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種如何選種,選擇什麼樣的姜種出芽率高?

共享農業技術


生薑的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就是姜苗子,是由根莖節上的芽發育而成的。而地下莖為根狀莖,簡稱根莖,是生薑莖基部膨大形成的地下根狀肉質根莖,是將來的繁殖器官,也是主要的產品器官或食用器官,儲存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完整的根莖呈不規則掌狀。


一,選姜種

生薑的品種比較多,各地區品種之間差異較大,應結合實際選擇長勢好,產量高,適宜於本地區栽植,市場需求量大約優良品種作為種姜。如果種姜的選擇不恰當,會導致生薑出苗不整齊,長勢弱,嚴重影響生薑的產量和品質。

選用種姜時,要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幹縮,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的健康姜塊作種。生薑從催芽到"三股杈"期所需要的營養主要來自於種姜,只有種姜健壯,才能提供充足的營養,保證在生薑根系吸收到足夠的營養之前植株生長良好,避免出現營養供應不足的情況。如果選用種姜塊小,則無法滿足前期植株生長所需的營養,植株必然長勢弱,產量也低。

對於一塊生薑來說,它的芽數多少主要來自於頂芽和側芽。一般來說,疏苗型大肉姜的側芽要少於密苗型的小姜,而我們所需要的壯芽主要來自於種姜的上部芽和外側芽,這是因為頂端優勢的存在而比較肥壯,內側芽和基部芽一般是比較瘦弱的。我們播種生薑時都希望能得到健壯的姜芽,而姜芽的健壯與否除與姜芽著生位置有關之外,還與種姜的營養狀況和催芽時的溫度和溼度有關。



二,影響姜芽健壯的主要因素

一般來說,種姜幼芽可分為三級,即芽長大於2釐米,粗度為1釐米左右的大芽。芽長1–2釐米,粗1釐米左右的中芽,及芽長短於1釐米,粗為0.5–.07釐米的小芽。而我們最希望催出的是幼芽大小適度為0.5–2釐米,粗為0.5–1釐米。從形態上來看,一般壯芽為潔白鮮亮,芽身粗短肥壯,頂部鈍圓,芽基部僅見根的突起而尚未髮根,而弱根則是芽身細長,頂端尖,稍有彎曲,芽基部已發生不定根。

要想催出壯姜芽,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挑選種姜

母大子肥,只有肥胖的姜塊才能催出壯芽。一般情況下,姜球肥胖,色澤鮮亮的種姜體內營養豐富,其上發生的幼芽多數比較肥壯。凡是姜球瘦小的種姜,營養狀況較差,其發生的芽多為弱芽。所以我們要挑選肥胖的姜塊作姜種,以培育壯芽。

2,催芽時的溫度和溼度

生薑催芽時環境溫溼度是影響幼芽質量的重要因素。催芽過程中保持22–25℃的溫度條件,可使幼芽肥胖健壯。如果催芽時溫度長期高於28℃,那麼催出來的姜芽往往比較細弱,就像徒長一樣。而低於20℃時,則姜芽發芽緩慢,可能會影響適期播種。

生薑催芽時的溼度對幼芽的影響也很大,如果溼度過低,就會導致種姜表皮失水乾縮,溼度太大,導致生薑黴變生白毛,姜芽腐爛,嚴重影響發芽的速度和幼芽的質量。

一般來說,生薑催芽時的相對溼度為60%—80%。在保證透氣的前提下,儘量增加覆蓋物的厚度,以減少水分的蒸發,保證幼芽順利萌發。

三,種芽大小對產量的影響

生薑播種時催芽的大小對生薑生長及產量有很大的影響。中,小芽播種的植株雖然出苗稍晚,但中後期生長旺,葉面積適宜,光合作用強,光合時間長,能充分發揮生薑生長期長的優勢,從而提高產量。

