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會看著別人的故事,在不經意間自己卻落淚?

槐--等待春天


不知道你看過周星馳導演的電影《新喜劇之王》沒有,女主角如夢為了夢想一直堅持努力並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這部電影我全程哭了很多次,因為感動,因為有自己的影子。

在如夢獲得成功的過程中,她經歷了太多太多,為了獲得演出機會只要求劇組提供盒飯就行,在車上吃飯那一幕很多人會哈哈大笑,其實那是一種小人物的心酸,只是為了獲得一個龍套的不能再龍套的機會而顯得那麼的不堪,有多少人每天大喊著我要努力卻永遠只是一句空話,因為他沒有信心與毅力去堅持,去從最基本開始,好高騖遠。當她的好朋友被挖掘成為一名明星後,便不認識她了,這也是對現實一個莫大的嘲諷,因為她覺得如夢跟她已經不是一個檔次一個世界的人了。她還經歷了被男友欺騙,只要你付錢,我可以一直誇你,因為你就是我的一個客戶,你付我錢,我誇你,公平交易啊,殊不知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後來如夢在試鏡的時候也是演了這樣的一幕才獲得通過,所以說這段傷害對她刻骨銘心,她要很好的演繹出來,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投入,又讓人是那麼的心疼。為了當明星,父母與她鬧掰,實際上她的父親卻一直在暗中支持著她,只是表面上並沒有表現出來,最終在馬可老師的建議下,她去試鏡並最終獲得成功,如願以償的成為了明星。這是一個小人物堅持夢想,不斷努力,嚐盡人間的酸甜苦辣,被男友欺騙,被朋友背叛、嫌棄,自己也一度試圖放棄,並最終在貴人相助下獲得成功。

所以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論是星爺主演的還是拍攝的,只要是他的電影,都會讓人看到自己的樣子,是喜劇嗎?是的,但又不是,以前看星爺的電影會哈哈大笑,笑不捧腹,現在再看星爺的電影,更多的是眼淚,因為我們看的懂了,有體會了,正所謂年少不知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借用大話西遊裡的一句話“咦,那個人好像條狗一樣”。

看了別人的電影會流淚,是因為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朗朗上口的傻giao


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了自己最柔軟的弦,無關故事內容,只是故事或者歌輕輕的觸碰到了!

聽歌哭過兩次,都是發生在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時候,第一次是在老家,那一次是鄭虹唱《someone like you》,我英語特別辣雞,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歌曲本身帶有的哭腔,音律讓人不得不仔細聽下去,在什麼都聽不懂的情況下,眼淚就那麼不自覺的掉下來了,我甚至都不知道為啥哭,心裡也沒有一點悲傷,就那麼自然而然的掉下來了。

第二次是金志文唱劉若英《為愛痴狂》,以為認真,最後我被他帶入到他的心境,淚也是突然就掉下來,可能我本身就有點感性的原因!

看電影哭過好多次,控制不住的只有一次:看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那一年,養了十四年的老狗過年時剛剛死去,看見八公就能想起老家的老狗,跟網吧,朋友推薦看的,看見小八公看著火車來的方向淚就往下掉,最後是控制不住的嚎啕大哭,一點都不誇張,整個網吧的人都在看我這個大老爺們,我朋友簡直愣住了,一臉懵逼,只是簡單的給我遞紙巾,整部影片的後半段就沒有停過,就那麼嗚嗚的哭。第二天起來眼睛都是紅的,哭的頭疼,那是哭的最痛快地一次,不用在乎其他的,就是哭。

我們有時候感動也好,憤怒也罷,可能都是在別人的故事裡面找到自己身上的印記吧!


肥胖的天鵝


其實我們,一直在哭著自己。

席慕容說,我們都是戲子,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眼淚。

每一個人生雖然故事不同,經歷不同,背景不同,結果不同。卻,最後殊途同歸,都是希望自己過得好。

或許別人的某些方面是我們的影子,或許殊途同歸中正是我們的影子。你是他的影子,他是我的影子。世界就是這樣,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而相互成長。

很多時候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別人的,在某種程度而言,也正是自己想做的。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在別人的世界流著自己歲月的眼淚。

