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進城讀書了,農村學校的學生逐年減少,你怎麼看?

守護三農


這個問題我是有親身體會的,記得2000年的時候,我在的學校因離城較近,學生都進城去辦學條件較好的學校了。整個學校就十來個學生,最後因學生太少被砍掉了。老師也因學校被砍掉,都被分流到其他學校。造成這種現狀我認為大致有一下幾個原因:

1、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趕不上城市學校,這是農村學生進城的一個重要原因。質量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試想如果一個學校的質量過硬,再偏僻的學校也是不愁生源的。

2、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趕不上城市(最近農村加大了投入),這裡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城市學校的硬件設施比農村好的多,我記得那時城市的學校微機室、實驗室、圖畫室等齊全,而農村的小學辦公室都沒有一臺電腦;一個是學校的軟件,那就是城市學校額師資力量比農村強的多。城市學校的教師學歷高、經驗都比較豐富。記得我在的那個農村學校,我的學歷是最高的,其他老師都是民辦教師,一邊教學,一邊還要照顧家裡。城市的老師就不一樣,學歷最低也得是師範畢業,並且都是專心於教學,也都有豐富的經驗(我們這裡城市的教師要在農村最低工作5年,然後才能選調進城)。

3、現在農村的經濟富裕了,可以供得起孩子在城市上學,也是造成農村孩子進城上學的一個原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的人開始進城務工,收入增高,想叫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於是就在城市買房,孩子在城裡上學。

4、城市一些私立學校的建立,也吸引了一部分農村學生進城上學。有些農村學生不能進入城市公辦的學校,為了進城上學,就進了這些私立學校。

其實,近幾年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政策的傾斜,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觀,教學質量有了較大提高,我認為作為家長還是理智對待孩子的進城上學問題,量力而行。


陳陳課堂


這個問題確實實在存在。

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化,大批人湧入到城市中,經常聽到有人說城市這也好那也好,所以城市人也越來越多。

其實我也是其中一個,結合自己的情況來說一說。

我是小學,初中在老家上學,後來高中來到縣城上學,高考後來省城上學,後來工作,這些年輾轉各地,現在回到所在省的省城定不來了。

我原來上學的小學,現在已經辦門停學很多年了,另一個小學,考慮一到四年級的小學生太小,不太適合遠距離的行走,保留下了下來,五六年級統一移到另一所中心中學了。

很多的父母在外買房,把小孩也帶去城市裡上學了,導致農村小學人數不斷的減少,確實農村的教育存在生源不足,師資力量跟不上,這個問題在近些年越來越突出了。

城市化還在不停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大城市邁進,經濟稍弱的至少也要去縣城,城市擴建的學校各方面設施很全,師資力量也作了很好的補充,其實這是個好現象,中國一直都習慣力量辦大事,把人集中在一起,就是花少量的錢,辦成了最好的教育。

以前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教導我們努力學習,走出農村,走到山的那邊看看不一樣的世界,現在不正是朝這個方向不斷前行。





教智達


我記得小時候上學,我們村就有個學校,那時候只有1到3年假,都有百十來學生,上完3年級就去離家稍微遠點學校有1到6年級,4年級到6年級每級有2個班,每班40人,整個學校有三四百人。上完6年級,初中開始就到縣城去上了。

前些年我們村的學校撤了,地都賣了,隔壁村的學校把原來的平房全部拆了,建成了樓房,教學設施比以前好太多了,我最近問村上的一個學生,他說整個學校才40幾個人,3個教師,只有1到3年級,3年級以上就到縣城去讀了,那麼大一棟教學樓是空的。

現在導致農村的學校空起來的原因有,大部分家長認為城裡學校教學質量高,想法設法把孩子送去縣城上學,我的一個侄女上2年級在縣城一個學校上,他們一個班有73個人,太誇張了,比得上我們上學那會兩個班的學生了。還有一個原因是一部分在外打工的把孩子帶在身邊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小孩的人口數量比我們那會要少很多了。


隴東胖哥


教育國之根本,教育培養人才,塑造人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麼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隨著人們受教育意識的提高,選擇一個更好更有利於孩子的教育,成為家長們的目標。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選擇去城市讀書,而留在農村讀書的孩子也越來越少了。簡單分析一下:

1,城市的學校,無論教學環境,硬件設施都比農村好,舉個例子,城市每個班裡都配有投影儀,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而很多農村學校一個學校就配有那麼一兩臺,甚至偏遠山區的孩子連這些基礎設施都沒有。

2,城市學校師資力量強大。眾所周知,城市學校的老師專業能力教育水平一般來說都相對較高一些,就像我們考事業編一樣,城市學校的老師對學歷要求,專業要求,能力要求都偏高,比如城市學校須全日制本科一樣,而農村可能大專學歷等就有資格報。

3,時代在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進城打工,進城打拼事業,孩子也自然而然的留在城市上學。

迎在起跑線上,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對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關注了,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有著最美好的未來,望子成龍,忘女成鳳一直都是家長殷切希望的。

國家對教育也是非常重視,就像三支一扶中除了支農支醫扶貧,,去農村去基層支教,也是為了我們教育的發展。

如果是你,會選擇在哪裡讀書,城市抑或是農村?

