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啥意思?今年二月有九嗎?

農夫老嶽


農業種植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天吃飯,在臨近秋季收穫時,如突降大風或下大雨,就使地裡的農作物受到損害,將損失一年裡的糧食。但勤勞而又有智慧的古人就會利用耕作和氣節上創出“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結合天文、氣節、作物的生長情況等因素知識,乃是我國古人對社會作出的一大貢獻。

今天就以:“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這句俗語進行展開討論。

其實這句農村俗語也不難理解,它背後含義是:“二月若是不到所數的九天,那麼就會餓死豬狗。

對於一般的老人應該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而當今的年輕人懂得略少,如果充分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人,就會很容易明白這裡提到“九”的是什麼意思,但對一些年輕人來講,就很困難了,因此古人的知識,值得我們現代人傳承,因其中是非常有道理的。可也有一些人反問,每個月都超過九天,為什麼二月又沒有?

實際上,指的九天不是所說的的陽曆度過九天,而是在古時候的人習慣用的陰曆,它是奧妙運算指的是在冬至的那一天算起,以每間隔九天才算一個

,一直算到81天后,而得出來的九個,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奧妙所在,九九八十一天。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月沒有數到這81天裡的“九”,地裡種植的農作物將會減產,在收穫無幾情況下,又何來多於的糧食來餵養豬和狗等畜類呢?人們只能勉強溫飽情況下,只能忍心餓死豬狗了。

古人所說的這句話雖然也通俗易懂,但還是可用科學來解釋。有句話:“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在人們的認知上,其實是春天了,二月氣候溫和,萬物復初,乃是播種農作物的好時節,當然,話是這麼說,但還得根據人們所在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而論。

可如是在二月中,沒有數到九天,也就意味著春天要比以往來得早。對於一些有工作單位的人來講是美事,可以在此時出門去放鬆,而對於天天下地幹農活的人來講,就是災難,因由於氣候暖和太早,地裡的病蟲就會初醒過來,可此時地裡的農作物還小,難以抵抗病蟲侵害,將造成後期作物產量降低。

一旦產量降低,糧食就少,就沒有多餘的糧食再去餵養豬、狗 等畜類,沒多久後,豬、狗等畜類就會餓死。

另有一種說法,指是二月沒數到,遇到“”的概率會更大,在農作物播種後沒多久作物將被倒春寒凍死。也就是說在收穫的季節會遭遇糧食減少,於此,想想就明白為什麼老人會說“二月沒九,豬狗餓死”這句話了。

現在

正臨近2020年農曆二月,大家不妨可用古人的這句話來算一算,算一下今年二月有沒有數到九天。

在算後,所得到的結果,也就能找出答案,就知道了今年的地裡莊稼收穫如何!

不過這只是通過利用二十四節氣來推算,實際上不論是種植任何一種農作物,也都應該根據當地適宜時進行播種,在前、後期都要精細管理,那麼也能獲得較好的收成。

-End-


三農小管家


有這個農諺,但經過我多年的觀察在我們當地不是很準。我的探討,今年是個旱年,需要再觀察春甲子是否下雨。有農諺:春甲子有雨旱過千里,夏甲子有雨遍地行船,秋甲子有雨活頭生耳,冬甲子有雨凍死牛羊。這個比較準確。謝謝!


夢中晴雨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我國農村長期流傳的一種諺語,也是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對農耕社會的經驗總結。

“九”,即數九的意思。每年從二十四節氣的冬至當天開始數九,從“一九”數到“九九”,一共八十一天。期間由寒轉暖,寒消暖長,過了九九八十一天,就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這兒所指的二月是農曆二月,並非陽曆二月。

大家知道,我國曆史上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和二十四個節氣是密切相關的。在我國北方有“清明蜀黍(即高粱)穀雨谷”的說法(即在清明前後種高粱,穀雨前後播穀子),而我國的南方也進入了稻穀插秧的季節。如果在農曆二月底之前“數九”就結束了,那就說明春天來的比較早。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不單單是萬木爭榮,百花爭豔,而且地裡的害蟲也會早早的繁殖。對農作物來說,最害怕遇上“倒春寒”和蟲災。假如遇上“倒春寒”或蟲災蟲害,農作物必然減產,糧食欠收,人都吃不飽肚子,也就捨不得再把口糧用來餵豬餵狗了。

今年是庚子年,農曆的二月十八是“九九”的第九天,二月十九就出“九”了,離春分節氣還有八天;農曆的三月十二才是清明節氣。

今年的春天結束的比較晚,自然不在此諺語的經驗之談之列,應該又是個豐收年,無需多慮。


中華文化傳播人


在這麼長時間的歷史中,古人對於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都總結出了諺語。在這麼多諺語中,有一句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19年的2月有“九”嗎?

