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是必然的嗎?

千水千山


問題覺得是必然 自己太作 不死不行啊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作為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被漢高祖劉邦稱為漢初三傑,被蕭何稱為“國士無雙”,更被後世譽為“兵神”“兵仙”。

作為戰必勝,攻必取,為大漢立下不是功勳,集王侯將相與一身的韓信,為何在沒有謀反的證據,直接被呂后下令殺害了呢?

其實這跟韓信在征戰時期做的幾件事有關。

韓信是淮陰人,早前家貧,卻志向遠大,不事生產,其實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胸懷天下,卻解決不了溫飽,常常餓肚子。當時在河邊洗衣服的漂母,看韓信可憐,於是給他飯吃。甚至受到當地的屠夫,被逼從屠夫胯下爬過。可以說,韓信在早期混的相當失敗。

後來天下大亂,韓信覺得機會來了,先是投奔項梁,不受重用,後來又投奔劉邦,還是不受重用,胸懷奇謀,卻無人賞識,韓信鬱郁不得志,幸好蕭何慧眼識英雄,向劉邦鄭重推薦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方得以施展自身的才華。

韓信在被劉邦拜為大將後,逐漸在天下嶄露頭角,但是隨著韓信的功勞越來越大,韓信開始逐漸驕縱自滿,做了幾件不該做的事。

第一件事

劉邦命令韓信去進攻齊國,同時又派酈食其去勸降齊王田廣,在韓信未到齊國時,前方就傳來消息,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投降,韓信本想停止攻擊,但是韓信的手下說:“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於是韓信嫉妒酈食其功勞,繼續攻打齊國,導致齊王烹殺酈食其。而酈食其又是劉邦心愛的謀士,此事讓劉邦心有不滿。

第二件事

韓信在攻下齊國後,自恃功勞大,逼迫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為了大局考慮,出於安撫韓信,才答應他封他為齊王。自恃功勞而向主公討爵位,甚至擁兵自重,以此來逼迫君主,韓信犯了臣子大忌,可以說已有不臣之心,從此劉邦對韓信最後的信任也消失殆盡,只剩下相互利用。

第三件事

劉邦封了韓信作為齊王后,與韓信和彭越約定兩線出兵,合圍項羽。沒想到劉邦進軍後,韓信與彭越並未按約定未出兵,害的劉邦大敗。最後為了能夠調動韓信與彭越,劉邦只得聽從張良的計謀,又封了大量的土地給韓信和彭越。彭越暫且不提,本是就不是劉邦的人。但是韓信可是劉邦嫡系,他是憑藉劉邦的賞識才有今天,而在劉邦用人之際,竟然擁兵自重,以此來要挾主公,已經犯了臣子大忌。

綜上所述,韓信其人是由能力,但是平臺畢竟是劉邦給的,沒有劉邦也就沒有他今天。就像現在很多人一樣,錯把平臺當本事,這樣的話,利用價值完了,人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後來呂后殺韓信,劉邦也只是默認而已。

我簡單的總結一下

1.性格孤傲,他在軍中幾乎瞧不起任何人,劉邦他都不放在眼裡。

2.喜歡顯擺自己,例如韓信點兵,當著劉邦誇自己。

3.太過本事,一旦韓信反叛將造成嚴重後果,張良稱他為“國士之無雙”,功高震主,劉邦擔心漢室江山傾倒。

4.太單純,太天真,我們承認韓信這個人很聰明,從軍事才能和忍受胯下之辱可以看出這個人非常機靈,但是也可以看出他很笨拙,在一些場合看不出來,很不成熟,劉邦在殺他之前內心非常糾結,給過他無數次機會,可他老是看不透,以為劉邦一定會相信他,還逼迫劉邦封他為王。

