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說“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孔”,有道理沒?

霧都山客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農村諺語是前人用經驗總結出來的,大多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比如題主說這句,說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孔,這有道理沒有呢?

想知道有沒有道理,咱們首先得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幫到題主。

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容易明白。咱們先來說三月三蛇翻山。其實這是個比喻的說法,並不是說蛇到了三月三後一定會翻山越嶺的爬,而是三月三時,蛇就開始出現了,不管是平原地區,還是山區,那些潮溼的地方又開始出現了蛇的身影。

而九月九蛇鑽孔的意思也是個比喻句,這裡的孔其實說成洞更加的恰當,意思是啥呢?就是說到了九月九前後,蛇就開始鑽洞了。

它可不是回洞裡休息一下再出來,而是進去就不出來了,等到來年三月三再出來。

所以,這句話說的就是三月三,蛇出現,九月九,蛇回頭。那麼,有道理嗎?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當然是有道理的,雖然各地的氣溫不一樣會導致這個時間上有差別,但這裡的道理說的是蛇的生活習性,也就是說,蛇需要冬眠。它到了三月三,天氣變暖時,就從冬眠中醒來,爬出洞,或者覓食,或者繁衍,進行著自己的生命之旅。

而到了九月九的晚秋時,冬天即將到來,像是蛇這種冷血爬蟲類,冬天是會被凍死的,所以它們要鑽進洞去冬眠,將身體機能消耗降到最低來抵禦寒冷。待到來年三月天氣回暖,它們會再一次出來。

寫在最後:我們在看這些諺語時,是會學到一定的知識和道理的。當然了,當我們知道蛇的習性後會覺得這樣的話沒有什麼,可一個小孩子,在他不知道時,突然聽到這句話,並且理解這些道理後,他們就會有所收穫。這就是諺語存在的作用,一代代的傳了下來,用質樸的語言,給農村的孩子講出一些道理。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蛇相信大家是比較熟悉的一種動物,尤其是現在在農村地區,蛇的數量非常的多,我們在野外幹活的時候通常能夠碰到毒蛇,就在前兩天我還在菜地裡面看到一條眼鏡蛇,當時幸虧反應及時,把這條蛇給趕走了,不然的話萬一沒有看到很有可能就被他咬傷。所以在野外幹活,現在一定要留個心眼,最好是腳上穿一個比較高的筒靴,防止踩到毒蛇或者是經過毒蛇的身邊,就會被他咬傷,那麼後果就會非常的嚴重。

現在這個季節是蛇活躍比較頻繁的時候,因為蛇在這個時候往往會在白天的時候躲在洞裡面,晚上的時候出來覓食。因此,白天可能蛇相對比較少,而在晚上才是蛇活動的高峰期,因此如果農民在晚上的時候出去一定要相當的注意。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晚上一般很容易碰到眼鏡蛇五步蛇,銀環蛇,尤其是劇毒的銀環蛇,數量是非常多的,有時候走在路上都能夠碰到好幾只。所以在農村地區,其實最好不要在晚上的時候出去,這樣相對比較安全。


那麼農村俗語說“三月三蛇翻山,9月9蛇鑽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因為我們都知道3月3的時候,其實剛好立春沒有多久,南方地區天氣逐漸的變暖,這個時候蛇開始從冬眠中甦醒然後出洞。在經歷過漫長的冬季之後,從冬眠中甦醒的蛇毒性是非常強的,而且是飢腸轆轆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會到處尋找食物。因此我們在山裡面很容易碰到蛇在找食物,所以在農村地區一旦到了春季,我們就應該要小心一點,防止被毒蛇咬傷。


而到了9月9日,我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重陽節,這個時候其實我國的氣溫已經變得有一點冷,畢竟九月九日之後第2天就已經是寒露了,代表著天氣已經進入到相對比較冷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蛇就已經要開始冬眠了,蛇必然要進入到洞中安度,漫長的冬季進入到休眠的狀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說9月9蛇鑽孔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是在農村地區的人一般會覺得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大家覺得呢?