或許,無論我們多麼甜美、世界多麼美好,而流下的淚總是鹹澀的。就像我們的旅程,最終,塵歸塵、土歸土。




淥影


看到別人說的故事,你不自覺的流淚了。說明這個故事內容觸動了你。也可以說是你曾經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這樣的事情,那麼,當你看到相同的遭遇發生在你眼前時,你就會非常認同和同情,你就會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淚。








東陽星情感故事


症狀:善良,富有同情心。

結論:此患者為正常好人一枚。

處方:建議永遠保持。

祝開心快樂。


樂乎齋牧雲山人一笑


這是很正常的,人是有感情的,對於友情,親情,愛情都是有自己堅持的東西,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一直按照自己想的認為的那樣一直做下去。



對於別人的故事,雖然可能沒有在你身上或者是你周圍人身上經歷過,但是這些故事本身包含的情感是我們一直堅持並且一直想要做好的,所以我們會感動,我們無法抑制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情不自禁的掉眼淚。



別人的故事,有的是你親身經歷或者是你周圍人經歷過的,這樣你是很能理解他些故事要告訴你什麼,要表達什麼,因為經歷是相似的,體會會特別深,情感上很容易達到共鳴,就和有些事一樣,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這樣你也是會容易落淚的。



流淚是表達感情最悲傷的一種形式,特別是撕心裂肺的哭泣,聲聲入耳,是情感達到崩潰邊緣自身一種有力的發洩方式。特別是對於重情的人,天生淚點低的人最容易發生。


痴情A小子


人是感性動物,很多故事,很多人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不下任何痕跡。歲月的無情,人就學會了細細去品味生活,融入了社會間的各種倫理關係,身邊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能夠與內心有些共鳴,悲情生悲情,喜悅共喜悅。



中間白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感覺應該是因為自己經歷過跟那些感人情節相似,非常理解當時的感覺和痛苦才會哭的吧,還有的就是那種特別易被感動的人,一點點小感動就如同感同身受一般會哭的悽悽慘慘,因人不同吧,一般那種有點單純或者對生活很認真地那種人很容易哭的,再有那種特容易傷感的人了 ,當然易哭的那種人都是值得深交的對象吧






一醉寶閣


看別人的故事引發自己心靈深處的強烈共鳴共振,恍然如夢,漸入佳境,彷彿自己就是主角,不知不覺淚水已滑落臉頰;入戲太深,情不能自已,淚水奪眶而出,淚如泉眼,前世今生躍然紙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賣氣球的土作家


當我們看著別人的故事,當產生共情時,時常在自己還未來得及察覺,便流下眼淚。

這是一種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

共情,也可以稱作共感、同理心。一個人的共情能力往往能夠引起陌生人之間一條無形的連接。

當看到悲傷的故事我們更容易產生共情,是因為痛苦與悲傷往往比快樂更容易被描寫、被傳達。

共情是理解的基礎,因為感同身受,無形中的隔閡和距離便消失了。

在共情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挖掘自己的回憶,往往共同的經歷是大部分共情是基礎。有的時候我們為他人他物落淚,實際上是在哭自己。


“為什麼我對別人的情緒格外敏感,共情能力太強會更不開心嗎?”

實質上有的人天生要比別的人敏感的多,特別善於觀察別人的情緒變化也很在乎周遭人的情緒。這種“共情能力過強”的表現大多數時候來自於長期性格的形成環境,更主要受原生家庭影響。

當身邊的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時,你常常覺得自己的情緒比他們還要強烈,似乎那也是你情緒的一部分。在觀看、閱讀影視或文學作品時,你也總是“入戲太深”,久久不能從別人的故事和情感中脫離出來。看到他人受苦,你總想伸出援手,覺得自己得做些什麼,即使別人並沒有向你求助。

相比於與沒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非語言線索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這種高度直覺被心理學家稱為“個人智力”天賦。

它由兩部分組成:人際智能即理解他人意圖、動機和願望的能力;個人內部智能即理解自己、欣賞自己、恐懼和動機的能力。

儘管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同理心更強,但在社交和人際交往中仍有困難。因為不能控制情緒和管理依戀關係,他們的“超敏感”最終可能發展為情緒風暴和情緒波動,並被壓力以及持續的恐懼遺棄和拒絕觸發。 這種現象被稱為“邊緣同理心悖論”。



總之,適當的共情有助於個人的性格發展,更能夠理解他人的不易,更能夠尊重他人。但一定不要太過於被他人的情緒影響自身的心理健康,要知道,你沒有責任去承擔他人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