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劉邦爭奪天下的不是項羽而是曹操,誰會取勝?

彩雲東昇戴寶山


這是關公戰秦瓊的升級版劉邦戰曹操啊?!

歷史沒有如果,劉邦和曹操作為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是沒法在現實裡碰頭的,所以也很難回答結果如何。但是作為一名受過袁隆平老爺子恩惠的人,我決定說說我的看法。

劉邦、曹操都是極為出色的統帥,只是在能力上有所區別。劉邦的強項在於御人,戰爭謀劃和指揮能力只怕遜於曹操。而曹操既能御人,也有極強的大局觀察和把握能力,更有出色的戰略戰術指揮能力。但戰爭從來就不是單純的雙方統帥能力比拼,還要考慮雙方陣營的其他武將謀士能力,劉邦一方有韓信、張良、蕭何等及其優秀的軍事、戰略、後勤專家,曹操也有荀彧、郭嘉、五子良將等一時猛人,陣營實力上雙方其實不分上下。

劉邦能屈能伸,可以在項羽面前裝孫子,可以在兩軍陣前讓威脅殺他老爹的項羽分一碗老爹肉湯喝,夠不要臉,最終就把項羽滅了。曹操誤殺恩人呂伯奢而毫無愧意,臉皮夠厚心夠狠。說明兩人都是現實主義者,精於計算利益,不會輕易被情緒左右,對對手絕對趕盡殺絕。這個前提下,就保證了兩人即便是偶有失利,甚至被逼絕境,也不會羞憤自殺,而是會採取各種手段生存下去接著幹,大家沒完沒了至死方休。

鴻門宴也多半不會發生,因為雙方都差不多,都是夠黑夠狠的主,真要辦鴻門宴還不知道是誰要殺誰。但不管誰來辦鴻門宴,另一方一定不會來,大家都是老江湖,誰不知道誰啊,誰會傻乎乎地把脖子送到一個心狠手黑的主手上?

所以,當劉邦對上曹操,如果是劉強曹弱,曹操完蛋。如果劉弱曹強,劉邦over。如果雙方相當,勝負就隨緣了。





長史如歌


先說結論:我覺得即便把項羽換成曹操,勝利的仍然會是劉邦。

當然 ,曹操的綜合實力肯定比項羽強太多太多。項羽這種人,如果放到三國,也就是另一個加強版的呂布,完全不具備做主公的能力。

那麼,曹操和劉邦相比呢?

從雄才大略的角度來看,曹操完勝劉邦。但是搶奪江山,其實不需要主公擁有雄才大略,他只需要把擁有雄才和擁有大略的人才聚集到自己身邊就行,只要能夠讓他們替自己效力就行。

這方面,劉邦強於曹操。

曹操也擅長用人。但是仔細看一下歷史,就會發現:曹操用的人,不管是謀士還是武將,都是不如他的;而劉邦呢,他使用的文臣武將,都是遠遠強於他的。

論文,劉邦在張良和陳平面前就是個傻子,很多事情,都是張良和陳平替他謀劃的,他只有聽從的份兒;論武,韓信笑話他只能帶兵10萬——也就是兵團司令的級別,再多了就超過其能力了。

可是很奇怪,張良、韓信這些牛人就是喜歡圍繞在劉邦身邊,替他賣命。

這沒什麼道理可講。

在這個方面,三國時的劉備更像劉邦。劉備用人,也是使用比他強很多的牛人,不管諸葛亮還是關羽、趙雲、魏延,都對他服服帖帖,死心效力。

為什麼?

大概這就是天賦。

連曹操都對劉備的這種天賦羨慕不已。在劉備還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曹操就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如果曹操把自己和劉備等同,那麼他必然願意居於劉邦之下。因為劉備像劉邦,但只是低配版的劉邦。

最後,要說到重點了:劉邦奪得天下的根本原因,是韓信選擇站在了他這邊。如果韓信選擇站在項羽那邊,或者韓信自立,劉邦都不可能完整地奪取天下。

那麼,如果劉邦和曹操對立,韓信會選擇站在誰那邊呢?

我覺得仍然是劉邦。

為什麼?

