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華人移民圈裡的人生百態


疫情之下,華人移民圈裡的人生百態

Photo by Kamil Feczko on Unsplash


當一年一度最大的一場遷徙遇上洶洶來襲的疫情,是走是留成為了大部分中國人春節裡的選擇題。

對於那些已經移民和計劃移民的華人而言,這同樣是問題。

在財富和生命面前,在恐懼、慾望和並不總是私心的大愛面前,全球的移民圈也在上演著人生百態。

有的提前飛離,有的被迫滯留,有的加快移民步伐,還有的隔海相望卻心繫家鄉。

圍城,一直都在。


1.

這或許是宅得最“心安理得”的春節。

然而,挺著大肚子的秦藍沒有待在武漢的家中,而是提前飛到了美國——她準備在異鄉生下孩子,只為了讓自己的寶寶在一出生就能獲得美國國籍。

讓秦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剛到美國第二天,家鄉就公佈了新型肺炎疫情的信息。吃驚的同時,她也不禁鬆了口氣——如果再晚幾天,很可能就走不了了。

當然,秦藍沒有忽視自己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自覺地在住處和丈夫一同隔離了兩週才出門。

作為創一代,和80後丈夫一起在國內創業小有成就的她,家庭可投資規模約為數千萬元。除了想生下美國寶寶,她也因為最近的疫情加快了原本並不那麼急迫的移民計劃。

世事無常,多一個身份總是好的。秦藍這樣想。

更何況,一旦孩子獲得了美國國籍,為了能充分享受當地的教育和醫療福利,她和丈夫也需要儘快獲得美國綠卡。

目前,秦藍和丈夫幾乎所有的房產投資都在武漢。這些投資近幾年的盈利並不理想。這也促使他們下決心要把資金轉移到美國——既有移民考慮,也有投資和盈利的訴求。

另外,兩人創立的高科技企業也存在全球化的基礎和需求。

全美亞裔地產協會前會長吳光慧(Tracy Wu)在春節期間絲毫沒有閒著。為華人提供海外移民和房產投資諮詢服務的她說,這兩天蠢蠢欲動的人不少,來詢問海外投資和移民的人比平常更多了。

幫助像秦藍這樣的潛在移民及新移民,做包括房產投資在內的整體規劃,正是吳光慧他們瞄準的市場機遇。不少有經濟條件赴美生子的人群,也往往具有海外投資的能力和需求。

疫情之下,華人移民圈裡的人生百態


2.

當地時間1月30日晚間,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把正在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雖然該決定的有效期為三個月,並且世衛的決定和建議都並不具備強制性,但仍然在移民和投資圈內引發了高度關注。

事實上,早在該消息宣佈前,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新加坡在內的多個國家的航空公司就已經陸續宣佈取消往返於中國大陸之間的航班,若干國家和地區政府甚至直接發出了旅行警告和針對武漢遊客的旅行禁令。

不過,根據中國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司長朱濤的說法,部分外國航空公司調減或取消航班是市場行為。因為疫情原因,市場需求有所下降。

擔心自己的航班臨時取消,原本訂好了2月1日返回加拿大的華人移民朱禮特地改了航班,提前幾天開啟了返程之旅。

據外媒報道,有消息人士表示,白宮當地時間28日討論瞭如何應對冠狀病毒暴發,決定不暫停中美之間的航班。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8日則提出,將擴大疫情監控範圍至20個機場。

計劃於2月1日返回美國的華人移民谷喬的航班沒有影響。不過,在他的身邊,不少從國內去往美國的朋友多少擔心自己在入境美國時會因為疫情而遇到阻礙。

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也就在谷喬準備登機的這一天,美國方面宣佈,由於冠狀病毒疫情爆發,美國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美東時間2月2日下午5時開始,過去14天內曾到訪中國的外國人(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直系親屬除外)將被暫時禁止入境。

從2月2日開始,任何在過去14天內到過中國湖北省的美國公民入境美國時,都將被強制隔離最多14天。在過去14天內曾到訪中國大陸其他地區的美國公民則將接受入境篩查,並接受最多14天的監測和自我隔離。

疫情之下,華人移民圈裡的人生百態

maria teneva unsplash


3.

疫情面前,有人想著抓緊移民,有人改簽提早飛離,有人擔心被傳染,也有大量在海外的華人和留學生們,想盡辦法把更多抗擊疫情所需要的物資運回國內。 加拿大華人圈近期發起的簽名請願和官方給出的回應頗具意味。1月25日,安省衛生部門宣佈加拿大首例確診病例後,約克區華人家長自發在網上建議簽名請願,呼籲教育局要求近期從中國返回的學生和家長向校方報告,並自覺留在家中,隔離至少17天。這份請願吸引了近萬人簽名。而約克區教育局的回應讓人感慨。官方回應說,除了提醒做好防疫以外,還指出另一種病毒:反華仇外。“我們瞭解華裔家庭的擔心和焦慮加重,那些假設其他人有風險,要求隔離的人,即使是出於好意和安全考慮,也可以被看作是偏見和種族主義。”教育局的官員如此回應。在美國的華人移民周梅最近一直盯著亞馬遜上的口罩供應——最近常常斷貨。已經買了近千隻口罩的他,陸續把它們寄回了國內。 據谷喬說,在美國的中國領事館正在聯絡紐約的武漢同鄉會組織捐款等事宜,助力武漢的疫情之戰。 在日本,有些華人更是親自一家家藥店跑,只為購買足夠多的醫用口罩和防護服,連同愛國人士捐贈的物資,一併“人肉”帶回國內。 除了紐約的同鄉會,加拿大的地方商會也向國內捐贈了大量醫用口罩和醫用消毒液等物資。據稱,加拿大華裔社區近50個華人社團組成“加油武漢加拿大聯盟”,發起了籌款及採購國內疫區急需的口罩等醫療物資行動以支援武漢。 不僅僅在北美,在英國、迪拜等地的華人也紛紛自發行動,採購口罩發往國內。 在災難面前,財富不乏力量,也多少顯出了無力。

力量在於,你總歸可以用財富換取物資和人力,來抵擋災難帶來的損失和傷害。無力則是,不管你是富裕還是貧窮,人傳人且尚無特效藥的病毒對誰都一樣。

而不管你是在圍城內還是圍城外,當國家有難,財富有價,愛心無價。


- The End -


撰文 大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