農村泉水有點甜


這句諺語是有一定道理的,通過描述蛇類的活動,用來描述我們皖南地區的氣候在合適不過了,跟大家簡單分享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農曆三月三,也就是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大家都知道一旦進入清明節,基本上就意味著春天正真的到來,這時候氣溫逐步攀升,以我們皖南地區為例,一般清明前後白天最高氣溫可達20多度,夜晚溫度稍低,一般也有8-10度的樣子。在這樣得溫度下,白天有陽光的時候,一些蛇類開始出來活動了,前幾年清明節時在老家的竹林裡挖春筍,遠遠就看見一條蛇盤在灌木叢上曬太陽,走近時發現是一條烏梢蛇,這時候的蛇還是懶洋洋的,爬行速度也特別的慢,要想抓這時候的蛇太簡單了,蛇類還沒有從寒冬中徹底醒過來。


農曆九月九,一般是10月中旬了,這時候天氣已經開始轉涼了,我們皖南地區的氣溫與三月三相差無幾,但氣溫是一天比一天低了,在這之前的一個月時間內,野外的蛇類都在儲備食物過冬了,初秋至中秋時節的蛇類攻擊性往往比較強,大量來補充能量,吃飽之後蛇需要找一個舒適安全的洞穴來過冬,冬眠的蛇不吃不喝小半年時間,就依靠之前囤積的脂肪來過冬。

因此,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的,真實反映出我們皖南地區的氣候特徵,也符合蛇類的生活習性。


新農村觀察員


這話完全有道理,特別是我們做戶外勞動和活動的時候,經常看見這種情況。三月三龍抬頭就是指春暖花開蛇出來的季節,

1.蛇感知系統。

別看蛇是一種冷血動物,但是它特別有靈性,它的視力不好,容易把看見的東西放大很多倍,但是它的嗅覺卻比較敏感,蛇的舌頭就是它的嗅覺感知傳導系統,我們稱之為蛇信子,蛇就是靠舌信子感知溫度的變化,開始從冬眠狀態完全甦醒,然後出洞尋找食物和水源的。



2.蛇出洞穴

這時候的蛇經過漫長的冬季醒來,飢腸轆轆,需要大量的食物來補充能量,因此活動頻繁,農曆3月3以後在野外經常會被人看見。也就是農村說的諺語,三月三蛇翻山的道理。


3.蛇入洞穴

我們都知道蛇是冷血動物,不能自己調節體溫,天氣變冷後,蛇的血液循環變慢,行動開始遲緩,活動開始受限,這個時候不光采食不了食物,如果不及時躲起來,很容易成為其它天敵的美餐,所以必須要趕緊找洞穴躲起來冬眠。也就是農村諺語說的,九月九蛇鑽孔的原因了。

總結

蛇在三月份出穴以後,飢腸轆轆活動頻繁,這時候飢不擇食容易走極端,雖然有些毒性還不是很大,但是野外勞作和家庭小院,還是要做好防範。九月份蛇在冬眠之前一定要飽餐一頓,才能熬過一個冬天,這時候,我們也還要同樣做好安全防範。


鄉村生活健康大綱


三月,氣溫開始逐漸轉暖,民間有農曆:“三月三,蛇翻山,”之說,目前正是各類蛇,從冬眠中甦醒出洞的時間,並進入覓食頻繁期,這段時間因為毒蛇剛出洞,需要補充食物,最易傷人,而且毒性也最大,到野外遊玩時一定要小心。

農曆“九月九蛇鑽孔“之說,此時的天氣開始變冷,蛇開始冬眠了。

所以,“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孔”這句諺語是有道理的。



亞琳46


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鑽土……


午後近黃昏


在以前,農村科學技術信息不發達,生活中的許多生產生活經驗,都是經過人們的歸納和整理, 總結提煉出來的,對一些自然規律,和社會現象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指導著一些種植業或養殖業的生產生活。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達,社會生活的改變,有些農村俗語不一定準確,但我認為像這句話,“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孔”,三月三和九月九都是指的是舊曆,是很有道理的。

農村諺語,說“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孔”,有道理沒?

1、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孔的指導意義。

①蛇對大自然感知能力強。

蛇對周圍的自然環境感知能力非常的強,是很有靈性的動物,能感覺到天氣冷暖變化,甚至對地震,山洪爆發預測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②三月三蛇翻山的意思。

舊曆三月三,是我們的陽曆4月份,這個時候是春暖花開,草長鶯飛,萬物生長的季節,冬眠了一個冬的蛇也從洞裡出來了,翻山越嶺去尋找食物,所以會看到蛇在山上到處爬,感覺這些蛇都急匆匆的,從這個山爬到另一個山去尋找食物了。

