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處的?

黎瓏


首先更正一下,古代婚姻家庭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形式存在,並不是一夫多妻制。

在古代,一個家庭必須只有一位正妻,正妻死後才能娶繼室,但是小妾可以多納幾個。

正妻和妾有天壤之別,正妻都是明媒正娶,一般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小妾是婚姻家庭的補充,歷朝歷代有明文規定,如果正妻在40歲前沒有生育(古代女人40歲就絕經了),丈夫為了傳宗接代可以納妾。



注意一點,妾不叫“娶”叫“納”。意思是說小妾就是家中的一件東西(生育工具),當丈夫的可以用金錢把她買來,丈夫不能對小妾產生感情,比如小妾死後丈夫如果哭會被人笑話。

正妻生下的孩子叫嫡出,有繼承家族財產的權力。比如皇后生下的大兒子才有資格當太子,道理就是“以嫡為貴”。

小妾生下的兒子為庶出,有繼承遺產的權力但分的財產很少,如果小妾沒有生育,她就沒有任何繼承權。

到後來小妾之外又有了通房丫頭和貼身丫鬟、奴婢等補充形式,不過這些女人地位更低,甚至沒有繼承遺產權力,只是男人的玩物而已。

通過了解這些,回答這個問題就容易多了。



古代家庭中雖然女人多,但是很講究尊卑。由於正妻是一家的主婦和管家,所以丈夫的小妾們都圍著正妻轉,同時丈夫也要維護正妻的地位。

比如必要的開支都由正妻掌管,掌握了財政大權也就有了話語權。由此小妾們都很怕正妻,唯恐正妻給自己穿小鞋。

家庭中正妻相當於皇宮裡的皇后,你看電視劇中,皇上的嬪妃們不都是對皇后唯唯諾諾嗎?家庭也是如此。

比如袁世凱有一妻九妾,他的三姨太是朝鮮女人,老袁生前不喜歡她,老袁死後,她怕老袁的正妻刁難她。畢竟在異國他鄉,思來想去以後日子不好過,老袁死後,三姨太上吊自殺陪伴老袁去了。這從側面說明正妻在家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古代家庭女人多但不用丈夫操心,妻子就是統領這些女人的“皇后”。

至於妾與妾之間爭風吃醋是常事,比如張作霖有一妻七妾,正妻趙春桂死後,張作霖讓五姨太當家,也就是五姨太掌管了財政大權,姨太們都聽她的,老張被日本人炸死後,她主持了分家,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

古代女人都有隱忍美德,既然選擇了做人家的小妾,那就認命吧,正妻說了算!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女人三人一臺戲”那樣亂糟糟,這是古代的規章制度和做人原則所致。



正妻也以“母儀天下”的標準要求自己,能把這些女人安撫住是她最大的成績。

綜上所述,古代家庭女人雖然多,但有一套封建倫理道德來約束,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亂七八糟。都是以男權為主,以正妻為主,就好比眾星環月一樣,各有各的軌跡可循。


秉燭讀春秋


在我小的時候,應該是60年代末期吧,我跟著大人們到一個村裡做客,那家的主人就是兩個老婆。他的兩個老婆當然是從舊社會帶過來的,也算是封建制度下遺留的產物。兩個老婆相處的都很好,他們睡覺的床我見了,應該是男人睡在中間,大老婆和小老婆分別睡在男人的左右。

但是通過書本記載,舊社會或者說古代時候,一夫多妻制的家庭,那些大戶人家,都是一個老婆一間房子,到了晚上男人想去誰那兒就去誰那兒,有點像清宮戲裡面皇帝翻牌子,想到哪個妃子了,就去哪個妃子的宮中。沒有條件的人家,只能大家擠大通鋪了,至於說相處的怎麼樣,這要看什麼樣性格人碰到了一塊兒。但是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三個女人一臺戲,老婆多了也夠男人受的,想想並不是好滋味兒,不如就一個老婆,愛有所專,又不麻煩,多好!


