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菜”原來是這樣來的,吃過的人表示:孤陋寡聞了,難怪這麼好吃

貢菜,一種以前被進貢給皇帝吃的菜,曬乾的樣子有點像幹豆角,泡發的樣子又有點像萵筍。

貢菜又叫苔幹、山蟄菜,應為它吃起來嘎嘣脆又叫“響菜”,現在很多人無論是吃火鍋,還是炒菜,貢菜都是最受歡迎的。

“貢菜”原來是這樣來的,吃過的人表示:孤陋寡聞了,難怪這麼好吃

據書上記載:貢菜,清乾隆年間曾進貢朝廷,後年年進貢朝廷,故稱之為“貢菜”。因其食之有聲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來總理形象地稱之為“響菜”,亦稱之為“山蜇菜”。

貢菜,屬綠葉類蔬菜,秋季取其梗剝皮劈條曬制而成。跟萵筍同科,但是不同的兩個品種,從外觀上看差不多,色澤鮮綠、質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價值極高。

“貢菜”原來是這樣來的,吃過的人表示:孤陋寡聞了,難怪這麼好吃

貢菜在市面上的價值也是遠遠高於萵筍的,其價格可是要比萵筍高上10倍不止呢!

“貢菜”原來是這樣來的,吃過的人表示:孤陋寡聞了,難怪這麼好吃

肯定有人會想,為什麼兩種同科植物,貢菜就賣得這麼貴呢?那是因為貢菜不緊加工工序繁瑣還營養價值豐富。

貢菜收割是按批進行,不能過嫩,也不能太老,太老外皮纖維太粗還容易空心,增大加工難度,影響口感,一般都是沒抽心之前砍回家製作,將根葉去掉剝皮,然後兩刀切四塊,頭部不能切,留著好晾曬。

切成條後就掛起晾曬,不要曬太久,略曬去一些水分即可,然後用刀橫切成條,再讓烈日曬至半乾,放進木桶,逐層敷鹽,壓上大石頭,經過一夜之後,將其苦澀汁水瀝出,再稍晾乾,即可進行醃製。醃製時將貢菜放入木桶或瓷盆中。邊揉邊加上食鹽、白糖、黃酒,不斷揉搓,再伴以香豉或南薑末,即可入甕密封,讓其慢慢滲透腐熟,經過一兩個月即可食用。其色味濃香,入口酥脆、鹹甜適宜。

“貢菜”原來是這樣來的,吃過的人表示:孤陋寡聞了,難怪這麼好吃

如此來之不易,貴有貴的道理啊,在說貢菜本身名氣就很響,更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種植,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