而大芽播種後雖然前期生長強於中,小牙播種的植株,但後期正是產量形成的關健時期,大芽播種的植株卻比中,小芽播種的植株大約提前30天衰老,這正應了那句話,"關鍵時刻掉鏈子",不僅使大芽植株的莖葉生長受到抑制,光合能力下降,而且高強度光合作用的時間縮短,幹物質累積量減少,導致產量下降。

我曾在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試驗結果顯示,中芽和小芽播種的生薑均比大芽播種的生薑增產20%以上。如果你不相信,那你就可以做一下試驗。最明顯的一種現象就是,當你挑選出來的大芽最先播種的幾溝生薑,你是否發現在生薑生長的後期,姜苗子明顯低於中間用中小芽播種的生薑苗子?你可在下季生薑管理中仔細觀察一下,看我說的是否正確哈。

偷偷告訴你一個小技巧,可讓你的生薑發芽快,出苗率高,每塊種姜上的苗數增多。

四,乙烯利浸種對生薑生長的影響

乙烯利主要用於果實的催熟,如西紅柿,西瓜等。根據多年的試驗,乙烯利用在生薑的浸種上,具有一定的促進發芽的作用。

用乙烯利催芽要控制好濃度,在250–750毫克/升範圍內,隨著濃度的增大,生薑的萌芽數增加,出苗率也隨著提高。採用適宜濃度的乙烯利浸種姜種,生薑苗期生長會受到一定的抑制,但進入旺盛生長期後,抑制作用逐漸消失,且生長勢明顯增強,表現為植株高大,莖粗壯,分枝數多,葉面積大,葉片增厚,姜塊鮮重增加。但如果使用濃度過大,雖然分枝數較多,但植株矮小,分枝細弱,葉面積和鮮重都有下降的趨勢。

經多年的實踐證明,用200–500毫克/升乙烯利浸泡姜種15分鐘,有明顯促進生薑萌芽的作用,每塊種姜上的萌芽數增多,由每個姜種塊上1個芽增到2–3個芽,可增加產量20–30%。


總之,生薑芽甭管你催出多少個芽,但每一塊姜種上也只能保留1個壯芽,少數姜塊也可以保留2個壯芽,其餘的幼芽全部掰除。在催芽的過程中,同一批姜種有可能出芽時間不一致,姜芽有長有短,種植者應在全部姜種出芽後開始挑選播種,在生產上容許有長姜芽,但不容許有未現姜芽的啞巴種,否則會造成大田生長不一致,最終影響產量。


努力就好


大小均勻,姜脂多,姜芽飽滿,色澤鮮豔,沒有病蟲害的疤痕,姜在家裡如果有20片姜就足夠了。在加速種子發芽之前,先把種子掰掉,然後曬乾。將姜切成大小相近的小塊,每片上放一兩個姜芽。為了殺滅姜塊上的細菌,晴天把姜塊放在乾淨的地上曬三、四天,去掉腐壞的、乾的姜塊萌發。

2、姜籽發芽:生薑發芽的適用溫度為22 - 25℃,溫度範圍可以培養短鈍角肥壯,色澤明亮姜芽、溫度28℃高於羽翼未豐的姜芽將薄薄的,溫度低於20℃,發芽緩慢,所以當生薑發芽必須把溫度計、保溫或降溫措施及時。如果在我國北方地區,種子是在四月初播種的,就必須在三月初發芽。發芽方法-室內發芽:三月的室外溫度還不高,達不到姜發芽的條件,可以在室內進行催芽,廚房裡的溫度一般是家中最高的。將姜放入塑料編織袋中(防止水分流失)。把它平放在板上。用毛氈蓋住它以保暖。

萌發法:在野外加速萌發:本方法適用於生產發芽率較高的生薑。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平坦的土地,現在10釐米傳播幹稻草、麥秸或乾草,把三、四層的生薑,然後鋪一層乾燥的稻草,然後把一種姜把稻草,一直堆積高1米左右,然後用膜反應器姜蓋緊,周圍土壓力密封頭好,通常30天可以發芽。用已經發芽的姜種幼苗要容易得多。如果你想在春天在家種植一些姜類植物,你可能希望先發芽。這會使整個種植過程變得非常簡單。