因為劉邦是學渣,而曹操是學霸。就像一個技術牛人,喜歡跟從一個重用他但不懂其技術的老闆,而不喜歡跟從比他還懂技術的老闆。

這種心理是很微妙的。也許是跟著前者,心理更輕鬆吧。

對於主公和老闆來說,有時候,什麼不懂也是一種優勢。


趣談國史


劉備都有機會打垮曹操,何況實力更強的劉邦,漢中大戰劉備與曹操正面交鋒,劉備以少勝多擊敗曹操的二十多萬大軍,斬殺夏侯淵,攻佔漢中。

劉備手下沒有韓信這樣智勇雙全獨當一面平定天下的大元帥,如果把劉備集團換成劉邦集團,讓韓信取代關羽坐鎮荊州北伐中原,足智多謀的韓信絕對不會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韓信可以秒殺曹仁徐晃張遼等曹操集團大將攻佔中原,曹操集團會更加狼狽,很可能被迫退守黃河以北與劉邦集團分庭抗禮。

因此,如果把劉備集團換成劉邦集團,劉邦集團壓倒曹操集團佔據全國大部分地區是非常有可能的,但劉邦集團想徹底消滅曹操集團及孫權集團一統天下是非常困難的,畢竟曹操集團孫權集團也是人才濟濟,實力遠遠強於項羽集團,結果很可能仍然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劉邦集團很可能變成三國中最強大的一國。

同樣,如果把項羽集團換成曹操集團放在秦朝末年,劉邦集團也無法徹底消滅曹操集團一統天下,因為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的曹操不可能像有勇無謀剛愎自用的項羽那樣心慈手軟,把劉邦的父親妻子兒子等放回去讓劉邦無所顧忌,劉邦面對與自己一樣狡猾奸詐而且手下同樣人才濟濟的曹操毫無辦法,只能與曹操魏河漢界平分天下。


厚德載物49847


我是抽菸侃歷史,我來回答一個。

客觀的來將,劉邦雖然臉皮很厚也很流氓,但在憨厚外表下的政治才能和軍事謀略也不是曹操所能比擬的,人生境界就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曹操常常拿自己來對比劉邦,而在劉邦的眼中,自己永遠是自己。劉邦的這種境界是王者氣派,並非劉秀、劉備、曹操所能比擬的。曹操雖然奸詐,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寧願效仿周文王也不做眾矢之的。但這與劉邦整日一副長者裝扮下掩蓋的雄心壯志還是有一定差距,楚懷王羋心都覺得劉邦就是一寬厚長者,項羽鴻門宴都覺得這個年長的漢中王實力一般,遠不能成為自己的敵手。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在兵仙韓信被貶與張良一起整理兵書的時候,劉邦曾與其對話,韓信說劉邦可帶十萬兵馬。在韓信被殺,彭越被剁成肉泥之後,同為漢初三大名將的英布起兵反漢。英布曾說,漢軍中以韓信、彭越用兵最強,之後是皇帝劉邦,此時韓、彭已死,劉邦已老不可能親征,所以漢軍之中沒有人是他的對手。然而,世事難料,年邁的劉邦竟然御駕親征了,把英布打的落荒而逃,最後逃至南越,被農戶殺害。

反觀曹操,曹操南侵,也就是赤壁之戰前夕是曹魏軍事力量最強大的時候,此時曹操擁軍16萬,赤壁之戰是曹操生平統兵最多的一次,當時荊州軍隊大概也是在8-9萬,最終赤壁之戰還敗給了周瑜。所以,軍事指揮能力,劉邦是完勝曹操的。此處軍事能力對比不能只看劉邦的彭城之戰,或是曹操的攻打徐州,呂布有勇無謀,而項羽卻是精於兵法,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代表人物,善於輕騎攻敵、以少勝多,呂布對項羽沒有可比性的。

曹操終其一生都不能實現統一天下,雖然佔據地大物博的中原地區,也只能與蜀漢、東吳兩個割據勢力並稱為三國。而劉邦只用了四年時間,便實現了統一,做了皇帝。東漢光武也是輕鬆佔領關中,奪取漢中、益州,實現統一。伏波將軍馬援曾說,光武帝勤政愛民,常與百姓一起下田,然其他方面皆不如漢高祖劉邦。曹操尚不及光武帝劉秀,又豈能對比漢高祖劉邦?

愛抽菸、好讀史,我是抽菸侃歷史。點擊關注,與您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劉邦穩贏①論用人,劉邦比曹操高一個段位,至少曹操不敢用韓信一步到位;②論心機,劉邦勝半籌,因為劉邦可伸可縮恰到好處,這點曹操做不到;③論眼光,看看劉邦安排的後事(最要命的是不可有異姓王),如此種種,不單甩曹操十八條街,至少甩了歷史上所有開國君王幾條街;④論決斷,歷史上劉邦說第二無人敢說第一,因為拋妻棄子(包括棄父)這種非常反人類的決定,劉邦居然可以做到秒斷,曹操更不可能做到;⑤論個人軍事能力,曹操的確比劉邦高一個段位;⑥論政治手段,看劉邦左右逢源伸縮自如,在弱勢下像個打不死的小強,這一點劉邦可以排在歷史第一了,甩曹操十八條街。綜合以上,曹操毫無贏的機會。不服來辯!


