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

关系的旋转木马

《囧妈》开头,我感觉自己看到的是一个囧婚。

乱糟糟的房间,还有宿醉而被门铃声惊醒的主人。

接着敲门人自己打开了房门。

穿着睡衣,胡子邋遢的伊万拿着一个台灯下楼了!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接着是要跟他离婚的妻子张路对他嘱咐要多回家看看妈妈,抱抱妈妈。

二人因为理念不同,决定不再沟通。

张路走之前,伊万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的告诉对方台灯修好了,对方可以带走。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妻子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台灯,两人争吵升级。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张路愤怒的说道:”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你难道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想让现实中的爱人变成心中的那个人,可能是大部分人婚姻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完美爱人,我们会时刻用那个完美爱人和自己真实的爱人比较,并且努力的改造对方,希望对方能符合内心深处的那个完美爱人图像。

因为有那个幻想的完美爱人,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现实爱人的不足,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甚至看不到,听不到现实爱人的想法和说话。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为什么婚姻中,娶了自己真爱的人,却依然爱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完美爱人呢?

我们可以从《囧妈》的后半段找答案。

很快我发现,伊万和自己妈妈的相处方式,几乎就是他跟自己妻子相处模式的翻版。

或者我应该说,他和妈妈相处的方式,就是他和妻子相处的方式,不过和妈妈在一起,他是被改变的人。

她的妈妈要去俄罗斯演出,并且一定要做绿皮火车,因为可以在火车上度过127个小时,也就是五天六夜的时间。

伊万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做比飞机更贵,更慢的火车。他们的俄囧从他被迫跟着妈妈上火车开始了。

他们彼此说自己的话,却不肯定听对方说话。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终于他们忍受不了彼此,开始吵架,这个时候伊万说的是:

“在你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你全都设定好了。

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我们再看伊万和她妈妈争论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伊万的心里,妈妈也一直在改造爸爸,最终爸爸抑郁而终!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另一个悲剧是,当我们对伴侣不满意,在无法让他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改变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我们开始改造孩子,期望孩子成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

孩子耳濡目染,在父母这样的情感关系和被改造之下,当他长大成人,拥有自己的情感关系的时候,他也会轻易的选择父母的相处方式,做了那个改造别人的人或者是被人改造的人。

《囧妈》中伊万之所以成为那个改造别人的人,很可能是因为内心深处对妈妈的认同。一面他在积极的反抗,反感自己的妈妈,最后却把自己活成了妈妈的样子。

这种关系就像是坐旋转木马,类似的关系模式不停的循环往复,却依然不是自己希望的生活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会一代又一代的重复这种错位的关系呢?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模仿和认同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最先模仿的人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怎么待人接物,他们就怎么待人接物,父母有什么言论,他们也很容易有什么言论。

随着他们逐渐长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可模仿的对象越来越多,但影响他们最深的依然是父母。

很多时候他们会陷入一个两难的选择中,一种是父母的影响,另外一种是自己内心滋生出的属于自己独立的思想。

这就像是连体的两兄弟,一个说往东,一个人认为应该往西,结果出现的情况就是:

伊万一边逃离妈妈,一边改造自己的妻子。

这是一种行为认同和思想逃离的矛盾状态。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情感虐待

有很多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情感虐待。

英国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在他的《天生非此》中写道“虐待是子女同父母相似的最大成因。

伊万的妈妈爱伊万到什么程度呢?

她会看着时间,让伊万喝水和排尿。

她会像投食机一样,不停给伊万喂食,不管伊万是在睡觉还是在打电话。

为了伊万可以有孩子她会经常性的私自给儿媳妇打电话,并且询问儿子的隐私问题。

而这些爱对于伊万来说是什么呢?

这是控制,是不接受他的长大和独立!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伊万对自己的妻子做了什么呢?

他不想离婚,但是却不肯说一句挽回的话,更不会道歉。

他选择的方式是搞潢妻子去美国发展的客户,宁愿把专利白送,也绝对不让张路签署协议,损人不利己的最终只是在呼喊:别走,我还爱你。

这种爱,其实就是情感虐待。

一方站在一个制高点,不停的说“我好,你不好!”

