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中,日軍攻打樹堡時為什麼沒有使用大炮?

踏雪89213506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這麼一個場景,大概就是煩啦拿著望遠鏡看著怒江對面日本人的陣地,死啦死啦說飛機偵察兵回來報告,日本人要把對面的樹改造成最大的碉堡,煩啦還納悶,說對面的芭蕉樹都半石化了,炮彈打上去也就啃一個小坑,怎麼改造?死啦死啦說就是因為這樣才是碉堡,竹內聯山是學土木工程的博士,原本石化的大樹就已經夠難打了,在經過竹內聯山的加固之後,樹堡就真的成為了一座永久的軍事防禦堡壘。這個堡壘厲害到什麼程度呢?



這個故事的原型應該是松山戰役,在抗日戰爭前期,整個中國沒有打過幾場勝仗,原因有很多,早期對華武器禁運,導致我國進口槍械武器數量太少,美國的援助也是以歐洲為第一位,我國工業基礎本來就差,再經過日本轟炸,更是剩不下什麼,所以武器裝備很差。

另外就是很多士兵就是早期的孟煩啦,只有一腔熱情,沒有打仗經驗,真到了戰場上估計也有不少因為害怕而丟命的,小太爺孟煩了從學生時代就想當兵,滿腦子都是抗擊日寇向前衝,遊行的時候大棒掄過來,自己就先嚇尿了,寫的很真實,並不是所有人天生都是打仗的料,第一次見到暴力的大棒揮過來,也算是他的本能反應,而煩了只是眾多知識青年其中的一個,在松山戰役中,就曾經有兩百多新兵攻到了樹堡前,但是卻有幾十個日本帶著刺刀的士兵包圍了他們,他們三倍於敵人,但是因為拼刺技術基本為零,因此不可能活下來,無奈之下,當時的指揮官何紹周只能下令大炮轟炸,這和死啦死啦放日軍進禪達讓禪達不敢再睡一個道理,都會被罵,但虞嘯卿稱死啦此舉為漢奸。



從東北到西南,一路潰敗,大半個中國都淪陷了,按照死啦死啦的話來說,大家都太安逸了,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盧溝橋日本人和談三次打三次,和談的時候拿著地圖在宛平標好炮兵目標,準備好了就再攻,失敗了又撤兵,調整好了又打,想和平想到不要命的地步,自己不信都騙著自己信,有時候一看到日軍在駐防,就想著,哎呀,終於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這就給日本有了充裕的時間鑄造工事。

當時日本從當地強徵民夫1670多人日夜不停的在松山修築堡壘,每個碉堡以最堅固的母堡為核心,有數個子堡壘,它們之間互為側防。

後來日本為了保密,以給勞工打防疫針為名秘密注射處死了他們,並焚屍掩埋,後來這裡發現了“千人坑”,可以說整個堡壘不僅堅固,保密工作也做的“十分徹底”。



堡壘有三層,上層主要是射擊,用直徑70公分的圓木壘四到五層,上面鋪好幾層30CM厚的鋼板,另外還有超過一米的厚土層,就算炮彈打中也不會受到影響,中層是彈藥糧食的物資儲存庫,外邊是用裝滿沙石的汽油桶排三層,桶和桶之間還有多層鋼板,最外面用土覆蓋,地下還有幾層,為防止一層坍塌影響其他土層,還用直徑50CM的圓木壘兩到三層加固,外面還有交通壕互相連接,四通八達,這種地方,除了從內部把他炸上天,外面根本就攻不進來。

當時守衛松山的有3000名日軍,後來由於部分日軍支援高黎貢和龍陵戰場,所以實際只剩下1340人,其中還包括一些受傷的和後勤兵力,實際可以參加作戰的還不到一千個人,加上100天的糧食彈藥,最終中日傷亡比為4.86:1,接近5:1中方傷亡失蹤人數達到了6000多人,日本方1340人被全殲,僅有一人逃出。



