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業發達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新農微視野


首先要看一箇中日農業發展方面的對比圖


再來看看實際的發展。

這是日本的一個葡萄種植園,採用了棚架式+果園生草的栽培模式。該果園樹幹粗壯,枝條自由伸展、匍匐於棚架之上,葉片有效受光面積增大,提高了葉片的光合作用,使果實含糖量增加,口味更甜。這種栽培模式對提高葡萄果實的外在和內在品質均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日本石川縣產的浪漫紅寶石葡萄。曾經,該葡萄在日本拍賣1串拍出了100萬日元(人尼幣5.92萬元)的天價,直徑是巨峰的2倍,大3釐米,1粒價格約為3.85萬日元(約人民幣2280元),葡萄高價的背後是高品質的支撐。在日本,種植者始終將生產優質水果放在首位,嚴格控制果實產量,不會為追求產量而降低品質。

這是日本的一家梨樹園,同樣採用了棚架式+果園生草的栽培模式,樹體生長健壯,枝條自由綁縛於棚架上,該果園不僅僅是梨樹園,更是一件優美的藝術品!目前,國內很少有果園採用這種棚架式+果園生草的栽培模式。

棚架梨樹園結出了金黃的碩果,梨果的外觀品質和內在品質應屬於上乘水平。隔著屏幕,就有一種誘惑感,多想吃一個啊!對於這樣的果園,做觀光和採摘再好不過了!

這是一家日本的大開心型桃樹。主幹極短,主枝開張角度極大,對於這樣的樹形,想不生產出高品質的桃都難!

在桃樹開心型樹形中,每個主枝都綁縛於輔助工具上。相較於傳統的開心型桃樹,這種開心型樹形的主枝開張角度更大,樹體通風、透光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生產高品質桃的必要條件!

在日本,很多蘋果園仍是採用這種疏散分層型樹形,採用矮化砧木;在我國,目前很多新建蘋果園則採用矮砧密集化栽培的模式。

說起日本蘋果,就不得不說一個人,此人便是木村秋則。他歷經八年的時間,終於種出了不用農藥和肥料的蘋果,據說,他種植的蘋果很甜,以至於在用刀切蘋果時,竟然可以粘住刀。在日本,很多人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蘋果,哪怕只有一次!

這是一個矮砧密集化栽培模式的蘋果園,行距寬而株距窄。相較於傳統蘋果園,每畝可以多栽植很多蘋果樹。主幹需要綁縛於立柱上,主枝直接著生於主幹上,所生產果實外觀漂亮,內在品質也較高。但樹體壽命相對較短,可維持十幾年,需要及時栽種新蘋果樹苗。


萬國國際出國專家


眾所周知,日本不僅是科技型國家,也是農業發達的國家。

據瞭解,日本農業的發達除了農民的勤勞外,還有一個民間組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組織叫做“日本能率協會”。它於1942年成立,設總部於東京,它主要目的是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注重研究和推廣有實際效果的經營管理技術,向企業提供綜合服務促進生產力提高優化。

具體而言,我總結日本農業發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未上市的農產品都經過嚴格精心整理包裝,使其色澤豔麗,規格統一,農產品外包裝都印有產品名稱和產地和生產者姓名,使其農產品可追溯,農副產品品種優良是其農產品質量優質的先決條件,政府放開干預政策,由農民根據市場信息和優良品種自行選擇栽培。

二、農產品生產規模先進、管理細緻

三、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專業化生產格局明顯,每個地區因地制宜,產品各有特色,優勢互補相互依存。

四、日本農戶的生產規模都比較大,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業”

五、農民注重耕地保護,注重土壤質量可持續而不是量的維持,施有機肥,用先進的生產配套灌溉設施。

六、幾十年的發展完善,形成了家庭組織和農業協會的社會化服務相結合,代表農民與政府溝通,大程度的保護農民的利益。

七、藝術農業作品,觀光農業發達

綜上所述,農業的發達離不開勤勞的勞動農民,而日本發達的農業集約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對我國實現農業現代發展,也是有借鑑的價值和參考。 個人看法,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茶三郎


日本農業不算髮達。


下面有人說鉀肥,鉀肥那玩意屬於工業,而不是農業,鉀肥用在農業,不代表生產鉀肥就是農業,要是這麼說,那生產農業機械的,什麼拖拉機之類的那也屬於農業?

日本農業不發達還表現在日本有一大堆保護農業的措施,哪怕美國來強壓日本,要求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日本啥條件都答應,就是不答應開放市場,因為外國農產品如果來襲,日本農業會一敗塗地。


從日本農產品自給率就看出來了


整個日本農業自給率是逐年下降的,從業人數也是越來越少,日本農業整個是惡循環,首先農民收入長期下降,導致了農業人口不斷流失,而沒有足夠的人口導致棄耕的面積越來越大播種的面積越來越小,從而導致土地利用率下降,生產成本高,現在日本農業找不到足夠多的人,只能依靠外籍工人來充數。


日本農業不行不能怪日本人,主要是日本那地不行,美國沃野千里,大平原,可以大機械化耕作,成本極其低廉,美國人當年發明飛機其實就是為了給農業噴灑農藥,而不是為了軍事用途,日本那山地連比中國還差,現在日本政府一直在補貼農業,2007年日本通過《水稻田和旱地農業直接支付計劃》,2010年,日本又通過了《農民收入支持直接支付計劃》,補貼力度極高,有用嗎?沒用,為什麼沒用?

因為美國每戶農場的面積是日本的100倍左右。


日本確實想用過高科技來救日本農業,但是我預感沒什麼用,其實不是高科技不好使,日本在選種什麼的還是很先進的,但是抵不過日本逐漸萎縮的農業人口,一方面日本本身人口萎縮的太厲害,一方面,大批的人從農村直接搬到城市,前段時間你們看到的所謂的送房子,其實就是在日本農村,據2012年統計,日本55歲以上的務農人員站佔農業人口比重的72.2%,現在已經沒什麼年輕人願意去幹農業了。

說再多的高科技,也抵不過成本問題。那就只好封閉市場。


這樣搞的日本人不敢開放農產品市場,因此日本農產品巨貴


李建秋的世界


可以說在鉀肥方面,日本絕對有黑科技,而且這玩意80年代就研究出來了,而且日本基本不對外宣傳同時嚴禁出口,所以當全世界人民用著硫酸鉀和氯化鉀酸化土壤的時候,日本做著安靜的農夫。

事實上日本也經歷過大量使用複合肥的年代,硫酸鉀氯化鉀施入土壤,鉀離子被吸收後,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留在土壤中必然酸化土壤。國內目前也正在經歷這個階段,土壤惡化,肥料越投越多產出卻無法同比上升。


weiwei2018210


日本農業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除去國仇家恨,日本農業在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眾所周知,曰本人多地少,日本是怎樣用少量的土地滿足自身需求並完成出口的呢?第一是優良的品種,第二是合利的使用肥料,第三是機械化的完善,第四最重要的一點是政府對農業的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