③九月九蛇鑽孔。

舊曆九月九,是我們的陽曆10月份,天氣已經變冷,冬天已經到來,這個時候你已經很見不到蛇了,蛇去哪裡了呢,蛇鑽到洞裡去冬眠去了,天氣特別寒冷的話,蛇只要有洞的地方,有孔的地方都會進去冬眠,躲避寒冷越過冬天。

總結

“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孔”, 是對蛇生活習性的一個很好總結,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做好防範工作,避免被蛇咬傷。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我,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

以文溫暖三農


更多農村奇聞趣事,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農村知識。

對於在農村都是有著很多的俗語,比如一些天氣的俗語,關於一些大自然現象的俗語都是有很多,主要的這些俗語有的是老一輩的農民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還一部分是根據現代的環境問題總結出來的俗語,不過對於農村裡一些老人的俗語,也是也是比較真實的,畢竟老人們也是從一些年代走過的,有的俗語也是告誡了一些後人,對於一些事上的看法,讓我們也少走彎路,那麼對以在農村裡常說的“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洞”的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對於三月三來說,也是剛到了春天的時候,還記得小時候三月三的時候出門踏青,放風箏,對於三月三來說也叫上巳節,三月三也是清明節的第三天,這個時候也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一些花草的也是經歷的了一個冬天的洗禮之後,在這個季節裡開始生長了,對於蛇來說,在一個冬天的冬眠之後,這個時候就會出來的覓食了,因為一個冬天的冬眠蛇是不吃不喝在洞穴了過冬的,那麼對於三月三來說,這個時候正是蛇類出來的時候,由於這個時候的蛇剛出洞穴,毒性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不要靠近蛇類,是比較危險的。


九月九這天也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對於這個時候已經是陽曆的10月份了,而九月九的第二天就是寒露,所以這個時候的天氣除了中午的時候有點溫暖,其餘的時候溫度還是較低的,這個時候一些候鳥也已經陸續的飛去南方過冬了,那麼野外的溫度也是降低,溫度的原因很多的動物也都巢穴了,這個時候的蛇類也是要進行冬眠了,尤其是在九月九之前的時間裡,蛇類會在野外尋找食物後,補充自己身體裡的營養,然後就要儲存營養後進行冬眠了,這個就是九月九蛇鑽洞的意思了、


三農堂廣訊


農村諺語,說“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鑽孔”,當然有道理,而且很有道理。

蛇,爬行動物,身體細長,體上有鱗,沒有四肢。蛇是一種變溫動物,體溫高時,代謝率高,活動頻繁,體溫低時,代謝率低,活動減弱,蛇的棲息環境,因生活習性,不同而有差異。

“三月三蛇翻山”,農曆三月三,中國傳統情人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隨著氣溫的提高,春暖花開,萬物從蟄伏狀態中,逐漸甦醒過來。在洞中集群冬眠期的蛇,不吃不喝,主要依靠體內脂肪,維持其最低限度的生理消耗。蛇從冬眠中甦醒,開始移動,尋找食物。

“九月九蛇鑽孔”,農曆九月九,為傳統的重陽節。《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九月九已經進入晚秋,氣溫逐漸降低,蛇的活動緩慢,開始停止進食,不吃不喝,不蛻皮,相繼入洞冬眠了。

當然,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氣溫差別很大,蛇活動時間,在全國各地也不竟相同。


德雨50926495


有,這句話的道理淺顯易見。

首先蛇類對溫度的感知很明顯,天氣的變化能讓它們自身做出一定的反應,比如溫度的更改交替,日夜溫差顛倒,它們都能清晰的察覺到異樣,從而改變自己的作息。

第一,三月正值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再加上剛從冬眠中甦醒的蛇類身體是僵硬的,需要靠運動和曬太陽補充熱量以活動身體,所以在這個時間段裡很容易看見蛇類在田埂間空曠的土地上曬太陽。

第二,九月已經是開始步入秋天,那時候天氣會逐漸降低轉涼,蛇類在一整個夏天的進食增加脂肪,為的就是在入冬之前儲備好足夠的脂肪以支撐自己能夠安全度過冬天。

而之所以說九月九鑽蛇孔就是說明到了那個時候,蛇類就會尋找能夠讓自己安全過冬的場所地穴,所以才會夠這麼一句諺語。


第三,個人不推薦去捕抓野生蛇類或者野生動物,蛇羹雖鮮美,但一條野生蛇類的生長髮育極其緩慢,要長成一條成年蛇,是需要很多時間才能長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