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大片農田耕地丟荒,它的反面是什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用戶13857590251


農田耕地的用途是用來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產出農產品,增加農民家庭收入,如果出現農田、耕地的荒蕪,從側面也說明以下問題:

什麼原因導致農田耕地丟荒?

一是,農田耕地的產出收益過低。農田耕地可以產出農產品,可以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但是光解決了溫飽問題還不行,農民還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現在農村的土地主要採取的是農戶家庭承包的方式,這樣的承包方式,一來土地面積規模小,產出有限;二來土地分散,增加了生產和管理成本,生產效率低。總的來說就是利用農田耕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量小,成本高,收益有限,很難實現美好生活的目標,所以他們會棄耕土地,去尋求新的生活出路。

二是,農民有了其它的收入渠道。家庭小規模分散式經營收益有限,還要嚮往美好的生活,農民勢必會尋求其它的收入來源。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也在深入發展,農民的就業渠道也隨之越來越寬廣,他們開始向城鎮和第二、三產業轉移,

勞動力的轉移帶來的是就業,是收入的增加,可以擺脫對土地的依賴。

農田耕地丟荒會帶來哪些機遇?

一是,是土地規模化經營成為了可能。我們所說的種地不掙錢,主要指的是小規模、分散式土地經營不掙錢,實際上規模化經營,由於科學技術和大中型機械的運用,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是掙錢的。

但是規模化經營的基礎是土地流轉。對,土地流轉,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棄耕的農田耕地流轉過來,然後進行整合,繼而從事規模化經營。

二是,可以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為了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從事規模化經營的單位或個人,就需要不斷的投入資金,用於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機械的改進,然後再將成果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創新運用,再創新再運用,相應的增加了農業生產中的科技因素,可以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


以上就我對這個提問給出的個人見解,歡迎大家共同交流,喜歡的點個贊吧!!!


農村一山貨


種田不能養家,拋荒自然現象,不足大驚小怪,荒田年年有,明年特別多,今年的糧價叫我整晚失眠,種糧不賺錢小事,賠命就辜負了全家,去年粳稻結算價每市斤1元二角伍分,今年每市斤1元零4分,辛苦一年,汗水白流,淚水直流,起早貪黑,幾十萬斤糧食失望運走。


用戶368595485463


沒有糧食吃,何不食肉呢?這真不是諷刺,這是事實,我小時候一個人一個月若是放開肚子吃,最少一天要吃兩到三斤糧食,全國十幾億人那裡有那麼麼糧食拿來吃,現在說實話我一家三口,三十斤糧食足矣,也就是說當年我一個人吃的糧食,現在一家三口都吃不完。同意的舉手往下面看,不同意我這種說法也莫罵我!這樣算一個帳,很明顯就得知,全國人民一年吃的糧食有改革開放前的三分之一就差不多了。
這就是我家三個人的生活,一個涼拌肉二十多元成本,一個炒羅卜,兩斤多羅卜炒的,一個豬肉元子湯,半斤豬肉,在加兩杯小酒,電飯煲裡煮了最多五六兩米,我有時多貪兩杯,一顆飯都不會吃。這米飯還剩下的只有用兩個雞蛋炒了晚上吃。若是晚上有人請,還得扔垃圾桶。


所以看到我的分析,你就知道取捨了吧,九幾年我把我兄弟帶到南方打工,學了個技術一月一干多,勸都勸不住,他硬要回去種田,後來我在外發展買了房,叫他買,他硬要修,好在今年要成拆迀戶了。要說糧食,全囯能用機械化生產出來的糧食真夠吃了,況且還在不斷進口。你們說的戰亂等等,這種不可預見的事誰知道,要是真發生戰爭,也不是最近這幾十年,你我想得到,但看不到。好好打工,買個社保,將來老了若對土地有感情,領著退休費,回農村種點菜,日子美得很…記住農民朋友,打工一定要記著買社保哦!當然土地荒著也是浪費資源,要利用空閒日子把它種好…


我在橫店的一千零一夜


說明,農民種田獲得的利益小唄,試想出去打工十天就能換來一畝地一年所產的糧食。農民算不過賬來了啊對不對?這就反映出了工農業發展的不平衡,差距太大。農民丟下土地參加城市建設和工業生產中去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7900041a600940476e\

可還冷了咯


化肥下下價格,糧食長長價格。政府對農業在興修水利和打井方面在給予政策和財力方面的扶持,地方政府在保護耕地方面一定要按照土地法來,可別用以租代徵的形式給開發商徵地了。耕地不多了。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是戰落物資,糧食關係到社會穩定,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慶雲美景


我是老農民。現在的確有許多農田拋荒。原因是農民有更好的謀生手段!比如青壯年,隨便到城市打工,或當保安,送外賣都比農業收入多。婦女進城當得姆,每月都在四,五千以上。所以農村少量土地拋荒,真的無須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擔心。等城裡無工做了,農民自然會回鄉認回自家土地耕種!


我是風弄鐵


人人都回憶一個故事:從前,一個財主和一個窮人碰巧走在一條逃荒的路上,財主用一個元寶換窮人的一個窩頭,窮人不換。結果財主餓死了,窮人則活了下來。


雲裡霧裡149871643


重工業,輕農業。思路不全,痛苦在後。


丁伯剛


我家鄉耕地,全屬丘陵山地,根本不適合大型機械作業。如果非要一刀切,搞合作社農業,那就只有拋荒,別無他路,因為人工僱不起。黑肥。



銀河系來者


我覺的大片農田丟荒有點危言聳聽。其實絕大部分地還是耕種的。而且產量相當可觀。邊遠山區的土地除了退耕還林的一些土地外。其餘全部耕種。糧食產量相當可觀。農村也確實有少量的地荒了。極個別人是因為做生意或打工收益特別好忙不過來而丟荒。還有大部分丟荒的地是因為田間道路堵塞。車輛無法通過。農民現在種地大多數都是半機械化。車輛都可以都地裡。這些車輛無法通過的地。種起來無法使用半機械化。太費力也因此而荒廢。總體而言。一個村莊的糧食收成還是相當可觀。農民貧困。不是因為土地丟荒。無人耕種造成的。這純屬瞎說。就全國來說。糧食生產是很樂觀的。農民貧困追其原因主要還在於農產品價格太低農產品價格遠低於全社會任何一種商品的價格。也絕不是農業成夲高。也不是單幹造成的實現不了機械化。再怎麼想地裡面生產不出更多的糧食。主要是農產品的價格與社會上其他產品的價格懸殊太大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