首先,這裡這個二月,值得不是陽曆二月,而是農曆二月。農曆是根據月球圍繞地球的時間來計算的。但因為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算下來一年只有355天左右,和365天差了10天。為了彌補農曆的不足,古人就有了24節氣。在農村的諺語俗語中的年月都是值的農曆,因為從事農業生產都是以農曆和二十四節氣為參考。

這句諺語中的這個九指的就是“數九”中的九。說到數九,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們小學的時候,可能就在課本上學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歸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就是說,從冬至那天開始數,數完九九八十一天後,就可以開始下地幹活了,人們也就開始了一年的農耕生活。

二月沒九,就指的是節氣比較靠前,春天來早了,氣溫回溫過早,會使病蟲害的卵和蛹早早孵化長大。而這時候莊稼苗還處於幼苗階段,抵抗不了病蟲害的侵蝕,這樣一來就會影響莊稼的生長和收成。如果這時候再碰上一個倒春寒,莊稼就更沒有收成了,豬狗也就沒吃的了。所以用餓死豬狗來形容,還是很形象的。

那麼這句諺語準不準呢?我們拿2018年來說,2018年的冬九是從2017年12月22日到2018年3月12日,在3月12就已經“出九”。而2018年的農曆二月卻是從3月17日開始,也就是冬九結束四五天後才是農曆二月。在這一年,三四月份甘肅等地區遭受了倒春寒,使正在開花的果樹受災嚴重,甚至絕收。並且2018年的倒春寒很是厲害,有點地區四月還出現了下雪降溫,導致夏收小麥時很多地區嚴重減產。並且,當年秋季玉米的收成也是不如上一年。從這一角度來說,這句諺語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

那麼2019年有沒有“九”呢?我們來算一算。2019年的冬至是陰曆的十一月十六日,臘月加正月六十天,十一月有九的日子是十四天,也就是說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三個月一共有九的日子加起來是七十四天,這樣算來,過了年的二月肯定還有九,大家就不用太擔心了。

不過,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古人那時候還是有一定的改進的。對於過去種地的人來說,一旦遇到了糧食歉收,那一年的日子一定不會太好過。但是現在,科技不斷進步,加上農業生產的影響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大了,即使真的出現了糧食減產的現象,也不會像諺語裡說的那樣,對農戶的影響那麼大,以至於豬狗都會餓死了。




地中海老狐狸


對於我國的節氣,或者是天氣情況的農村俗語非常的多,這些農村屬於對於農業的生產或者是人們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至少這些農村俗語是祖祖輩輩經過長時間的農業生產或者是天氣觀察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夠預示著未來天氣的變化狀況,儘管不是千篇一律的事情,但是概率性發生是非常大的。畢竟過去沒有現在高科技的天氣預報,只能夠靠人們長時間的經驗觀察總結留給後人作為參考的依據,或者是指導農業生產的依據。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從字的表面意思不是特別的好理解,因為這裡面有一個九字,一般不知道這個字是啥意思?是指的哪個九?其實這裡的2月是指的我國的農曆的2月份,這裡的酒就是指的數九天氣的那個九。這樣就是大家就理解了,如果農曆2月份沒有數九天氣,那麼就會出現狗豬會被餓死的現象。

大家都知道“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就是說了,三九年寒田是最冷的天氣。我國的數九的天氣不一定是從冬至那一天開始,作為一九的第1天,以後每隔9天就是一個九。我國有一個朗朗上口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桃花開。”從這個數九歌裡就可以知道到了哪九的天氣的寒冷的狀況。

