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和當代女人有什麼區別?

阿布ssp


沒做過古代女人和現代女人,只知道母輩以上包括母輩是很苦很苦的。


高信立


古代女人和當代女人的區別很大,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提這樣一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容易得罪人。既然你提了,說明你是研究女性問題的愛好者,作為條友,我來作個拋磚引玉,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外貌篇。

古代女人以嬌小柔弱為美,

當代女人以高挑健碩為美。

古代女人以腳小為美,

當代女人以腿長為美。

古代女人以胖為美,

當代女人以瘦為美。

古代女人愛搽胭脂花粉,

當代女人愛整容、健身。

古代女人長髮及腰不忍棄,

當代女人三寸嫌長常打理。

古代女人一頭青絲常自喜,

當代女人崇尚黃色勤染焗。

古代女子愛梳高發髻,

當代女人愛燙菊花捲。

古代女人容易老,

當代女人老不了。

二,衣著篇。

古代女人長袖長裙像仙子,

當代女人短袖短裙像小子。

古代女子的衣服看重料子,

當代女人的服飾看重款式。

古代女子的衣裳重花色,

當代女子的服裝重風尚。

古代女子的衣服重包裹,

當代女子的服飾重簡約。

三,稱呼篇。

古代女子稱男人為相公,

當代有些女子稱男人為賤人。

古代女人足不出戶被尊稱為堂客,

當代女人滿地跑被尊稱為俠客。

古代女人稱小姐是尊稱,

當代女人稱小姐為罵人。

古代女人稱大姐大媽大婆,

當代女人稱少女少婦少婆。

古代女人27歲殯天稱老夫人(如西門慶小妾李瓶兒),

當代女子27歲待字閨中尚被稱作姑娘伢。

古代女人稱男人為哥哥,

當代男人稱女人為姐姐。

古代女人稱男人為老爺,

當代男人稱女人為姑奶奶。

四,行為、能力、現狀篇。

古代女人頭髮長、見識短,

當代女人頭髮短、見識長。

古代女人腳小不出門,

當代女人腳大走天下。

古代女子愛繡花,

當代女人愛作文。

古代女人是男人筆下的人,

當代男人是女人筆下的人。

古代女人無錢買胭脂,

當代女人有錢搞整容。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

當代女子有才便是牛。

古代女人當不了家長,

當代女人可以當省長。

古代女子習慣把小事說成大事,

當代女人習慣把大事說成小事。

古代女子愛做小事,

當代女子愛做大事。

古代女子向男人要錢,

當代男人向女人要錢。

古代女人圍著男人轉,

當代男人圍著女人轉。

五,婚戀生育篇。

古代女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當代女人天馬行空、我行我素,我的青春我作主。

古代女子14歲嫁人,

當代女人40歲也不嫁人。

古代女子聽父母的,

當代父母聽女子的。

古代女子被男人挑選,

當代男人被女人挑選。

古代女子離婚了只能賤嫁,

當代女人離婚了還有侯補童子軍。

古代女子多守寡,

當代男人多守寡。

古代女子愛生娃,

當代女人討厭娃。

六,性格篇。

古代女子愛唱歌,

現代女人愛跳舞。

古代女子掩嘴偷偷笑,

當代女人張開大口哈哈笑。

古代女子吃飯怕出聲,

當代女人吃飯吧嘰響。

古代女子遇見男人羞答答,

當代女人不知“羞”是啥意思。

古代女子柔聲細語如春風,

當代女人秋風凜冽不可犯。

古代女子愁眉緊鎖愛說“怎麼得了?”,

當代男人哀聲嘆氣愛說“怎麼得了?”。

古代女子好撒嬌,

當代女人好逞強。

古代女子愛哭,

當代男人愛哭。

古代男人回家了有女人侍侯,

當代女人回家了有男人侍侯。

古代女子討厭男人包二奶,

當代男人憎恨女人當二奶。

古代女子圍著灶臺轉,

當代男人圍著灶臺轉。

古代女子說話聲音小,

當代女人說話底氣足。

古代女子經常被男人打,

當代男人經常被女人打。

說了一堆,你是喜歡古代女子,還是當代女人呢?歡迎留言討論!以上是個人戲言,屬於胡言亂語,當不得真。不對之處,敬請斧正,敬請海涵。


春秋風雲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在古代,婦女在家裡沒什麼話語權,都是父親和丈夫說了算,現代社會家庭裡,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甚至男性在家裡都會聽女性的,當然,這更多的是愛的體現。

