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軍閥馮德麟長子馮庸是怎樣的一個人?

聊聊文化歷史故事


馮庸(1901年-1981年)。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常委,是奉系軍閥馮德麟長子。張作霖與馮德麟為至交,馮庸與張學良同年(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出生,兩人曾結拜兄弟,並同取字“漢卿”,故馮、張兩家為世交。

1920年,馮庸從北京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回到東北軍任職。歷任東北航空處上尉參謀、少校參謀、中校參謀處長。東北軍少將航空司令、裝甲部隊司令等職。1933年,馮庸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路總指揮,參加長城抗戰。後他又歷任第三戰區崑山戒嚴司令、武漢衛戍區中將軍法執行監、軍官訓練團中將處長、第九戰區中將處長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馮庸以接收員的身份由重慶回瀋陽,任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年瀋陽解放前夕,馮庸攜家眷去臺灣。1981年,馮庸病故於臺北,享年81歲。

馮庸與張學良都受過西方文化的影響,東北軍籌辦空軍時,張學良就請馮庸幫助、具體負責建設。東北軍的空軍部隊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空軍部隊,所以說馮庸是中國空軍歷史的開創者之一是沒有什麼疑問的。

馮庸另一個貢獻就是自費創辦的馮庸大學(1933年,經張學良同意,將馮庸大學併入東北大學),不但為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而且也是中華民國第一所擁有軍用教學飛機及機場的大學。分設工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等。實行完全免費教育,他這義舉也因此頗為東北人,乃至中國人所景仰。1927年8月8日,馮庸大學成立時,年僅26歲的馮庸親自擔任校長,兼任訓練總監。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22日,馮庸被日本關東軍扣押,日軍關東軍司令本莊繁脅迫馮庸取代張學良主持東北政局,出任東北軍政首腦,組織滿洲獨立。要挾馮庸答應兩項條件:一是永遠脫離國民政府,宣佈為獨立國家;二是承認日本在滿蒙一切已得權利。本莊繁承諾:如果馮庸答應上述條件,滿洲的軍隊、政局由日方大力支持和幫助,財政也由滿鐵株式會社(日)負責接濟。遭到馮庸嚴詞拒絕。後在馮庸大學裡面的日籍教授的幫助之下,馮庸被救出。魯迅先生《“友邦”驚詫論》提到過這件事。

1932年10月1日,馮庸大學師生在北平西直門崇元觀五號的前陸軍大學校舍覆校,張學良參加了開學典禮。後來,馮庸和許多愛國師生繼續參加抗日活動。1933年,馮庸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路總指揮,參加了著名的長城抗戰。


聊以自娛2


張少帥的結拜兄弟,原奉系軍閥實力派人物馮德麟的長子,比起他的兄弟張學良,馮庸或許名氣小一點,但他一生也幹了幾件讓人刮目相看的事情,就這一點而言,比他的父親馮德麟厲害多了。當然了,馮庸無論是日後辦大學還是進入仕途,都依靠了他父親當年的聲望,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而這馮庸,他其實和張學良的性格頗為類似。



這馮德麟和張作霖是一個時代的人物,而且他們也是結拜兄弟,我們可以把他們理解為舊軍閥,因為他們思想陳留,很難接受新鮮事物。而這馮庸和張學良不一樣,在奉軍早期,他們因為接受過西方文化的影響,所以這馮庸就幫助張學良建設空軍,而東北軍的空軍部隊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空軍,因此這馮庸可以說是中國近代空軍的開創者之一。



除過從事空軍建設之外,這馮庸乾的最大的一件事情便是創辦馮庸大學,而這創辦馮庸大學的目的,我們可以從當時馮庸辦大學的三條綱領中看出“孝悌忠義、工業救國、受教育機會均等”,因而他的目的很明確,還就是為了救國強民。所以我認為,這馮庸無疑是一位愛國者,他為當時落後的中國確實幹了幾件事情。



而在九一八事變後,他先是被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本莊繁扣押,而本莊繁讓其代替張學良出任東北軍政首腦,被他嚴詞拒絕,後在其建設的馮庸大學裡面的日籍教授的幫助之下,馮庸被救出。在逃脫日寇魔掌後,他又奔赴抗日前線,組織義勇軍抗日,在大義層面來說,馮庸確實比他那個幫助張勳復辟的父親強了不少。

而這馮庸呢,總的來說,一生當過軍人,辦過學校,但無一例外,他確實愛國。我們可以認為他在那個時代嘗試著幹了很多事情,而目的就是去救這個落後的國家,所以我認為,他是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實幹家。


西北老張看世界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奉系在短時間內進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