5.政治無能,不會治理,軍事能力強但政治方面弱。

6.猜不透人家心裡,不琢磨事兒,劉邦殺他前,他手下謀士紛紛提醒他藉機反叛出去或者一走了之,可他不聽勸,依然天真地以為劉邦要對自己加官進爵。

7.不怕被殺,劉邦之前曾說過他死的時候列出了看不到天…等一系列條件,他對於會被殺掉連考慮都沒考慮。這幾條均或多或少導致了韓信的死亡。

拓展知識

在中國西漢的歷史上,韓信是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物,一方面他是漢帝國偉業的創造者,在楚漢戰爭中表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幫助劉邦戰勝了項羽。另一方面,他在漢初劉邦分封的諸侯王當中,處境最為尷尬,一直都被劉邦懷疑,不斷降低韓信的爵位和剝奪韓信的封地。那麼韓信這個人物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我們需要用更加全面的眼光來審視他,只有全面、客觀地認識,才能得出更加符合真相的韓信人物形象。

長期以來的歷史研究中,對韓信的評價有兩種不同截然不同的類型。一種認為韓信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物,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韓信殘忍好殺。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韓信這個人物呢?客觀地講,韓信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是兼具兩種不同的性格特色的,因為在不同情況下會出現不同的反應。首先來說,韓信作為一名軍事領袖,他的才能無疑是極其優秀的,但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臣子,他卻缺乏必要的隱忍和氣量。

韓信這個人物的歷史典故在中國歷史上十分豐富,每個人都可以毫不費力地講出若干與韓信有關係的成語典故。關於韓信的故事,也是有兩個極端的表現,既表現了忠義和誠信,也表現了殘忍和背信棄義。我們分別來梳理這個問題。

關於韓信正面形象的故事主要兩個。一個故事是講述韓信小的時候,接受漂母的幫助。漂母就是在河邊洗衣服的一名婦女(也有學者說“漂母”這個詞是當時的一種職業,這種職業的工資很低),韓信早年落魄的時候,收到了這個漂母的幫助,等到韓信功成名就,用千金饋贈給這個婦女。這個故事展示了韓信重信重義的人物形象。另一個故事是韓信曾經兩次拒絕敵軍的賄賂,拒絕了背叛漢高祖劉邦。這也體現了韓信一諾千金的人物形象。

但是韓信的形象的對立面也很明顯。史書中記載,他曾經受過胯下之辱,但是對侮辱他的人韓信十分寬容,竟然以德報怨。但是史書同樣記載了曾經又一次韓信在一處亭長家留宿,亭長的妻子很不待見他,做很差的飯菜讓他吃,韓信對這個問題卻絲毫不忍耐。有的學者認為,韓信之所以能夠寬恕胯下羞辱他的人,是因為韓信擔任楚王時期,為了沽名釣譽選擇對羞辱自己的人寬大處理的態度。但是為何他對亭長的作為耿耿於懷?這就很難講清楚了。

通常來說,韓信就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之所以韓信可以忍受胯下之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擁有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率領軍隊縱橫天下。為了保全這個理想,韓信可以忍受胯下之辱,因為如果一怒之下將羞辱自己的人殺死,可能韓信的長遠志向就不能實現了。此外,有學者指出,韓信的所謂“不忍叛漢”實際上有一種可能就是在這個問題上,韓信表現的優柔寡斷了。他可以在功成還鄉時,一飯千金表現自己的俠士風氣。但是,一旦面臨到威脅自己生命的話,他就選擇出賣自己的朋友以圖保全自己的性命。從這個特點上看,韓信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從上面的材料,我們已經認識到事實上韓信的為人處世有其自身的不足。首先來說,韓信是一個貪功好利的人,他在劉邦危難之際竟然仗勢要挾劉邦封賜自己為“假齊王”。這個行為不僅惹怒了劉邦,也讓以劉邦為中心的勢力集團加深了對異姓諸侯王的懷疑。其次,韓信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恃才傲物的品格特點。此外,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韓信作為六國舊貴族之一,他的思想深處有著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對時代的把握不夠敏銳。劉邦作為平民出身的統治者,它能夠擺脫舊有思想的束縛,對於劉邦而言,分封制不過是一種手段,用於鞏固新成立的政權。但是韓信和項羽同劉邦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時代觀念仍然停留在分封天下的格局,他們的目標僅僅停留於裂土封侯的層面。

總得來說,我們對韓信的認識確實還存在著爭論,但是整體而言,我們已經可以確定一個基本的方向,那就是他既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優秀將領,同時又是一個充斥著“人性”色彩的正常人,在他身上善惡雜存的現象是十分正常的。









帝天陌


1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當時一流的軍事家。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當權者非常忌諱