鄉村高鑫


通常按3個步驟進行,即曬姜困姜、選種、催芽。曬姜困姜:於適期播種前20~30天(北方多在清明前後,南方則春分前後),從貯藏窖內取出姜種,用清水洗去姜塊上的泥土,平鋪在草蓆或乾淨的地上晾曬1~2天,傍晚收進室內,以防夜間受凍。

通常按3個步驟進行,即曬姜困姜、選種、催芽。

(1)曬姜困姜:於適期播種前20~30天(北方多在清明前後,南方則春分前後),從貯藏窖內取出姜種,用清水洗去姜塊上的泥土,平鋪在草蓆或乾淨的地上晾曬1~2天,傍晚收進室內,以防夜間受凍。曬種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第一,提高姜塊溫度,促進內部養分分解,從而加快發芽速度。一般姜窖內的溫度為13~14度,生薑在此溫度條件下,基本處於休眠狀態,經曬姜後,種姜體溫明顯提高。據測定,在室溫22度條件下,堆放室內而未經晾曬的姜塊表面溫度為21度,內部溫度為20度。在陽光下晾曬的姜塊表面溫度為29.5度,內部溫度為28度。

第二,減少姜塊水分,防止姜塊腐爛。由於貯姜窖內空氣溼度大,姜塊含水量極高,經適當晾曬後,可降低姜塊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過程中發生黴爛現象 

第三,有利於選擇健康無病姜種。帶病姜塊未經晾曬時,病症不甚明顯,經晾曬之後,則往往表現為乾癟皺縮,色澤灰景,病症十分明顯,因而便於淘汰病姜。

姜種晾曬1~2天后,即將其置於室內堆放2~3,姜堆上覆以草簾,促進養分分解,稱“困姜”。一般經2~3次曬姜、困姜,便可開始催芽了。

必須注意,曬姜時要注意適度,切不可曬得過度,尤其是較嫩的姜種,不可曝曬。中午若陽光強烈,可用席子遮蔭,以免姜種失水過多,姜塊幹縮,出芽細弱。

(2)選種:曬姜困姜過程中及催芽前須進行嚴格選種。選種時應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幹縮、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危害的健康姜塊做種,嚴格淘汰瘦弱癟、肉質變褐及發軟的姜塊。

(3)催芽:催芽可促使種姜幼芽快速萌發,使種植後出苗快而整齊,因而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措施。

我國南方溫暖地區,種姜出窖後,多已現芽,可不經催芽即可播種。而多數地區春季仍低溫多雨,因而應進行催芽。催芽的過程,北方群眾稱“炕姜芽”,多在穀雨前後進行;而南方“燻姜”或“催青”多在清明前後進行。催芽的方法各地也不相同。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華哥在帝維


姜種如何選擇,選擇什麼樣的姜種出芽率高?

姜,屬於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肥厚,多分枝,帶有芳香及辛辣味,在我國中部,西南部都有分佈,亞熱帶地區常見的栽培植物。姜的根莖可以入藥,鮮姜或幹品可以加工成調味料和醬菜,糖姜,它的根莖還可以提取食用油,姜的價值很高,種植也比較簡單,但是姜種選擇很關鍵。

姜種選擇需要注意的問題。

選擇高產,優質,抗逆性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可以是上一季長勢好,產量高的品種,也可以是市場上需求量大的品種,如果是市場上暢銷的品種,我們還需要特別關注姜種的發芽率。

關注姜種的質量。姜塊需要肥大,豐滿,色澤光亮,水分足,沒有腐爛現象,沒有受到凍害影響的姜種。生薑在三股杈期之前所有的養分都來自母姜,提供的營養足夠多,才能保證姜塊的發芽率,姜種催芽時,需要提前噴施新高脂膜,避免病菌侵害,可以極大地提高姜塊發芽率。

