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淋溼的棉被真能擋子彈嗎?


可能擋的住,也可能擋不住,沒有絕對的保障。這和覆蓋多少層棉被,溼度,中間隔離泥沙的厚度,甚至子彈的射入角度、距離都有關。


二戰時期,八路軍用棉被沾水然後覆土覆砂,再蓋棉被,實際上根本原因也是受戰爭條件約束,而且也不可能進行實驗室觀察。

以前八路軍用棉被做的最有名的就是“土坦克”。

也就是在大的實木八仙桌下面裝上輪子,上面至少覆蓋八條幹的時候6斤以上的棉被,每覆蓋一層,上面還要撒上3公分厚的砂土。(有條件的還可以在桌面上覆一層鐵板)這個曾經在八路軍後期攻城戰的時候運用過,戰士們躲在八仙桌下面,迅速衝過衝鋒槍子彈形成的交叉火力網。


但是很顯然性能和真正的坦克有著非常大的落差的。通常只能做臨時性掩體,速度一定要快,而且這個過程肯定有被子彈打中的。真的當作坦克開上戰場,連普通的迫擊炮都擋不住。

但是話說回來了,如果當時八路軍有坦克、有大炮,還要用這種又不保險,又不方便的土辦法、土發明麼?所以有些神劇的主創們要擺正一下心態,尊重一下歷史。

但是之所以用棉被沾水這種做法,很顯然在八路軍的日常鬥爭和生活中,學會的經驗,明白纖維沾水對沖擊能量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而棉被又是當時在華北平原上相對較為常見的物品,相對比較容易獲得。


實際上在古代,八旗騎兵基本上穿的也不是鐵甲,而是棉甲;更早唐朝便有了“絹布甲”。

八旗的棉甲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阻擋明朝的各種鳥槍的效果優於鐵甲和革甲。棉甲外面是粗布的,裡面楦著厚厚的棉花,用鐵定分隔固定,使得棉花不亂串,當受到擠壓,形成反向力。而那時候鳥銃又沒有膛線,呈散彈噴出,遇到棉甲基本上都不太容易穿透,還容易卸掉大部分衝擊力。


現代的防彈衣已經徹底告別了普通的纖維材料和鐵板了。因為有著精確的實驗室數據,和高科技得參與。軟體防彈衣主要以高性能紡織纖維的複合材料無緯布為主了,即便硬體的防彈衣,現在也都採用特種鋼板、超強鋁合金等金屬材料或者氧化鋁、碳化硅等硬質非金屬材料了。


所以不要看以前人的方法土,但是原理其實是沒有問題的,用被子沾水來防彈,那更多的是一種歷史無奈。




炒米視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溼棉被當然可以擋子彈,前提是足夠多!

棉花是一種韌性很強的纖維,尤其潮溼以後就更厲害。

而子彈不是刀劍,並不怕硬質物品,它可以射穿很厚的木板甚至鋼板。

但是,子彈很難對付多層纖維。


子彈擊中多層纖維,纖維將衝擊能向衝擊點以外的區域進行傳播,子彈初速被吸收掉而將破片或彈頭裹在防彈層裡。

現代防彈衣,都是這種設計理念。

而淋溼的棉被,也是符合這個理念。

然而,理念是理念,實際是實際。

即便今天凱芙拉防彈衣,也難以對付具有足夠初速或較重的直射彈頭,必須加裝堅硬金屬或陶瓷。軟、硬質材料結合,將兩種護層集成在一起,才能起到對人體的保護作用從而達到防彈的目的。