因為劉邦擔心如果他造反,很難壓制,所以必須除掉

2韓信本身缺乏政治家的嗅覺,認為劉邦不會加害於他,帝王眼裡,是千秋萬代江山,而不是潛在威脅,韓信恰恰是最大的潛在威脅


貓眼溜溜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作為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被漢高祖劉邦稱為漢初三傑,被蕭何稱為“國士無雙”,更被後世譽為“兵神”“兵仙”。

作為戰必勝,攻必取,為大漢立下不是功勳,集王侯將相與一身的韓信,為何在沒有謀反的證據,直接被呂后下令殺害了呢?

其實這跟韓信在征戰時期做的幾件事有關。

韓信是淮陰人,早前家貧,卻志向遠大,不事生產,其實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胸懷天下,卻解決不了溫飽,常常餓肚子。當時在河邊洗衣服的漂母,看韓信可憐,於是給他飯吃。甚至受到當地的屠夫,被逼從屠夫胯下爬過。可以說,韓信在早期混的相當失敗。

後來天下大亂,韓信覺得機會來了,先是投奔項梁,不受重用,後來又投奔劉邦,還是不受重用,胸懷奇謀,卻無人賞識,韓信鬱郁不得志,幸好蕭何慧眼識英雄,向劉邦鄭重推薦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方得以施展自身的才華。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清風說史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韓信為什麼會被呂后所殺

韓信的軍事才能在當時無人可比,如果造反,誰可以阻擋

初出茅廬的韓信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策略大獲成功,結果劉邦的漢軍從四面環山、出入極其困難的漢中盆地,一下就佔領了陝西省的平原,使得劉邦的漢軍擁有了與西楚霸王項羽的楚軍爭奪天下的根據地。之後的韓信採取木罌渡軍的戰術滅亡了魏國,用背水一戰的戰術滅亡了趙國,用半流而擊的戰術滅亡了齊國,最後在垓下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戰術戰勝了項羽。試問這樣的韓信誰不害怕呢?

韓信在政治上太幼稚

韓信在一定程度上的居功自傲是他被劉邦懷疑的一個重要原因

韓信,在滅齊之戰時,就挾功自傲,請封為假齊王,劉邦出於大局考慮,封韓信為齊王。你想這個時候,劉邦能舒服嗎?能不心裡有疙瘩嗎?雖然在劉邦滅亡項羽之後,封韓信為楚王。由於蒯通曾給韓信提議三分天下,韓信在當時沒有聽從。後來,有人誣陷韓信,韓信從楚王降為了淮陰侯。這時候的韓信,心裡面能不起反心嗎?既然有了反心,他能不行動嗎?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馴鹿歷史




岳飛當年被殺,韓世忠找秦檜理論,秦檜回答說岳飛被殺是“上意”,韓世忠就沒話說了。韓信之死與岳飛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他曾經多次得罪劉邦,他的死,絕對不是呂雉多麼殘忍,多麼專行,也不是蕭何多麼會算計,這完全是他與劉邦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劉邦雖然在蕭何的推薦下重用了韓信,但是對他一直不放心,每當韓信打了大勝仗,每當劉邦在項羽的逼迫下進入絕境,劉邦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奪取韓信的兵權!韓信對此也一直都是無怨無悔,但是當他率領幾千士兵平定了趙國、燕國、代國以及齊國以後他還是有點飄了——他竟然以要挾的姿態逼迫劉邦承認了齊王的地位。這種事不論放誰身上都是難以接受的,但是劉邦沒辦法啊,只能向韓信低頭了,但心裡那個恨啊!



所以,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首先履行約定,把韓信封為楚王,向全天下展示了他開闊的胸襟,但是,很快便有人舉報韓信企圖謀反,劉邦還是向全天下展示了他開闊的胸襟。隨後,又有人舉報韓信謀反,這次劉邦沒有出面,呂雉和蕭何把他殺了。

請問,呂雉準備殺韓信的時候,劉邦知情嗎?