審美方面,古代女子以能取悅男子為容,蓄長髮,裹小腳。現代女性的自我性則較強,會根據不同的性格走不同的風格路線,比如性冷淡風、中性風、可愛風等等,但是揹負的壓力也較大。

在古代,夫妻兩人極有可能在成親之前都沒有見過面,都是媒婆作為中間人在撮合。對於未見過面的夫妻來說,妻子處於服從地位,婚後生活不幸福是常有的,因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思想一直禁錮著古代婦女。現代相親婚嫁等形式多樣,各地均有差別,但是已經不像古代一定要媒婆撮合,現代婦女選擇餘地更大,生活更加自由,即使婚後生活不幸福扔可以離婚,繼續追求自己的幸福。

古代女子多崇尚守節,從一而終,被人佔去了清白身子就彷彿大禍臨頭一般,丈夫死後,有些女性為了名聲也不會選擇改嫁。現代女子則不然,受西方文化的衝擊,性觀念較為開放,夫死之後堅持不改嫁的很少。不少人會有多次感情經歷,而不是在一棵樹上吊死。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中國歷史知識局


在古代,婦女在家裡沒什麼話語權,都是父親和丈夫說了算,現代社會家庭裡,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甚至男性在家裡都會聽女性的,當然,這更多的是愛的體現。

審美方面,古代女子以能取悅男子為容,蓄長髮,裹小腳。現代女性的自我性則較強,會根據不同的性格走不同的風格路線,比如性冷淡風、中性風、可愛風等等,但是揹負的壓力也較大。

在古代,夫妻兩人極有可能在成親之前都沒有見過面,都是媒婆作為中間人在撮合。對於未見過面的夫妻來說,妻子處於服從地位,婚後生活不幸福是常有的,因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思想一直禁錮著古代婦女。現代相親婚嫁等形式多樣,各地均有差別,但是已經不像古代一定要媒婆撮合,現代婦女選擇餘地更大,生活更加自由,即使婚後生活不幸福扔可以離婚,繼續追求自己的幸福。

古代女子多崇尚守節,從一而終,被人佔去了清白身子就彷彿大禍臨頭一般,丈夫死後,有些女性為了名聲也不會選擇改嫁。現代女子則不然,受西方文化的衝擊,性觀念較為開放,夫死之後堅持不改嫁的很少。不少人會有多次感情經歷,而不是在一棵樹上吊死。


夢想啟航2019


古代女人與現代女人有什麼區別,看從哪方面來說,有差別也有共性。

一、共性:

1、都是女人,生理特徵都是一樣的。

2、都要生孩子帶孩子。

二、區別

1、家庭地位不一樣

古代女人,無地位

現代女人,與男平等

古代女人要服從“三從四德”。三從是:在家從父,婚後從夫,夫死後從兒子。也就是說,未出嫁時,在家裡聽從父親的,結了婚後,要聽從丈夫的。如果丈夫不幸先自己而去,那麼就要聽從兒子的。

“四德”指德、容、言、工。德,即品德,女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容,即容貌,女人要有姣好的相貌。言,即言行,女人要言行舉止端莊大方。工,即治家之道,女人要會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

現代女人,則沒有要求那麼嚴格,家庭地位有所提高,在家要從父,出嫁後男女平等,丈夫死後,也不是說要從兒子。四德方面雖沒有嚴格要求,但是男方在選擇女方時也當做了一個硬性指標去參考,女方還是會受到約束。