歡迎評論探討。


哎牡丹


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1、經濟發展對教育的衝擊。

現在的教育,呈現出明顯的特點。鄉村教育,城鎮化;城鎮教育,城市化。這是農村本土人口,向城鎮集中;城鎮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結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真正的農村人口正在迅速減少。現如今,農村裡已經出現很多荒村,大量荒地。

這種情況的直接結果就是,很多的村校倒閉,紛紛面臨被合併的命運。一個鎮上,只有一所小學,加一所中學;有的鎮上有且僅有一所小學。

2、進城務工的年輕父母越來越多,孩子在家沒有人照顧。

現在的打工者,越來越多,農村出現更多的留守兒童。很多父母都想通了,反正城裡有很多私立學校,孩子入學困難不大,就算是公立學校,最多也是收取擇校費,為了孩子未來的發現,父母也願意出這點錢。

而且很多父母也認識到,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不是電話裡的陌生人,而是時時關注自己的最親最近的人。

3、有的父母有意避開隔代教育。

還有一些家庭,父母打工後,孩子就只有留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顧。

兩代人之間,在很多觀念上,存在諸多的分歧和異議。經常就是孩子哭著向父母傾述,和爺爺奶奶什麼都說不通,什麼都講不明白,什麼都很費勁。父母又向兒子兒媳訴苦,孩子又是怎麼不聽話,怎麼勸不住,怎麼由著自己的性子。

隔代教育,就在此時暴露了最大的缺點,兩邊不討好。

4、對優質教育的期待。

人們都有個觀念,越是城裡的學校,教育質量應該就越好,遠香近臭。

讓孩子一直待在農村,沒什麼出息,不去到城裡見見世面。只要孩子在城裡學校待著,就會越接近他們的夢想。


荷水清圓


這個現象應該是全國各地都存在的。

一,是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體現在幾個方面,1⃣️教師資源。現在國家用各種政策鼓勵年輕教師到農村去,原因就是絕大多數的畢業生不願意回到農村去教書。導致農村教師新鮮血液不足。2⃣️硬件設施。有些農村地區,教室沒有多媒體,桌子椅子老舊,教室裝飾簡單,操場簡陋,體育器材陳舊。3⃣️課外資源分配不均。偏遠的農村學校沒有圖書館,更沒有博物館,科技館,學生獲取課外知識的途徑少。

二,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隨著國家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深入人心,每家一個孩子的居多。孩子少了,農村家庭的經濟收入也越來越好,父母自然希望給唯一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從小就把他們送到條件更好的城市去讀書。

三,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增多,很多農村夫婦都長年在城裡務工。經濟收入來源穩定,有能力承擔孩子異地上學的費用。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就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就近入學。所以很多農村孩子其實一直是在城市生活。

四,新一代農村父母對教育的重視。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的進步,農村土地管理需要的人手越來越少。年輕的農村父母看到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認為只有走出農村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時家小院


我覺得這是一種進步,說明家長已經越來越重視教育了。城裡學校的氛圍確實比農村好太多太多了。在農村,如果條件允許,大多數負責任的家長都願意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首先,農村教育資源真的差,教師嚴重不足。每年都請不少代課老師(還經常找不到),能勉強把課程開起來。每一個老師都是帶幾門學科。至於音樂,美術等等大多數都是主課老師順便帶幾門。其次,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更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些活動也是走走樣子,為了應付檢查,做資料。第三,農村學校的學習氛圍和文化氛圍真的不怎麼樣。由於留守兒童多,很多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很差。有些小孩確實聰明,可也需要家長督促。還有許多小孩的日常用語中經常帶髒話。就是老師天天進行常規教育,禁止一些不文明用語和行為,可他們還是會那樣。他們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環境就那樣。再加上現在明文規定不允許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不允許語言類傷害學生等等。有的學生更加肆無忌憚。

相對於這幾方面,城裡小學整體上比農村小學好多了。(這是個人的一些看法,有不妥之處請勿噴。)


那時候的我7


大家一窩蜂的送孩子去城裡面上學就是國人隨大流的真實寫照,說實話,農村的老師水平和城裡的都差不多,主要是學習氛圍沒有城裡的好,現在高中的錄取率基本就在百分之五六十左右,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根本就上不了高中,沒有必要非去城裡面讀書,一個班級都七八十個學生,能學習好嗎?我們村也有很多去城裡上學的,基本沒有上好的!連一個考上二本的都沒有,只有孩子愛學習在農村一樣可以學好,再者,從今年開始農民工可以免試上高職院校了,基本沒有條件要求,都可以上,設置專業針對性強,學以致用!天天大路通北京!本人不贊成到城裡去上學,


用戶3718283605286


這個問題是現在農村教育的普遍現象。現在的農村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

小時候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有兩到三個孩子。孩子很多,學生自然是有的。現在的農村很多家庭只有一到兩個孩子,農村小學也就收不到很多學生。

以前的父母都是種地為生,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沒那麼重視,也不會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條件。很多人就是初中畢業,也有的小學都沒上完就出去打工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見識的增加。農村人也知道了知識的重要,對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視。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有出息!就花很多錢吧孩子送到條件好的私立學校。就應了那句話:在苦不能苦孩子,在窮不能窮教育!!!


我的故事我的家


我遇到的關鍵問題是接送,大人每天回來四趟,還幹別的不?需要一個專人接送。小學的路程來回8裡,初中來回16裡,途經省道車輛特別多,要是學校有校車就好了。可咱這是農村,也只能想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