而棉被同凱芙拉材料根本就無法相比,所以防彈能力是非常弱的。


而凱芙拉也阻擋不了二戰時期的步槍子彈,哪怕射擊距離超過200米甚至400米。

那麼,就更別說棉被了。

外國網友曾經做過實驗,曾經用多層棉被(其實外國很難找到棉被)浸透水以後,進行射擊模擬。

結果步槍子彈穿透了4層棉被,被第5層棉被擋住。



可惜,大家也許不知道棉被的重量。以往的棉被是實心棉花,重量極大,一床棉被就有幾十斤重量。而棉被浸透水以後,重量就更大。

即便是一個壯漢,也難以揹著5層棉被作戰。

所以,揹著棉被防彈,根本都是異想天開。

真正一顆子彈打上去,棉被射穿,人沒命。


薩沙


單純的棉被,根本無法阻擋子彈的射擊。

抗日劇中的很多橋段都是讓士兵披上棉被,然後潑上水,利用棉被做防彈衣,用來擋住日軍的機槍掃射。實際上,這種事情確實是有,但劇中的做法完全不行。如果單純棉被澆水,死路一條。

棉被澆水測試

二戰時期的步槍都屬於全威力彈,這種子彈普遍射程遠威力大,打穿五六個人都沒問題,那就更別說棉被了。理論上,棉里加水可以減緩子彈速度,但是,幾床棉被根本沒用,一槍就打穿了。

曾經就有人做過測試,在假人上面綁著棉被,澆上水固定之後用槍射擊,子彈打光後,拿下棉被發現,結果和電影中的完全不同,棉被完全射穿,都打在了假人身上。那麼證明的問題就是,根本擋不住。

▲假人帶上棉被澆水

▲全都打在了假人身上

棉被擋子彈,不可能只有棉被和水

電視劇這麼拍了,也不只是空穴來風。這個橋段在五六十年代的電影中就有了,而且那個時候的電影還是比較嚴謹的,不會像現在的電影電視劇那樣無厘頭。有興趣的可以看下老電影,真心不錯。

這中土製防彈衣,裡面加的不僅是棉被,裡面還有木板沙土(其實是沙包),還有木板一類的東西,能就地取材的直接就地取材。這樣裡裡外外放幾層,才有可能擋住子彈,而且注意,是有可能,大寫加粗的有可能。至於能不能有效,完全看臉了,運氣好能擋住,運氣不好,照樣玩完。

這樣做,擋住流彈什麼的可以,但是被人發現,幾個點射下來,估計“防彈衣”還是會廢掉。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無所不用其極了,當時的條件很艱苦,能用什麼辦法用什麼辦法了。


軍武文齋


近些年,一些無知的導演編劇為了蹭愛國熱度,拍攝了無數的抗日神劇,比如同志們,抗戰七個年頭,我們已經到了最後一年了;撕鬼子;褲襠藏手雷;甚至還有讓士兵披著用水澆溼的棉被當做防彈衣衝鋒的。

那麼這些裡面,小太陽看到的時候,就喜歡看一看到底歷史上發生過沒有,今天我們就主要說一下“棉被防彈衣”。根據一位抗戰老兵回憶,我們以前有一種名為土坦克的工具,也是為了防子彈,而且也用到了溼的棉被,但是並不是我們在電視上看的,不僅僅一層溼的棉被就可以了。

土坦克是用吃飯用的八仙桌外面包一層打溼了的棉被,然後再放上沙土,再加一層溼的棉被,那麼有小夥伴會問了,這麼多的東西得有多沉啊,怎麼可能掛在身上?當然啦,這個土坦克可不是防彈衣,而是作為可移動的防禦工事來打碉堡的。

那麼我們題目中的二戰時期棉被擋子彈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您還別說,國外的盆友動手能力還是很強的,最開始的時候,關於棉被擋子彈這個話題在國內甚至世界上都引發了討論。

美國的一位軍事愛好者,就做了這個實驗,他找來一個打靶用的假人,外面披上用水打溼了的棉被,之後他找來二戰時候作戰用的主要的步槍,比如美國M-1“伽德蘭”半自動步槍,還有蘇聯SVT-38/40“託卡列夫”半自動步槍,讓這些槍在一定距離下射擊假人。

當把棉被拿下來的時候,發現假人身上也都是彈孔,但是卻發現子彈造成的傷害並沒有那麼大,我們知道,子彈是螺旋式擊打,打中身體的時候,往往前面是彈孔,後面可能已經被打透了,但是用溼的棉被之後,造成的傷害相對小了一點。

