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老屋

故鄉的老屋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每每讀起余光中的鄉愁,勾起對故鄉的記憶,對故鄉滿是深深地思念。時光乍然,已發現離開故鄉好久好久。

一棵老樹、一間老屋、一出家鄉戲,或是一泓碧水……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根脈、靈魂和風韻,每個地方的人也有著獨特的“鄉愁”記憶,現今在一些地方卻被“跑偏”的城鎮化列碾得支離破碎,曾經的美麗“鄉愁”變成難以釋懷的“鄉痛”。

總有那麼一些印象能瞬間把記憶拉回去,雖然離開故土已久,想不起小時候的模樣卻忘卻不了回憶裡故鄉老屋的春夏秋冬。

故鄉的老屋

身處繁華,久居鬧市。若說尋找一種歸家的潛意,那就是走進故里的那一排排老屋。故鄉的老屋見證了歷史,經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印證了時光的飛逝。

我想在70,80年代長大的人記憶中都會有這樣一排排的老屋吧,那時候農村的房子都是用土磚和青瓦片蓋的。看屋頂的上的那一片片殘缺的青瓦片就如同一個歷史偉人歷經歲月的滄桑。記憶裡小時候牙齒掉了,奶奶會把牙齒扔到屋頂上,說是這樣才會長牙。

我對過去的事情,喜歡深思,也喜歡追憶,懷舊是一種來自質感的唯美,更喜歡去琢磨和探討,哪怕歲月的答案告訴我,流逝的往昔老去,故事遙遠,可無法擱淺我對記憶中的懷舊和追念。習慣了在一個人的時候,想一切記憶中走過的事和物,頓感強烈的氤氳在情感中畫面裡。

故鄉的老屋

每當奔跑在歲月的長河裡,經歷繁華,走過滄桑,無數記憶中的回憶,記得最深的是故里的老屋,在風雨中傲立的老屋,更是深情。它的樣子,多年在記憶中不曾褪去,烙印在腦海的是,成長中經歷的點點滴滴,從小生活的老屋佔據了回憶裡的所有。

老屋是一種精神的信仰,是歲月的變遷,光影流動的,時光斑駁的寫意。它如同一個時光記憶,裡面裝滿過我所有的美好。成長路上的歡顏笑語,青春裡的磕磕碰碰,跌倒過爬起來,童年的無數快樂和懵懂。老屋是歲月蒼老中的一本書,誦讀了我多年來的脆弱和堅強。

童年的時光,與老屋結交成一道無法斬斷的情懷。相連的碎片,都是兒時的活潑弄影,歡樂過和憂傷過的碎碎念。美好的事情,一度就是放學回家,輕輕邁進老屋的門檻之後,聞見母親做好的飯菜青香,晨起的陽光照進老屋窗子的玻璃,疾馳的趕往學堂的樣子,月夜裡,被月光覆蓋的老屋,一個人坐在桌前寫作業。

至今,老屋仍在,在歲月磨蝕無情的風雨中,依舊飽受風霜,在光影斑駁中,呈現著被時光洗禮的青磚瓦片,一層層褪去的油漆柱子,顯得如此疲乏,像一位風雨中的老人,那脫落的牆皮,承受了多少歲月的無情和洗禮,總是給予人,一種卑微而不堪的心靈錯覺,老屋如此安詳地睡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