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到,農村光棍又將迎來“相親潮”,為啥有的年輕人不愛相親?

湘俚伢子


臘月到了,外面打工的農村青年男女大都回家了。那些還沒有處上對象的年輕人,三十好幾還孑然一身的“光棍”們,父母在催促,媒人在忙碌,這真是相親的“旺季”。誰讓年輕人觀念改變不願種地非出門打工養家呢?誰讓農村娶個媳婦要掏空“家底”比登天還難呢?說來也怪,對於年輕人現在越來越不喜歡相親了。

青年人不願相親,也是有他們的理由:

沒有婚姻基礎,不願意將就

太多的年輕人不願呆在農村,出門打工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這幾乎是年輕人“闖蕩”多年達成的共識。很多年輕人已經不再以結婚為目的生活,而是有自己的夢想和方向。有些年輕人始終對美好的愛情充滿著無限的憧憬,同時也對自己終身伴侶抱有很大的希望。尤其是打工時間越長,年齡有點偏“大”的,他們覺得兩個完全陌生的,經人介紹雙方見個面,聊了幾句話,最大可能的留個電話號碼,加個微信,便談婚論嫁,未免倉促。有的還迫於父母的壓力,就要草草婚嫁,有的過罷大年各奔東西,只是打打電話,微信聊聊,怎麼說也覺得相互瞭解太少,沒有一點感情的基礎。婚姻是鍋碗瓢盆的“交響曲”,關乎著兩個人一輩子的事。也不是相個親就許訂終身這麼簡單。這些年輕人他們也不想將就婚姻,拿自己的婚姻當“兒戲”,便對相親有了很大的牴觸的情緒。

相親不切實際,嫁不出去或娶不到媳婦才相親

相親都是要經熟人,或媒人將對方的家底,人品等介紹,而這種說辭都是單方面的,是虛是實,僅相親那麼一會的功夫又怎麼將底摸得清?由於內心的擔憂,有些年輕人認為,既然是相親,就一定有條件的要求。他們覺得無論是物質要求還是精神的渴望,都很難有人滿足,還是認為相親很不實際。

本來吧,在農村就是“男多女少”的現狀,農村的年輕人出門打工,不少的女孩被外面的世界所誘惑,嫁到了異地他鄉。就是在家的,也早早地被父母催著嫁為人婦。不過,農村裡還是有些“眼高手低”的女孩,或者因忙於生計,忽略了自己個人感情的,他們還是不得不通過相親的方式把自己早早的嫁出去。而在眾人的眼裡,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嫁不出去。因此,相親只是和這些“嫁不出去”的在“捉迷藏”罷了,又何必把時間白白地去浪費。

對自己沒有信心,相親已經“落伍”

相親也不是很有成功的把握,隨著毫無結果的一年又一年的相親,很多青年對自己也失去了起碼的信心,認為相親只是在走馬觀花地走了一遭又一遭。即使是安排好的相親,也懶得去,完全是一種排斥的情緒而對待,還不如趁著年底回家這趟兒乾點自己喜歡做的事。

再說了,時代發展了,交友、交往的渠道有很多,相比過去“媒妁之言”來,也太落俗。交往方式的多樣化,視界也寬廣了,而且這些方式,很容易瞭解對方,更會避免相親那種尷尬的局面,也增加了交友的成功率,便成為現在的年輕交友和交住的喜好,卻漸漸地對傳統的相親不感興趣。

相親變味了,變得有點功利

相親在過去是農村青年必經之路,不過,現在的相親已經變味了。還有點“商業化”,有些人偏偏就掌握了當地一些未婚女青年的信息。男青年要相親,就需要從他們那裡去了解,去相親。無論成功與否,每一次都要付給“聯繫費”,還有車費,吃飯錢。

前些日子,我親戚家的孩子去相親了,女孩是見著了,不用說與那女孩也互加了微信。又給三個聯繫人,每人給了100元,還在食堂吃了飯,加油200元。回家後急匆匆與那女孩聊天,只有一句話“我們不合適”,待發了“為什麼”的信息,已經顯示“你們不是好友”,原來已被拉黑了。相親是在外縣,這近千元也就這麼白白地扔了。