把陽光熬成湯


一夫多妻也可以理解為一夫一妻多妾,正房是妻,側房就是妾,妾可以有很多個,而妻只能有一個。

在古代男人享有著一夫多妻的權力,只要有錢,有能力去擔負,想娶幾個就娶幾個。

然而,老婆娶多了,就會出現麻煩,因為沒有人想和別人共享一個丈夫。

先不說心理上的問題,先來看比較現實的,比如晚上睡覺的時候,丈夫和誰睡呢?總不能好幾個老婆一張床上睡覺吧,所以這時候就會有分歧,總會傷到一個人的心。

再比如給老婆買禮物的時候,給其中一個老婆買的貴重,另一個又比較貧賤,這樣就難免讓兩個老婆之間產生矛盾。

而且正房和側房之間,正房的地位是高貴的,側房則是卑微的,只能委曲求全。就像皇帝的後宮一樣,皇后最大,別的嬪妃只能以皇后為首。

如今很多國家仍在實行著一夫多妻的制度,比如烏干達、伊拉克、索馬里、摩洛哥、阿聯酋等國家。

雖說已經進入了現代社會,有很多人反對一夫多妻制,但仍不能將這一陋習摒棄掉。

一夫多妻危害有很大,最大的危害便是病毒傳染很快。在2003年時,聯合國曾做了一個報告,說斯威士蘭艾滋病患者多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夫多妻制。

但是有人卻反對,這個反對的人竟然是斯威士蘭的國王,他是一夫多妻制的擁護者,已經有了9個老婆,而他的父親索忽扎更離譜,在索忽扎當國王期間總共娶了120個妻子。

有人就會產生疑問了,娶那麼多老婆,她們之間該如何去相處?

在我看來,索忽扎的120個妻子可能都不能把名字準確念出來,甚至一年中都不能見妻子幾面,就算是每天換一個人同房,一年也才見三面。

如果是一個正常的一夫多妻家庭呢?比如一個妻子,五個妾,就拿張作霖來說,他就是一夫多妻制的經典,一個男人,6個老婆。

張作霖大夫人去世的早,還剩下5個。這5個相處的很融洽,而張作霖偏寵其中的一個,就是五夫人。對於這一點,可能其餘夫人的心裡會有一些難受,但是表面上並不發作,只是背後默默悲傷。

一夫多妻制中的女性,絕大多數是有矛盾的,遇見強勢的就互不謙讓,勾心鬥角。當然,在丈夫面前,她們還是很本分的,因為畢竟是一個家庭,鬧翻可就不好了。

如果是比較溫柔謙讓的妻子,就不會出現勾心鬥角的事情,她們懂得如何維護一個家庭,讓這個家庭充滿幸福。

所以在古代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家庭,女性相處也是一種學問,好的相處能夠讓整個家庭洋溢著溫和幸福,而壞的相處則會讓整個家庭死氣沉沉,丈夫也會整日愁眉苦臉。


理科男讀歷史


古代的男人比較享福,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可以同時合法的擁有多個女人。他們的女人構成大致為:一個妻子,多個妾和通房丫頭,這些都是與他們有實質關係的女人。

要看她們如何相處,首先要看她們各自的地位如何。

妻、妾、通房丫頭的地位

古人常講:“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這是古代男人獵奇獵豔的心態。實際上要按家庭的地位來分,正好相反。

妻:正妻是家庭地位最高的女性,是主母,生的孩子地位也高,是嫡子。一般這類女性,孃家都比較有錢或者是比較有勢力。

妾:妾是妻以外另娶的女人,地位低於妻,生的孩子地位也比較低,是庶子。自己的孩子也不稱其為母,稱姨娘,反而稱正妻為母。這類女子往往家境一般,沒有背景。她們地位很低,可以被拿來交易,或者送人。

通房丫頭:地位名義上低於妾,實際上要比妾的地位高。因為通房丫頭是隨女主人一同陪嫁到男方家的婢女,實際是起到姬妾作用的人。她們一般和女主人關係密切,仗著女主人的撐腰,實際地位要高於妾,最不濟也和妾差不多。如《紅樓夢》中的平兒,名義上比趙姨娘地位低,實際上地位和權利都比趙姨娘大得多。

