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思鄉之作,短短二十八個字,卻充滿了濃濃的鄉愁

故鄉對於每一位遊子來說,那都是心中的聖地,無論走到哪裡,自然而然都會想到故鄉,著名的詩人李白也不例外。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就寫過一首很感人的思鄉之作,也就是這首《宣城見杜鵑花》,這首詩在李白眾多的作品中,算不上是最經典的作品,但絕對是最能夠打動我們一首詩,通篇描寫得感人肺腑。

李白的一首思鄉之作,短短二十八個字,卻充滿了濃濃的鄉愁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 唐 ]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譯文

曾經在蜀國見到過杜鵑鳥,在宣城又見到了杜鵑花。杜鵑叫一回,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註釋

①蜀國:四川。

②子規鳥:又名杜鵑,因鳴聲淒厲,動人鄉思,故俗稱斷腸鳥,蜀地最多;傳說是古蜀王杜宇死後所化。

③宣城:今安徽宣城。 

④杜鵑花:即映山紅,每年春末盛開,正是杜鵑鳥啼之時,故名杜鵑花。

⑤三春:指春季。

⑥三巴:巴郡、巴東、巴西三郡,即指蜀國,今四川。

李白的一首思鄉之作,短短二十八個字,卻充滿了濃濃的鄉愁

這首詩是李白感物而起興的。“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暮春三月,此時寄居在宣城的李白已經昏花了老眼,忽然看到映入一片紅色,仔細一看,原來是城中的杜鵑花開了。這杜鵑花好像就是故鄉的花,而看到這一幕的李白,他的鄉思瞬間被觸動了。

李白的一首思鄉之作,短短二十八個字,卻充滿了濃濃的鄉愁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比,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通篇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卻勝過千言萬語,讓人感受到了那處濃濃的憂愁,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