飛上日月星辰


秦朝末年的楚漢爭霸和東漢末年的三國鼎立,都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兩個時期。如果將歷史看做舞臺,把與劉邦爭天下的項羽換成曹操,手下班底不變,那麼劉邦還會統一中原,建立霸業嗎?



第一種可能

如果是曹操掌軍,在破咸陽的時候能夠聽取他人建言,招攬人心,整合部隊,據天下之財富所在,圖天下霸業,將楚懷王像漢獻帝一樣加以利用,在劉邦羽翼尚未豐滿就將其扼殺,那就絕不會有後面大漢帝國。而不會像項羽過分高估自己,以為自己是天下霸主,將自己部下功臣分封諸侯,消減部隊實力。殺楚懷王,讓天下人不齒,也為劉邦起兵提供藉口。而自己只想回江東做土皇帝。


第二種可能

在楚漢爭霸戰爭中,韓信是至關重要的人物,劉邦在得到韓信的幫助前,經常敗在項羽手裡,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僅用3萬人馬就打敗了劉邦的65萬人馬,此時的劉邦可以說不堪一擊,直到韓信來到劉邦的帳下,漢軍的戰鬥力才大大提升,乃至後來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楚漢爭霸戰爭中最後的贏家。而曹操知人善用,能聽多方意見。正好和項羽的剛愎自用相反。尤其像韓信這樣的人才,以曹操的性格絕對會予以重用,再加上曹操的性格註定不會出現陳平叛變,而使離間計冷落范增。這樣劉邦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就算有足智多謀的張良,有安邦定國的蕭何,樊噲,周勃,夏侯嬰,灌嬰,也不能與曹操抗衡。假設鴻門宴上能僥倖逃脫,沒有韓信的劉邦如同拔了牙的老虎,別說暗度陳倉,敢不敢再與之對抗都另說。曹操藉助韓信神勇無往不利,戰無不勝,很快便橫掃中原,終得大統。而劉邦卻終日鬱鬱寡歡,不久便病死。



此文只是個人見解,不喜勿噴喜歡的點個贊,謝謝!


勤勞的阿開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之所以劉邦能戰勝對手項羽。一方面靠的是其自身出色的個人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劉邦足夠無底線。足夠的不要臉。而項羽之所以輸給了劉邦,一方面因為項羽太過於自大,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項羽是個英雄。他不喜歡或者說不擅長陰謀。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英雄。但他的對手劉邦卻是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小人。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慼慼。英雄怎麼能鬥得過小人呢?



如果把劉邦的對手換成梟雄曹操的話。劉邦能勝利的幾率就非常之小了。遠的不說,就拿鴻門宴來說。鴻門宴之前項羽是鐵了心的要殺掉劉邦了。但劉邦見了項羽之後一邊恭維項羽,說項羽實力強大又是諸侯的首領。他怎麼敢和項羽爭奪關中呢。並且表示自己只是先去幫項羽佔著關中。省的被別人搶先一步。另一方面劉邦又和項羽裝慫。劉邦表現的越懦弱越不堪,項羽就越不想殺劉邦。項羽雖然是一個莽夫,但他也是一個英雄。如果劉邦死扛著不承認或許項羽會高看劉邦一眼。並且弄死劉邦。但劉邦裝慫之後。項羽頓時感覺劉邦太過於軟弱了。項羽感覺這樣的劉邦不配他出手殺掉他。也不認為劉邦敢和他為敵。所以項羽就熄了殺劉邦之心。


但如果把項羽換成曹操的話。那麼劉邦的花言巧語顯然對於曹操是不起什麼作用的。曹操為人性格多疑。只要曹操認為劉邦具有威脅了。那麼不管劉邦有什麼理由都難逃一死。而且劉邦的巧言令色也就騙騙項羽這種粗枝大葉的莽夫。玩心眼方面我並不看好劉邦能玩的過曹操。坦率的講,劉邦畢竟是一個草根出身。他耍的一些小手段項羽看不出來。但並不代表其他人看不出來。比如范增。而曹操又是一個虛心納諫之人。即使曹操一時不察,那麼經過范增的提醒草叢也一定會醒悟過來幹掉劉邦的。