所謂通房丫頭,就是她們的臥室是與主人的臥室是相通的,以便夜間服侍主子。通房丫頭最容易看見閨房之樂,容易早熟。由於耳濡目染的緣故,所以她們一點即燃。主子們行房時,她們在旁伺候著,她們也是允許和主子們一起行房的,所以她們因此和女主人的關係更加密切,她們之間秘密很少,畢竟經常一起上戰場。

她是如何相處的

正妻比較尊貴,妾和通房丫頭一般都要低眉順眼、小心服侍,畢竟“妾大不如妻”!

妾和妾之間之間的關係,一般在家規的規範下,團結有愛,和睦共處,所以找事兒的很少。

妾與通房丫頭之間,稍通情理的通房丫頭一般也不會找妾的麻煩,妾對通房丫頭也是禮敬有加,謹慎言行。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蠻橫無理的妻,也有持寵而嬌的妾。蠻橫無理的妻一般情況下是沒什麼事情的,但是持寵而嬌的妾往往沒有什麼好下場。如,唐代中期的鄭國公嚴武就曾打死過他父親嚴挺的寵妾。

據《全唐書》記載,嚴武小的時候,他父親嚴挺對他母親不好,很寵愛侍妾英,侍妾英持寵而嬌,嚴武問母親為什麼會這樣,他母親就如實說了。嚴武很氣憤,拿著鐵錘就到侍妾英睡覺的地方,把她的頭砸爛了,當時嚴武才8歲。嚴挺的手下們替嚴武求情說:“嚴武不是有意的。”嚴武辯解說:“

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兒故殺之,非戲也。”嚴挺不但不生氣,還為他的行為驚歎,自豪的說:“真嚴挺之子!”

從這個史實我們可以看出,妾的地位是很低的,就是寵妾也不行,就連八歲的孩子都有這個概念,都知道妾大不如妻的道理,男主人也不是特別的重視,因為她們只是他們玩樂的工具,所以說,持寵而嬌的妾往往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結語

因為在古代是男權社會,女人是男人們的附屬品,他們有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妻妾們也是尊卑有序,一般都能和睦相處的,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問禮歷史


【新銳歷史】為你深入解讀:

古代實行一夫多妻,事實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妻四妾”,但是這個也僅限於地位高的人,像平民老百姓大多數都是一夫一妻。

一夫多妻中的多妻,我們也可以簡單的分為:正妻、平妻、妾、通房丫頭。那麼,這麼多妻子在一起,他們是怎麼相處的呢?

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維度去分析,那就是:

一、妻妾之間的相處。

二、妾與妾之間的相處

三、妻(妾)與通房丫頭的相處。

要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相處的,就得先明白他們在一個家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什麼樣的地位。

一、古人的一夫多妻。

1、正妻

正妻往往是一個人明媒正娶的第一個妻子,一般指的是最先結婚的妻子。

正妻一般是家庭地位最高的女性,是主母,生的孩子地位也高,是嫡子。一般這類女性,孃家都比較有錢或者是比較有勢力。

舉個例子:

漢高祖劉邦在與呂雉結婚之前,就與村婦曹氏有染,並生有一子,名劉肥,由劉邦撫養。

當時的史家稱曹氏為漢高祖之庶妻或外婦。而呂雉因是劉邦明媒正娶的第一個妻子,故稱正妻。

2、平妻

平妻,是一夫多妻制度下的一種親屬稱謂,一名以上的正妻稱為平妻,即兩個都是大老婆,又有對房之稱,即與正房對等。

與妾不同的是平妻不需向元配行妾禮,但實際上的地位仍然不及元配,平妻仍然要稱元配為大姊。

除了中國古代之外,六世紀前的日本與伊斯蘭教的一夫多妻也是平妻制。

3、妾

妾是妻以外另娶的女人,地位低於妻,生的孩子地位也比較低,是庶子。自己的孩子也不稱其為母,稱姨娘,反而稱正妻為母。

當然妾的來源也有多種,由高到低排列為:名門所出的庶女、 平民白丁的女兒、通房丫鬟抬的妾、赤貧之家賣的女兒、戲子妾、妓女妾等等。

前兩種是良妾,是在官府裡登記了妾書的,是有一定地位的家庭附屬成員,算半個主子,相當於平妻,但是在法律上還是妾。後面幾種,是妾婢,非常低賤,類似於奴婢。

4、通房丫頭

通房丫頭,說到底也還是丫頭,但是從“通房”二字上可以看出其是地位最高的丫鬟,她的主要職責就是在夜間或則特殊的時刻伺候主人。

當然了為了便於夜間伺候主人,所以往往他們的臥室是與主人的臥室是聯通的(就像現在的總統套房)。

說白了就是男主人發洩的工具,地位高於普通丫頭,但有時候還不如普通丫頭。碰到好的主人,有可能納為妾,假如碰到冷血的,那就可憐一生,無名無份最後年老色衰而死。

二、妻(平妻)、妾、通房丫頭家庭地位。

在我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一個家裡只能有一個女主人,那就是妻。

古人娶妻,不僅要求門當戶對、八字相合,而且還得三媒六聘,八臺大轎從正門抬進門,所謂“明媒正娶”是也。

妻在家裡地位尊貴,與丈夫平起平坐,她負責管理家務,統領姬妾婢女,擁有她們的懲罰和管理權。

古人納妾,就相對簡單得多,作為主人的小妾,雖然不是家主人原配妻子,但是,也是經過明媒正娶,辦了手續的。

其子嗣雖然是庶子,但也是被家主人承認的子孫後代,她們死後,也是要進祖宗牌坊的。

通房丫頭就沒有小妾的這些待遇了,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伺候主人,一般通房丫頭分婚前和婚後丫頭,大部分是很難轉正的,所以下場慘的比較多。

比如紅樓夢裡的平兒妾的身份地位比妻低,雖然算半個女主人,但也就比通房丫頭高那麼一點點,比如紅樓夢裡的趙姨娘,平兒就根本不甩她。

三、妻(平妻)、妾、通房丫頭是如何相處的?

1、妻妾之間的相處,妻說了算。

古代人大戶人家娶妻是用八抬大轎從正門迎進家的,並且妻子也都是門當戶對的大戶小姐,而妾卻是被人從小門給送進去的。

從進門的方式就能看出來妾的地位是無法與妻子相比的。而進了門的妾若是被家主喜歡還好,起碼有家主護著,日子也不會難過到哪裡去。

而那些不被家主喜歡的妾就不同了,一家之主都不喜歡,那麼當家主母更不會把她當人看了,欺辱打壓這種事就是日常最尋常的了。

舉個例子:

劉邦因為寵妾而忽略與他一起奮鬥的呂后,甚至在戚夫人的吹捧下想要換掉太子,就是這一做法徹底激怒了呂后,也將戚夫人徹底送上了地獄。在劉邦死後,呂后就成為了天下最高貴的女子,而戚夫人就是她立下威信的第一個刀下魂。呂后將戚夫人生生做成了人彘,並且弄死了戚夫人的兒子。

2、妾與妾之間只有表面和諧。

一般情況下,妻妾之間關係表面上還是和諧的,私底下怎麼互相敵視是不會暴露在人前的。妻子是女主人,妾自然是不敢惹妻子,而妾與妾之間可不會因為有共同的敵人就同心協力。

妾與妾之間,沒有誰的地位天生比誰高,再加上一個女人絕不可能願意與別的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因此妾之間也是不會有和諧的,爭風吃醋是常態。

3、妻(妾)與通房丫頭是主人與僕人的關係。

通房丫頭可以是隨女主人陪嫁過來的,也可以是男主人家裡的。她們實質上和妾差不多,但是沒有妾的名分,所以她們的地位比妾低。

通房丫頭的地位很低,命運完全掌握在主子手裡。一般有幾種結局:在男主子大婚前被髮賣,失去了作用;男主子成親後,順利轉正,成為妾,生下一兒半女的,就是庶子庶女。

所以,大體上妻、妾對侍通房丫頭不用花心思,她們之間屬於主僕關係,要打要殺一句話的事兒。

總結

綜上所述,古代的一夫多妻中,這麼多女性如何相處,我們可以簡單的概括為:

1、正妻是一家中的女主人,不論是平妻,還是妾或者通房丫頭,在封建禮儀制度下,他們都是被管理的對象。

2、妾與妾之間,他們在地位上的關係是平等的,這樣就決定了他們一般意義上是不可能和平相處的,大多是表面笑嘻嘻,背後裡是掐的死去活來。

3、通房丫頭,是這麼多女性中地位最低的,他的本質還是一個僕人,這就決定了,她在其他女性面前永遠都是仰望的,要打要殺隨心所欲。

-END-

點擊上方關注【新銳歷史】,多平臺認證優質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專注於歷史領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新銳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來回答!

和朋友聊天,談及古代男子三妻四妾,一哥們突然正經起來,仰天長嘆:古代男人實在是太爽了吧,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優秀的中華傳統沒有保留下來,為什麼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現代社會卻不可以,我恨!

所謂存在即合理,古代一夫一妻多小妾制度,之所以能夠存在數千年,那必定是有合理之處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男性地位遠遠高於女性。在古代社會,女子在某些方面,被看做是男子的財產,那麼,每個男的自然希望自己的財產越多越好了;其次,古代經常發生戰爭,勝利者通常以霸佔對方的女人作為榮耀的事情,把這看做是真正的勝利;還有便是慾望在作祟了,比如說虛榮心,大戶人家來說,誰的妻妾多,誰就感覺比較牛逼的樣子;最後便是生理的慾望了,很多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當他們有錢有地位的時候,他們便會想要得到更多的女人,體現最好的便是皇帝了,後宮三千佳麗,有的時候還不一定滿足呢,實在是貪得無厭!

先來看看皇帝吧,古代封建社會中權利最大的人。那麼,他的後宮是如何相處的呢?縱觀歷史,當然其中必然少不了勾心鬥角,但是競爭激烈程度也絕非如同《甄嬛傳》那樣無所不用其極。在表面上,當然她們都是和和氣氣的,但是在背地裡就不好說了,如何奪得皇帝的心,才是她們一直要思考的問題。如若能夠得到皇帝寵愛,為其生下一男半女,在宮裡的日子就更好過了,保不準皇帝一高興,能夠封為皇后,那更是母儀天下了。所以,這些妃子並不會過多地加害對方,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讓皇上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當然,歷史上面也有後宮一片祥和的,比如說在朱元璋原配妻子馬皇后的治理之下,後宮那是一點事情都沒有。馬皇后這人實在太善良,太聰明,太好了,有了她,老朱完全不用擔心後宮的事情,馬皇后給治理的好好的。

再來看看一般的大戶人家。一般有錢的大戶人家,那是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是對於爭寵的情況,一般來說是存在與他的那些小妾裡面的,小妾是不敢和正妻爭寵的,根本不夠格啊。娶妻那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轎迎娶過門的,而小妾則要簡單多了,可以直接買過來,有的小妾則是伺候自己妻子的丫鬟!小妾見到正妻,一般來說還要請安呢!

但是,一般來說,不同的小妾會在爭寵上面下一番功夫,耍些小心機,這是毫無疑問的。小妾有時候也是非常的慘,要是自己的丈夫不喜歡了,完全有權利將其送給另外的人,就像送一件衣服一樣隨便!小妾之間爭寵,也實屬正常。所以,大戶人家的小妾之間會鬥爭,但是也掀不起多大的火花,否則自己也沒有好果子吃。

總的來說,表明風平浪靜,背地卻各懷軌胎吧!