這樣就能夠增加戰場上戰士活命的機會,當然並不是真的能起到防彈的作用哦,子彈一樣會打到身上的,這種實驗我們就不要輕易的去做啦。

所以說,用棉被擋子彈是不能夠成立的,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星火燎原》、《星火燎原未刊稿》以及其他八路軍戰史記錄,關於溼棉被所做“土坦克”的效果,有截然相反的描述。


有的據說效果不錯,能夠擋住日軍的子彈。但是,也有的這麼記述:我軍使用“土坦克”衝擊日軍碉堡,但傷亡重大,多次衝擊失利。



個人認為,僅憑八仙桌加溼棉被的組合,在防彈性能上是不可能阻擋日軍子彈穿透的。也就是說,“土坦克”的防彈性能並不可靠。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溼棉被加土,能夠有效改變子彈穿透過程中的路線,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子彈命中“土坦克”後方人員的概率。這種“避彈”作用,對單發射擊的三八大蓋,會有一定防護作用,但對於連發的機槍就完全無效了。


所以說,“土坦克”如果足夠厚,特別是加土後,對付一下沒有機槍的對手,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這純屬個人見解。(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可能大家在某些抗日神劇中看到,淋溼的棉被可以擋子彈。其實那只是某些導演或者編劇誇張事實罷了——被淋溼的棉被並不能擋住子彈。


曾有一位好奇的網友用“三八大蓋”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先是在假人身上裹上一層厚厚的溼水棉被,然後用“三八大蓋”進行射擊,完後發現假人被射成了馬蜂窩,看著都疼。

厚棉被失敗後,網友不願就此罷休,又找來了一車沙子,向厚棉被中加入一層沙子後,再次進行射擊。

這次的效果就比上次理想了很多,發現溼水棉被加上沙子還是抵擋住了一部分子彈的,看來還是沙子比較給力啊。

“用淋溼的棉被擋子彈”這種說法其實並非沒有根據。早在中日交戰的時候,聰明的中國勞動人民便發明了一種被民間稱為“土坦克”的防禦工具,就是用六、七層被水浸溼的棉被裹上沙子後,再把棉被釘到一張木板上做成的。

由於有六、七層被水浸溼的棉被,外加一些沙子,所以“土坦克”的質量很好,一般是用小車推上戰場的,一般情況下也只有在佔領敵方碉堡時才會用到“土坦克”。


“土坦克”雖然用到了棉被,但是起防禦作用的還是其中的沙子和木板。

其實,談到防彈,還是防彈衣比較靠譜一點。防彈衣是替人體吸收部分子彈或者爆炸破片的衝擊力的防護工具。

軟式防彈衣由多層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纖維、凱夫拉縴維、尼龍等材料緊密編制而成。

而加強/複合防彈衣則是向軟式防彈衣中加入了碳化硅和碳化硼等防彈陶瓷材料。

但無論是軟式防彈衣還是加強/複合防彈衣都不能保證能夠百分百的抵禦住子彈或彈片,他們只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早在二戰時期名聲很大的蘇聯SN-42型防彈衣便是採用了2mm厚的鋼板,雖然士兵們行動不方便。
但安全係數很高,可以抵禦MP-40型衝鋒槍在100米內的射擊。在那個時期已經是非常優秀的防禦工具了,就像我們的“土坦克”也是當時很有效的一種防禦工具。

時間向後走,一直到越戰,出現了一種用軟質填充M69防彈衣。這種防彈衣解決了士兵們行動不便的問題,雖然抵禦能力比2mm厚的鋼板要差一些。

但考慮到方便了士兵們的行動,這種防彈衣還是可以有一些亮點的,曾經被使用過一段時間。

1965年,美國杜邦公司發明出了凱夫拉縴維,並把它使用在了防彈衣上,這才慢慢演變出了我們現在廣為使用的軟式防彈衣。

“用淋溼的棉被擋子彈”這種劇情也就只有在抗日神劇中才能看到,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擋子彈的話還是得找專業的防彈衣啊,用水淋溼的厚棉就想擋住子彈,被也未免太不給子彈面子了吧!