國史通論


引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一、韓信為什麼會被呂后所殺

韓信的軍事才能在當時無人可比,如果造反,誰可以阻擋

初出茅廬的韓信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策略大獲成功,結果劉邦的漢軍從四面環山、出入極其困難的漢中盆地,一下就佔領了陝西省的平原,使得劉邦的漢軍擁有了與西楚霸王項羽的楚軍爭奪天下的根據地。之後的韓信採取木罌渡軍的戰術滅亡了魏國,用背水一戰的戰術滅亡了趙國,用半流而擊的戰術滅亡了齊國,最後在垓下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戰術戰勝了項羽。試問這樣的韓信誰不害怕呢?

二、韓信在政治上太幼稚

韓信在一定程度上的居功自傲是他被劉邦懷疑的一個重要原因

韓信,在滅齊之戰時,就挾功自傲,請封為假齊王,劉邦出於大局考慮,封韓信為齊王。你想這個時候,劉邦能舒服嗎?能不心裡有疙瘩嗎?雖然在劉邦滅亡項羽之後,封韓信為楚王。由於蒯通曾給韓信提議三分天下,韓信在當時沒有聽從。後來,有人誣陷韓信,韓信從楚王降為了淮陰侯。這時候的韓信,心裡面能不起反心嗎?既然有了反心,他能不行動嗎?

三、狡兔死,走狗烹

韓信,是劉邦建立大漢天下的開國元勳,更是漢室天下的最大隱患。劉邦作為一個軍事能力遠遠不如韓信的領導者,劉邦是有心理危機的。當劉邦在冤枉韓信時,就已經在開始準備除掉韓信了。他開始在政治上打壓韓信,剝奪了他的王位和軍權。劉邦一直在佈局,逼反了韓信。政治幼稚的韓信,恐怕到死都無法猜透劉邦的心思。


普通的歷史愛好者


歷史不會回頭,但可以評論,個人認為韓信被殺是必然的,這是他性格上的缺陷,加上他還不斷作死,心態很作死,行為更作死,除非他能早死,否則遲早被殺。

先說一說他和劉邦的關係,劉邦肯起用他是冒了大風險的,韓信當時一無功績,二無勇名,全賴劉邦近臣夏侯嬰和蕭何的推薦,居然封了韓信作大將軍,劉邦可以說是韓信的伯樂。

韓信的能力確實是幫助劉邦扭轉乾坤,平關中,定趙魏。但這時的韓信的心態開始膨脹了,私自攻擊已經投降的齊國,更間接害死了劉邦的得力外交官酈食其,更過分的是韓信居然還要求劉邦由自己暫代齊王,這可以說是騎在劉邦頭上拉屎,劉邦雖然為大局忍了,不過二人的關係出現了大的裂痕。

後來,劉邦打敗了項羽,沒了後顧之憂,就將韓信改封成楚王。之後有人不斷告發韓信謀反,為此劉邦使計捉了韓信,將他囚禁了起來。這個時候,劉邦大可以把韓信殺了,一了百了,卻只是眨了他為淮陰侯,軟禁在京,就地監視。事實上,劉邦是不信韓信會謀反的,甚至韓信在京時,還多有來往。把韓信貶了,一來是不想他在外面太浪,二來也是就近監視,防止事端。劉邦在得知呂后殺了韓信後,心情也是很複雜,既慶幸又惋惜,他對這個自傲的部下還是有感情的,不是說一心一定要處死他,反而多有愛惜之意。

討論韓信之死,很多時候會忽視了呂后,處死韓信的人不是劉邦,而是他老婆呂后。漢代的制度算是一種夫妻店的形式,皇后在朝中有很大的權力。韓信想要不死,首先是要處理好他跟呂后的關係。

可惜的是,韓信沒有處理好。韓信在被貶後,心態就崩了,常常裝病,在家不出,又恥於和周勃、灌嬰等人同級。我說這些人可是皇帝的發小,同級又咋地了? 更過份的是,人家樊噲因為敬重韓信,都行了跪拜禮恭迎恭送,但韓信卻要看不起人家,樊噲可是呂后的妹夫,漢初的勇將,連項羽都欣賞的人,你韓信憑啥瞧不起人? 這件事傳到呂后耳中,自然認為韓信瞧不起的是她,殺心自然已起。