當時死啦死啦他們摸過去並且潛入樹堡,外面的竹內聯山面對自己製造的堡壘其實也沒有辦法,因為當時竹內聯隊的重炮都被調走了。

死啦死啦說過:“這個大家心知肚明,美國盟友的飛機天天都看著的。現在是日軍物資匱乏,原有的重炮倒調走了大半,不外是聯隊本就有的那些九二步炮、十一式戰防、七五山炮、幾種迫擊炮和擲彈筒、九二重機。不過師團級的重炮調走了,聯隊級的直瞄炮可是倍增了。尤其九二重機多得嚇人。”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方面沒有多少重炮,何況重炮對堡壘也沒什麼用,竹內聯山就是打了也白打,浪費彈藥而已。


琅琊利劍


我是個糰粉,所以請允許我說幾句廢話。

第一次看《我的團長我的團》時,我還只是一個上高中的學生,還是在一個鎮級電視臺看的,說白了就是鎮上有線電視商自己弄的一個播放電視劇電影的小臺,可能一部電視劇一次性播好幾次,因為我一個月只有一次回家的機會,所以看的比較少,當時大概看了還不到1/4的劇情,對這部電視劇不是很懂,只覺得有的場景很好玩,比如東北佬迷龍是如何在半路上用一副棺材換了一個老婆和一個兒子,對《團長》有印象主要還是在於他戰爭場景的真實,其中的部分戰爭場景就算放在電影裡也毫不違和,後來再看就是被人物吸引,被他裡面所傳達的思想折服。



許多英雄是被逼出來的,也不是誰都願意去做英雄,戰爭不是那麼容易打的,打仗也不是有把握就會配合你打的,包含太多的利益關係,太多的人事調配,虞嘯卿不是李雲龍,何況他還有個唐基而不是趙剛。

好了,言歸正傳。

咱們可愛的小太爺孟煩了曾經說過這件事,當時他拿著望遠鏡看著對面日本陣地,和死啦死啦說那些樹都變成半化石了,炮彈打上去就是一個小坑而已,死啦死啦表示這就是為什麼人家日本人拿它做堡壘。



電視劇中的故事交代的還不是很全面,樹堡的堅固遠比化石更加複雜堅固。最後攻打樹堡是有歷史原型的,就是當年的松山戰役。

當時日軍可不只是把整座山給掏空了,也不是隻依靠他的自然條件,而是做了許多人為的加固,用數層3毫米的鋼板加固,把空的汽油桶騰出來裝上沙石,培上一米多厚的土,其中再夾雜鋼板,炸彈扔過來沒什麼損失,而且內部四通八達,對熟悉的人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是陌生人闖進去根本不容易活著走出來。整座山大體可以分成三層,第一層在外面,主要是射擊,因為視線比較好。第二層是儲藏糧食和彈藥的,對於在上面作戰的,放在這裡既安全又可以迅速的得到物資補充,第三層就是地下室了,這裡也是指揮室的所在地,是堡壘中最安全的,這種情況下,國軍在多次衝鋒中損失慘重,有一次都攻到山腳下了,但仍然以失敗告終,而且在山腳下的幾百名新兵,迫於戰況危急,最終還是被國軍含淚給炸死了,這種堡壘除非從內部垮掉,否則根本沒辦法。



日本製造的工事質量出名的好,哪怕是一般的工事仍然很堅固,今天仍然有許多日本時期建造的碉堡沒有拆除,如果你乘坐火車去東北,沿途你會看到有很多白色拱頂的地堡,露出地面的部分不多,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很結實,像松山這種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地方,他的防禦絕對是一流中的一流,比普通的碉堡要更加“變態”。


松山戰役時已經是1944年的6月份,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完全喪失了制空權和制海權,越來越多的兵力被消耗在中國戰場上,優秀的兵源和戰爭資源卻遲遲補充不上,此時固守松山的日軍精銳竟然又被調走去了太平洋,而松山又是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的重要支撐點,所以日軍必須要守住松山,把他變成一個永久的防禦堡壘,最終日軍強徵了1600多個勞工修築了這裡,在完工後為了讓他們永遠的飽守這裡的秘密,以給他們打疫苗的名義給他們注射毒藥,把他們屠殺殆盡,留下了大埡口的“千人坑”。