一些人為了追求榮華富貴,加入了日本人扶持的傀儡政府擔當要職。還有一些人看破紅塵,退休下來當起了寓公。剩下的一批,則追隨張學良,加入南京國民政府麾下。

(馮庸舊照)

在奉系一眾軍閥中,馮庸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異類。儘管後來他也加入了國民政府,但在眾人為自己的前途憂愁時,馮庸卻變賣了所有家產,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他豪邁仗義的舉動,贏得了天下人民的一片稱讚。

馮庸的父親是奉系軍閥馮德麟。

按照江湖輩分來說,馮德麟還是張作霖的前輩。1916年,兩人聯手驅逐了奉天督軍段芝貴,正式掌握了東北的大權。

1917年張勳復辟時,張作霖舉棋不定,馮德麟則堅定地舉起了保皇的大旗。結果在復辟失敗後,馮德麟就被段祺瑞給關了起來。雖說張作霖與馮德麟之間存在一些矛盾,但張作霖念及當年的情誼,還是花大力氣,把馮德麟解救了出來。

出獄之後,馮德麟失去了勢力,再也沒有領兵。張作霖關照他,提拔馮德麟長子馮庸擔任空軍少將參謀長。

馮庸和張學良是同一年出生的,兩人後來還成為結拜兄弟。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張學良和馮庸二人都對西方的飛機坦克頗為重視。馮庸在東北空軍任職期間,幫助張學良,建設了一套中國最早的空軍體系。

比起張學良,馮庸對救國一途,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想讓中國強大,就必須要發展工業;而發展工業的基礎,則在於教育。

(張學良舊照)

為了實現自己“教育救國”的理想,馮庸在1926年父親病逝後,就開始準備興辦學校的事情。作為奉系老牌家族之一,馮家在東北經營了二十多年,積累了不少家產。馮庸不打算給自己留後路,他把欠債的人全部召集起來,當眾焚燒了所有借條債券。之後,他又召集典押土地的人,把地契全數歸還。在這之後,馮庸把馮家家當全部變賣,得款310萬銀元,他毫無保留地捐給了學校,作為學校的校產。

1927年春,“馮庸大學”開始破土動工。在日以繼夜的建設中,馮庸大學僅僅花了4個月的時間,就建設完成。這其中包括教室、辦公室以及學生宿舍總共有200多間,已經是當時頗具規模的一所學校了。

馮庸並不是空有一腔熱血的富二代,他的辦學理念,在當時也算是比較先進的。馮庸的教育理念,首先是貫徹了民國教育方針。此外,他還向學生們傳輸了“馮庸教育主義”。所謂“馮庸教育主義”,即“三綱”“八德”“八正”“教養”“始基”。馮庸主張,將愛國主義和民族自立貫穿到教育實踐中去。而其教學的核心精神,正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

然而,馮庸大學進行的國家民族觀教育,卻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釘。1931年9月19日,瀋陽淪陷後,馮庸大學和東北大學等高校全部被日軍佔領。日軍在學校內進行了嚴密的搜查,搗毀了大量教育設施。同時,他們還勒令學生全部離校,不準再上課。

(馮庸舊照)

作為學校校長的馮庸,也被日本人逮捕了。

關東軍看重馮庸的出身,希望馮庸能取代張學良,成為的東北領袖,加入偽滿洲的獨立計劃中。但馮庸聽說後,果斷地拒絕說:“因此若殺我,我亦死得光明磊落。死耳,誓不為賣國賊。”

在馮庸被日本人關押後,東北各界都展開了對馮庸的救援。最終,在馮庸大學日籍教授的幫助下,馮庸被日本人釋放。出獄後,馮庸迅速前往北平組織覆校工作。在他的努力下,馮庸大學於1932年10月,在北平西直門覆校成功。

然而好景不長,幾經折騰的馮庸,已然家產散盡,再無力支撐起大學的運轉了。1933年6月,馮庸向張學良請求,將馮庸大學併入了東北大學。這所為救國而生的學校,在短暫的輝煌後,最終還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實際上,早在日本侵入東三省後,馮庸就意識到了時間緊迫,“教育救國”是存在侷限性的。因此在東北淪陷後,馮庸多次組織義勇軍抗日,以實際行動來救亡圖存。

在後來的抗戰中,馮庸歷任第三戰區崑山戒嚴司令、武漢衛戍區中將軍法執行監、第九戰區中將處長等多個職務。

1981年,馮庸在臺北病逝,享年81歲。


張生全精彩歷史


縱觀馮庸一生,很難用一句話兩句話來總結,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總結的話,史論縱橫想說:馮庸先生是一個大好人!

