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1

終於等到了一部劇,是我完全無法抗拒的“小城迷案”題材:馬志宇編劇導演,周峻緯、何晟銘、蒲巴甲主演的22集懸疑劇《漫長的告別》(又名《請不要為所欲為》)。

故事開始的時候,是2006年。女大學生尹露被害,屍體被裝在一口黑色的箱子裡,丟在了山林深處的溪流裡,一群在雨中行進的驢友,發現了箱子,兇案就此暴露,許多人的生活也就此被改變。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她被害已是七八天前的事,許多痕跡已經淹滅,加上大雨的沖刷,現場並沒有留下太多有價值的線索,只是,在盤問她的男友連舟的時候,警察知道了她最後的行蹤,在她生日那天,她沒有赴連舟的約會,而是去了附近的古城。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警察在破案,但線索稀少,進度緩慢,連舟也在“破案”,他憑著一腔悲憤和孤勇,開始蒐集線索,最終,他索性中斷學業,搬到古城,租了一間老房子住下,找了一份送煤氣罐的工作,只為找到真相。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還好,他不是一個人,負責辦案的付翔,因為這個案子,和他相遇,兩個人慢慢成了莫逆之交。兩個追尋真相的人,一個在體制內,一個在體制外,一個和受害女子無關,卻對所有被害者有著難解的關懷,另一個本來只想找到這一個案子的真相,卻逐漸看到大千世界的更多真相。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這個故事從一場兇案開始,但最後必然流向兇殘卻也溫暖,狹小卻也寬廣的整個世界。

目前,我只看到六集,但從第二集開始,我就漸漸陷入那個溫暖又兇殘的小城,看到網友說,這部劇的外景地,是他的家鄉,浙江台州的臨海,就決定將來去臨海住一段時間。

這是一個“小城迷案”故事必備的素養。

2

“小城迷案”是我給某一類故事貼的標籤,這類故事有相近的元素:安靜封閉的小城,女孩失蹤/被謀殺,質樸的警探前來破案,逐漸扯出小城幽深一面,小城的歷史浮出水面,人和人織成的網絡慢慢顯現出來。

最經典的,也是開創“小城迷案”故事類型的,是大衛·林奇於1989年拍攝的《雙峰鎮》。這部劇是美劇的里程碑,改變了美劇的氣質,讓觀眾知道,電視劇也可以拍得深沉。

從此,美劇越來越像電影,並且湧現出許多“小城迷案”故事,例如《真探》、《謎湖之巔》、《謀殺》(丹麥和美國版)、《冰血暴》、《棕櫚湖警探》、《妄想》、《昭雪》、《黑松鎮》、《小鎮疑雲》、《荒郊疑雲》、《設得蘭謎案》、《幸福谷》、《河谷鎮》、《邊境城鎮》、《迷離小鎮》。

但“小城迷案”故事,很難講得好,因為我們對它有要求。它首先是懸疑故事,得滿足懸疑故事的所有條件,邏輯得清晰,線索的出現得自然,最後的結局得意外,但又是通過所有線索,推理出的必然結果。它其次是人物故事,不論警察,還是因為兇案帶出的男女,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和主線息息相關,卻又能各自成篇。

但最重要的是,它得是一種心理感受故事,不但要給出圓滿的故事,還要滿足心理感受,要有神秘感,要適度陰鬱,卻又溫暖治癒。最後這點最難。

《漫長的告別》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女孩被殺,線索湮滅,偵破陷入僵局,她的男友連舟的行動,就非常必然,他自責,因為尹露為了賺錢供他上研究生,不得不打兩份工,並且和同學馮敏過從甚密,被馮敏帶去赴富商飯局,他懷疑,尹露的被害和這種秘密生活有關。何況,尹露失蹤那天,是她的生日,他已經約了她一起吃飯,卻對她的行蹤沒有更多的關注。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當然,對於戀人來說,不能感受對方的感受,不能分享對方的痛苦,這本身就讓人遺憾。連舟真正要追索的,其實是尹露最後的感受,她最後遇到了什麼,她在最後關頭有什麼感受。只有知道這一切,這件事才算是真正了結,他也才能走出迷局,開始新的生活。法國導演喬治·斯魯依澤拍攝於1988年的電影《神秘失蹤》,講的就是這種感受,女友神秘失蹤,男友到處追尋,甚至主動陷入殺人狂的陷阱,就是為了搞清楚,她到底遇到了什麼,她最後的痛苦有多強烈。

就像《漫長的告別》的主題歌裡唱的:“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連舟的故事,生成了一條既有懸疑感,又有感情濃度的線索。但如果整個故事,都只有連舟在破案,那這個故事,就缺乏立足點和正當性。所以,這個故事還設置了另一條線,那就是警察付翔的故事,他對刑偵工作的痴迷,他對尹露被害案傾注的情感,他和連舟的惺惺相惜。兩條線互相矯正、互相補充,讓這個故事有了更豐富的層次和角度。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付翔出身於生意人家庭,父親是個風度翩翩的富豪,但這個家庭,也曾經遭遇過悲劇,付翔的母親,在1994年,在獨自夜行的時候,被尾隨搶劫的敲頭黨殺死。付翔正是為了替母親報仇,找到真兇,才進入警界。他甚至把現場找到的唯一一枚指紋,印在鐵牌上,當做飾品掛在胸前。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多年後,兇手終於落網,他已經可以順從父親的意願,進入商界,接替父親,讓父親退休。但他發現,自己深愛這份工作,他必須承認、正視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愛。他會因為父親的話產生掙扎:“你當警察,本來就是個意外……你也該回到他原本的生活軌道,接手我的生意,再成個家”,甚至也打算辭職,最後卻還是選擇留在警局。

