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偽軍的軍服為何各式各樣?

用戶68852507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偽軍的種類太多,五花八門,各路小鬼亂竄。

大概有這麼幾個。


第一,偽滿洲國軍。

偽滿洲國軍是最早的偽軍,主力是投靠日寇的東北軍和收編的土匪武裝。

1940年時的偽滿洲國軍人數正規軍約10萬餘人(30個旅);武裝較好的警察隊約5萬名以上,‘興安軍’約1萬名以上


偽滿洲國軍的軍服是自成體系的,受到日軍軍服的很大影響,同關內偽軍有很大區別。

日本在東北依靠偽滿洲國軍保境安民,對付抗日遊擊隊,所以給他們的待遇是很好的。

偽滿洲國軍的制服比較整齊,軍容也相對較好。

第二,華北治安軍。

治安軍是華北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偽軍部隊。

它主要是日本華北派遣軍的傀儡軍隊,俗稱“皇協軍”。

治安軍的作用比較大,主要用於控制華北日戰區。

日軍為他們提供了不少武器裝備,到1942年,華北治安軍一度發展到12個集團,9萬餘戰鬥人員,戰鬥區域擴大至包括山西、山東南部的全部華北地區。



地道戰裡面的一百多鬼子二百多偽軍,這些偽軍就是華北治安軍。

平原游擊隊張,對李向陽大喊我們是“治安軍”的偽軍,也及時治安軍。

治安軍由於需要經常打仗,所以裝備和服裝也算不錯,比八路軍要強。


第三,和平建國軍

這是汪精衛的部隊。

汪精衛投靠日寇以後,建立了偽中華民國政府。

其實,他主要是日本華中派遣軍扶持的傀儡,他的偽軍叫做和平建國軍。

和平建國軍最初同其他偽軍沒有聯繫,主要是叛變投敵的國軍軍閥部隊,比如西北軍、東北軍,另外就是地方武裝力量甚至土匪力量。

由於汪精衛是名義上的偽政府最高領袖,所以和平建國軍的規模也比較大,1940年就有8萬多人。


到了抗戰結束,已經擴編到大約40萬,但實際上只是控制華中的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各一部,後期也在山東、湖北等地有些力量,但主要是形式上的歸附。

和平建國軍的成分複雜,很多都是兩邊倒的軍隊,一些還隨時可能倒戈。

比如龐炳勳、孫殿英等人,都被被俘以後才投降日軍。

所以和平建國軍的服裝和裝備都不好,有的乾脆和土匪差不多。



第四,蒙疆自治軍

主要是偽內蒙古政權的偽軍,大部分是內蒙古各王爺的私人軍人,一些則是投降的漢人偽軍。

這些偽軍的素質最差,裝備也爛。


少數內蒙古偽軍騎兵曾經在李宗仁第五戰區作戰,國軍發現這些騎兵穿著破爛,作戰期間甚至不知道臥倒。

另外的偽軍還有很多,篇幅所限,不一一說了。


薩沙


只要瞭解了抗戰期間偽軍的來源,自然對他們各色造型的槍械、服飾一點也不感意外。況且抗戰期間偽軍達數百萬之眾,人員構成複雜,日本人自己的後勤都依賴以戰養戰更不可能去統一偽軍服飾。抗戰期間的偽軍主要包括偽滿洲國的“滿洲國軍”、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的華北治安軍(俗稱皇協軍)、汪偽國民政府的和平建國軍等,這些軍隊通常俗稱為二狗子、漢奸等等。

一、滿洲國軍

這應該是偽軍中編組最早、最正規、裝備最好的部隊,主力是投靠日軍的原東北軍各部以及收編的土匪武裝,如:張景惠、張海鵬等部。最高峰時期編制人數達15萬,而且設立了各軍種,如:飛行隊、高炮隊、汽車隊、特種部隊、江防艦隊等。

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約15萬偽滿正規軍,全部向蘇軍投降,隨後這批兵源分散在戰場上逐漸被消耗。

二、華北治安軍

華北治安軍又名“華北綏靖軍”,俗稱“皇協軍”,是抗戰期間日軍華北方面軍扶植的一支偽軍武裝。這絕對是一支帶著正規化建軍思想的軍隊,從建軍開始就設立了偽華北陸軍軍官學校、偽華北陸軍憲兵學校、偽華北陸軍軍士教導團、偽華北陸軍軍官隊等等專業院校。招收對象包括各式舊軍官、以及具有小學文化或者20歲到25歲的“高中或同等學校畢業之學生”等等,文化素質高、有一定的戰術修養,經過培訓後可以快速作為骨幹成軍。華北治安軍共組建了十三個集團司令部(不包括教導集團)、38個步兵團、一個炮兵隊,總兵力近十萬人。