2、社會地位不一樣

古代女人只能呆在家裡,無收入。

現代女人擁有了就業的權利,是社會的半邊天。

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現代女人因為有了參與工作的權利,所以才有了發聲的自由。

3、受教育程度不一樣

古代很少有女人能夠讀書,除非是大戶人家的子女,但是她們也不能去學堂,而是進私塾。所以古代女人很多沒有文化。

現代女人受教育權利與男人平等,所以才擁有了參與社會各項事務的權利。

4、以男性標準看女人

古代女人有一個最摧殘人的地方就是“裹腳”。以三寸金蓮為美,豈不知這是對女性最大的摧殘。

現代女人則得到了解放,無需纏腳。

女人被解放,也說明了社會的進步。


老道讀書


古代女人和現代女人有如下不同。

一、性格不同

古代女人性格矜持、內斂,有溫婉可人的淑女形象。

現代的女子大都性格張揚,愛慕虛榮,喜歡招搖過市,什麼都敢闖、敢試。

二、思想不同。

古代女子受儒家思想影響,秉承“無才便是德”的傳統理念,多為貞潔女性。

現代女子受改革開放和外來文化影響,我行我素,思想解放。

三、地位不同

古代女子大都賢惠仁慈,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多有賢妻良母的風範。

現代女子地位如日中天,在家是國王,出門如皇后,有的可能還得丈夫、自己母親和公婆伺候。


歷史鑑春秋


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男權,夫權制度的國家,婦女長期處於被剝削,被欺凌的地位。古代,婦女成了婚姻的附屬品,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子出嫁後,也就只有服從丈夫的份了,如果夫對其妻不滿意,一紙休書便可休妻──封建社會男人是具有離婚自由的權利的(當然,這種自由也只是相對而言的,是從封建家族利益出發的,如"七出",即男子在七種情況下可以休妻)。同時封建社會還把女人的腳裹起來,讓她們足不出戶,讓她們成為男人和家庭的附屬品和犧牲品,所有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幾乎都由男人去控制,婦女幾乎沒有任何權益可言。

如今,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婦女作為半邊天,已普遍享受憲法和各項法律法規保護。。

一、政治權利和自由。《實施辦法》第八條規定:"人大代表、村委會婦女比例應占30%以上;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中,應當有女性成員,其所屬部門內設機構的女領導幹部的比例應當達到百分之十五以上。

二、文化教育權利。

針對我國存在的部分地區農村女性兒童少年因貧困、外出打工而輟學的問題,有關法律規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保障適齡女性兒童少年過錯成九年義務教育,各級人民政府和學校應當創造條件解決貧困、殘疾和流動人口中的適齡女性兒童少年就學的實際困難;還規定了學校應當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並針對女性青少年的特點進行教育,提供衛生保健設施和安全保衛措施。

三、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重點是從防止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強化女職工懷孕、生育等特殊時期勞動保護、推進生育保險等方面。如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和職業病防治,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以合同期滿、調整崗位等為由變相侵害女職工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保護權益的問題,不得因結婚、懷孕、哺乳、休產假等事由,降低女職工的工資及福利待遇等規定。又如生育保險,明確政府職能部門建立建全生育保險制度的責任,規定參保單位擴大到所有用人單位,規定未以保或欠繳生育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報銷生育費。

四、財產權益。規定夫妻對房屋產權證、土地使用權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及其他共有權證可以聯名登記,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支持;明確規定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保護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收益、宅基地、示成年子女的權益等。

五、人身權利。針對家庭暴力等侵害婦女人身權利的問題,規定"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組織下進行綜合治理",並強調了各職能部門的責任;根據國情和國際慣例列舉了性騷擾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投訴渠道,並規定了單位的責任。

六、婚姻家庭權益。明確了國家和有關部門對家庭婦女的救助責任,加大了對離婚婦女財產權益的保護力度,包括"禁止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由於男方或者其親屬的違法、犯罪行為,給女方造成人身傷害、精神損害和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受理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報警求助,對於毆打、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的家庭暴力行為,應當及時制止,依法處置;對輕微的施暴行為,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採取積極措施,共同做好批評教育工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依法給以處罰;對觸犯刑律的,應當立案偵查;對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應當告知報案人或受害人向法院自訴。


文殳子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您的疑惑。

引言

今天我不想跟大家談古代女人和現代女人的穿著打扮上的區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古代女人和現代女人社會地位上的區別。