風雲一點通


當時守衛松山的有3000名日軍,後來由於部分日軍支援高黎貢和龍陵戰場,所以實際只剩下1340人,其中還包括一些受傷的和後勤兵力, 可是根據日本異國的鬼記載松山戰役日軍戰死2997人。 你確定激光精確制導精度三米? 現在的精確制導能把導彈從你家窗戶送進去,還有要是放現在樹堡就是個活靶子而已 ,一發鑽地直接帶走 。還有劇中沒用火炮的原因在之前就已經有過多次鋪墊了 ,第一 樹堡修的太硬了, 炮彈上去也就一小坑 ,這是一個。 第二兩邊越打越窮 ,沒有多餘炮彈消耗 。第三因為南天門的地形竹內早把炮換成山炮等小口徑便攜炮造成火力不夠。 第四 樹堡內的人反正出不來, 還不如把炮彈留著打之後的大部隊 ,所以才沒動用火炮。

騰衝陷落,日軍東進,滇緬公路,駝峰航線必被切斷,美立堅、英吉利之盟友物資定然無法馳援主戰區,若坐視,縱觀全局,此戰必敗!此眼中之釘肉中之刺,何不除之而後快。在抗戰後期,包括松山及滇緬反擊戰是沒有必要打的,至少對中國的抗戰意義不大。無奈美帝強求,只得送些炮灰填補。美帝圖霸,世界人民子弟犧牲。在抗戰後期,包括松山及滇緬反擊戰是沒有必要打的,至少對中國的抗戰意義不大。無奈美帝強求,只得送些炮灰填補。美帝圖霸,世界人民子弟犧牲。

松山戰役,國軍不是不盡力,但是對待特定地形的,蔣一味求速度,逼迫國軍拿命去填,增大了傷亡;美軍對硫磺島轟炸幾個月,佔據絕對優勢,傷亡仍然很大;況且松山聯隊還是一群礦工組成的,中國新兵多,傷亡肯定大。抗日神劇的出現,就是因為實在拿不出什麼露臉的真實戰績出來,打內戰倒是把好手,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抗日勝利後很多軍官不願意自己人打自己人,一場抗戰國民軍越打越少精銳都打差不多了,有的組織卻打出來個百團大戰。緬西反攻,從下至下都沒有準備好,而且大戰未始,作戰計劃就己洩漏,士兵美式武器訓練不足,特別是火焰噴射器,剛開始沒有效發揮作用(不重視基層士兵訓練是國民黨通病,唯武器論思想嚴重),卻不知武器是由人來控制。

衝到堡壘前的200多名步兵遭到幾十名日軍的白刃反擊,三倍於敵卻拼刺不過,何紹周嚴令炮火覆蓋,炮兵含淚射擊。 事後何紹周解釋,遠征軍士兵大多為新兵,拼刺技術遠遜日軍,這200多人根本不能活著撤下來,而如果讓日軍再縮回地下工事,後續進攻的部隊將遭受更大的傷亡,這才是真實殘酷的戰爭史,不是抗日神劇。

小說和電視劇裡都做鋪墊了,竹內聯隊的重炮都被調走了。 原文死啦死啦:“這個大家心知肚明,美國盟友的飛機天天都看著的。現在是日軍物資匱乏,原有的重炮倒調走了大半,不外是聯隊本就有的那些九二步炮、十一式戰防、七五山炮、幾種迫擊炮和擲彈筒、九二重機。不過師團級的重炮調走了,聯隊級的直瞄炮可是倍增了。尤其九二重機多得嚇人。”一場如此重要的松山戰役,讓你們談得好像只有你們是軍事天才。你們想圍而待其斃,日本人更想〈拖一天,日本人在中原就會少死一箇中隊〉,日本人在松山花費那麼長時間,那麼多人力物力,你以為是建別墅啊,隨便找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就建了。有的人說繞過去,你有能力在開一條國際運輸通道嗎?有就可以,滇緬公路行不通,你們就用腦殼在開一條廣越公路,貴柬公路,那當然還要再派支遠征軍,還要美英配合拿下越南和柬埔寨及老撾。沒事要多看下我們祖國的河山構造,才能體會到先輩們的抗日艱辛。


歷史深度揭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根據真實案例,也就是李家寨戰鬥改編的。

之所以不用大炮,不是不想用。

開始,日軍也用過大炮。

但是,這座樹堡的樹木直徑只有3米多,樹幹不大,只是樹冠很大。

不要說當時的火炮,就算今天的激光精確制導炸彈,也沒有辦法把精度控制在3米。

所以日軍開始攻擊用山炮轟擊過,但這種樹林第一看不到目標,都是瞎打。第二炮彈有沒有打中,無法觀察,都被樹木擋住了。第三日軍當時彈藥奇缺,部隊吃飯都困難,不能隨便放炮。