相親對於年輕人來說,感覺就是比較古板、沉悶、不活躍。畢竟是和一個本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坐著本來就沒什麼話說。如果家人還在場的話,更不知道說些什麼,吞吞吐吐還是那幾句話。還是喜歡自己認識的、熟悉的人去談情說愛,談婚論嫁,那才有話題。


為生活而提神


對於90後來說,提起“相親”這個詞,我們是很牴觸的。原因很多,畢竟相親對我們來說不是很光彩的事。但是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相親後,面子這種事就有些不管不顧了。畢竟別人都知道你相親了,多相幾次也就無所謂了。但不過相多少次親,他們依然是討厭相親的。主要有四個原因。

1怕尷尬

相親真的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相親往往是一個地方的圈子,相來相去遇見老熟人就尷尬了。我妹妹去年相親就遇到一個老同學,還是以前經常欺負她的那種。看到是我妹妹後立馬就跑了。

不僅僅遇到熟人尷尬,被拒絕更尷尬。以前如果有人表白,不喜歡發個好人卡就是了,可相親就不同了,畢竟都是親朋好友介紹的,直接拒接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2怕遇見奇葩

這時世間奇葩本來就多,在相親時遇到奇葩的幾率更多。一題提房車就說你拜金,一提顏值就說你外貌協會的,一提年齡就說你是不是沒人要所以來相親。如果你條件不錯,她會覺得你這麼好的條件還來相親,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總之,相親中的奇葩太多了。三觀不正的,思想偏激的,各種人你都會遇見。既然遇見老會煩,不如不見,眼不見心不煩。

3不想湊合

每次相親都會說到這個問題,不想湊合,不願將就。很多東西都是比較之後才知道好壞的。

我們見過好的才知道什麼是普通的,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糟糕之外還有更糟糕的。愛情也是一樣的,如果尋找另一半隻是在相親對小圈子了,那眼界也就小了很多。

很多人相親成功了,後來的婚姻即使不會不好,但也不一定會太好。會處於一種相敬如賓的狀態,這樣的婚姻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卻是很可怕的。就像是兩個共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所以不想湊合,就不想去相親。

4自己又不是沒人要

雖然有些人是在家長的逼迫下去相親對,但也是不情願的。覺得自己又不是沒人要只是還沒有遇到對的人,幹嘛要去相親啊。每次被逼出去相親,就感覺自己被賣了一樣。

相親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就在於:有人介紹你去相親,當見到你的相親對象的時候,你就知道你在介紹人眼中是什麼樣的貨色。既然如此,有何必自尋煩惱呢?

相親原本只是個人感情生活中的選項之一,如今卻慢慢成了窮途末路的枷鎖。與其說相親是被年輕人給妖魔化的,倒不如說是相親很年輕人被雙雙扭曲了。

我們討厭的並不是相親對本身。而是它背後那種對人生的貶低與枷鎖。那種越來越看不到希望的絕望。







木易慌


我是河南人~關於春節期間相親~我感覺我還是比較瞭解

在我們農村相親太麻煩~尤其是男孩

真的太煩人了~我知道男孩最煩相親的心情

第一;就是每天吃不好睡不早[我想靜靜]每天天剛亮就會有人打電話或敲門

媒人多的都數不清!自己都想~要是有分身的本領多好[捂臉]

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去年相親:他都快煩死了~天天瞎忙活也沒相成一個

他說每天好煩~媒人帶去相親每天都是早早的起床~還吃不著熱飯;拋開這些不說~每天還送岀去好多香菸;真是廢煙又廢糖果~去女方家相親感覺自己跟外星人一樣;很多人圍著男孩看

而且天又那麼冷~一天相十幾二十幾的都相不成功!

