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生活中俗語的由來你知道嗎?

俗語在生活中經常使用,但少有人研究它的由來。下面這些俗語的由來你知道嗎?

這些生活中俗語的由來你知道嗎?

一、二百五

蘇秦一直努力說服六國聯合抗秦,史稱“六國封相”。但蘇秦在齊國時被刺客刺殺身亡,齊王為了抓出刺客,貼出告示,稱蘇秦為大內奸,刺殺蘇秦者賞金千兩。告示一出,立刻有四個人上鉤,聲稱是自己所為。齊王痛恨刺客恨得牙癢,怒:千兩黃金每人二百五,順便把這四個二百五拖出去砍了!

二、吃醋

據唐代《朝野僉載》所述:房玄齡非常怕老婆,一直不敢納妾。有名到皇帝下旨,欲賜十二名女子於房玄齡照顧其飲食起居,以表彰房丞相為國操勞之苦。

詔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意思是:如果房氏應允此事,那麼這裡有美酒一杯,自此以後和和美美,如若不允此事,朕將賜毒酒一杯。

房氏“寧妒而死”,拿起毒酒一飲而盡。結果呢?不過一杯醋而已,濃濃的酸意裡卻浸透著對夫君無限的愛,寧可死,也要吃醋。吃醋的女人是不講道理的,吃醋的女人也不能說是錯的。

三、犬子

“犬子”本是司馬相如小名,《史記》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他長大後,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因司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斷為人所知。人們便爭相效仿,謙稱自家兒郎,用上了“犬子”一詞。

四、黃臉婆

古代女性所用的化妝品落後,一般所用的搽臉粉含鉛,有毒性,長期使用會導致臉色變黃。所以年紀愈大的女性,受害時間愈長,受害愈深。故年長一些的女性就會呈現“黃臉婆”的症狀。

五、哪壺不開提哪壺

早年,有父子倆開了一個小茶館。知縣白老爺是一個貪財好利的主兒,經常來白吃白喝。雖然父子倆有氣,但也沒辦法。有一段時間老掌櫃病了,小掌櫃司爐掌壺。等老掌櫃病好以後,發現縣太爺再沒來了。問其緣由,小掌櫃一笑說:“我給他沏茶,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六、亂七八糟

發生在西漢時期的同姓王聯合大叛亂“七國之亂”和西晉時皇室內宮爭權奪利的“八王之亂”,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社會生活被搞得一團糟。後來人們便將這兩次叛亂聯繫起來,構成了”亂七八糟”這句成語。

七、吹牛

從前宰羊時放完血,屠夫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裡吹氣,直到羊全身都膨脹起來,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羊。但是誰要說可以把牛皮吹起來,那就是說大話了,因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堅韌,根本吹不起來。所以“吹牛”就是說大話的代名詞!

八、拍馬屁

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

九、不三不四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所以天地相加為三,三即成為整體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對於四則稱之“周全”,亦有稱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剛、四大家、四體、四藝、四書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為不端的人統稱為“不三不四”。

十、新官上任三把火

據《三國演義》所述:三國時,諸葛亮當了劉備的軍師,在短短時期內,連續三次用火攻打曹軍。

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敦統領的10萬曹兵所剩無;

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10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

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後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