而且劉邦之所以能戰勝項羽,其中起到關鍵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韓信。要知道韓信最早可是效力於項羽的。項羽看不起韓信是因為他自命清高。而曹操這個人可是出了名的愛才,也是出了名的眼睛毒。如果把項羽替換成曹操。那麼韓信可能難逃曹操之手。沒了韓信輔助的劉邦想要成事千難萬難。甚至於劉邦能不能出川都是一個未知數。而有了韓信的曹操想要滅掉劉邦那可真就是輕而易舉了。所以說如果把項羽換成曹操。那麼劉邦想贏的幾率就會低到忽略不計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我來問答。

我認為還是劉邦會勝利,如果把項羽換成曹操可能會更快結束紛爭,很多人在三國中看曹操都會驚歎於他的權術,計謀,確是曹操很優秀,但人們經常低估項羽,那個分封天下,號令諸侯,逼死義帝的霸王。

曹操在三國實力是最強大的,但是劉備卻能和他五五開,這是不可思議,劉備是比不上劉邦的,從劉備這裡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實力有多大。曹操本人就比不上劉邦,劉邦是從市井出生的,這一點曹操是比不了的,所以劉邦在識人,用人方面絕對是高於曹操的,這也決定曹操不能和劉邦比的。

項羽是西楚霸王,人們總認為項羽有勇無謀,這是錯誤的,在分封天下的時候就已經能看出項羽的政治頭腦,項羽的光芒太耀眼,也掩蓋了他政治這方面的光芒,若果拿曹操和項羽比曹操也是不能取勝的,項羽在鉅鹿之戰勝利後,把章邯封為雍王,這裡體現了項羽的政治水平,章邯殺掉了項羽的叔父,項羽卻封他為王,地位還在自己上面,這一點是值得玩味,也體現出項羽的智慧。

但是霸王最後還是敗給了漢王,也體現出漢王的勢力,如果這樣比的話曹操就更不是劉邦的對手,確實劉邦個人實力不強,但是垓下之戰能有六七十萬的軍隊,這是他的實力,霸王只有十萬的軍隊,仍然打的漂亮,這是項羽的實力,這樣看,曹操既不能聯合天下諸侯,也不能以一己之力抵抗整個時代,這樣他是贏不了的。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曹操必勝

這是問題太有趣了,我曾經還真的思考過,為什麼我認為曹操必勝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秦始皇死後,胡亥登基,稱秦二世(人如其名,是真二),唯一愛好就是殺人放火,秉著男女平等的原則不僅斬盡了自己的兄弟,把姐妹也殺絕了。他還有個“好搭檔”趙高,對,就是指鹿為馬那位。


大秦帝國就這樣在這對“昏君+奸臣”的組合治理下,搖搖欲墜,此時民間出現了兩個人,陳勝和吳廣,他們大旗一揮,揭竿而起,頃刻間舉國上下炸開了鍋,不管有沒有造反業從業資格的都拉起隊伍要造反。


既然大家都造反,怎麼少的了運動強省江蘇,於是乎蘇北有兩個人也加入到這項運動中,一個叫做項羽,這叫劉邦。


項羽簡直就是網紅業的鼻祖,大力宣傳自己是楚將的後裔,拉上楚君後代,喊出口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瞬間人氣飆升,各路粉絲(人馬)前來投奔,轉瞬間就像模像樣的拉起了一支抗秦的隊伍。

前來投奔楚王的隊伍裡,就有這麼一個非主流,有次他碰巧喝醉酒,碰巧遇到條蛇,碰巧這條蛇叫白帝子,碰巧他心情又不好,他碰巧把這條蛇殺了,碰巧大家又認為這條蛇是暴秦的象徵(雖然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邏輯),這就是斬白蛇起義,這個非主流就是劉邦。


就這樣中原各路人馬風風火火的幹著造反的大業,這時候身處河北的趙王被秦朝胖揍了一頓,於是向其他反王求救,楚王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路見不平一聲吼對著項羽說“come on,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先去救趙王,然後去咸陽揍皇帝”轉過頭來,楚王又對著劉邦說“小劉,你帶著你40米的大砍刀去咸陽削胡亥”


於是項羽去河北救趙王,也就打了一場關鍵性的戰役“鉅鹿之戰”,項羽能打是遺傳的,這一仗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而項羽以三萬破三十萬,也是一戰封神。