一邊是自己的父母在催!!一邊又是年齡問題~沒辦法只能跟著媒人每天跑來跑去瞎忙活[酷拽]

所以說近年來相親的人越來越少

自由戀愛比相親要好很多~在家相親的現在大部分都是年齡偏大的。我個人認為很多人不愛相親原因這是我所介紹的這樣





河南小芳


相親在我眼裡都是不靠譜的,別說現在相親不靠譜,在十幾年前相親都不靠譜,我記得我相親的那時候,本來我遇上一個女孩,就是閒人家個子有點低,不滿意,後來家裡人給我介紹,就去相親了,剛開始時候說的可好聽了,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漂亮,誰知道一見面,是個傻子,可把我氣壞了,更可氣的是,家人還非得同意,從那以後就自己談,在也沒相親過,時間久了接觸的人多了,說起來相親的奇葩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現在為什麼很多人對於相親非常牴觸,我談談我親眼所見的,現在農村出現一種專業說媒的,就是說成了給多少錢,職業化,在西北我一個朋友他們那裡這種現象更多,而且是相親見面一次,說媒的人一百塊錢,而且這天吃飯錢也得出,而且還特別會配對,有些腦子有問題的女孩子專門讓有些看起來特別聰明,而且多少小有成就出手大方的去見面, 反正見一次100,有一個傻女人,一年時間就相親300場,這中間人得掙多少,還有一種是女孩本身腦子上是沒有毛病,但是就是眼高手低的那種,專門安排一些條件不太好的,長的漂亮一點的,專門安排一些長相一般的男孩子去見,見的結果肯定是女方不同意,然後男孩子這邊非常滿意,然後嘛,中間跑腳什麼的還有收費,到最後男方這邊什麼也得不到,還得繼續在相親的路上走,時間長了以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特別反感相親,一般相親遇到的,基本上都不是自己滿意的,如果自己優秀也不至於落到相親這種地步,所以我感覺這才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反感相親的原因所在。


冰城飛狐007


今天已經臘月初九了,在農村,每年臘月在外打工或上學的男孩女孩紛紛返鄉,平時村裡難得人這麼多,趁著年輕人都在家的時候,趕快安排農村光棍進行相親,就成為一項農村父母的重要“任務”。農村的媒婆也格外活泛,一戶家的姑娘,能給介紹好幾個,十幾個男孩過來相親,農村男多女少,女孩都是香餑餑,男孩相親都要排隊。

不過這兩年我們發現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相親,一說到相親就有牴觸情緒,要不是迫於父母的面子,能不去就不去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農村男女,因為平時都在外打工,在家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趁著臘月都在家,媒婆牽線給安排相親,不失為男孩女孩相互認識的一個好機會。而且農村男女比例失衡,很多二婚女在農村都非常受歡迎。可以說相親是農村男光棍擺脫單身的一個重要過程。而現在農村年輕人之所以不願意相親,其實我認為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1)沒有感情基礎,見面也是尬聊,浪費時間。

我在沒遇到現在的老婆之前,幾乎年年臘月都會被長輩安排相親,對於這一點有著很深的體會。本身農村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做著不一樣的工作,沒有太多共同話題。見面之後,長輩離開屋子去遠離等待,兩個男女在房間裡尬聊,為了緩解尷尬,一方扯些不鹹不淡的話題,另一方感興趣會點頭示意,不感興趣直接默不作聲。因為沒有感情基礎,又怕說的多了,言多必失,聊不開,往往留個電話後就沒下文了。

(2)農村男光棍,在外沒混好,不願意面對功利的相親。

這樣的人在農村有很多,都快30歲的人了,要房沒房,要車沒車,可能存款都沒有。而現在農村相親,見面基本上就是直接談各自的條件,女孩像面試一樣,條件優者第一關過,條件不合適的連電話都沒得留。

這主要是因為現在農村男孩太多,女孩太少,女孩子在臘月面對相親的男孩,每天都要見好幾個,也是煩惱。而農村現在的相親環境也是這樣,你要沒有小汽車開著,媒婆都不會帶著你去見相親對象。所以一些混的不好的人,不願意面對這種功利性的相親,覺得很沒面子,能不參加就不參加了。

(3)年輕人,尤其年齡越來越大的年輕人,其實對愛情還抱有一定的想象,不願意將就。

我就是這類人其中之一,前些年因為村裡都是人情關係,人家好心給你介紹了相親對象,不去吧,顯得你不懂事,去了吧結果都是一樣,沒有共同話題,沒有感情基礎,見面之後即便留了電話,也聊不了多久,年後大家又都去不同的城市打工了,共同話題更少,聊不長久,也是浪費時間。