劉邦身為第一代皇帝,其實是不虛韓信的,問題是第二代的太子劉盈。呂后之後都是為他兒子能順力接位而努力,漢初三英中的張良和蕭何都在幫助呂后鞏固劉盈的地位,但自傲的韓信卻什麼都沒做。這些能帶兵打仗的開國將領可算是呂后的眼中釘,肉中刺,連無罪的彭越都剁成肉醬,更何況是平素行為誇張的韓信。

韓信想要平安,當時只能在私下通過張良或蕭何結好呂后,暗中向呂后和劉盈示忠,再結好當時的劉邦的老兄弟和功臣們,成為漢初功臣集團中的一員,而不是一個異姓王。可惜的是韓信雖然是一個軍事天才,但做人方面和情商太低,成為齊王后,整一個小人得志的嘴臉,被貶後,也只顧發洩自己的情緒,沒有好好疏理當時的情況,對樊噲申出的橄欖枝視而不見,自己向死路狂飆。


我行異


淮陰侯韓信被殺的原因主要是投靠匈奴,後被柴武屠平參合城斬殺。韓信被劉邦封為韓王后犯下了三條罪狀:

1、韓信南面稱王後,在滎陽保衛戰中戰敗,被項羽關押。

2、匈奴進犯都城馬邑時,韓信並未對仗反而屢次求和。

3、韓信被懷疑後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



小飛鴻


自負的劉邦,在韓信的軍事能力面前,始終不自信,難自安。劉邦奪得天下,做了皇帝以後,韓信的這種本領,自然被警惕,被猜忌,被提防,被管控。韓信被殺有其必然性。

楚漢彭城之戰,劉邦不用韓信,親自指揮五十六萬諸侯各國聯軍,一舉攻佔了楚國首都彭城,結果被項羽統領三萬楚軍擊潰,慘敗而歸。其最重要的敗因,在於劉邦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當時,這種超凡出眾的能力,唯有韓信。

正是因為此,垓下之戰,劉邦不得不將指揮權交給韓信,讓韓信指揮六十萬聯軍,一舉擊敗項羽。也正是因為此,劉邦奪得天下,做了皇帝以後,韓信的這種本領和軍中地位依然是他和呂后的眼中刺,必須拔出他們才能安心。

史書上說,劉邦親征陳豨期間,呂后與蕭何留守長安,分別負責宮廷與政府的政務。就在這個時候,淮陰侯府的小吏,舍人樂某有重大過失。韓信囚禁了樂某,有意處死他。樂某的弟弟樂說,秘密上書呂后,密告韓信勾結陳豨,裡應外合,謀劃偽造詔令,赦免長安諸官署的刑徒官奴,趁夜襲擊長樂未央兩宮,攻擊呂后和太子。如今部署已經排定,只等待陳豨外應的消息到來,就行動舉兵。

據說,呂后得到密告後,準備詔令韓信前往長樂宮,逮捕處置。因擔心韓信及其黨羽生疑不來,於是先召見相國蕭何商量共謀,指使人偽裝成劉邦軍中的使者,回京報告陳豨被誅殺,叛亂已經評定的喜訊。於是,呂后一聲令下,在京的群臣,紛紛前往長樂宮慶賀。蕭何特別派人告知韓信說:“雖然有病,也要勉強走一趟”。

蕭何是韓信的引薦人,忠厚謙恭。韓信信任蕭何,打起精神前往長樂宮。進了宮門,早已準備好的武士們,立即逮捕了韓信,捆綁押送到長樂宮鍾室。當呂后宣佈謀反罪狀,行將斬首處刑時,韓信只留下一句話:“我當年不用蒯通的計謀,如今反被女人詐騙,豈非天命使然!”

斬殺韓信後,呂后一不做二不休,立即部署軍吏,包圍淮陰侯府,將韓信一家悉數逮捕處死,進而,下令逮捕韓信妻家和父母家的親族,一律處死。以夷滅三族的殘酷手段,斬草除根。





甄逸少


淮陰侯韓信被殺的原因主要是投靠匈奴,後被柴武屠平參合城斬殺。韓信被劉邦封為韓王后犯下了三條罪狀:

1、韓信南面稱王後,在滎陽保衛戰中戰敗,被項羽關押。

2、匈奴進犯都城馬邑時,韓信並未對仗反而屢次求和。

3、韓信被懷疑後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