這支偽軍中的異類在建成後,大肆抓捕抗日軍民,其後華北治安軍不斷遭到八路軍打擊,成建制的被消滅。到1945年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時,已經被消滅了大半。剩餘5萬多人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

三、和平建國軍

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政權後,由收編的國軍組成。1940年, 和平建國軍總數8.8萬人,到了1945年春已經擴充到40餘萬人。相對於這支日本人並不信任的軍隊,雖然汪偽政府吹噓建有海陸空三軍,但除陸軍外海空軍僅有3艘陳舊的小炮艦,以及數架教練機。

這支軍隊裡有很多大家很熟悉的名字,包括:孫良誠、孫殿英、郝鵬舉、龐炳勳等,不管是原地方軍還是雜牌軍,都聚在汪偽政權下。由於人數眾多,日本人可不承擔更換裝備、服飾任務,穿著還是以原始編制為準。

偽軍除了這些原正規軍投降構成外,還有大量土匪、偽警察以及各色漢奸等,並不完全追求服飾統一。日本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供養自己部隊就難,再不用說給這幾百萬偽軍撥款改善面貌。


河東三叔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對外戰爭中出叛徒很正常。

俄國有俄奸,波蘭有波奸,法國有法奸,泰國有泰奸;他們死心塌地為侵略者賣命,為虎作倀,作戰有時候甚至比異國佔領軍還要勇敢。

不過在二戰中出漢奸人數佔本國人口比例最高的,恐怕首推蘇聯,蘇聯的蘇奸也就是偽軍有150萬。中國的偽軍有八十萬左右。

臺灣人入伍跟日軍侵略的偽軍有數萬人之多,在臺灣本島協助日軍對臺灣進行統治的偽軍叫高砂義勇隊。就連香港在日軍佔領的時候,也是由港人組成的"香港憲兵隊"來維護當地治安。

之所以各國各地區出那麼多偽軍,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各國貪官汙吏對百姓巧取豪奪,不把百姓當人看,百姓恨透原先的統治者。這些貪官汙吏畢竟是少數,但一鍋老鼠壞了一鍋湯,影響太壞。

二、少數民族政策沒有貫徹好,一些少數民族覺得自己受欺壓,受迫害,他們把統治者當成仇敵,把入侵者當做解放者。這類事蘇聯國內最多,最常見。

三、一些基層官員和鎮上惡霸平時在村裡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百姓伸冤無路,上告無門;這類事在印度比較突出。

四、一些人渣、地痞、無賴,品德敗壞,沒有底線,沒有真本事出人頭地,就想靠著日本人作威作福。

五、成不了大氣候的土匪、流寇,信奉有奶就是孃的做人原則。被上級處罰、主流社會不得意的軍人、政客;這種現象中國較多。

當時中國有個民謠:惡狗遍地咬,偽軍到處跑;村頭皇協軍,村尾有雜炮"(雜炮就是雜炮隊,也是偽軍。)

還有一個民謠:皇協軍真正壞,看見老頭往屋拽,左手擋、右手攔,地道里面鑽進來。

由此可見偽軍有多少,偽軍又有多壞。當時中國軍民正在抗日,不像越南那樣亡國了。中國偽軍也有好多分支,名稱不同,地域不同,軍裝也無法統一。

日本也不是一個部門負責招降、指揮偽軍。日本各地駐軍都可以招降,日本各師團,日本特務機關都能組織偽軍。

抗戰時期的偽軍有以下幾個分支:

一,溥儀旗下的偽滿洲國軍。

偽滿洲國軍是日本靠宣統皇帝的影響組建最早的偽軍,主力是張作霖的部下,張學良東北軍在西安事變後散夥的骨幹(張學良西安事變時身邊的副官負責捉蔣的孫銘九,張學良弟弟張學銘)這支軍隊接受了長期專業的訓練,在偽軍中戰鬥力最強、待遇最好;編制也隨日軍,軍裝跟日軍大同小異,沒有太大區別。

二,軍閥殘餘的華北治安軍。

治安軍是華北偽自治政權組建的漢奸部隊,他們死心塌地當日軍侵華的幫兇,罪惡滔天,罪該萬死。百姓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把他們叫皇協軍,二鬼子。