妈妈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妈妈为自己的儿子不生儿子操心,有错吗?

很多妈妈都是抱着为是为你好的心态在做事情,所以他们是好的,而孩子不好,所以才需要他们“我是为你好!”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提档,免费只为看见

《囧妈》挺不容易的,先是徐峥要求原本定于大年初一的《囧妈》提档到大年三十上映,结果引来一片骂声和质疑。

徐峥刚刚解决了提档的问题,新型肺炎肆虐,全国开始封禁,而他迅速做了一个决定,通过头条和抖音让大家大年30晚上零点后就可以免费观看。

谁知道免费了还有人骂,甚至质疑影片的质量。

听到提档消息的时候,我还十分不能理解,为什么徐峥就跟《囧妈》较上劲了,非要让人看到呢?

直到我熬夜看了之后,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儿子给自己母亲的答卷。

他似乎在告诉自己的妈妈:妈妈,我看到我们的问题了,我要改变我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他更希望千千万万个家庭,母子能看到这部电影,因关系的问题在于看见。

只有看见,才可能改变。

《囧妈》开头,伊万是不承认,或者说敢直视自己和妈妈关系存在问题的。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承认,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而看到别人和我们类似的问题,我们很可能去反思自己。

《囧妈》把似乎现实的场景搬上了荧幕,让我们在看他们的时候同时看自己。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看到之后怎么办呢?

奥利弗詹姆斯在他的《天生非此》中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1、找到自己和父母想象的地方,列出原因!

首先写出5项父母的积极心理特征和5项消极心理特征。

然后写出关于自己的5项积极心理特征和5项消极心理特征。

最后对比父母和自己的心理特征,往往我们会发现,除了特别不同寻常的特征,有很多内容是重叠的。

2、接受那些难以置信的事情

看清楚了,就需要接受。

只是有些时候承认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伊万一直责怪妈妈对爸爸的改造,他却不愿意看到爸爸的酗酒和混账,他宁愿相信妈妈的谎言,家里乱了是来了小偷,而不是自己爸爸酒醉后的杰作。

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在一段时间,特别的恐惧黑夜,尤其是自己单独住的时候。所以他几乎无法出差,而导致他害怕黑夜的原因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去旅游,只留了他和爸爸在家里,而爸爸在一天夜里毫无征兆的狠狠打了他。

当时为了找寻原因,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回忆了很多事情,却没有想到导致他恐惧的,是多年前父亲失控的一个夜晚。

3、行动起来

接受后需要行动。

在《囧妈》中伊万在火车上偶遇了俄罗斯美女,她就像是伊万的另一个自己,呼唤着要反抗,要告诉妈妈自己真实的想法。

而伊万并不敢,俄罗斯美女用自己的行动——扔掉结婚戒指,直视自己恋爱失败,并且要做回自己。这也让伊万真正的敢于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和老妈。

看到了,正视了,然后就要行动了。

《囧妈》更像是治愈系电影,一步一步引领我们,从伊万被迫坐上火车和老妈开始火车之旅,到天明争吵,然后是他们关系的改变。

他开始接纳自己的妈妈,并且想办法帮助妈妈完成自己的梦想。

《囧妈》: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个他,夫妻/亲子关系才会矛盾重重

现实中我们这一步要怎么做呢?

来一次火车之旅也是可以的,毕竟可以单独的待在一起那么长时间,很多话就敢说了,也敢去面对了。

如果不敢这样做,我们可以通过写信或者发邮件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写给父母。

很多时候不是不能相互理解,而是我们谁也没有听对方再说什么,书信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点。

当然如果你有勇气,当着父母的面说出来,跟父母做一次深入的沟通会更好。

顺便说一下《囧妈》,《疯狂外星人》等大电影都在头条,抖音和西瓜视频免费播放哦!

宅在家里这段时间可以大饱眼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