數九天氣總共是九九八十一天,根據這個時間的推算,從冬至開始到2020年九九的最後一天為農曆的2月18日,就是說今年2020年農曆的2月份有九。如果說農曆2月份沒有數九天氣的話,立春的日子就非常的早,也就是春天來的非常的早。這樣就會出現倒催寒的現象非常嚴重,一旦倒退寒的現象持續時間長,這使得農作物開花發芽受到凍害非常嚴重,以至於造成農作物減產。



如果說農作物大面積減產或者出現絕收的現象,這樣就會使得豬狗沒有糧食吃了那就會被餓死的現象非常普遍。當然,這種現象指的是過去的人們比較貧窮的社會才出現的這種現象。所以那個時候農業技術非常的差,沒有現在的科學種植技術造成了糧食的畝產量非常的低,一般每年生產的糧食還不夠人類消費的那個時候,尤其是在冬天好多人都挨餓受凍,更別說豬狗能有吃的東西了。

對於現在社會農業科學種植非常的發達,尤其是農藥、化肥、種子使得農作物的畝產量非常的高,也就是現在社會上糧食出現了供過於求的行情,造成了糧食價格非常的低廉。所以現在即便是一年內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也不會出現過去挨餓受凍的現象,也不會造成豬狗會被餓死的現象。

2018年2月份就沒有數九的天氣,結果春季遇到了嚴重的倒春寒,造成了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特別是水果減產力度非常的大,以至於2019年春季水果、蔬菜價格大幅度的上漲。2019年2月份有數九的天氣,結果2019年水果、蔬菜、糧食出現了大豐收,這也使得秋季的水果、蔬菜、糧食價格非常的便宜,好多出現了滯銷的行情。



總之,對於農曆2月份沒有九隻是說明了春天來的非常的早,以至於造成倒春寒的現象非常嚴重,也使得農業會出現減產的現象,最終會造成豬狗沒得吃餓死的現象。當然,現在社會這句俗語只是一個形容而已,描述了農曆2月沒有九會出現的嚴重的自然災害。今年天氣總體上來說也不是太好,畢竟2019年冬季是一個暖冬的現象,會造成今年春季倒春寒發生的概率非常的大,而且會出現病蟲害也是非常嚴重的。一句農村的俗語需要根據當時的現實情況來決定,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因為氣候的變化每年是不固定的,尤其現在的社會大氣汙染比較嚴重,造成了氣候變暖,以至於天氣變化無常。


三農一姐


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如果一月(農曆)將“九”過完的話,那麼二月份(農曆)就會沒“九”了。一旦二月份沒“九”了,那麼,當年的糧食收成會很差,連豬狗都會餓死。


那麼,“數九”應該怎麼數呢?

“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共九個“九”、八十一天。一般情況下,人們為了容易“數九”,就會把“冬至”這一天當做一“九”的第一天而每年的冬至日,時間都在農曆的十一月份,但具體日期難以確定。不過,冬至一般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那麼,哪一年的農曆二月沒有“九”呢?

我查閱了萬年曆,2018年的農曆二月就沒有“九”!當年的數九開始日為農曆(公曆2017年12月22日)的十一月初五,結束日為農曆的正月二十五(公曆2018年3月12日),因此,2018年的農曆二月就沒有“九”!

那麼,2018年的糧食收成又如何呢?

據相關資料表明,2018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為65789萬噸!按照全國14億人口計算,平均一個人也有近500斤糧食!這麼多糧食怎麼會“餓死豬狗”呢!?況且,人們除了食用糧食之外,還會食用大量的副食品或水果、蔬菜呢!


當然,這句俗語來自於古代。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大都靠天吃飯,別說二月無“九”,就是有“九”,糧食產量也不會太高,也一樣會有“餓死豬狗”的風險呢!


我小時候聽我爺爺說過,在風調雨順的年景裡,我們家的小麥產量也不會超過300斤!全家種四畝小麥,總產量一千來斤,要供七八口人吃飯,能吃飽嗎?因此,在舊社會,豐年也是“歉年”!

不過,現在好了。縱然年年有自然災害,但自然災害都是局部現象。總有地方的糧食收成會非常好,況且,大部分地區都有餘糧。根本不用擔心餓肚子的情況出現。因此,關心二月有沒有“九”就是多餘的!還不如關心如何致富呢!