這些偽軍軍裝也比較正規,日軍給他們發薪水,發福利;出色的軍官還能去日本進修上軍校,這些偽軍多數是馮玉祥、閻錫山的部下。

皇協軍也是壞的透頂的軍隊,他們直接為虎作倀,參加日軍組織的對我抗日軍民的大掃蕩,屢立戰功,受到日本軍部嘉獎。但他們的軍裝又不同於東北的偽軍,不過軍容整齊,軍裝統一。武器裝備也比較精良。

三,汪偽政權的和平建國軍。

大漢奸汪精衛汪兆銘手下的偽軍。

汪精衛投靠日寇、認賊作父,建立偽政權。

和平建國軍的主力也是軍閥的殘餘,東北軍、西北軍的敗類;社會人渣,失意政客的部下,還有不少小土匪,總之就是大雜燴;建國軍同樣甘當侵略者的走狗,向國軍和八路軍開槍,規模很大。數量超過了前兩支偽軍。

其中也有不少國軍的將領和部下參加偽軍,有的是奉命投降、保存實力,也就是所謂的曲線救國。

因此,建國軍軍裝就沒有統一。除了汪精衛的衛隊和警察部隊,多數偽軍沒有統一軍裝;甚至有的軍閥部隊只是把領章一換就成了偽軍,有的土匪甚至還是便裝,再加上後期日本鬼子戰場失利,自身難保;所以建國軍的軍裝最亂,和平建國軍裝備也是參差不齊,有的簡直和土匪沒有區別。

四,內蒙古偽軍。

主要成員是內蒙古反動頭領手下的軍隊,他們幾乎全是民族服裝,裝備也是鳥槍、獵槍。素質差、戰鬥力低下。

五、其他雜牌偽軍。

成員是村裡地痞,鎮上惡霸,十幾個人,七八條槍。願意跟"皇軍"並肩戰鬥,跟祖國人民作對。這些人大刀長矛、砍刀、匕首。也不在編,不領薪水,日本人也不給他們武器,也不參加日軍統一行動,服裝就更不用說了,還是自己的家常服裝。

總之,這些形形色色的偽軍存在皆是民族的恥辱。


歷來現實


抗日戰爭長達十四年,在這十四年間有不少偽軍和偽政權,因這些偽政權屬於不同的漢奸所建,軍服自然是無法統一。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偽政權的軍服。

偽滿洲國:偽滿洲國成立後,於1932年12月公佈了《陸軍服制》,其後又作了13次修改。偽滿洲國陸軍服裝分為禮裝、通常禮裝、軍裝、略裝四種。1935年3月,偽滿洲國又公佈了《海軍服裝令》。偽滿洲國海軍服裝分為正裝、禮裝、通常禮裝、軍樂隊禮裝、軍裝五類。



華北治安軍:日軍佔領華北之後,成立了以王克敏為首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併成立了“華北治安軍”,齊燮元出任總司令。偽華北治安軍從槍械到軍服全部都是從德國引進,軍官服裝樣式為德式,顏色為墨綠色。


偽維新政府:日軍佔領華中部分地區後,扶持前北洋遺老梁鴻志於1938年在南京成立了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所轄部隊統一發軍服,從長官到士兵的服裝都是日式。

汪偽“和平建國軍”:1940年汪精衛在日本的扶持下在南京成立了偽南京國民政府,所轄部隊被稱為“和平建國軍”。同年汪偽政府公佈了《陸軍服制條例》,汪偽政權為了表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和平建國軍”的服制基本與重慶國民政府的軍隊一樣。汪精衛以前乾的是文職,成立偽南京國民政府後,汪親自兼任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海軍部部長,併為自己設計了特級上將大禮服和禮服。


(汪精衛身著偽海軍上將常服)


歷史軍魂


在一些國產的抗日電視劇中、以及近些年我們看過的影視作品中,一旦出現偽軍的身影,他們的服飾都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因為不同服飾道具所造成的差異外,其他原因我想恐怕在於對這些偽軍收編的時間、地點有關了。

偽軍,本質上講就是大家理解的 “漢奸” 隊伍。當然,其他國家自然也有所謂的漢奸部隊,只是我們國家將他們稱之為 “偽軍”。

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偽軍最多的時候,數量可達上百萬人。在日軍開始大規模侵華戰爭後,他們分別在自己所佔領的土地上開始培養自己的漢奸政府,我們所熟知的 “偽滿政府” 便是其一,也屬它的影響最為惡劣。因為漢奸所投靠的日軍不同,為了容易辨別區分,所以為這些偽軍的所設計的軍服也不盡相同。