關注姜種的栽種時間。一般來說,播種前需要曬姜,就是將姜種平鋪在乾淨的地面上,曬兩到三天,然後再放回室內堆放兩三天,這個過程叫困姜,開始時間大約是三月十號前後。曬姜的好處是提高內部溫度,促進養分分解,減少姜塊的腐爛,促進養分分解可以加快發芽速度。

關注姜種的催芽方法。我們大都是用火炕加熱來進行催芽的,先用窗簾遮住光線,然後在土炕上鋪上木板,再蓋一層草蓆,周圍用磚塊砌成七八十釐米的高臺,草蓆上放滿姜塊,有條件的可以再蓋一層牛皮紙或者麻袋,然後開始加熱,溫度保持在十八到二十攝氏度,之後五六天溫度可以上升到二十四攝氏度。

姜種需要每天上下翻動一次,保持均衡受熱,等到出芽後需要切成大小不一樣的姜塊,然後就可以播種了。姜塊選擇好只是生薑種植的基礎,還需要後期追肥和管理。姜塊生長緩慢,適應期長,春天種植,秋天才能採收,足夠多的時間才能長成塊大且辣味重的生薑。

我是小李,關注農業,支持農村,愛護農民。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農業種植知識,歡迎關注我!


小李說農事


種植生薑的話對水分是有敏感的,一般的情況下它的抗旱能力是不行的,水分太多也是不行,我們要在選地的時候儘量選擇在沙質的土壤,但是也要靠近水源近的地方,這樣的話也方便灌溉和排水,至於生薑的選種。我們要選擇好的種子,比較光澤比較好的姜塊。我們也要仔細檢查姜芽是否有生機,要是沒有枯萎的就可以種植了,選地一定要現在沙質的土壤,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

選好品種,我們就可以播種生薑了,其中生薑的催芽工作是特別重要的。催芽工作做好了,它們在後期的生長中就會長得很快。

催芽之前我們需要把生薑弄成適合播種的大小,我們可以用手掰開或者用刀具把它切開都可以。切成的每小塊上面最好有一到兩顆芽;每個生薑的重量大概在六十克左右最好。

生薑掰開之後就需要曬種,大概要曬一個星期左右。曬種的主要作用就是殺死有害的病菌,促進生薑的傷口癒合。曬的時候不要把它們直接放在地上曬,先要在地上鋪上一層稻草或者席子,把生薑放在上面,曬的過程中也要不時地翻動生薑。

之後就可以進行參加催芽工作了,催芽工作的方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電熱催芽。在地上放上電熱線後鋪上兩層稻草,再加上一層報紙。種姜放在報紙上,在種姜上面蓋上報紙後再蓋上棉被或者稻草,三週左右催芽工作就完成了。

生薑播種之前需要進行整地工作,需要做一個深耕,最好能夠深耕三十到四十公分;然後再施基肥,關於肥料的使用量要結合土地肥沃程度和種植模式。要是用大棚種植的話,考慮到後期施肥比較困難,在前期我們就可以多施一些肥。播種前三天,我們可以根據土壤情況來澆水,最好還能一起撒一些草木灰進去來補充鉀肥。

催芽曬種工作做好對於生薑的種植就成功了一半,種植方式就可以不用擔。











農村巧姐


生薑的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就是姜苗子,是由根莖節上的芽發育而成的。而地下莖為根狀莖,簡稱根莖,是生薑莖基部膨大形成的地下根狀肉質根莖,是將來的繁殖器官,也是主要的產品器官或食用器官,儲存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完整的根莖呈不規則掌狀。

一,選姜種

生薑的品種比較多,各地區品種之間差異較大,應結合實際選擇長勢好,產量高,適宜於本地區栽植,市場需求量大約優良品種作為種姜。如果種姜的選擇不恰當,會導致生薑出苗不整齊,長勢弱,嚴重影響生薑的產量和品質。