所以,最終就放棄了山炮轟擊,只是使用重機槍、擲彈筒之類輕武器靠近精確攻擊。

因輕武器上,駐印軍已經全美械化,比日軍強得多,把日軍打的滿頭包,根本無法推進。


薩沙


龍文章據守的“南天門”戰史原型是怒江西岸的松山陣地,鬼子修築的工事幾乎掏空了山體,莫說美式榴彈炮,包括美軍轟炸機的重磅炸彈都奈何不得,所以後來進攻松山的第八軍副軍長李彌才想出了山體爆破的笨招,即便如此,只有1000多日軍防守的松山陣地前,傷亡了11000多名抗日官兵,戰事可謂慘烈。



(第八軍軍長何紹周)

同樣,如果按照《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劇中演繹,龍文章率領的“炮灰團”能潛入偷襲日軍樹堡工事,鬼子竹內聯隊的大炮也必然無濟可施,何況松山上第113聯隊的火炮數量,都不及中國遠征軍的零頭。

日軍自1942年5月侵入滇西后,在兩年的時間裡以松山主峰為核心修築了四十多個堡壘群,每個堡壘群由一個主堡和若干子堡組成,無論主堡子堡均以粗大原木和加厚鋼板為主建材,上面覆蓋數米厚的泥土;各堡壘群之間都有交通溝和戰壕相通,既可獨立作戰也可互相支援。



戰後某歷史學家曾親自考察日軍陣地,發現堡壘共分上下三層,頂部以70釐米直徑的原木排列成行,積五層,間以30毫米鋼板數層,雖山炮直接命中亦不能毀;堡壘高出地面的部分四周堆滿空汽油桶,桶內沙石,排列三層,之間仍夾有數層鋼板,最外面被土,155毫米榴彈炮命中毫髮無損。據稱陣地完工後,日軍特地用火炮射擊及飛機轟炸試驗,以檢驗堅固程度。

堡壘群最下層都設有彈藥庫、糧庫、材料庫等設施,物資儲備至少可供半年使用,甚至還有發電、抽水和衛生設備。整個松山的山體已經成為中空的永久性軍事要塞,是日軍抽調兩個工兵聯隊和強徵滇西百姓建成的,駐守松山陣地的第56師團士兵大多來自北九州,許多人是礦工出身,挖壕打洞是強項,是一群頑固的“地老鼠”。



(第八軍副軍長李彌)

松山日軍主力第113聯隊在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打響後,聯隊長松井秀治大佐率主力增援龍陵,山上的日軍只剩1400餘人,指揮官為野炮兵第56聯隊第三大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但火力配備較為強大,擁有輕重機槍上百挺和20多門火炮。

中國遠征軍對松山的攻擊先後進行了十次,戰史上被稱為“十攻松山”,從1944年6月4日持續到9月7日整整三個月。最先上場的是鍾彬第71軍的新編第28師,並得到了兩個炮兵團和火力支援和美軍飛機的空中掩護,傷亡超過2000人卻成果不大,於是又換上何紹周的第8軍。



何紹周督師猛攻五次傷亡無算,才摸出了一點門道,發現重炮和航彈效果都不是很好,唯一作用較大的是火焰噴射器,但這東西射程有限,步兵必須推進到敵人堡壘附近才能使用,進展仍然緩慢。尤其是六攻松山的時候,衝到堡壘前的200多名步兵遭到幾十名日軍的白刃反擊,三倍於敵卻拼刺不過,何紹周嚴令炮火覆蓋,炮兵含淚射擊。

事後何紹周解釋,遠征軍士兵大多為新兵,拼刺技術遠遜日軍,這200多人根本不能活著撤下來,而如果讓日軍再縮回地下工事,後續進攻的部隊將遭受更大的傷亡,這才是真實殘酷的戰爭史,不是抗日神劇。



(日軍113聯隊部軍官)

時間進入1944年8月,松山久攻不克,遠在重慶的蔣介石不耐煩了,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言語間也不太客氣了,黃埔一期的何紹周乃是何應欽親侄,哪受得了這個,隨便找個藉口回昆明瞭,部隊扔給了第8軍副軍長李彌。

