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槍李向陽》為什麼是用兩支不同的槍?

風雲一點通


長影拍攝的《平原游擊隊》,絕對是一部抗戰題材的經典故事片,稍微上點年紀的人,對這部黑白片可謂記憶猶新,片中主人工李向陽手持雙槍的形象,可謂高大威武生猛,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從電影劇照中不難看出,區游擊隊長李向陽手中,有兩把德制毛瑟C-96軍用手槍,都是採用10發彈倉供彈的,民間俗稱“駁殼槍”。此槍並非如某些推文者所說是“盒子炮”, 它有20發的彈容量,兩把槍加起來有40發子彈,相當於一把衝鋒槍。

屬於缺乏最起碼的軍事常識,或一知半解,對著圖片還在說瞎話,不免被人笑話,所以還是覺得趁推文之際順帶科普一下軍事常識。

所謂的“盒子炮”,或者“二十響”等,說的是德制毛瑟C-96軍用手槍的改進型,其最大的變化就是採用了20發彈匣供彈,與木製槍盒相連接,實施連發射擊時,作戰威力相當於一把微型衝鋒槍,而不是“兩把槍加起來有40發子彈,相當於一把衝鋒槍。”

採用10發彈倉供彈的駁殼槍,只能單發射擊,也可實施木製槍盒抵肩射擊;而改進型的盒子炮,既可單發,也可連發射擊,所以稱得上是一支微型衝鋒槍,指抵肩射擊時,有效射程達到150米。

至於李向陽用兩把駁殼槍,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加強火力,對付兇殘的日本鬼子,駁殼槍是10發彈倉供彈,兩把槍加起來時,可以有20發的容彈量,足以應對一般規模的衝突。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李向陽手中的一把槍有準星,而另外一把卻沒有準星,顯然是有意為之,原槍從德國進口時,都是有準星的,是故意將準星挫掉了。

沒有準星的駁殼槍,便於插在腰間,在近戰接敵時,可迅速出槍,而不會被腰帶卡住,先敵開火,讓自己處於有利態勢。

而有準星的那把駁殼槍,平常都可斜背在木製槍盒內,在稍遠距離,可實施瞄準射擊,因此準星予以保留,就不再挫掉。


國平軍史


駁殼槍,俗稱“盒子炮”,算是抗戰時期我軍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槍了。但是駁殼槍其實有很大的缺點,射擊時槍口上跳的厲害,打不準。因此我們在使用駁殼槍射擊時,會將槍身側躺,這樣的話,槍口的上跳就會變成橫向的“掃射”,從而儘可能的對敵人形成更大的殺傷。

我們看到《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拿的兩把“盒子炮”,左手裡拿的那支是帶準星的,而右手裡拿的那支是不帶準星的。手槍不帶準星這有點不合常理,而且是一支帶一支不帶,為什麼會這樣做呢?既然這兩支手槍有些許的不同,那麼其功能一定是有一些略微的差別的。

左手用的那支槍,通常會放在槍盒裡。在面對遠距離的目標是,一般會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去從槍盒裡拿槍。左手用的這支槍帶準星,就是為了保證在中遠距離射擊時進行瞄準。

右手裡的這支槍,平時是插在肚子前的腰帶裡的,如果在近距離上遇到突發情況,右手會立即拔槍。如果這支槍是帶準星的,那麼在緊急拔槍的瞬間,準星很有可能被腰帶卡住。所以,把右手用的這支槍的準星銼掉,在遇到近距離的突發情況時可以使動作更加便捷迅速。

所以,雖然駁殼槍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我們的前輩可以憑藉其智慧與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不斷摸索,實現人與武器的完美結合。還是應了那句話,在戰爭中,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往往是人。


兵說


“盒子炮”好多電影中都這麼叫,其實它是1895年12月11日,德國毛瑟制槍廠生產的,它有20發的彈容量,兩把槍加起來有40發子彈,相當於一把衝鋒槍,這槍又便宜,所以當時中國買了很多這樣的槍,導致我們的英雄們,用不起衝鋒槍,拿兩把“盒子炮”照樣打勝仗。