選用種姜時,要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幹縮,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的健康姜塊作種。生薑從催芽到"三股杈"期所需要的營養主要來自於種姜,只有種姜健壯,才能提供充足的營養,保證在生薑根系吸收到足夠的營養之前植株生長良好,避免出現營養供應不足的情況。如果選用種姜塊小,則無法滿足前期植株生長所需的營養,植株必然長勢弱,產量也低。

對於一塊生薑來說,它的芽數多少主要來自於頂芽和側芽。一般來說,疏苗型大肉姜的側芽要少於密苗型的小姜,而我們所需要的壯芽主要來自於種姜的上部芽和外側芽,這是因為頂端優勢的存在而比較肥壯,內側芽和基部芽一般是比較瘦弱的。我們播種生薑時都希望能得到健壯的姜芽,而姜芽的健壯與否除與姜芽著生位置有關之外,還與種姜的營養狀況和催芽時的溫度和溼度有關。

二,影響姜芽健壯的主要因素

一般來說,種姜幼芽可分為三級,即芽長大於2釐米,粗度為1釐米左右的大芽。芽長1–2釐米,粗1釐米左右的中芽,及芽長短於1釐米,粗為0.5–.07釐米的小芽。而我們最希望催出的是幼芽大小適度為0.5–2釐米,粗為0.5–1釐米。從形態上來看,一般壯芽為潔白鮮亮,芽身粗短肥壯,頂部鈍圓,芽基部僅見根的突起而尚未髮根,而弱根則是芽身細長,頂端尖,稍有彎曲,芽基部已發生不定根。

要想催出壯姜芽,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挑選種姜

母大子肥,只有肥胖的姜塊才能催出壯芽。一般情況下,姜球肥胖,色澤鮮亮的種姜體內營養豐富,其上發生的幼芽多數比較肥壯。凡是姜球瘦小的種姜,營養狀況較差,其發生的芽多為弱芽。所以我們要挑選肥胖的姜塊作姜種,以培育壯芽。

2,催芽時的溫度和溼度

生薑催芽時環境溫溼度是影響幼芽質量的重要因素。催芽過程中保持22–25℃的溫度條件,可使幼芽肥胖健壯。如果催芽時溫度長期高於28℃,那麼催出來的姜芽往往比較細弱,就像徒長一樣。而低於20℃時,則姜芽發芽緩慢,可能會影響適期播種。

生薑催芽時的溼度對幼芽的影響也很大,如果溼度過低,就會導致種姜表皮失水乾縮,溼度太大,導致生薑黴變生白毛,姜芽腐爛,嚴重影響發芽的速度和幼芽的質量。

一般來說,生薑催芽時的相對溼度為60%—80%。在保證透氣的前提下,儘量增加覆蓋物的厚度,以減少水分的蒸發,保證幼芽順利萌發。

三,種芽大小對產量的影響

生薑播種時催芽的大小對生薑生長及產量有很大的影響。中,小芽播種的植株雖然出苗稍晚,但中後期生長旺,葉面積適宜,光合作用強,光合時間長,能充分發揮生薑生長期長的優勢,從而提高產量。

而大芽播種後雖然前期生長強於中,小牙播種的植株,但後期正是產量形成的關健時期,大芽播種的植株卻比中,小芽播種的植株大約提前30天衰老,這正應了那句話,"關鍵時刻掉鏈子",不僅使大芽植株的莖葉生長受到抑制,光合能力下降,而且高強度光合作用的時間縮短,幹物質累積量減少,導致產量下降。

我曾在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試驗結果顯示,中芽和小芽播種的生薑均比大芽播種的生薑增產20%以上。如果你不相信,那你就可以做一下試驗。最明顯的一種現象就是,當你挑選出來的大芽最先播種的幾溝生薑,你是否發現在生薑生長的後期,姜苗子明顯低於中間用中小芽播種的生薑苗子?你可在下季生薑管理中仔細觀察一下,看我說的是否正確哈。