最後,我要告訴你:今年的農曆二月有“九”!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這句俗語來自於古代的說法。對於今天來說已實無意義!況且,僅僅靠二月有沒有“九”來預測當年的收成純屬片面之詞。為何要相信這些呢?


老胡說三農


這句諺語中的這個九指的就是“數九”中的九。說到數九,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們小學的時候,可能就在課本上學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歸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就是說,從冬至那天開始數,數完九九八十一天後,就可以開始下地幹活了,人們也就開始了一年的農耕生活。

二月沒九,就指的是節氣比較靠前,春天來早了,氣溫回溫過早,會使病蟲害的卵和蛹早早孵化長大。而這時候莊稼苗還處於幼苗階段,抵抗不了病蟲害的侵蝕,這樣一來就會影響莊稼的生長和收成。如果這時候再碰上一個倒春寒,莊稼就更沒有收成了,豬狗也就沒吃的了。所以用餓死豬狗來形容,還是很形象的。


A劈裡啪啦


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

這裡的“九”就是數九的意思。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般“三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陽曆2月份裡沒有“九”的話,今年莊稼的收成就會很差,連豬和狗都要被餓死。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般春打六九頭,也就是說一年的二月4—5號,立春這天才是六九,六九後面還有三個九呢!如果二月就沒有“九”的話,說明這一年春天來得特別早,春天到來,天氣回暖,地裡的病害蟲也會早早開始繁殖,到春耕月的時候就會對農作的生長很不利,這樣收成也會受到影響。而且春天來得太早,就經常會發生倒春寒的現象,倒春寒對於作物的影響是更加嚴重的。之前的人們都是靠天吃飯,要是收成不好,人的口糧都不夠吃,更不用說豬狗了。其實在民間還流傳“二月沒九,豬狗吃黑”的說法,其實也是從側面反映由於氣候變化影響了莊稼收成,導致糧食容易減產發黴。農村流傳的這些農諺,也是有地域性的,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因為各地的氣候條件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年有的地方豐收,有的地方收成也不好。






鄉野阿文


今年二月有九!

農村俗語真多啊!哪個俗語都有它的來歷,看俗語,也許長知識,其實也挺有趣的!

咱進入主題吧!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很有意思!

在農村,都是按季節推算,種地,摘梨,收割糧食等工作的!

至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話意味著是這樣的意思,在我們大西北,在九里種莊稼,長勢好,好收成,今年鼠年,也就是2020年二月有九,正是種莊稼的好季節,也意味著今年農民有個好收成!

至於,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就這個意思!

今年二月肯定有九!


王興菊979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節氣的俗語,主要是藉助一年之中的二十四節氣和當地的一些氣象農諺老話來預判天氣變化情況,就比如“春打六九頭”或者“春打六九尾”,而且正所謂“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可見“三九天”是多麼的寒冷,我們都知道在過去可是沒有天氣預報的,因此過去的農民朋友都是靠天吃飯,很難有人工干預到豐產豐收,因此次有了這些有關節氣的俗語以示警示後人。而這裡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究竟是何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告訴我們答案的。

首先,這裡的二月不是指陽曆,而是農曆二月,‘’九‘’指冬天裡最冷的階段,共81天,每隔九天算一個‘’九‘’,這樣一來我們返回頭來分析“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就是在說如果今年冬天冬至過後三九寒冬的日子提前結束,其並沒有延續到來年的農曆二月份,那家裡的豬和狗就非常有可能會被餓死,形容來年的收成可能不太好,顯然"餓死豬狗"很明顯是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以警示人的,但是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不過,這只是一種經驗之談,放現在來說,已經不準了,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應該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想必說的是華南地區。畢竟在農村人心中,來年莊稼收成的好壞是一件大事。只不過在隨著大環境的改變之下,全球氣候變暖,冬季的暖冬已然成為常態,不下雪,不寒冷的冬季越來越多,所以究竟如何也說不得中了!

綜合上述,這是老經驗老說法,還有誇張,就在古時都未必很對,時至今日,就更不會應驗了,但是也要警醒預防,當然了,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即便出現季節反常,也會有辦法克服,比如農藥的使用,總之,關於豐收和欠收,我相信,現代科學的力量能夠解決很多的問題,完全不用擔心。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