這裡(嚴肅點),我要闡述我的第一個觀點,鉅鹿之戰如果把項羽換成曹操,曹操是肯定打不過的,這個時候項羽才24歲,曹操在這個年齡在參與諸侯討伐董卓之戰,還在被董卓打的懷疑人生的迷茫階段。當然啦,如果項羽是曹操的話,楚王也不會這麼頭鐵,讓曹操去打鉅鹿之戰

我們都知道,兩點間直線最近,劉邦當然也知道,項羽還在封神之戰,劉邦已經攻入了咸陽,大秦朝過把千秋萬世的癮後就此滅亡,劉邦順勢稱王。

項羽辛辛苦苦1V5,最後人頭都被劉邦拿走了,項羽自然不同意,氣勢洶洶的就要找劉邦幹架,劉邦何許人也,秒慫之後拿著好煙好酒就笑盈盈找項羽私了,項羽看見劉邦拿來的菸酒,氣也消了一半,就讓劉邦留下來吃頓飯再走,吃飯的地點就定在了鴻門大飯店。

這裡(我又要嚴肅了),此時如果把曹操換成項羽,以曹操的多疑特點,劉邦必死,別說劉邦已經做過稱王的舉動,暴露過野心,即便是靠猜配合“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原則,劉邦也必死。

鴻門宴後,劉邦老老實實把咸陽交給了項羽,項羽開心的照單全收,順帶殺了新皇帝子嬰,燒了阿房宮(這裡替秦始皇平個反,秦始皇當時並沒有焚燒全部經典典籍,而是收入阿房宮,所有的典籍是被項羽這把火燒掉的)。


這些愉快的事情做完了後,項羽這個問題少年開始展露出自己高分低能的一面了,徹底的秀了一把下限,也是因此奠定了他最終要失敗的基礎。

一、他放著首都咸陽不要,要把首都搬去徐州(感覺就像暴發戶要回村裡蓋房子)。

二、不要咸陽就算了吧,還把劉邦放在附近的漢中。這不就是在韋小寶家門口開妓院嗎?你怕他不來?

這裡(肅靜),如果把項羽換成曹操,曹操肯定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當時曹操一心想的就是把持天子,搬進帝都。而且曹操也不會給劉邦那麼大的發展空間,這時候按說故事就應該已經可以結束了。剩下的就只是分封屬地,清除異己的內鬥了

補充一點,如果真的把項羽換成曹操,韓信也不會去投靠劉邦的,以曹操的識人用人之能,怎麼可能放走這樣的人才

總結一下:

把項羽換成曹操,鉅鹿之戰打不贏,有可能曹操和劉邦都拿不到天下

如果從鉅鹿之戰以後算起,劉邦毫無勝算

鴻門宴:劉邦卒

分封屬地:曹操會駐守咸陽,實則已經得了天下

戰術戰略:曹操會留住韓信,重用韓信,劉邦不存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翻盤機會,想出漢中都難。即便出了漢中,曹操就在咸陽,又能掀起什麼波瀾


兔先生的vlog


難說,項羽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是貴族,他的思維方式和劉邦這種流氓,不一樣,項羽最大限度只能做到威脅劉邦把他爹煮了吃肉(當然不會真煮),而得到的回答估計能讓他閉過氣去“我們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煮好了記得給我也來一碗”。。。

曹操雖然也號稱是貴族,但他是閹黨後代,年輕時也當過頑主,曹操的一生未能統一天下,原因很多,主要也是因為對手強大,但是作為劉邦的對手,肯定比項羽難纏的多,項羽的武力值和智商都不會超過呂布(兩人半斤八兩,估計呂布略強),范增的水平應該略高於陳宮不過沒啥用,謀士對項羽呂布都只是擺設,呂布手下的張遼高順等八健將肯定略優於項羽的配置,貂蟬的顏值也應該是高於虞姬的。。。呂布出身寒微尚能在亂世中割據州府,足見其能力是有的,但曹操收拾他如撥弄小兒。。。

劉邦是劉備的祖宗,劉備那些都是劉邦玩剩下的,可以說,劉邦的能力肯定高於劉備,他手下的張良蕭何,應該比得上臥龍鳳雛,韓信灌嬰樊噲彭越英布應該是總體配置高於五虎將的,畢竟一個韓信,是帥才!

劉備的團隊勉強可以抗衡曹操,劉邦的團隊優於劉備,應該可以和曹操相抗!

總得來說,如果是曹操和劉邦爭奪天下,肯定比項羽的劇情好看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