偷偷告訴你一個小技巧,可讓你的生薑發芽快,出苗率高,每塊種姜上的苗數增多。

四,乙烯利浸種對生薑生長的影響

乙烯利主要用於果實的催熟,如西紅柿,西瓜等。根據多年的試驗,乙烯利用在生薑的浸種上,具有一定的促進發芽的作用。

用乙烯利催芽要控制好濃度,在250–750毫克/升範圍內,隨著濃度的增大,生薑的萌芽數增加,出苗率也隨著提高。採用適宜濃度的乙烯利浸種姜種,生薑苗期生長會受到一定的抑制,但進入旺盛生長期後,抑制作用逐漸消失,且生長勢明顯增強,表現為植株高大,莖粗壯,分枝數多,葉面積大,葉片增厚,姜塊鮮重增加。但如果使用濃度過大,雖然分枝數較多,但植株矮小,分枝細弱,葉面積和鮮重都有下降的趨勢。

經多年的實踐證明,用200–500毫克/升乙烯利浸泡姜種15分鐘,有明顯促進生薑萌芽的作用,每塊種姜上的萌芽數增多,由每個姜種塊上1個芽增到2–3個芽,可增加產量20–30%。

總之,生薑芽甭管你催出多少個芽,但每一塊姜種上也只能保留1個壯芽,少數姜塊也可以保留2個壯芽,其餘的幼芽全部掰除。在催芽的過程中,同一批姜種有可能出芽時間不一致,姜芽有長有短,種植者應在全部姜種出芽後開始挑選播種,在生產上容許有長姜芽,但不容許有未現姜芽的啞巴種,否則會造成大田生長不一致,最終影響產量。






農村故事生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生薑首先選種很重要

生薑栽培簡單,效益高。一般來說,種下100公斤的種姜,管理得好,可收到350-400公斤鮮姜,高的可達500公斤左右。現將其栽培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生薑栽培簡單,效益高。一般來說,種下100公斤的種姜,管理得好,可收到350-400公斤鮮姜,高的可達500公斤左右。現將其栽培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一、選種。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把姜種取出來。先拿到太陽下曬5-6個小時,然後選擇比較肥壯,已有細細芽尖露出來的種姜。種姜芽尖要多,用手觸摸要有像鋸齒掛手的感覺。剔除爛蔸和爛莖的病蟲害姜。

二、催芽。生薑經過曬、選後進行催芽。方法是:在室內兩邊各打兩根柱子,用條木紮成堅實的像火炕一樣,寬度根據催芽種姜多少而定,但支架必須比地面高2-2.5米。下面加溫的火不能太大,一般以出煙不出明火為好,以免對姜造成損傷。

三、栽培管理。種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加溫催芽處理後芽尖會很快長大,到4月後,把種姜取下來,選擇大而圓的芽頭,把塊莖用手掰開,一塊塊莖只留頂端健壯的一個芽尖。如果頂端沒有芽尖,側芽也可,但其餘的必須全部剝去。如果出芽率好,一般每100公斤種姜可分2000棵左右,栽培種姜要選擇稍有傾斜的山坡地,土質要比較良好,如果在平原地栽培,必須排灌都很方便,栽培時,先把地整好,備足農家有機肥,所用的過磷酸鈣和複合肥要在前兩天用人糞尿與草木灰一起堆漚發酵,然後以行溝方式栽培。一般株距30釐米,行距25釐米。

栽培時,要先把塊莖放穩,芽頭緊貼土面,不能上翹,然後用手抓一把各種肥料漚制的草木灰丟在芽頭的旁邊,再用有機肥蓋住,這樣一行行地種下去。基肥一定要施足,開挖的行溝必須達到30釐米深。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你。