古代婦女的社會地位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對男權主義的推崇達到了一個頂峰,這就導致古代婦女的社會地位比較低下,並且還要遵守三從四德,除了唐朝的風氣比較開放之外,婦女地位稍微提高一些,但是縱觀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來看,婦女一直是男性的附屬品。

在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大背景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去煙花之地尋歡作樂,而作為女人來說必須在家相夫教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未經允許不得在外面拋頭露面,女人的生活也全部圍繞著男性來過。並且,在古代,女子對

貞操重視的程度比生命還高,在當時的社會,人們普遍認為,女人就該對男子忠貞不二,自身的清白遠遠高於生命的存在。在古代還專門制定了嚴酷的刑法來懲戒不貞的女人。

尤其是到了明朝時期,朱熹【宋】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的學說得以發展和推崇,這個學說徹底把女人的慾望給滅絕了。男人在外面尋花問柳,女人只能獨守空房。對於那個時候有三妻四妾的男人來說,娶這麼多有時候並不是為了解決生理需要,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並且,古代的達官貴人一旦被皇帝斬首或者充軍,那麼對於達官貴人的女性家眷來說,也是滅頂之災,要麼成為軍妓,要麼賣入青樓,王公貴族的女人尚且如此,更別提普通人家的女子了。

當代女人的社會地位

現如今的社會,已經不是男尊女卑的社會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現在講究男女平等,女性也開始上班、創業,而不只是在家相夫教子,婦女有了更多就業或者創業的選擇,很多職場女性告訴男人:婦女也能頂半邊天。當今的女性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生活和生產中擔當這重要的角色。

封建社會的軍隊基本上都是以男兵為主,很少有女兵,現在的部隊,出現了越來越多颯爽英姿的身影,並且現在的很多女性在從事科研或者行政管理方面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家之言

總之,中國的女性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從男人的附屬品到現在的各自獨立,從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到現在的解放自由,時代在進步,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會在祖國的繁榮強盛中承擔更加重要的責任,也會為社會的發展增磚添瓦,提供更多的動力。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點一下關注呦!


上國史鑑


1、衣著不同;

古代女子幾乎包裹自己的全身,現代女子衣著清涼,時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穿著打扮。

2、思想不同;

古代女子思想受到束縛的,從“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中可以想象大多女子是沒有文化的,所以她們相信聖人的“三從四德”及時看書也大多是《列女傳》等宣揚三綱倫常的。 現代女性思想開放有自己工作、事業、收入,經濟上獨立、人格上獨立,不受男人約束,有自我支配的強烈意識。

3、地位不同;

受朱熹的影響,古代女子要遵從“三重四德”,要“夫唱婦隨”,現在是講求男女平等。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長久以來,性別刻板印象與中國男尊女卑的觀念深入社會,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極為低劣。尤其是東漢文學家,班昭的《女誡》,廣為流傳後更是將女性的思想壓抑到最低。其中的「卑弱」、「夫婦」、「敬慎」等等,更是影響了中國數千年的女性觀。

夫為妻剛、三從四德,等等都是在束縛、以及象徵古代女性的言語,其中一句耳熟能詳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則完全點出了女性的地位和當時社會的價值觀。

就連思想自由的西方,一開始女性沒有投票權,甚至是不把女性視為公民。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及人類思想的啟蒙,一直以來「男尊女卑」的觀念開始被打上了問號,女性們由於長久以來被打壓、被迫接受自己受到男女不平等的對待,開始發出聲音。1920 年代的女性,開始爭取自己的權益,例如投票權、教育權、工作及參政權等等。大家開始意識到「女性主義」的重要。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可說是歷史上女人最自由的一個時代。

一、中國古典女人的社會地位

(一) 女性的教育

「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禮記裡記載,說話時,男答:「唯」女答:「俞」且男女不得同席,共食。

男學讀書識字,女則是裁縫烹飪這方面的東西。「 女子十年不出 ,姆教婉娩聽從 , 執麻枲,治絲繭,織紝組紃,學女事以共衣服,觀於祭祀,納酒漿 、籩豆 、 菹醢 , 禮相助奠 。」有些較好的,會教導音樂,誦詩詞,繪畫。對於文字,她們只是略懂而已。不然就會形成所謂「禍水」 明代溫氏母訓就更進一步說 :「 婦女只許粗識才柴魚肉數百字,多識字 ,無益而有損也 。」