而且我還始終對美好的愛情抱有幻想,覺得自己一生肯定能夠找到自己所愛。年齡越大越不願意將就,與其浪費時間在相親上,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為遇到的愛情增添籌碼。

事實上我從被動相親,到主動牴觸,到後來最終還是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如今我們也馬上要步入婚姻殿堂,我老婆年輕、漂亮、溫柔、知性,懂我的心。這是我睡夢中愛情的樣子,如今也確實成為現實。

而且現在的85後、90後、95後其實很多人也正是在一次次失望的相親後,加上依然對美好愛情的渴望,慢慢的不願意將就,也就越來越不愛相親了。


李阿冰


今天是臘月初九,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陸續回農村來過年了。而我的鄰居周阿姨,早在上個月就託媒人去給他的兒子介紹對象了。

周阿姨的兒子今年已經29歲了,前幾年談了一個女朋友,眼看就要結婚了了,可去年不知為啥兩人卻分了手,這下子可急壞了周阿姨,要知道,村裡與兒子同齡的人,人家小孩都能打醬油了。

盼星星盼月亮,周阿姨好不容易把兒子給盼回家來了。這不,兒子剛回家,周阿姨就去媒人家,說第二天去街上相親。

可是晚上週阿姨給兒子說相親這事,她兒子卻不同意,他說都這個年代了,還要去被街上相親,被人挑來選去的,沒意思。

到了第二天早上,周阿姨好說歹說把兒子勸到街上,誰料轉過背,他兒子卻開著車又跑回家去了,氣得周阿姨發誓說以後再也不過問兒子的婚事了。

其實,像周阿姨兒子這樣的年輕人,在現在在農村越來越多了,主要是因為現在這些年輕人,出門在外,認識的人多了,再加上現在社交軟件普及,很多的年輕人喜歡通過QQ 和微信等社交平臺,去結識自己情投意合的戀人。

而相親,就是通過媒人,把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硬生生的拉在一起,面對面的來談婚姻大事。

如果相親成了還好,大家都皆大歡喜,如果一方被另一方嫌棄的話,那被嫌棄的一方會覺得很沒面子。這樣子,就會讓有些年輕人覺得尷尬,不自在,所以,他們不願意去相親,寧願自己慢慢找。

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談戀愛,處對象的渠道越來越多了,不再像過去,只能通過媒人介紹,經過相親才開始相處。

正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能夠通過自己的社交方式找到自己鐘意的戀人,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去相親了。


農村阿蓮


記得以前我們村有一位大娘專門為光棍介紹相親的對象,在那個時候如果她介紹成功也就是兩個人見面之後,彼此雙方都願意的話,那麼對於介紹的這位大娘來講就可以獲得男方家給買的大鯉魚一條,當然現在隨著農村這幾年的發展,農村專門介紹對象相親的人,如果相親成功的話,那麼男方就要給介紹的人1000元作為答謝,但是這幾年彷彿農村的一些年輕人就像問題中提到的“不愛相親”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結合我們村年輕人的陳述來進行總結分析。

首先大家也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有兩種現象,第一種就是在上大學那麼另一種就是在外地打工,要知道上大學的人一般其思維模式看的普遍都比較開放,因此他們認為對於自己未來的另一半,應該靠自己去談也就是咱們現在所講的緣分,畢竟現在時代在進步而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講其性格和各個方面都顯得比較活躍,因此對於相親找對象現在很多年輕都不太喜愛,畢竟相親認識的彼此雙方都不瞭解。

而剛才咱們所說的另一種在外地打工的年輕人,這一部分基本上接觸了城市裡比較開放的文化以後,也認為自己的對象需要自己去談,再一個現在很多在外打工的人,比如說在工廠裡打工的基本上如果在工作的環境中遇到合適的人,一般也都會相互談戀愛,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相親確實不那麼熱愛。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在老家有人看好你願意給你介紹對象的話,我們也要在沒有對象的情況下去見一見,畢竟兩個人如果有緣的話一定會在一起的,當然這也是給彼此一個機會。


紀錄鄉土


現在已經到了臘月,比如在臘月初八人們會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而臘月的到來也預示著我們又距離春節近了一步。每到年底,在外打工的青年男女也陸續回來。在我們農村大部分青年男女都是在大城市的一些工廠裡做普工,而平時加班特別多,特別是一些廠子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時候都是男女比例失調,這樣他們就很難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但是現在臘月到來,在農村光棍相親又開始了,但是為啥很多人不願意相親?