農村大貓


我家每一年都會種姜。首先說一下姜種處理,姜種從哪種到催芽成熟大約需要三十到四十天。所以要根據當地氣候與種植習慣和條件,在種植前四十天從姜窖中取岀,無病無蟲的新鮮姜來晾曬!選一個天氣晴郎的日子來晾曬。

將生薑分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薑母進行晾曬後,進行保溫催芽期。如果是用專用催芽櫃,如何催芽就不用我細說了。如果自己用老土方“火炕上催芽”,可在中間放一枝溫度表來把握溫度。一般頭十五天在二十五度左右,十五天過後可見生薑己經露岀如黃豆的的小嫩芽,可以把溫度降下一二度後一直平恆到最後。

然後是挑選姜種,一定要留最粗最壯的姜芽為宜,一薑母一芽,特別好一般粗大也可留倆芽,但不宜太多倆芽的姜種,把細小的芽都刮乾淨,好保證姜的產量,和大片姜。






湘村三妹


生薑是特種經濟作物,近年來市場需求呈增加趨勢。但目前生薑栽培品種多屬地方品種,長年種植和不正確的留種方法導致種性退化,影響了姜的產量和質量。冬初是生薑採挖季節, 要注意選留好姜種, 以復壯種性。

姜種如何選擇

1、選擇優良品種的優良單株留種

較好的地方品種有湖北的來鳳姜、山東的萊蕪姜、四川的竹根姜、廣州肉姜、餘杭黃瓜姜和廣西大白姜等。生薑生長期一般6個月左右,9 月中下旬採挖子姜,11月中下旬採挖老薑。目前農民留種姜,往往隨意以剩餘的商品姜作為種姜,導致姜的種性退化。因此留種時應選擇栽培條件好、管理水平高的上述優良品種的高產姜田,在採挖前選擇其中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的優良單株作上標記,在9、10月採挖時,只收商品姜,將留種單株留至11月上中旬或霜凍前後再採收。

2、選用留種單株的主莖姜塊或一級分枝姜塊作種

長期以來姜農都是採取以姜蔸為單位,將姜的主莖及其一、二、三分枝所結姜塊混合留種。而姜的主莖、一級分枝與二級分枝、三級分枝姜塊作種的後代性狀差異很大,以萊蕪姜為例,主莖和一級分枝姜塊作種的後代,株高為86釐米,而二級分枝和三級分枝姜塊作種的後代僅為82釐米;前者的分枝數達14個和13個, 而後者的分枝數分別為10個和9個;前者的姜瘟發病株率較低,產量較高。因此,只能用所選優良單株中的主莖和一級分枝姜塊作種,二級和三級分枝姜塊作商品姜上市。

3、姜種要單藏

採收回的姜種,要採用地下窖藏,窖溫保持在15~20℃,相對溼度以60%為宜。要勤加檢查,注意防霜凍和雪風,四川及江南等地一般12月上、中旬封窖,北方應提前封窖。

什麼樣的姜種出芽率高

1、與姜種有關

姜芽的健壯與瘦弱與姜塊的養分狀況,幼芽的著生位置有關。種姜肥胖鮮亮,成熟度適中,其上長出的芽子就好;反之如果種姜皺縮脫水,養分不足,催出的芽子就瘦弱。幼芽著生在姜種的上部或外側,芽子一般都很肥大;長在內側和基部的芽就比較細弱姜芽一般分大中小三級。①大芽:長超過2釐米,粗0.8-1釐米,芽基部以發生不定根。②中芽:長1-2釐米,粗1釐米左右。③長不超過1釐米,粗0.5-0.7釐米。

2、與溫度有關

幼芽的好壞與催芽時的溫度管理關係密切,播種的中小短壯芽可比播種大壯芽增產20%,壯芽在生產中還表現出根系吸收能力強,後期不早衰等優點。要想催出短壯芽就必須做好溫度管理,生薑萌芽溫度在16-30℃,若培育短壯芽,溫度以保持22-25℃為宜,如果超過28℃,容易萌出細弱的瘦芽;倘若低於20℃,出芽時間過又長,會影響適時播種。