這把槍出來時,德國人很不喜歡,一般很難“駕馭”,開第一槍槍口會微微上抬,第二槍抬的更高了,所以中國人“駕馭”了它,平時注意看,李向陽一般開槍,都手旋轉90度,側手開槍。一支槍是有準星的,一支沒有準星,準星的作用就是以此為參照物進行瞄準的,這樣射擊更加精確,有準星的那支,肯定是打一些精準射擊的,來發揮它更大的作用,沒有準星的,可能就憑藉手感射擊的,很多電影中,人都不看敵人,槍一個“回馬槍”就是一通射擊,更多用於近戰,兩把槍雖然同時打,但是他是沒有同時扣動扳機的,它是給人一種很有節奏的設計。

一般他都是把兩把槍隔衣插在腰帶上,還互相交叉,如果兩槍都帶有準星,掏槍時,兩槍都要朝外推一下在抽出來,不然準星掛到腰帶怎麼辦,精準射擊,又需要準星,所以就一支沒有準星,一支有,掏槍時微微推一下有準星的那把,那把沒有準星的,不擔心掛到衣服,所以為了適應多種環境,提高拔槍效率,才有了這樣兩把不同的槍。


搬磚漢


李向陽的雙槍雖然都是駁殼槍,但是左手拿的是警用型的駁殼槍、右手拿的是槍管較長的駁殼槍。二把槍雖然都是駁殼槍,但是用途不一樣。短的警用型駁殼槍用於防衛,長的則用於進攻。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李向陽右手拿的槍管較長駁殼槍的準星是被銼掉了的。通常情況下駁殼槍都是裝在碩大的槍盒裡面的,但是熟用駁殼槍的人都是將其別在腰間。銼掉準星是為了方便遇到敵情時能夠迅速地撥出來射擊,如果沒有銼掉準星插在腰間,拔槍的時候很容易鉤住衣服。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李向陽的槍法很好,即使槍上面沒有準星,也能準確地命中目標。

《平原游擊隊》是建國之後拍攝的電影,由於拍攝的時間距離抗日戰爭並不遠,許多人都親身經歷過,排出來的東西都是符合史實的。李向陽使用的不同型號的雙槍就真實地反映了抗戰期間游擊隊員駁殼槍的使用情況,不得不佩服老一輩藝術家。


歷史軍魂


老電影平原游擊隊拍攝時,許多老革命都還正當年呢!那些道具服裝,我估計都有好多就是戰爭年代的實物,創作出李向陽這個人物,對他們來說大概也就是把自己戰爭年代的很多事集成精煉一下,等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網絡開始流行,突然有人發現雙槍李向陽的兩把槍很有講究,但對於當年那些老革命來說,恐怕只是一個不言而喻的、不值得關注的細節。雙槍李向陽用的兩把自來得,不是後來改進版有連射功能的快慢機,這裡面的區別,大致看一眼,不考究的話,看看有沒有在板機前加插了一個長彈夾,插的話,多半是快慢機,李向陽的沒插對吧?



所以不是所謂的二十響。看李向陽持槍,他應該是個左撇子,右手握著的是搓掉準星的一把自來得,這是插腰帶上,遇緊急情況,方便快速出槍做概略射擊用的,有準星容易掛住褲帶子,急起來可差不起這麼一瞬。左手持的一把自來得是有準星的,這把是做精確射擊,或者打遠處敵人的,需要瞄準,有時間瞄準,那麼就不用急著出槍,儘可以保留準星。這也說明李向陽左手是強手,所以說他是左撇子。按理說,這種配置,最完美的是挫掉準星的那支,應該用十一公釐的大肚匣子快慢機,遇事快速出槍,先橫掃一梭子,做火力壓制。


精確射擊,有準星那支,則用九公釐口徑的長苗匣子,長苗匣子要比一般匣子炮槍管長,打的更準更遠。但電影裡李向陽是個雙槍神射手,沒必要這麼浪費子彈了,他概略射擊這把槍,也是槍槍咬肉的,打完二十發子彈,還考慮換彈匣,那打的還是游擊戰嗎?!正規軍還是三槍八路呢,他一遊擊隊長,有二十槍打打,美得死他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雙槍李向陽兩把盒子炮,左手槍的槍口上有準星,右手沒有。

槍出廠的時候都是有準星的, 沒有準星只可能是被人故意弄掉了。

沒有準星槍遠射就打不準了, 那麼為什麼還要弄掉它呢?

