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古羅馬的“飲食史”:談談為何羅馬末期飲食習慣會有巨大變化

起底古羅馬的“飲食史”:談談為何羅馬末期飲食習慣會有巨大變化

人類誕生之初,吃作為人的本能自古存在。隨著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和時代的發展,飲宴成為了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從餐桌上菜餚的變化、上菜的方式、就餐禮儀的講究上,我們能看到人類生活方式和觀念的進步或倒退,也能反映當時的社會制度、思維方式,甚至是精神氣質。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古羅馬時期的飲食情況,具體有哪些變化。

一、共和早期的飲食情況

共和制建立初期,羅馬作為一個政權尚未完全鞏固的弱小國家,其生存環境相對險惡,加上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限制,其物質經濟條件也較為有限,因此,羅馬人的生活較為艱辛。

當時,不管是貴族元老、擔任公職的官員,還是平民,羅馬上上下下幾乎所有的民眾都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節儉成為了羅馬人的傳統美德。因此,在共和前期,幾乎大多數羅馬人都普遍認為飲食的唯一目的,就是出於恢復體力和滿足自身生存的需要。

正是源於這樣一種觀念,無論是羅馬的貴族,還是平民,最初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相當節儉,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對他們來說,早餐是簡單地幾乎可以忽略的小事。通常一點乾麵包、奶酪或前一晚剩下的食物就可以打發了。由於古代羅馬人的公共生活開始的較早,甚至很多人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早餐,因此不吃早餐的羅馬人屢見不鮮。

起底古羅馬的“飲食史”:談談為何羅馬末期飲食習慣會有巨大變化

當時,一頓過於豐盛的早餐被人們認為是不利於健康的,也是粗俗的。至於午餐,人們同樣不夠重視,有時也敷衍了事。人們只是吃一些麵包和麥片粥,或者前一天的剩菜;也有的人吃雞蛋、橄欖、水果和奶酪。而且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專程回家吃午飯,很多人會在街上的小酒館或飯館隨便買點吃的,應付一下自己飢腸轆轆的腸胃。

可以這樣說,那一時期的很多羅馬人對早餐和午飯的重視不夠。相比較而言,羅馬人的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而食物品種相對會顯得豐富一些,但是像魚和肉之類的大葷通常也只有在富人家的餐桌上才能看到。而且,人們當時飲用的酒也是兌水之後沖淡的,誰要是飲用了不摻水的酒,就會被人們指責行為放縱。

而且,他們烹製食物的方法非常簡單,幾乎不會進行工藝複雜的特別加工。

由於工具的缺乏或精度不夠,加上當時食品製造工藝尚未發展,人們吃的大都是自己手工製作而成的簡單食物。另外,那時作為主食之一的麥片粥是在一個很大的罈子裡用水煮出來的。

人們還喝用小扁豆、鷹嘴豆、青菜或捲心菜等一起煮成的湯。“當時的參軍打仗的古羅馬士兵,天剛拂曉就要到田野勞作的農民,還有那些到了中午才筋疲力盡地從廣場回家的市民,都只吃這些簡單製作的食物”。然而,在當時羅馬人的眼中,越是那些沒有經過精心烹製的食物,越是有益於人體的健康,而那些經過人工精心烹飪的食物則更容易腐敗、變質。

起底古羅馬的“飲食史”:談談為何羅馬末期飲食習慣會有巨大變化

因此,反而是製作方法簡單的食物被早期羅馬人認為是最有營養的。當時人們也普遍認為,要想使自己身體變得強壯和精力充沛就必須吃一些看似堅硬而粗糙的食物,尤其是外出征戰的士兵。羅馬共和前期,可供人們支配的食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屈指可數。

貴族和平民的生活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當時奴隸們的生活則更加貧苦。雖然他們拿到的不是穀物原料,而是現成麵包,但是量卻少的可憐,常常是食不果腹。總的來說,羅馬共和前期人們的飲食並非富餘。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崇尚清貧和節儉。直到布匿戰爭時期,羅馬人的生活依然以簡樸著稱。

二、羅馬共和末期至帝國時期的飲宴

共和末期,羅馬已經進入了其發展的巔峰時代。整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朝氣蓬勃。帝制的建立,又大大激發了整個社會的活力,羅馬人的社會風氣和生活作風也與共和早期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首先,進入共和末期,羅馬貴族十分講究就餐的氣氛,這一點從餐廳的選址和內部裝飾就可以看出。那時,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一般都有幾間用於一年中不同季節的餐廳。比如在秋天和冬天季節使用的餐廳,一般從早上開始就要能被陽光照射到,而使它一整天都保持溫暖。

有時,冬天用的餐廳還要有火爐取暖,夏天用的餐廳則面向北面,以避免炎炎烈日的烘烤,且一般位於花園的中央。在他們眼中,餐廳的裝飾是至關重要的,主人可以通過餐廳向外人顯示其高雅的品味和財富。