徐聊


古代不是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妻只有一個,而妾則可以有很多。妾的數量是根據男人的實力決定的,有錢有勢的男人,如富商或者達官顯貴,當然可以有很多妾,而普通百姓則只有一兩個妾,或者乾脆沒有妾。

妻的地位比妾高得多,妻是女主人,管理妾的。

妾是男主人的生育工具,毫無地位可言,妻可以隨意使喚妾,打罵妾,而妾不能以同樣的手段對付妻。當然妻如果殺了妾,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妾還是商品,可以隨意買賣或者轉讓。如北宋文豪蘇軾有個朋友,看中了蘇軾的一個小妾,就提出用一匹馬交換,蘇軾當即同意,但小妾卻不同意,撞樹而亡。弄得蘇軾頗為傷感。

妻妾之間的關係,有點像皇后和嬪妃的關係。所以當然要博得丈夫的歡心,彼此之間勾心鬥角是難免的,但身份地位決定了,妾是很難鬥得過妻的。所以妾一般會尊重妻的地位,不會主動挑釁妻。

妻妾之間雖然不能做得和睦相處,但是一般不會鬧得太僵,維持著一直若即若離的關係。歷史上也有妻妾的感情情同姐妹,不過非常少見。

東晉大司馬桓溫第二次北伐過程中,順手滅掉了巴蜀地區的成漢帝國,還俘虜了成漢皇帝的妹妹李氏,桓溫見李氏年輕貌美,遂納李氏為妾。後來桓溫帶著李氏回到建康,桓溫的正妻-南康公主就提著刀,找到了李氏,興師問罪。李氏見到南康公主,沒有絲毫畏懼,非常淡定,她一邊梳頭一邊說,“國破家亡,生無可戀,只求一死。謝謝你來成全我”。南康公主見狀,就扔下刀,一把抱住李氏,說“我見猶憐,何況老奴。”遂和李氏和平相處,情同姐妹。

像南康公主和李氏這樣能和平相處,情同姐妹的妻和妾,是不多見的。

如果男主人過分寵愛妾,導致妻失寵,妻會瘋狂報復妾,這時候妾就要倒黴了。出現妻妾爭寵的情況,妻一定會出手教訓妾。這個時候妾就很危險了。

所以,妾為了自身安全,不會和男主人過分熱絡,同時注意和妻搞好關係。


袁衛宇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處的?

這個問題還真是不知道。只知道男人有三妻四妾。至於家庭中的生活細節,和妻妾之間的相處問題,都不知道。

不過,女性在出嫁時,肯定知道嫁的這家男人有幾房太太,也許在生活中會產生矛盾。所以,既然嫁出去了,就必須遵守其家庭規矩,恪守婦道,相夫教子的道德觀了。

女性如何相處,我認為這要看男人是怎樣對待這多妻之家的幾個妻妾了。

因為在這樣的家庭中有幾種現象或者是原因吧。有的女人長得漂亮點,有點文化,而且很能幹,並且又生了兒子。在那個時代就是母以子貴。所以男人就更喜歡這樣的女人。

有的女人長得醜,而且沒文化,不僅沒生兒子,還不能生育,像這樣的女人在家庭中就沒有地位了。說不定有一天被男人休掉了。

所以說女人相處得好壞,取決於男人要哪個女人當家,其它的女人都要聽這個當家的女人。不然的話,女人爭吵爭寵起來,家庭是不會安寧的。

這就是,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如果在家庭中生活,不論是一夫一妻還是一夫多妻,只要是和睦相處的相親相愛,家庭就會幸福快樂的生存下來。否則就會支離破碎,都分道揚鑣了。


小滿577828


是時候讓大夥知道一下古代男人爽的多麼傷心病狂啦,首先還是明確觀點,很多人說我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度,沒錯,但是不準確,確切點說是從漢代到清朝乾隆年間一直是這個制度。

兼祧制度下的多正妻相處

漢代以前就是一夫多妻制,《禮記》中有各等級的人能娶幾個媳婦的準確標準;而清乾隆年間則默許了兼祧制度,形成了事實上的一夫多妻制,那麼什麼是兼祧呢?學術描述很難說清楚,我舉個例子大夥就清楚了。

話說清朝嘉慶年間北京有個老兄叫王某,他是家中獨子,他老爹王二就這麼一個兒子。還好家境不錯,成年後娶了一個正妻,日子過得不錯。可是王二的哥哥王大就不行了,死活沒生出兒子,眼看著就要成絕戶了。