古代男人不希望女人讀書,是因為有讀書,便有知識,有了知識,說不定會將男

性壓在底下。為了預防這種事情發生,便現制住女性的思想,讓她們負責生活起

居這方面的問題。其中,更是有了一種「女子無材便是德」這一套的說法。讓古

代女性成為沒有自覺、且不懂得反抗的奴隸。

(二) 女性的職責

說到女性的職責一定會想到「男主外女主內」,以歷史上來說,很少出現女性官

員,在我的印象中有武則天,雖然掌了權,但後人對她的評價卻不是很好,所以

古代對女性的職責上是這麼的不認同。《白虎通義.嫁娶》說:「婦,服也;服於

家事,事人者也」進一步認為女性的職責是事人;還有班昭《女誡》也提到:「妻

不賢,無以事夫」,漸漸的女性從福從到事人變成了事夫,女性的地位每況愈下,

到了漢代之後,女性卑從的地位更被定格為常理,又經過歷代統治著的推展和儒

家學著的渲染,這些思想進而穿透了整個中國社會與家庭。妻職與母職則成為傳

統女性的榮譽與包袱,且被這兩項職責禁錮在家庭中。還削奪了女性的才能,因

此拘束了女性的生活空間。

(三) 婚姻

傳統中國的社會里,在「男尊女卑」、「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的戒條下,中國婦女一生受制於男性的權力和意志之中,難以享有獨立的自主與尊嚴,即使在關乎終生幸福的婚姻大事上也必需聽命於「父母之命」。如果男女交往不通過媒人的幫忙而私定終身,則會被社會所唾棄,引來恥辱。如〈王風‧君子于役〉中,丈夫行役在外,全家餬口的重擔,全落在婦女身上。 司馬光說 :「 夫 , 天也 ; 妻 ,地也 ; 夫 , 日也 ; 妻 , 月也 。 夫 , 陽也 ; 妻 , 陰也 。 天尊而處上 , 地卑而處下 。」

在古代中國社會里,妻子需要服從丈夫,遇事必須忍讓,不可爭強好勝,而且要溫柔體貼,萬事以和為貴。即使丈夫有惡行,作為妻子的也不能輕易提出離異。而且,還要忍受丈夫納妾,萬不能表現出嫉妒之心。對於夫家父母亦要乖巧侍候在側,聽其指令。總之,為妻者就要慎言忍耐,處處表現包容。古時社會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維繫夫妻的關係,其恩義才可以長存下去。這是基於儒家三綱五常的道理。若丈夫不愛惜她,又或在經濟上遇到困難,不論是美或醜,都有機會被賣給他人為姬妾,女性在此根本毫無自主權。即使嫁了他人,要是丈夫不善,她的命運也是十分坎坷。因此從以上所敘述的內容可知在婚姻裡,女性的地位還是不如男性。

(四) 生育

母系社會時期。是因為女性擁有繁衍後代的能力,因此獲得族人的尊敬。但隨著人類生活在世上的時間愈長,愈發現男性的優點高於女性。例如力氣、體格、智慧……漸漸的中國在社會上,就建立起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型態。

在古代,常常出現的一種現象就是,因為生下來的不是兒子,而是女兒,就將她給殺害。古代沒有所謂人權,雖然這種作法慘不忍睹,但這種是在他們眼裡,早已是見多不怪了。古代的人,稱女性為「賠錢貨」甚至還有一句俗語:「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也因此,許多女嬰在剛誕生在這是上不久後便被掐死,或是丟在水裡溺死,而這個我們稱之為「溺女」。由於古代人不懂得節育,又無法決定和預知下一個出生的是男孩是女,就只好不停的生,生下女嬰又不停的將她殺害。甚至還出現了「舉女歌」或是「戒殺女歌」: 「 生男與生女 , 懷抱一而已 。生男既收養 , 生女顧不舉 。 我聞殺女時 , 其狀苦難 比 。 胞血尚淋漓 , 有口不能語 。伊嚶盆水中 , 良久乃得死 。 吁嗟父子心 , 殘忍一至此 。」

二、現代女性的社會地位

人類的進步日新月異,以及思想的大突破,大家都開始探討關於女性的社會地位。難道女性就該如傳統所說的「男主外女主內」?或者是永遠都活在男人的影子之中?