文|姜樂樂


史之策


現實是現實,影視劇是影視劇,大家不要看了影視劇中的一些不現實場景,就以為現實中的狀況也是如此。

不符合現實狀況的場景

比如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的子彈把油箱打爆炸的畫面,就非常不符合現實狀況。

在現實中,拿著槍打汽車油箱,汽車油箱並不會發生爆炸。

狀況之所以會如此,跟汽車油箱的封閉性以及汽油的燃點有關。

因為汽車油箱的封閉性很好,空氣、氧氣含量非常低,所以即便溫度達到了汽油的燃點,油箱也很難被點燃、爆炸。

更不用說是子彈打出來那點火星了。

另外,汽油的燃點也比較高,要達到400多攝氏度才能把汽油點燃,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空氣足夠,只要汽油沒有在空氣中揮發開來,那麼即便把一根點燃的煙插到汽油中,都無法把汽油點燃。

因此,子彈把油箱打爆炸的場景根本就不現實。

還有,汽車車門擋子彈的場景也非常不科學。

現在的汽車車門一般都很薄,如果大家躲在沒有加裝鋼板的車門後面躲避子彈的話,那麼大家最後就會悲催地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人形篩子。

比較符合現實的場景

當然,影視劇中還是有一些場景是和現實貼切的。

比如用槍射擊煤氣罐發生爆炸的情況,在現實中就有所存在。

只是和影視劇有點不同的是,普通的手槍根本無法打穿煤氣罐那厚實的罐體,只能給煤氣罐留下幾個凹陷。

一般,只有那種大威力槍支才能擊穿煤氣罐,在前些時間,就有外國人對此做了實驗,拿一支巴雷特射擊煤氣罐。

在子彈射穿了煤氣罐後,子彈和煤氣罐摩擦產生的火花把煤氣罐中洩露到外界中的煤氣點燃,接下來就出現了爆炸一般的場景。

但是煤氣罐本身並非像電影中那樣爆炸成碎片,爆炸的,僅只是煤氣罐洩漏到外部的煤氣。

棉被加水頂多只能擋流彈

在瞭解完這些影視劇和現實的區別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提問中所說的問題,那就是棉被加水到底能不能擋子彈。



在一些神劇中,給出的答案是能抵擋。

不過在現實中,棉被加水卻是根本擋不了子彈的,要是在戰爭時期或者危險地區,大家效防這樣的做法,結局絕對非常悽慘。

在國外,就有人拿著假人做了這樣的實驗,用兩團浸水棉被綁在假人身上用槍射擊,最終得出的結果是假人身上出現了幾個彈孔。



從這個真人實驗,我們就可以得出真實的結果。

但這裡說的只是普通的棉被加水,如果是棉被加水、加沙子、加木板的話,那麼情況就會有所不同。

在抗戰時期,有些戰士就採用了在棉被裡加水、加沙子,然後把這樣的幾層棉被綁在木板上的方法來製作“土坦克”

,在那個武器、物資缺乏的年代,這個方法確實為戰士們保留了不少生機,是值得一用的方法。

而如果不是直接的子彈射擊,只是一些流彈的話,那麼棉被加水應該還是可以抵擋一下的,畢竟在現實中,手機、吊墜、書籍擋流彈的案例也不是沒有。


孤客生



曾經在某些影視作品裡看到過,如果被子是溼的,厚厚的被子可以防彈。對我來說,這似乎有些道理,但我不知道這有多真實,也不知道是否做過一些實驗來證實這一點。 也許問題應該是這樣的,與幹被子相比,完全溼的被子比干被子防彈。



現代防彈衣材料使用凱夫拉縴維,比較一下凱夫拉爾纖維與裹在被子裡的溼棉花,防彈背心可以吸收衝擊力。 凱夫拉爾纖維編織得如此緊密,與棉被中的鬆散棉花纖維相比,它們能將尖頭子彈變成蘑菇狀扁平形狀,從而分散子彈的能量。 防彈背心使用非常堅固的纖維層來“捕捉”子彈並使其變形,使其迅速膨脹成碟形,並將其力分散到背心纖維的更大部分上。