此外,除了當時被日軍佔領的大片區域外,還有一些無人管制的區域,這些小地方也存在許多各種各樣的小規模偽軍隊伍,諸如地方警察之類等。一旦他們被汪精衛偽政府收編,或是被日軍佔領,都會被收編為偽軍。

因為這些偽軍只是被用來維持地方治安、幫助日軍收集軍需,所以甚至都不會為他們配備正兒八經的偽軍軍服,另外,還會出現許多地方武裝身穿老百姓服飾。

在我國抗日戰場上,還一度出現了 “漢奸比鬼子更可恨” 的聲音,這些都是因為漢奸比鬼子更瞭解中國人,知道國人的心理。因此,這些漢奸變成了日軍侵華最有力的幫手,許多漢奸為了獲得往上爬的資格,拍日軍官的馬屁,出賣自己的隊伍一點不心慈手軟,對待自己的同胞更是要打要罵。讓人恨不得碎其骨,喝其血。


四十五度歷史


我們所說的偽軍,就是漢奸,賣國賊,他們不但沒有保衛國家,還為日本人賣力來殺害我們中國同胞,每當遭受戰爭的國家都會有這樣一群民族的敗類,也會出現一批愛國的英雄人物,沒有哪個國家沒有叛徒的,只能說是多或是少,然而中國肯定是算多的那一行列,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偽軍數量達到了200多萬人。


在抗日戰爭電視劇中,幾乎都會有偽軍的存在,他們有的穿著黃色的衣服,帶著日本人的漢奸帽,讓人及其厭惡,然而有的偽軍還穿著警察服,有的偽軍身上的軍徽都是不一樣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因為偽軍分為不同的政府,偽軍也不是全部都效忠日本人的,像汪偽政府,他們並不是被日本人直接控制,南京的汪偽政府算得上是偽軍數量最為龐大的的政府了,因為偽軍跟的領導政府不同,所以軍裝軍徽也會隨著不同,這些漢奸之間也會有戰爭,為了區分勢力所以服裝有很大的不同,還有一點,因為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佔領的地區非常之多,全國各地就出現了各種勢力的偽軍,有的縣城裡的警察局,全部投靠了日本人,他們的服裝也會隨之不同,這些縣城裡的小警察就負責維護一下人民的秩序,不要他們惹是生非,沒事欺負欺負老百姓,防範一下附近的土匪等,這種的偽軍就屬於直接服從於日本人的,隨時他們都有可能被消滅的,也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在日本人面前點頭哈腰的那一類型。

抗戰時期的偽軍有以下幾個分支:

一,溥儀旗下的偽滿洲國軍。

偽滿洲國軍是日本靠宣統皇帝的影響組建最早的偽軍,主力是張作霖的部下,張學良東北軍在西安事變後散夥的骨幹(張學良西安事變時身邊的副官負責捉蔣的孫銘九,張學良弟弟張學銘)。這支軍隊接受了長期專業的訓練,在偽軍中戰鬥力最強、待遇最好;編制也隨日軍,軍裝跟日軍大同小異,沒有太大區別。1937年5月,偽滿軍的“軍服”正式定裝,樣式基本模仿日本關東軍,比如斜革、口袋、袖章的設計等等,軍帽、戰鬥帽的帽章也日本鬼子的五芒星型,使用滿洲國旗的黃、黑、白、青、赤色的五色章。這算是軍裝最正規的偽軍,也是日本人控制最嚴密的偽軍,高級軍事主官很多由日本人直接擔任,各單位都有日本顧問。

二,軍閥殘餘的華北治安軍。

治安軍是華北偽自治政權組建的漢奸部隊,他們死心塌地當日軍侵華的幫兇,罪惡滔天,罪該萬死。百姓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把他們叫皇協軍,二鬼子。這些偽軍軍裝也比較正規,日軍給他們發薪水,發福利;出色的軍官還能去日本進修上軍校,這些偽軍多數是馮玉祥、閻錫山的部下。皇協軍也是壞的透頂的軍隊,他們直接為虎作倀,參加日軍組織的對我抗日軍民的大掃蕩,屢立戰功,受到日本軍部嘉獎。但他們的軍裝又不同於東北的偽軍,不過軍容整齊,軍裝統一。武器裝備也比較精良。