綜上所述:挑選姜種應在選擇優良品種的前提下選擇優良單株的主莖姜塊,為提高姜種的出芽率應選擇肥胖鮮亮成熟適中的種姜並做好催芽時的溫度管理,為之後的生薑種植高產品質打好基礎。

以上就是對姜種如何選種以及選擇什麼樣的姜種出芽率高的相關闡述,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共同探討進步。同時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我是“大妹子香香”,感謝您的閱讀!


大妹子香香


生薑首先選種很重要

相信大家都比較瞭解,一般情況下是大家要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進行種植,因為這個時間段的話,對於生薑的發芽率來說還是很有保障的。但是大家在決定種植之前,也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催芽工作,因為生薑如果沒有做好必要的催芽工作,造成的後續影響很大。每年的3到4月份這段時間都建議大家可以開始種植,但如果是北方地區的話,可能時間上稍微晚一些,通常需要等到每年的4月份到5月份左右進行播種,但是在播種的時候,大家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首先大家一定要注意選種的問題,種植的過程當中祝大家忽略了這個問題的話,那麼很多的農戶可能就選擇了,一些不太適合生長的品種。那麼這樣的品種,一方面可能是不太健康,另外一方面是可能不適合當地的土壤以及環境,這種情況下它們就很容易在土壤當中出現腐爛變質的現象。最好的情況是大家要保證將種的大小,最好保持在50到100個左右,並且最好帶有兩個姜芽,這樣的品種在種植的過程當中還是比較有利的。

但是如果大家想要將種提早達到發芽的目的的話,也建議大家還是要做好催芽工作。通常情況下大家催芽的時候,儘可能的保證溫度在25℃左右,如果大家能夠注意到這一環節的話,一般在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夠看到它們正常發芽。這可能是我們種植生薑的時候必須要經歷的一環,畢竟它們在土壤當中的成活率不太高,因為它們的植株抵抗力比較弱,所以這個問題大家還是要注意。

另外一方面是大家在種植的時候最好觀察一下生薑的生長習性,生薑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喜歡溫暖環境的植物,所以它們對於一些比較寒冷的天氣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不過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比較少見,因為大部分的生薑都是在南方種植的,北方地區也有種植生薑的,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太適合連做,而且土壤千萬不要過分潮溼,尤其是在夏季來臨的時候,大家最好要關注這個問題。

因為夏季來臨的時候,整個土壤當中的水分蒸發速度都會比較快,一旦比較快的話,很多的朋友可能就會大量的澆水。但是如果我們長時間澆水的話,其實會影響到整個植株的生長,另外一方面是它們可能處於一種相對潮溼且寒涼的環境當中。這種環境下就可能會導致生薑出現比較明顯的損傷,所以大家才栽種的時候,要考慮到這個方面的問題,對於澆水的問題來說,應當是見幹澆溼即可。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施肥的問題,生薑對於肥水的需求量,其實一般它們並不需要太多的養分,但是大家在此時還是要注意適當的提供一些生薑的生長期,通常情況下是需要追肥三次的。首先大家一定要注意施足基肥,到了生長期之後,大家就一定要注意及時追肥,第一次追肥應當是在苗期的時候進行。第二次追肥應當是漲到9月初的時候,大家可以適當追肥,第三次則是在第二次施肥過後的一個月左右,可以使用一些複合肥。

很多的農戶對於生薑的肥料問題一直都很關注,因為大家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它們的植株抵抗力比較強,但事實上是這樣,對於生薑來說,可能沒有任何的保障。大家在肥水的使用上一定還是要做出相關的調整,千萬不要單一的採用某一種方式,因為整個植株生長是連為一體的,所以單純的使用某種方式是沒有效果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