研究之後,8月13日起第8軍以坑道爆破的辦法,逐一摧毀日軍堡壘,至1944月8月20日,松山主峰日軍主堡被炸上了天,殘餘日軍已不足40人,這應該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龍文章巧奪的樹堡了。

(李彌在松山指揮作戰)

經過掃蕩殘餘,至9月7日中國遠征軍才完全克復松山,滇緬公路終於可以向前輸送彈藥給養給騰衝和龍陵戰場了。

松山戰役,中國遠征軍陣亡4000餘人,傷7000餘人,全殲日軍113聯隊“拉孟守備隊”,日軍在覆滅前燒掉了聯隊旗,這也是中國戰場上日軍被逼焚燒的第一面聯隊軍旗。



(第七十一軍軍長鍾彬)


度度狼gg


如果單純只就連續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情節來看,竹內連山反攻樹堡沒有使用大炮,其中的原因早在之前龍文章在模擬對抗演練時,就已經陳述了其中的原因,所謂的樹堡並不是大樹,而是一顆早已日積月累,變成石化的大樹。

也就是說這顆大樹經過時間的積累,早就成了一塊巨大的化石,竹內連山也是利用他自己所學的工程建設技術知識,外加大型設備,花費了長時間才將這顆化石徹底挖空,改造成了一個堅硬無比的大型樹堡,按照龍文章的偵查情況,這顆已經變成化石的大樹,甚至連樹叉都可以抵擋航空炸彈的攻擊,更別說粗大的樹幹,想通過炮擊來徹底摧毀難度係數很大。



而整個南天門日軍的佈防,從後來龍文章率領突擊隊佔領樹堡的情況來看,日軍在南天門的炮兵陣地分為兩塊,一塊是外部的炮兵陣地,用來抵抗國軍總攻時,攔阻禪達國民黨後方的後勤運輸路線,而另一個炮兵陣地,恰恰就設置在樹堡的第一層,一個由九二式步兵炮組成的炮兵陣地,利用樹堡做成堡壘,但隨著樹堡的丟失,日軍的炮兵火力損失了一半,在整個南天門堅守過程中,龍文章的部隊利用這個炮兵陣地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特別是遠距離射殺了不幸被俘的美軍顧問麥克。



所以由於樹堡的失守,日軍的炮兵火力損失了一半,隨後長達38天的南天門堅守戰中,雖然虞嘯卿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有發兵直接救援,但美國空軍在大部分時段都進行了空中轟炸掩護,對岸的國民黨炮兵陣地也在隨後進行炮火支援,在這樣的火力覆蓋之下,日軍僅剩下的炮兵陣地恐怕也早已被摧毀,缺乏重武器的日軍只能用血肉之軀來對樹堡進行攻擊,竹內連山苦心建設南天門防線,並不是想依靠殘存不多的火炮來殺傷中國軍隊,而是借用特殊的地形,出其不意的三道防線的火力轉換,以及樹堡與反斜面防線配合交叉火力殺傷國軍進攻部隊,火炮只是這一環節中的配角。



在南天門後期的進攻當中,由於僅存的火炮也被中國軍隊摧毀,加上火炮即便存在也很難對樹堡進行毀滅性攻擊,竹內連山則直接採用的另一種摧毀形式,派遣敢死隊員攜帶炸藥包企圖直接對樹堡進行爆破,但在龍文章突擊隊嚴密的火力攔阻射擊之下,絕大部分敢死隊員還未接近樹堡就被擊斃,竹內連山苦心建設的樹堡就是為了對抗中美聯軍的重型武器,不曾想現在竟然阻擋在自己面前,缺乏重武器的他也只能束手無策。

而在南天門戰役的末段,日軍為奪回樹堡耗費了最後的底氣,更察覺出了這顆樹堡早已被對岸的國民黨友軍“遺忘”,在對岸的國軍主力沒選擇發起最後的總攻,自己又在樹堡面前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竹內連山乾脆放棄了進攻。


遼寧資深球迷


在南天門的戰鬥中,竹內連山為了奪回被龍文章佔領的樹堡,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釋放毒氣,傷害人質逼迫龍文章等人投降。