於是只好把侄子半過繼到自己家頂門戶,王某就算一身託兩門,這時候王某可以再娶一個媳婦,和這個媳婦生的孩子未來會繼承大伯這份家產。他後娶的媳婦不會住親爹王二的院子,而是安排在大伯的院子,享有一切正妻的權力,這就是兼祧。

在這種制度下,兩個妻子其實該算妯娌的,她們見面的次數不多,基本不會有太多相處的機會。在祭祖等極特殊的情況下見面,後娶的需要給先娶的施平禮,因為在法律意義上她還是妾,但先進門的受禮後也得回禮,因為人家身份不比自己低。

妾字的來歷

說完特殊情況咱們在扯淡下通常情況,就是納妾的問題,妾是一個會意字,上從辛,下從女,在甲骨文中上面是刑刀,下面還是女,刑刀通常引申為有罪,故此妾最初是代表有罪的女子,也就是女奴。

在奴隸社會里男主人不免也會有顏控的現象發生,逮著一個好看的女奴往死裡爽,時間長了妾字就成了專有名詞。表示固定和男主人保持啪啪關係的女子,逐漸含義發生改變,成了現在的意思。

現代很多人認為妾是沒有任何家庭地位的,可以被隨便轉贈、販賣,甚至打死了都沒人管,即使生了孩子也可能被過繼給正妻撫養。這個想法其實也不對,妾同樣是有等級的。

妾的等級劃分

從出身上講妾分貴、良、賤三個等級,所謂貴妾就是出身皇親國戚、達官顯貴之家的,不要以為這樣人家出身的女子不當妾,後面我會具體說原因。良妾就是尋常百姓家出身的女子,賤妾就是戲子、妓女、乞丐和童養媳出身的女子。

在三個等級中賤妾自然是隨便折磨的,轉贈、販賣、打死之類的事情多出在這個等級,但貴妾就不同,你敢動她們,別說後邊的孃家,就是正妻都跟你玩命。良妾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要看丈夫的實力決定。

如果我們把等級分的再細一點,就得明白古代納妾原則,那不是說你隨便帶回家裡個姑娘就是小妾的。通常普通人家納的都是正妻的親屬,也正因為是正妻的親屬,才在納妾這個事情上有許多咬文嚼字,大抵上可以這麼分:

  1. 側室:通常是正妻的親姐妹或者堂姐妹,而且必須與正妻同時出嫁,用紅身藍頂的轎子從孃家抬出來。除了進婆家門需要走側門外,幾乎擁有一切正妻的權力,包括入族譜、立牌位等。除了孩子不是嫡子外,其他全都等同於正妻,若正妻無子,她的孩子就是嫡子,正妻故去後側室直接自動成為正妻。所以正妻基本上是拿側室當姐妹相處的,其實這是廢話,本來就是姐妹。

  2. 副室:正妻的表姐妹,可以和正妻同時出嫁,多數是單獨出嫁,如沒能生兒育女則不享受族譜、牌位的權力,反之則等同側室。一般享有獨立房間,有下人使喚。正妻對她們相對友善,和正常表姐妹一樣相處,偶爾可能會爭寵。

  3. 偏室:正妻的姑表或者姨表姐妹,無直接血緣關係。可以理解成副室的替補,如果不生兒子,完全沒資格進族譜,即使生了也得看族規決定進不進。也享有獨立房間,有下人使喚,正妻對他們和對副室差不多。

  4. 偏房:和正妻沒有任何親緣關係的女子,貴、良、賤三種出身都有,只有和上面三種妾一起上桌和丈夫正妻吃飯的權力。生了兒子也不一定進族譜,不生肯定進不了,有獨立房間住,有下人使喚。見到正妻必須行禮。正妻對他們的態度就得看心情和她們自己的出身了,反正不會太好就是了。