背心吸收變形子彈的能量,使其在完全穿透紡織品基體之前停止。一些層可能會被穿透,但是當子彈變形時,能量會被越來越大的纖維區域吸收。 雖然背心可以防止子彈穿透,但背心和穿著者仍然吸收子彈的能量。即使沒有穿透,現代手槍子彈也含有足夠的能量在撞擊點下造成鈍力創傷。防彈背心規格通常包括抗穿透性要求和對傳遞給身體的衝擊能量的限制。


就證據而言,美國影視節目《流言終結者》進行了一項實驗來驗證普通大小的電話簿是否能夠阻止9毫米的子彈。 如果電話本和t恤衫有相同的阻擋力,那麼你需要1000多件t恤衫,深度約為180釐米。溼透的被子要具有這樣的防彈能力,必須和其他材料如土層配合才可以。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不是溼棉被能擋子彈,而是中國土八路的複合防彈衣。

複合防彈衣中有一樣就是溼棉被,真正能防彈的不是因為有溼棉被。

複合防彈衣的材料有,實木八仙桌,老棉花被,土,和水。

八仙桌是實木的,具有一定的阻擋作用,但單靠實木是扛不住三八大蓋,歪把子的子彈的穿透力的。

老棉花被用水澆透,再加一層土之後再加床老棉花被。

這種土八路的複合防彈衣也稱之為土坦克,因為太重了,在當時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土防彈衣和現在的防彈衣類似,只是有一定的防護,畢竟在抗日戰爭時期,三八大蓋的威力還是很大的。

只不過現在的電視劇裡把這個土防彈衣簡化成澆溼的棉被就能防彈了,成了一個吐槽點,按電視劇上演的,日本侵略者能在中國撐這麼多年,真不容易!


草木菁華2005


防禦工事這種東西,特別是就提取材的臨時防禦器材,經常會導致很多誤解。淋溼的棉被能擋子彈嗎?在很多臨時組建的防護器材中,確實會出現被子之類的物件,但是要是就此下結論稱“棉被能擋子彈”“淋溼的棉被能擋子彈”,好像一人頂一床被子就可以不怕槍打一樣,那就不成了。

類比一下的話,沙包堆疊累成的胸牆可以有效保護步兵不受輕武器殺傷,但是如果因此就說“麻袋和沙土不怕子彈”,那就不合適。歐洲近代有一種防禦工事,是若干個柳條筐裡填上大量的土,堆在一起累成防護牆,可以有效阻擋步兵火器和輕型火炮的射擊。但如果有人說“大柳條籃子真厲害,被炮打都沒事,柳條真神奇”,那就不對勁了。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單兵武器還沒有廣泛地輕量化、小口徑化,中間威力彈也沒有盛行,當時多數國家的制式步槍使用的彈藥,放在現在都會被認為是全威力步槍彈,本來在穿透力上就不弱,在遠距離上存速也比不少小口徑彈藥好些。這些子彈是很難用隨便什麼材料湊活湊活擋住的。

舉個例子。一枚彈頭重215格令、由李-恩菲爾德發射、初速達到744m/s的英77子彈,真的能在步兵交戰的距離上被一床溼棉被擋住嗎?相比之下,臨時使用的材料更有可能擋住手槍彈等等彈頭較輕、初速較低的子彈,但

光憑一床被子是靠不住的。(網傳.30卡賓槍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較遠距離被厚棉衣擋住過,我尚且沒有研究過這種說法的真實性,歡迎有了解的朋友說一說。)

另外我們必須要知道,光說材料種類,不說射擊距離,又不說材料厚度,誰知道能不能擋住子彈。一張乾燥松木板是擋不住子彈,把一卡車乾燥松木板排成一長排還擋不住嗎?再把槍拿遠試試呢?

在實際使用中,棉被應當是作為臨時工事的一部分,和其他臨時找到的材料相結合,比如木製傢俱、泥土、石塊等等,一起構成具備一定防護效果的臨時工事。臨時架起的防禦工事也並不稀奇,有什麼用什麼,用上棉被也不奇怪。但是如果單單架起一床溼棉被,作用將是極其有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