第三點其實就是淪陷的國名黨部隊,主要還是那些雜牌軍,在遭到日本人的圍剿之後,就開始投降日本,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成為了偽軍。不過在當了漢奸之後,他們的軍服依舊還是國民黨的軍服,唯一的區別就是肩章,聽說國民黨投降的這些偽軍的肩章兩面都能用,一面是國民黨的,一面是偽軍的。而他們想要用哪個身份重要翻一下肩章就可以了。抗日戰爭時期的偽軍人數超過的日本侵華的人數,這些偽軍成為了日本人侵華的幫兇,他們也是人民的敗類,對於同胞他們絲毫不會心慈手軟。民間更是有著漢奸比鬼子還可恨的說法。

整個抗日時期的關內戰場,偽軍總數高峰時約有62萬餘人(不包括地方警備隊等更雜亂的武裝),另外還有個“德王偽蒙政府”的偽軍15000人,上述所有偽軍分屬四個偽政府和侵華日軍的四支部隊(駐蒙軍歸華北方面軍指揮),派系紛雜,條件不一,由於日寇無力解決關內各系統偽軍的部隊待遇,他們的一切都靠就地搜刮而來,因此軍裝各式各樣一點也不稀奇。


大老二爺


抗日戰爭時期偽軍的來源和編成,完全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即有投敵時間的先後,也有地區的差別,更有所屬“偽政府”及其作戰序列的不同,日寇僅負責提供部分武器、管理和監視。同時,也由於這些偽軍由侵華日軍各部自行控制,不光是他們的服裝,軍需備品和糧餉標準、戰鬥力等也是各不相同,更有甚者,幾大派系的偽軍為了爭奪“正統”的名分互相之間矛盾重重,序列和軍裝更不可能統一,真是一群奇葩的敗類。

(穿偽滿軍服的川島芳子)

東北地區:最先組建的偽軍是“偽滿洲國軍”,它也是我國現代史上第一支偽軍,成分主要是投降的部分東北軍和收編的地方團隊,1932年3月9日溥儀成立了“偽軍政部”開始整編東北所有偽軍,下轄奉天、吉林等9個警備軍司令部(後改為11個軍管區)大約140000人。偽滿軍制服在1932—1937年還來不及統一,無論肩領章還是軍服式樣顏色,均沿襲了東北易幟前的奉軍軍服。

1937年5月,偽滿軍的“軍服”正式定裝,樣式基本模仿日本關東軍,比如斜革、口袋、袖章的設計等等,軍帽、戰鬥帽的帽章也類似於日本鬼子的五芒星型,使用滿洲國旗的黃、黑、白、青、赤色的五色章。這算是軍裝最正規的偽軍,也是日本人控制最嚴密的偽軍,高級軍事主官很多由日本人直接擔任,各單位都有日本顧問。



華北地區:最早下水的是偽“冀東自治政府”主席殷汝耕,這是1935年底成立的偽政權,其手下的偽軍是冀東保安總隊,全面抗戰爆發後部分保安隊反正,在通州殺死數百日本人,殷汝耕為此被日本憲兵隊關了三個月,這批偽軍的軍服模仿的也是關東軍。

平津和華北地區淪陷後,日寇“華北方面軍”為彌補兵力不足和維持治安,又扶植漢奸成立了“華北治安軍”,就是我們經常聽聞的“皇協軍”。它於193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初始兵力為15000人,高峰時期達到13個“集團”約6萬人,這算華北的正規偽軍。日偽同時還在各縣設立了警備隊,僅在河北到1942年底,警備隊的人數就已達7萬,擁有各式槍支6.3萬件,這兩者之間的軍服又有所不同。



(漢奸殷如耕)

華中地區:主要是汪精衛偽政權的“和平建國軍”,在1938年的時候,關內偽軍數量約為78000人,1940年汪精衛投敵後,關內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1942—1943年期間某人提倡的“曲線救國”口號後,使偽軍數量開始爆炸性增長,大批雜牌軍叛變成為偽軍。

由於汪精衛自詡“國民政府正統”,因此和平建國軍的軍服樣式與國民黨正規軍基本相同,差別在帽徽、軍旗和臂章等等,在抗戰最艱苦的時期,和平建國軍總兵力大約25萬人,後臺是日寇“華中派遣軍”,他們成為日寇的重要幫兇。