軍閥的兒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馮庸這個人,但是大部分人都聽過張作霖的結拜兄弟馮德麟,而馮庸就是馮德麟的兒子。

在外人看來,馮德麟是奉系軍閥中的人物,他和張作霖是一個整體,但是實際上,馮德麟是張作霖最大的政敵,兩人雖然是結拜兄弟,但是因為東北政權的最高權力的爭奪,使二人明爭暗鬥。當時東北巡防營分為二十七師和二十八師,張作霖是是二十七師師長,馮德麟就是二十八師師長。

由於馮德麟比張作霖資歷老,歲數長,所以對張作霖經常指手畫腳,惡語相加,張作霖也都一再忍讓,笑臉相迎。因此,馮德麟也拿張作霖沒辦法,北京方面還是更得意張作霖。

1917年張勳復辟後,馮德麟為了自己的發展空間,於是入關擁護張勳,結果大敗,被段祺瑞抓進監獄,在張作霖的周旋下,馮德麟才得以獲救,馮德麟因此淡出政壇。

雖然馮德麟的一生是失敗的一生,但是,縱觀馮德麟的事蹟,你會發現,他也是一個能人,只不過奉天只需要一個能人,屬於既生瑜何生亮。

虎父無犬子

如果說張作霖父子是虎父犬子,那麼馮德麟父子則是虎父無犬子!

馮德麟死後,馮庸續父職擔任軍職,並且散盡家財開辦東北第一所公益性的私立大學,而且也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他的這種行為得到了東北的讚譽。

在馮庸創辦馮庸大學後,馮庸也提出了一些先進的辦學理念,比如“八德八正”“教育機會均等”“工業救國”等思想,另外馮庸還規定馮庸大學的學員,人人都要接受軍事訓練,每天強迫運動一小時。

在中東路事件時,馮庸就組織學生隨時準備開赴前線進行支援

在九一八事變後,馮庸也會同當時東北知名進步人士到南京向蔣介石請願抗日,可以說,在反對外來侵略鬥爭中,馮庸始終在進行宣傳和一系列的工作。

淡泊名利的馮庸

與大部分那些提倡愛國人士不同,像馮玉祥那樣,到處誇讚自己的事蹟,馮庸晚年定居臺灣後,生活作風低調,簡樸,反對那種紙醉金迷的風氣。

甚至於馮庸的妻子因為看不慣他的低調,甚至和他分居,但是馮庸對此亦不為所動,就像當初他和這位不被人看好的婚姻他卻一再堅持一樣。

甚至在遺囑裡面寫道:“餘歿後,不發訃聞,不登啟事,不設奠祭,不受任何賻贈,尤不刊揭生平事略。 ”生前不爭名奪利,死後亦異常低調,在第十條遺囑中,馮庸還強調,自己死後立即完成葬禮,十個小時內入棺,二十四小時內埋葬。

馮庸就是如此淡薄名利的人。

關於能夠評價或者總結馮庸的話,史論縱橫能想到的,只有“好人”“了不起”“愛國”等等。


史論縱橫


毫無疑問由於在馮庸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一直是張作霖的手下,馮庸也和張學良一起長大,這就造就了馮庸的性格和張學良有些相似。馮庸不似馮德麟,而是和馮德麟恰恰相反,馮庸不似其父親收刮民財,以自己的利益為重。馮庸確實一個及其愛國的人。


耗盡家財,創立馮庸大學。

馮庸一生之中做的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創立了馮庸大學,大學和小學不一樣,小學說辦就辦了,隨便找一些老師,也耗費不了太多的資金便可以創立,但是大學就不一樣了,第一是耗費資金及其嚴重,第二便是要有高水準的老師,因為大學是為國家培育人才。

當時看《少帥》,看到馮庸要不惜耗盡自己的所有家產辦馮庸大學,覺得這貨傻了,後來聽了他說的話,才發現他才是對的,馮庸說,

中國當時處於內憂外患,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國工業太過於落後,要想發展工業,那就需要人才,想要培養人才就要有培養人才的地方。馮庸最終耗盡家財創立了馮庸大學,這是中國第一座擁有軍用機場教學的西式學堂,雖然是私立大學,但還是免費。後來在張學良的同意下併入了東北大學。

馮庸的婚姻挺坎坷

馮庸的第一個妻子是張德林為了擁護張勳復辟的政治婚姻,可以想到,政治婚姻充滿利益關係,婚姻肯定不如意,到後來還是以離婚收尾。馮庸的第二個妻子是一個體育特長生,剛開始大多數人都是反對,後來還是走到了一起,但是最終還有由於立場不同,兩個人最終還是離婚。馮庸的婚姻一生是坎坷的。


馮庸這個人在當時的軍閥二代之中是及其少見的,為國為民,不惜散盡家財,只為振興中華。

本文由樓笙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