那麼大炮作為攻堅型武器,竹內連山怎麼可能放過呢。



只是限於樹堡的半永備工事的強大防禦工事,大炮對樹堡的傷害微乎其微。

在影視劇中還沒有被竹內連山改變的大樹就已經石化了,和堅硬的岩石一樣,每根樹杈都可以抵抗火炮的直接炮擊,可見這已經不單單是樹了,而是和樹的形狀一樣的岩石,專修土木工程學的竹內連山更是在大樹的外面加註了鋼筋混凝土,往下延伸形成一個半永備工事的強大堡壘別說抵抗大口徑大炮的威力了,就是直接抵抗美軍飛機航空炸彈的直接轟炸,也不成問題,樹堡是整座天門山核心的堡壘,更是竹內連山的指揮室,在設計的初期就考慮防炮性。



所以龍文章等人為了順利進入樹堡更是使用炸藥包炸出一個小坑,在使用炸藥包放在小坑裡面再炸,一點一點的使用炸藥包炸出來了一條通道,殺光了樹堡裡面的敵人,炸燬了通道,堅守樹堡38天未被攻下,可見樹堡的防禦力不是一般的強。

且竹內連山只有十幾門小口徑大炮及少量的炮彈。



在影視中,孟凡了和張立憲在進攻天門山的沙盤推演中,孟凡了說過,日軍的大口徑大炮全部放在了天門山反斜坡的後面,用來攻擊通往禪達的補給路線,切斷虞家軍的彈藥和糧食補給,沒了補給,虞嘯卿必敗無疑,在竹內連山的眼裡,整座天門山就是一座巨大的堡壘,不可能從正面攻破,想要攻進核心的樹堡那就更加不可能,所以竹內連山只留十幾門小口徑大炮,用來攻擊渡江過來的虞家軍。



在炮灰團和天門山打陣地戰的時候,炮手克虜伯每向天門山日軍陣地開一炮,日軍的炮彈就像雨點一般砸回來,到最後克虜伯開一炮,日軍像是回應一般,也開一炮,完全不像之前一般,炮彈想不要錢一樣的砸來,龍文章在打陣地戰的時候也說過,兩邊都打成叫化子了,這也就證明了日軍的彈藥也多了。



在龍文章等人在順利奪取樹堡後,依靠樹堡的,大量殺傷了日軍,在得知樹堡丟失後,竹內連山派遣了大量的士兵,攜帶輕重機槍及擲彈筒炸藥包,抵近樹堡進行攻擊。

因為此時的竹內連山很清楚,依靠自己此時手裡的小口徑大炮和為數不多的炮彈,是不可能摧毀樹堡的,只能儘可能的殺傷有生力量,奪回樹堡。



只是讓竹內連山沒想到的是,依靠樹堡的龍文章等人整整堅持了38天,最終竹內連山建造的樹堡成了自己部隊的墳墓。


娛樂社茶樓


這個問題在劇情裡已經透露過了。樹堡被打造得堅如鋼鐵,那些樹都變成半化石了,炮彈打上去就是一個小坑而已。即便大炮也轟不毀,且樹堡目標較小,也不好瞄準。


艾迪特


龍文章在跟虞嘯卿做沙盤推演的時候就說了,樹與石同化,可以經的起直瞄火力和航空炸彈的攻擊。日本人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制空權了,用火炮很容易暴露,虞師的炮隊和美軍的飛機會報復。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日軍的炮大部分都在反斜面,土木工程系畢業的竹內連山把所有的細節都想到了,他設計時就沒想過要攻擊樹堡,沒想到碰到不按套路出牌的妖孽龍文章,給他來了一箇中間開花,讓他設計的殺人工事變成殺更多的自已人!


陳耀宗709


一千多人從容的佔領了那裡兩年多,而且還從容的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而對面的幾十萬人也從容的跟著一千多人對峙了兩年多,還為這一千多日軍美打過江來沾沾自喜。誠然國軍士兵很辛苦,但是國軍的指揮層都是豬🐷嗎?對敵情報做的也太差勁了吧,是不是一直把一千多日軍想象成了十幾萬日軍,所以不敢動手。眼睜睜的看著日軍把防禦工事修好了再去送人頭?

哪怕是平時襲擾一下,也不至於讓日軍把工事修這麼好吧?以前多日軍把幾十萬國軍擋在滇西兩年多,還害苦了上百萬滇西老百姓,國軍為何這麼日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