蹴鞠 足球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可以說足球從中國傳出去的 !!!諷刺!!


即將擁有八塊腹肌的我


最強的國足是1981年蘇永舜那一屆。球星容志行。門員李福勝。戰勝了科威特,沙特。如果不是沙特賣馬,蘇隊國足就進入了西班牙世界盃了。


手機用戶4575547247


09-11年高洪波首次執教的國足 都說97 01國足很強但對於年輕球迷有些遙遠。我看過打得最好的國足是高洪波一期 高洪波上任三天帶隊和德國1-1打平 場面不落下風 那支國足初步有了走腳下滲透的技戰術風格 在中國足球反黑風暴背景下 3-0終結恐韓 1-0戰勝法國等經典戰例讓人印象深刻


Young視頻


當時鋒線聚結了郝海東,楊晨,于根偉,李金羽,謝暉這樣的都進不去國家隊前衛線有李霄鵬,申思,祁宏,楊璞,曲波,邵佳一,李鐵後衛線孫繼海,范志毅,李瑋峰,吳承瑛守門員江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