因為如果把槍插腰帶上準星可能會被腰帶卡住耽誤半秒鐘一秒鐘時間。

把準星弄掉可以保證流暢的拔槍,由於盒子炮的特性,近戰問題不大,用密集的火力壓制即可,而且高手五米內基本上都是靠手感,不怎麼需要瞄準。。遠射可以靠左手另一把有準星的槍。


阿甘乾貨集


兩把槍呢,實際上是相同的槍,只不過這槍經過了不同的加工,已經變成了兩把不同用途的槍。

雙槍李向陽使用的槍是駁殼槍,這一點大家都知道駁殼槍在歐洲遭遇了冷遇,但是在中國卻遭到了歡迎,為什麼因為當時的西方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禁止自動武器出口到中國,而駁殼槍作為手槍裡面可以連發的手槍,而且威力不遜色於不強,因此在中國廣受歡迎很多當時軍閥的部隊在引進這一款槍以後大規模的皮裝部隊,並且將這些部隊整合起來組成了一支類似於衝鋒隊一樣的隊伍,沒錯,當時的駁殼槍基本上被中國軍隊當做衝鋒槍時。

不過呢,這一點可能並不是雙槍李向陽的創新,而是當時中國軍隊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一個手槍隊其實配備的是兩把駁殼槍一手一隻嗎?但是呢,這兩把駁殼槍都有不同的用途,駁殼槍他的設計的時候是可以跟槍托銜接的,也就是在電視劇雪豹裡面,周衛國使用駁殼槍的時候把它接在槍尖上面,然後你在自己的肩上進行遠距離或者中遠距離的精確射擊。

這是博客槍的一種用法,但是它還有另外一種用法就是近距離宿舍俗稱的,二是想德國在接到中國軍隊的訂單以後,本來駁殼槍的槍彈容量是實發,但是當時的中國軍隊一致要求把這博客槍的火力數量增大,也就是彈藥攜帶數量增大,因此毛瑟兵工廠在當時緊急的對這批槍支。進行了換裝,給他們增加了20發的強彈夾。

大家想想,20發的子彈手槍在近距離速射,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威力?這不亞於一把衝鋒槍,所以博客槍也是被當時中國軍隊用來當做充分相識,但是駁殼槍卻有自己的缺點,因為博客槍的威力太大,(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所以駁殼槍在使用的時候就會發生嚴重的槍口上跳,也就是後坐力太強,根本控制不了這槍的威力,所以這槍打的時候總是往上面跑。

但是當時的中國軍隊想到了一種獨特的辦法來解決這種槍口上跳的問題,就是把這把槍斜過來,當時毛瑟兵工廠的工廠長,曾經對中國軍隊大量批發駁殼槍感到奇怪,說這款槍怎麼可以用的過來呢?結果來中國考察的時候,中國軍隊就向他展示了一把什麼叫做斜射。

所以不個槍就可以用來作為近距離宿舍當衝鋒槍使用的資質,而中國軍隊在使用這款武器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接槍托,從腰間直接把這駁殼槍拔出來,然後近距離貼臉掃射任何武器,沒有辦法跟他比。

所以這些駁殼槍在使用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射擊精度,這樣一個要求設計的時候全都是憑射手的直覺,如果對手的位置在哪裡的話,那麼射擊的槍手就會把駁殼槍的槍口大致放在那個位置上,然後速射!

因此這些槍手在使用這個武器的時候,會選擇把博客槍的準心直接給磨掉,這樣的話,這些累贅的準心就會直接消失掉,如此看來就是兩把完全不同的槍,一把槍用來進行中遠距離的精確射擊,另外一把槍用來近距離地貼臉掃射,可能從外行人看來這兩把槍是不同的強,但事實上這就是相同的兩把槍,只不過在中國軍隊的手裡面一把同樣的槍卻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功能。

李向陽在使用這兩把槍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基準進行設計,可以說駁殼槍在中國軍閥內戰時期一直到中國解放戰爭結束,都佔據著中國手槍歷史的舞臺,多少人都已擁有一把駁殼槍作為自己的理想,這把槍械的經久不衰,也可以看作是中國對於現代戰爭的一種另類的解讀。


漩渦鳴人yy


老圖和新圖是有區別的,大家注意沒有。老圖是手槍向外傾斜45度,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


生殖醫學科張醫生


好簡單,這樣🐮拜唄,顯得偉光正。


笑談天下50183731


插槍姿勢中,在戰爭年代有一種只把彈匣部插入腰帶,而槍管外露不插入腰帶的攜槍方法。便於有情況快速出槍。

準星不準星的不是很重要,射擊時都是憑感覺擊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