記得在我記憶裡,相親是上輩子父母那個年代特別流行的。在以前七八十年代裡,女方對於男方要求基本都不會很高,比如對方人長的老實、勤勞肯幹、心裡覺得踏實,同時男方家又有一畝三分地,那麼相親只要談得來,一般這事就成了。

在以前的年代相親,人們對於物質看的比較輕,因為那個年代每家每戶家庭條件都差不多,並沒有很多特別的讓女孩子觀念改變的環境因素在裡面,但是現在不同了。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村女孩子外出打工以後,看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同時也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人們對於物質要求更高的,並且隨著現在男多女少的局面持續存在,而且形勢越來越嚴峻。

那麼很多地方“天價彩禮”就應運而出。為何很多人不願意相親?其實是相親很多時候都是談不攏的,而且如果對方開出的彩禮禮金太重,作為普通農村的男方家難以承受,這對對方打擊比較大。

在現在這個年代,人們更加願意自由戀愛,通過自己生活中認識的雙方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最終走到了一起。但是在很多偏遠地區農村而言,相親依然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特別是一些長期不外出打工的農村青年而言,能夠結束光棍生活也顯得計較急迫。相親另一個原因就是彼此不瞭解對方,這樣會顯得比較尷尬。


一般


就拿我自己說吧,我是河南周口沈丘縣的,今年21了,成功相親過兩次。就是已經定下來了彩禮也拿了,還買了一車東西,又是請雙方的親戚呀,吃了好幾桌。因為這相親現在有點跟異地戀一樣,就是過完年見了幾面,然後就是各自去各自的城市發展了,然後就因為某些原因就不是很滿意就散了。散了並不可怕,但這時候你會賠上一大筆錢彩禮存錢當時還能拿回來,就是買的那些吃的買的酒席加起來2萬多都要賠進去。我這兩次失敗了,賠了有將近4萬吧。我現在都怕了,不打算在老家相親了。太費錢


古月古往


現在已經到了臘月,比如在臘月初八人們會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而臘月的到來也預示著我們又距離春節近了一步。每到年底,在外打工的青年男女也陸續回來。在我們農村大部分青年男女都是在大城市的一些工廠裡做普工,而平時加班特別多,特別是一些廠子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時候都是男女比例失調,這樣他們就很難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但是現在臘月到來,在農村光棍相親又開始了,但是為啥很多人不願意相親?



記得在我記憶裡,相親是上輩子父母那個年代特別流行的。在以前七八十年代裡,女方對於男方要求基本都不會很高,比如對方人長的老實、勤勞肯幹、心裡覺得踏實,同時男方家又有一畝三分地,那麼相親只要談得來,一般這事就成了。

在以前的年代相親,人們對於物質看的比較輕,因為那個年代每家每戶家庭條件都差不多,並沒有很多特別的讓女孩子觀念改變的環境因素在裡面,但是現在不同了。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村女孩子外出打工以後,看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同時也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人們對於物質要求更高的,並且隨著現在男多女少的局面持續存在,而且形勢越來越嚴峻。

那麼很多地方“天價彩禮”就應運而出。為何很多人不願意相親?其實是相親很多時候都是談不攏的,而且如果對方開出的彩禮禮金太重,作為普通農村的男方家難以承受,這對對方打擊比較大。



在現在這個年代,人們更加願意自由戀愛,通過自己生活中認識的雙方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最終走到了一起。但是在很多偏遠地區農村而言,相親依然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特別是一些長期不外出打工的農村青年而言,能夠結束光棍生活也顯得計較急迫。相親另一個原因就是彼此不瞭解對方,這樣會顯得比較尷尬。



其實出現這樣的原因還有很多,你覺得呢?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