  5. 陪房:正妻和側室的陪嫁侍女,注意!是陪嫁,後來的不行,多是貼心人或者管家。唯一的權力是正妻故去後允許被扶正,或者上面所有的妻妾全都沒兒子,她的兒子有繼承權。沒獨立房間,不能上桌吃飯,不進族譜。正妻拿來使喚的,要什麼態度?最多就是親近點。

  6. 侍妾:侍女被主人欺負過了隨便給的名分,沒任何權利,上面所有妻妾死絕了也不能扶正,房間下人什麼的都不要想。正妻也不需要和她們相處,掉價,除了有兒子後容易被打死,基本就是個大型娃娃。

  7. 婢妾:這種更慘,所謂婢其實就是古代男犯人家中受牽連的女眷,官府通常會罰她們去大戶人家做工,工錢直接被官府拿走贖罪。但男主人可以把她們收房,收房之後可以免罪出獄。基本上就是附庸的玩物,沒有任何權利,一般互相轉贈的就是這種妾。連懷孕了都不能倖免,蘇東坡就曾經把兩個懷孕的婢妾送人。

  8. 通房:這是很多人都弄錯的一個概念,所謂通房其實還不如婢妾,她們多是本身犯罪的女子,男主人需要向官府繳大筆罰款才能贖買,其他來源就是贖身妓女或者乞丐之類的。就是生了孩子都不是自己的,還是會被髮賣或者轉讓。

  9. 外室:不在自己家收的妾,原則上可以是上面的任何一種。

  10. 外婦:就是包養的情婦,沒名沒分沒任何權利,唯一的好處是自由,沒有被轉讓的危險。

她們是如何相處的

大體上正妻、側室、副室對侍妾以下的不用花心思,她們之間屬於主僕關係,要打要殺一句話的事兒。別相信宮鬥戲裡那些小女子上位,明說吧,不可能,內宅就是正妻說了算,丈夫輕易都不得干涉,否則官府上門的。

也就偏房容易和上幾個階級發生矛盾,其實事實上大部分古代家庭沒有內宅鬥爭,原因很簡單,她們接觸的比想象少。偏房只有同桌吃飯的權力,很多人忽略古代食不言寢不語的慣例,吃飯就是吃飯,沒話說的。

上面那幾房又全都沾親帶故,大多會互相留點面子,更不太可能鬥爭。通常還會到主母屋子裡聊聊天,做做女紅,互相幫襯著照顧下孩子。基本上古代後宅也就是這麼個相處模式,其實大抵還是挺枯燥的。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當初看一部《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娶了七個老婆,七個人還可以同處一室,沒有爭風吃醋一說,著實羨慕的很,不僅羨慕韋小寶的豔福,還羨慕古代的三妻四妾制度。後來我發現,國家一夫一妻制真的是在保護我們,現在娶一個媳婦都難的很,如果真的還是多妻制,那我們就只能望妻生嘆了。



其實三妻四妾這種說法不準確,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一個家裡正妻只有一位,其他的只能是小妾。不過一人娶多個女人只能是有錢人做到的事情,古代的窮人跟我們現在的窮人一樣慘,只是我們現在起碼吃飽了飯,那個時候的窮人終日勞作,連飯都吃不飽飯,但是窮人的理想是一樣的,那就是娶個女人傳宗接代,注意是一個女人,多了娶不起也養不起。



有錢人家就不存在養不起的問題了,娶她個十個八個的放在家裡,但是還是那句話,只有一個是正妻,負責管理家內的日常事務,小妾也屬於被管理範圍。都說女人心海底針,這麼多女人聚在一起肯定會出矛盾的,但是小妾地位很低,即使受寵一般也是不敢得罪正室的,有的只是小妾間的爭風吃醋。只要正室夠強勢和公正,可以壓住小妾並且處理矛盾,那大家就可以安穩的相處下去,除非家主色迷了心竅。



古人娶這麼多老婆,有的純粹是因為好色,喜歡漂亮年輕的女孩子,有的真的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古語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正妻不能生育,那不用老公操心,她自己就會去物色看上去好生養的女子,然後娶回家做妾,一起給老公生孩子,既然革命目標都一致,哪還會有什麼矛盾呢?大家都憋著生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