華南地區:在日軍的策動下,部分原國民黨地方武裝在華南部分地區淪陷後投敵,包括“偽閩粵綏靖軍”總司令黃大偉所部6萬人,“偽廣州綏靖主任”陳耀祖所部18000餘人,他們歸日寇“華南方面軍”指揮,軍裝樣式大抵與汪偽軍相同。

整個抗日時期的關內戰場,偽軍總數高峰時約有62萬餘人(不包括地方警備隊等更雜亂的武裝),另外還有個“德王偽蒙政府”的偽軍15000人。上述所有偽軍分屬四個偽政府和侵華日軍的四支部隊(駐蒙軍歸華北方面軍指揮),派系紛雜,條件不一,由於日寇無力解決關內各系統偽軍的部隊待遇,他們的一切都靠就地搜刮而來,因此軍裝各式各樣一點也不稀奇。


度度狼gg


在抗日戰爭中,偽軍的主要來源有這麼幾類。第一種是投降或者被俘的國民軍隊,有中央軍,還有雜牌軍。除此之外,日本方面也收編土匪,還有抓來的壯丁。

首先,那些土匪肯定是不能穿他們的那些衣服了,還有就是抓過去的壯丁也不能傳自己的衣服,即使是一支偽軍,他們至少也應該有著軍隊的樣子,於是日軍倒也是給他們配備了相應的裝備,一般都是土黃色的帽子還有衣服。



還有就是投降對那些人了。他們大多數在之前都有著自己的編制。而他們原先也是有著統一的服裝的。


當時也有大的偽政府的存在,比如說汪精衛,還有偽滿洲政府等等。因為他們的分區不同,所以穿著也是不一樣,汪精衛的部隊自然有著他們的服裝,偽滿政府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服裝。

還有就是那一些雜牌軍了,就比如說一些地方的武裝力量,在投降了之後都淪為了日軍搜刮的力量,而他們的服裝就是各式各樣了。甚至有的還是老百姓的衣服。


還有就是國民黨的部隊了,他們投降之後也都還是穿著國民黨的衣服,就是將標誌換了換,甚至於他們有些人的肩章都是可以兩面使用的,一面是日軍的,另一面是國民黨軍的,這才是真正的牆頭草。


圍知歷史


因為偽軍和偽軍的具體來源和派系不同,雖然都叫偽軍,血緣上都是中國人,可是卻因為來源、派系亦或者所屬不同政治勢力分為了不同的名目。

偽軍雖然都是偽軍,但是根據不同的政治勢力至少可以劃分為三類:日本直屬、隸屬偽國民政府以及單獨的偽軍。這其中日本直屬的只有當時東北的偽滿洲國軍;隸屬南京汪精衛或者是北平王克敏偽中華民國政府的和平建國軍、和平救國軍以及華北治安軍;剩下的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其他偽軍,基本上都是地方勢力,混大點之後投靠日軍給了個單獨的番號。

你比方說在中國東北的偽“滿洲國軍”,他名義上是隸屬於當時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政府,最高統帥是當時的偽滿皇帝溥儀,但實際上控制者是日本關東軍。偽滿洲國軍本身就是以日本關東軍為骨幹,收編當時沒來得及撤回關內的東北軍等東北地方武裝之後,建立的這樣一支偽軍。所以東北的偽軍軍裝是以當時的日本關東軍軍裝為基礎設計的,這一點從當時偽滿的宣傳畫裡面能看出來。

東北的偽滿洲國軍

而隸屬汪精衛的偽南京國民政府的和平建國軍本身就是原來老國民黨軍隊,直接完整編制帶械投降,然後就直接在國民革命軍原有軍服的基礎上改動一下就行了。所以那個時候汪偽的軍裝基本上就沿襲了原來國民革命軍軍裝的樣式。說個題外話,亮劍裡面楚雲飛一營長錢伯君反水之後就是投的和平建國軍。

隨便用上文的兩個例子解釋了一下偽軍服裝的不同,因為他們雖然都是投降日本人當狗腿子,但名義上還是“中國自己政府的武裝”,只是效忠於不同的“偽政府”,原因就這麼簡單。


鐵匠工坊


偽軍在大部分是來自國軍的地方雜牌軍,投降的俘虜,收編的地方民團,保安團等等,再加上日本人把偽軍看做自己的附屬作戰人員,未當成自己正規的作戰人員看待;因此服飾各式各樣,參次不齊,沒有統一標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