(一) 女權運動

女權運動,顧名思義是女性不滿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下,不平等且受打壓的待遇。然而產生了一連串的女權運動。要打破長久以來的社會價值觀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中國女性地位稍稍提升的時期,也可說是兩性平等的起源,就是一八五一年,太平天國成立時期。在天朝田畝制度中,有兩項對於男女平權是很重要的觀念。分田制度和婚姻。分田制度是凡十六歲以上不論男女,均可得到一份相同大小的土地。婚姻則是廢除封建的買賣婚姻制,太平天國設置婚姻官,可以使男女對婚姻負責,除了避免買賣婚姻的出現,也使得婦女的婚姻獲致保障,並達成一夫一妻制的效果。還有其他,反對守寡與纏足,打破以往傳統的女試、女官。這些可都能夠說是最先發起女權主義的時代。

到後來,隨著西方觀念的輸入,所謂的新女性概念於是興起—女性可以慢慢解放,而發生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不僅只是顛覆傳統思想,開啟人民新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倡導女性主義的重要。在這個時代觀念中,鼓勵女性多讀書、走出戶外、念大學、參加公益活動,而不是像過去的標準:「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有許多鼓吹女權的刊物也相繼出現,對於傳統的想法有了轉變。終於到了一九四九年,北伐統一,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婦女平等權利才真正得到法律確認。

(二) 教育

根據統計,高等教育兩性人數統計資料顯示,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成長,女性接受教育人數日漸增加。隨著思想的開放,以及女性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男女之間的教育不在有如以往般的巨大區別。教育的方向,應循著人文與科技不停更改,最主要的則是強調兩性平等,保障女性受教權,並且將教材裡扭曲、醜化女性的內容去除,公平的呈現兩性的活動與貢獻。

(三) 婚姻以及生育

自五四運動,為女性換來思想開放的時代。現代的女性與古代的女性,在婚姻與生育上有著天南地北的差距。

古代女性,順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雞就隨了雞,嫁狗就隨了狗。彷彿一切都是聽天由命,沒有絲毫選擇的權利。不僅僅是婚姻沒有自主權,連婚後都要像是奴隸,為丈夫做牛做馬一輩子。可是現代則不同了,除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對象外,婚後也可以過的很輕鬆愜意。因為家庭不在是由女性全全負責,丈夫也應該一起負責。

現代婚姻自由,卻有著高比例的離婚率。時代的改變以及思想的解放,價值觀也會隨之更改,甚至有些女性認為不結婚也是可以的,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的是「同居」而不是結婚,甚至是「單身」也無所謂。

在生育方面上,現代人已經懂得如何節育,並且出生率也正逐年在下降當中,而現在有些國家更是到了高齡人口。現代女性已經漸漸沒有傳宗接代的壓力,隨著自己的喜好,生男生女已經不是最先擔憂的問題,而是是否有能力扶養小孩。因此從這些方就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正不斷的再提升當中。

(四) 女性的地位與職責

對於現代的女性來說,要到職場上工作也不再是一大問題,但在前幾年常會出現,女性在職場上處處被打壓,例如:同工不同薪、女性不容易升遷、甚至結婚或懷孕就要離職等等,不過隨著時代潮流的推波助瀾下,社會越來越重視女性,並且立法來保障女性。

雖然古代女人是這麼的卑微,但隨著時代在改變,大家對女性的看法又不太一樣,在社會上的地位也不再像古代一樣的低落。因為文明的進步,大家對「男女平等」的詞語也不再陌生了,而且繼續朝著這個方向不斷的在改變。現在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社會上的地位不再有一定的規範,像現在有很多事情都是不分男女的,只要你有能力人人都能去做,也不再有上位者與下位者的區別了。

現在不管是在教育、職責、婚姻、還是生育方面,對女性不再有刻板印象。不再有人規定女人一定要「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男主外女主外」等等一些規範,對現在的女性來說,在這個社會上的地位是誰最高,不再有對與錯的區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