連舟和付翔,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傷痛,他們因為尹露被害而相遇,最終成了同盟軍。他們代表了兩條線,一條是民間的力量,一條是官方的、警察機關的力量,他們也代表了兩種視角,一種是普通人的視角,看到的是街巷裡的世俗人情,一種是官方的視角,看到的是失序和秩序重整。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這兩條線都設得非常好,如果連舟是個成年人,擁有各種資源,那麼,這個故事就缺少一種少年心氣,如果付翔是個強大但卻刻板的警察,那麼,兩條線就缺少勾連的可能。而在我們看到的故事裡,他們兩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故事因此有了充足的動力。

連舟執著卻衝動,充滿熱血卻缺乏考慮,一腔俠氣卻孤軍奮戰,於是,他總是在關鍵時刻打亂警方的佈局,又經常歪打正著促成了破案,我們既關注案情進展,又要替連舟的安危擔心,故事因此有了戲劇性,可以緊張地推進。

付翔執著卻頹廢,滿懷悲憫卻易於衝動,一腔正氣卻又格格不入,他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富人性、更多悲憫的警察,他和連舟才能形成共振,兩條線索才能有更多交集。但他又能時時矯正連舟的偏離,讓連舟回到正軌,連舟才能夠不斷成長,故事也才能不斷回到正軌。

故事的動力有了,邏輯有了,人物有了,對於一個普通的懸疑故事來說,已經足夠了,但《漫長的告別》不一樣,對於這樣一個“小城迷案”故事來說,這還不夠,還得有氣氛,神秘的、傷感的、懷舊的氣氛。

所以,《漫長的告別》的拍攝地,選擇了浙江台州和臨海古城。這兩個古城,有幾千年歷史,有特色民居,也有文物古蹟,有山水河流,也有海灣和島嶼,既有新建築,也保留了古代民居,既有曲折深巷的一面,也有明媚規整的一面。這天然就是醞釀故事的地方。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漫長的告別》就藉助古城的風物,和2006年這樣一個年代,給出了那種神秘、傷感、懷舊的氣氛。

連舟、尹露和付翔,就活動在古城裡,他們的故事,就發生在古老的街巷、斑駁的街邊攤、古舊的出租屋、廢棄的大學裡,他們的青春,和古城的斑駁,形成鮮明對照。

當連舟拿出諾基亞手機,當付翔在老辦公樓裡辦公,那種“小城迷案”該有的氣氛奔湧而出。

3

不過,為什麼是“漫長的告別”呢?雷蒙德·錢德勒的書名,借用在這裡,有什麼用意呢?

才看了六集,還不能完整地看出創作者的用意,但我願意猜,我猜,所謂漫長的告別,是和青春的告別。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中斷學業,住進古城,送煤氣罐,到警察局堵付翔的車,去危險的場所,和危險的人聯繫,生死不顧地追尋真相(煤氣站的站長說連舟“經常有一些新的傷疤”),差點連命都送掉……所有這些,都是年輕人才能做得出來的事。成年人不會這樣,但年輕人會,有利益考量的你我不會這樣,但年輕人會。就像電影《少年的你》裡,尹昉扮演的那個警察說的:“你我都不會這樣,但他們是少年。”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是少年的主題歌。

但當連舟進入古城之後,他看到了更廣闊的生活。為了讓女兒得更好,不惜放棄治療的肝癌患者;被強迫賣淫的山村女孩;慘淡經營油漆廠,和妻子為弱智兒子焦慮,天天和妻子吵架打架的鄰居老顧;陳雪和她生病的媽媽,為了送她媽媽去醫院, “整條街都給你們的三輪車讓路。”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他離真相越近,他就離青春更遠。他最終會發現,自己找到真相的願望,也是一種執念,會干擾警察破案,也會干擾許多人的生活。很有可能,他是藉助尹露被殺,藉助尋找真相,脫離正常生活,進入一段越軌的、冒險的、浪漫的偵探生活,這段生活,是他的間隔年。

《漫長的告別》:只有少年才會說出“生死相隨,獨活才可悲”

但世界這麼大,普通人的生活撲面而來,每種生活,都比他的生活慘烈,也比他的生活真實。都讓他必須找到真相,但也必須放下執念,儘快走出青春迷局,走出古城,回到軌道,開始新的、真實的生活。

就像他對那個被救的女孩說的:“回去吧,就算你什麼都沒有,你還有明天”

所謂漫長的告別,就是這樣一場向青春的告別。不知道這場告別,在這個故事裡持續了多久,連舟最終用了多長時間找到了真相,走出了古城。但我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青春需要用一生來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