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前衛,後衛,右衛鎮(引鎮) 左衛和中衛是現在的哪裡?有什麼歷史?

心能天堂


左衛鎮: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左衛鎮,位於懷安縣東北部,鎮域面積256平方公里,河川、丘陵、山區各佔三分之一。鎮域內交通發達,北依丹拉高速,東臨張石高速,張同公路、洋新公路貫通南北東西,是晉煤、蒙煤能源東流的必經之地。



中衛鎮:秦代屬北地郡,西漢為安定郡,北魏屬靈州鳴沙郡,北周置會州,隋置鳴沙縣和豐安縣,元設應理州,明永樂年間(1403年)置寧夏中衛,清雍正年間(1724年)改稱中衛縣(含今沙坡頭區、中寧和青銅峽部分地區),屬寧夏府,海原縣屬平涼府。1933年中衛縣分成中衛、中寧兩縣。1954年寧夏併入甘肅省,中衛屬銀川專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中衛、中寧先後劃歸銀南、吳忠市管轄。海原縣先後劃歸固原地區、固原市管轄。2004年地級中衛市成立,中寧、海原兩縣劃歸中衛市管轄。



右衛鎮:右衛鎮位於山西省宿州市右玉縣,晉西北邊陲。北與西北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東連大同市左雲縣,南與山陰縣、平魯區接壤。自古為北方重鎮。建於戰國時期的善無城(今右衛鎮),歷經秦漢,均為雁門郡郡治,東漢時雁門郡南遷,定襄郡(從今內蒙古和林)又遷來,王莽時期易名陰館縣,又雁門郡易名填狄郡。北魏時建立善無郡。唐天寶年稱靜邊城,駐靜邊軍。




山海創想


我來回答,明朝因西安城市級別較高,所以設了五個‘衛’(古代軍事單位)。分別為“前衛、後衛、左衛、右衛、中衛”,經過時間的變遷“左衛”和“中衛”都已經徹底消失了,“右衛”和“後衛”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成為今的長安區的“引鎮”俗稱“引家衛”和未央區的“後圍寨”,只有藍田縣前衛鎮名字一直未變。

歷代軍事制度各有不同,明朝以衛所製為主要軍事制度。衛所兵制,實乃吸取中國歷史屯田經驗,是一種寓兵於農,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軍戶即戶籍種類屬軍籍之戶,初期的來源有二,一是元代原本的軍戶,二是現役軍人之戶。軍戶為世襲,且管理頗嚴格,除籍十分困難,大致上除非丁盡戶絕、家中有人成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是無法除軍籍的。軍戶的主要的義務,便是出一丁男赴衛所當兵,稱作正軍,其他的子弟稱作餘丁或軍餘,正軍赴衛所,至少要有一名餘丁隨行,以助其生活,由於軍戶負擔沉重,故多給有田地,且正軍免全部差役,而在營餘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並供給正軍之生活。

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從徵調發,無事則還歸衛所。軍隊來源為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為正丁至衛所當兵,軍人在衛所中輪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隊及將官等所需。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明宣宗以後漸無法維持,軍人生活水平及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也逐漸增加,軍備因此逐漸廢馳。





劉鎏旒珋


古代西安城市級別較高,所以設了五個‘衛’(古代軍事單位)。

分別為“前衛、後衛、左衛、右衛、中衛”,經過時間的變遷“左衛”和“中衛”都已經徹底消失了,

“右衛”和“後衛”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成為今的“引鎮”和“後圍寨”。

只有“前衛”一字不變的成為如今藍田縣前衛鎮。



被埋藏的歷史


1.左衛鎮: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左衛鎮,位於懷安縣東北部,鎮域面積256平方公里,河川、丘陵、山區各佔三分之一。鎮域內交通發達,北依丹拉高速,東臨張石高速,張同公路、洋新公路貫通南北東西,是晉煤、蒙煤能源東流的必經之地。

2.中衛鎮:秦代屬北地郡,西漢為安定郡,北魏屬靈州鳴沙郡,北周置會州,隋置鳴沙縣和豐安縣,元設應理州,明永樂年間(1403年)置寧夏中衛,清雍正年間(1724年)改稱中衛縣(含今沙坡頭區、中寧和青銅峽部分地區),屬寧夏府,海原縣屬平涼府。1933年中衛縣分成中衛、中寧兩縣。1954年寧夏併入甘肅省,中衛屬銀川專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中衛、中寧先後劃歸銀南、吳忠市管轄。海原縣先後劃歸固原地區、固原市管轄。2004年地級中衛市成立,中寧、海原兩縣劃歸中衛市管轄。

3.右衛鎮:右衛鎮位於山西省宿州市右玉縣,晉西北邊陲。北與西北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東連大同市左雲縣,南與山陰縣、平魯區接壤。自古為北方重鎮。建於戰國時期的善無城(今右衛鎮),歷經秦漢,均為雁門郡郡治,東漢時雁門郡南遷,定襄郡(從今內蒙古和林)又遷來,王莽時期易名陰館縣,又雁門郡易名填狄郡。北魏時建立善無郡。唐天寶年稱靜邊城,駐靜邊軍。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右玉設定邊衛,衛城就建在善無故城廢墟上,先後歷時十七年建成。後定邊衛遷走,大同右衛、玉林衛先後遷來,稱右玉林衛。清代雍正三年(1725),撤銷右玉林衛和威遠衛置右玉縣,同時置朔平府,府、縣同治右衛鎮。右衛鎮平面基本呈正山西省右玉縣右衛鎮方形,周長九里八分,高連女兒牆四丈二尺,寬三丈五尺。四門東曰:和陽、南曰:永寧、西曰:武定、北曰:鎮朔。

四門之外各建有甕城,門上各建有城樓,掛有厚木大匾,東曰:拱獲燕雲、西曰:屏藩河朔、南曰:紫塞金湯、北曰:嚴疆鎖鑰。西北、東北、東南各建有一個角樓,城牆上築有敵臺二十八個,垛口五百六十四個。城內府署、縣衙、廟宇、店鋪、民居、鐘鼓樓佈滿三十餘條大街小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