起底古羅馬的“飲食史”:談談為何羅馬末期飲食習慣會有巨大變化

在羅馬人看來,餐廳的天花板象徵著上天,因此天花板的裝飾絲毫不能被忽略。例如,在尼祿的府邸中,主餐廳的天花板上繪著天堂,而且可以轉動,象徵日月的晝夜輪迴。

其次,羅馬的富人不僅注重就餐的環境,對餐具的喜好也是情有獨鍾。古羅馬人舉行家宴,招待客人時使用的餐具就是顯示主人地位的絕佳機會。因此,主人常常會讓客人們欣賞他們的金銀器皿,以顯示自己的財富和品味。很多金、銀或銅餐具甚至還被製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例如有魚、雞、南瓜、花和最普通的貝殼狀。

當時,羅馬製作銅製餐具和玻璃餐具的技藝高超,至今都很難超越。甚至人們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還會租用各種更為珍貴的餐具。當然,羅馬人參加飲宴有嚴格的禮儀。從就餐的人數、座次、姿勢到整個用餐的過程等都有一定的規範和儀式。

除此之外,此時的烹飪方法也變得多樣化。羅馬人最初的食物只是簡單地被煮熟、烤熟或炸熟,到了帝國時期,烹飪得到了長足地發展,烹製的方法也逐漸豐富,包括煮、凍、烤三種,還分化出了麵包的烤制和點心的製作。烹調已經被視為一種藝術而變得精妙絕倫。當時,用牛奶和蜂蜜烹製食物已經逐漸變得很平常,富於想象力的食譜開始廣為流傳。

起底古羅馬的“飲食史”:談談為何羅馬末期飲食習慣會有巨大變化

豪華的宴會總是少不了美酒。古羅馬人用餐之後,酒宴隨之開始,但飲酒也有很多正規禮儀。並且古羅馬人用於裝葡萄酒的容器種類遠遠多於吃飯所用的容器,超過了三百多種。總的來說,在共和帝國後期,人們由之前的艱苦而淳樸的生活變成了奢侈的飲食習慣。

三、為何飲食習慣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同為羅馬,在共和前期,人們飲食簡樸,而到了共和末期和帝國時期卻講究奢華和享受,兩個時期為何會如此截然不同,有著天壤之別?

第一,對外征服戰爭給羅馬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糧食供應

眾所周知,古代羅馬最初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國家。到共和末年,羅馬的農業生產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這並沒有給羅馬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使之變得富有。而是羅馬對外擴張戰爭的每一次勝利,都為羅馬帶來了鉅額財富。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羅馬財富的來源更多的是靠軍事掠奪、戰爭賠款等,這也正是為什麼羅馬人不珍惜財富而揮霍享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羅馬人受到了東方文化和希臘文化的深刻影響

起底古羅馬的“飲食史”:談談為何羅馬末期飲食習慣會有巨大變化

羅馬通過幾百年不斷地對外征服戰爭,不僅為它經濟上帶來了鉅額的財富和利益,而且使它與東方一些國家和地區在軍事、商業等各個領域發生了聯繫,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互通。然而,這種與東方文化的交流對羅馬產生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

它一方面開拓了羅馬人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使羅馬人在文化上進一步成熟,但是另一方面,東方文化中的消極方面,例如貪圖奢華享受的生活態度也為羅馬人所吸收,使羅馬人在道德層面從此走上了一條下坡路。

第三,古羅馬自身經濟的發展

羅馬人從質樸務實轉向追求奢華和享樂,不僅是因為戰爭帶來的大量財富和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由羅馬自身經濟的發展所決定的。 羅馬人早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簡樸及其具備的質樸務實精神,是由羅馬共和前期的社會經濟條件所決定的。

從羅馬建城到公元前3世紀,羅馬經濟的基礎一直是農業。在這一階段小農經濟佔絕對優勢,商業和貿易顯得十分落後。終於經過戰爭,

土地、資源和財富的不斷湧入,到共和末期和帝國初期,羅馬的經濟發展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特徵,進入經濟發展的加速期和繁榮期。

起底古羅馬的“飲食史”:談談為何羅馬末期飲食習慣會有巨大變化

此外,羅馬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包括與東方的貿易也相當發達。各種奢侈品通過貿易渠道從四面八方進入羅馬,而這一切都為羅馬人享受奢華的生活奠定了物質基礎。

四、總結

古羅馬人的飲食生活由共和初期的儉樸到共和末期的豐富,再到帝國時期的奢華,這一過程的轉變充分說明了羅馬人的飲食情況是伴隨著帝國的成長而發生變化的,或者說是伴隨著羅馬的領土擴張而開始發生變化的。同時,它也見證了古代羅馬社會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生活的變遷。

參考文獻:

海德倫·梅克勒:《宴飲的歷史》,胡忠利譯,希望出版社 2007 年。

羅伊·斯特朗:《歐洲宴會史》,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 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