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重,但是不知道是寒溼還是溼熱,請大神幫助?

大蝦2008


結合上述相關症狀,整體來看的話,題主還是偏於溼熱證候的,同時還有可能伴有前列腺炎的情況,所以有條件的話可以做個前列腺方面的檢查。具體可以單服赤豆薏米茶或配合茯苓冬瓜荷葉茶一塊來服用的。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寒溼與溼熱的簡單區分方法。

從面目和肌膚來看

寒溼面色多晦暗,身目發黃,黃色晦暗如煙燻;溼熱則面色發黃,色澤鮮明如橘子,皮膚易發瘙癢,滿面油光,容易長痘。

看是否口渴

寒溼多口中黏膩,口淡不渴;溼熱多表現為渴不欲飲,常常伴有口苦、口臭。

看出汗情況

寒溼多怕冷,手腳冰涼,一般出汗不明顯,多伴有肢體浮腫;溼熱通常比較怕熱,容易出汗,身熱不揚或起伏,汗出熱不解。

看二便情況

寒溼的小便多清長或短少、大便稀溏;溼熱多小便短黃,有灼熱感或異味,大便溏瀉,粘滯不爽,常常還伴有肛門灼熱感等。

女性可以看白帶

婦女白帶清稀、量多;溼熱通常白帶偏黃,有異味,質地粘稠等。

舌象

寒溼多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白膩;溼熱多表現為舌質紅,舌苔黃膩。

脈象

寒溼脈象多濡緩;溼熱脈象多濡數。

以上就是寒溼與溼熱的主要區別。具體在辨證時還是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綜合分析、判斷的,必要時須經中醫辨證之後再行調理,以免適得其反。

瞭解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普及安全用藥常識,科普中醫藥健康養生知識。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體內溼氣重,但是不知道是寒溼還是溼熱,請大神幫助?

溼熱和溼寒體質本質都是因為脾虛運化無力,導致我們溼邪內停,溼邪是個很厲害的傢伙,不僅治療起來棘手,而且溼邪還可以和其他邪氣一起混合,形成風溼,溼熱,寒溼等等。


那麼比較常見的溼熱和寒溼該如何區分呢?我們怎麼判斷?

【舌苔】

寒溼體質通過觀察舌苔可以看到,舌苔厚白有齒痕,如果長期以往都是這樣的舌頭,一般為脾胃虛弱的現象,舌苔發白比較厚主要寒溼偏重,如果舌苔偏黃膩,而且口氣重,則為脾胃溼熱。


【症狀】

寒溼重的人平時畏寒怕冷,特別是晨起較涼,肚子受涼,便溏腹痛,飲食不化,虛寒洩瀉,嘔吐,脘腹冷痛,手足不溫。

溼熱旺盛,不僅會出現臉上出油多,同時還有臉上容易爆痘,大便乾燥,口臭,嘴巴發黏,同時耳內較溼。



寒溼體質一般平時建議多吃溫熱祛寒的食物,並且建議多用艾葉,花椒煮水泡腳。寒溼體質適合用中成藥——附子理中丸,理中丸,香砂養胃丸,小建中合劑等。

溼熱體質平時宜多吃清熱祛溼的食物,比如綠豆,冬瓜,薏米等,同時還可以配合二妙丸一起服用。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每日介紹養脾中成藥!


脾胃範兒


溼熱的症狀是體表發熱、頭痛、尿黃而短、身重而痛、苔黃膩。寒溼重的表現有食少納差、腸鳴、身體睏倦、嗜睡、小便清長、大便溏爛、月經失調等。

當症狀不容易區分的時候,看看舌苔就很容易區分了,寒溼舌苔一般是比較白,胖大,齒印等,溼熱的舌苔一般是苔黃膩舌紅。

寒溼多為脾虛導致。若體外空氣潮溼寒冷便會導致人體脾虛並且出現溼寒之證,人體內便會有溼寒之邪了。溼熱一般有高溫酷熱後,接連陰雨綿綿,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溼邪的侵襲,溼久化熱等。


經絡養生館


經常有人說,“醫生,我溼氣重”,今天教大家如何判斷身體溼氣重。

中醫認為,溼病多由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傷於霧露,或水中作業,久居溼地等原因,使溼邪侵裝人體而引起。

怎麼判斷身體溼氣重?關鍵看著幾點!

溼為陰邪,黏滯而固著,不易速去,所以溼邪為病,往往起病綬慢,病程較長,纏綿難愈。

溼性重濁。“重”即沉重、重著。溼邪困遏,阻滯氣機的升降出入,清陽不升,在上則為頭重如裹,昏蒙眩暈;在中則胸脘痞悶,胃納不香;溼滯經絡則四肢沉重,倦怠乏力。“濁”即穢濁。溼邪傷陽,氣化不利,易出現水溼濁穢的病證,症見面垢眵多,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混濁,婦女帶下稠濁,舌苔垢膩等。

溼性趨下。溼邪致病與風性輕揚上浮有別,所謂“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溼者,下先受之”(《素問·太陰陽明論》),故溼邪為病,多見淋濁、帶下、腳氣、足腫等下部病證。但外溼傷人,又可與風邪相合,鬱遏衛表,而致肢體酸重、腫痛。如溼毒浸淫肌膚,可出現多種皮膚病。

溼邪侵犯人體, 最易傷害脾胃,因“脾惡溼”,溼盛則傷脾,故外溼與內溼有一定的聯繫,可以互為因果。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溼氣重不重?看這幾點:


第一:起床時——看感覺。

早上起床照鏡子的時候看一下自己是不是臉色蒼白、氣色不好,或者是蠟黃,而且起床之後都感覺自己沒有力氣,軟綿綿,都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像穿了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還有時候會四肢痠痛。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有溼氣的緣故。

怎麼判斷身體溼氣重?關鍵看著幾點!


第二:如廁時——看大便。

長期大便稀爛,大便粘馬桶上,廁紙都比別人多用幾張。當體內的溼氣比較重,我們可以看看大便的形狀,就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到。看看大便是否稀爛,是否有粘上馬桶,不容易沖掉。這是衡量體內溼氣重不重的一個非常好的標準。特別是在早晨,我們在上廁所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看大便有沒有粘上馬桶。

對此,如果我們的大便看起來很乾燥,並且,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形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香蕉狀。那麼,我們體內溼氣是比較輕的,並沒有溼氣存在。但是,假如我們的大便粘上馬桶,並且,大便不成形,那麼我們就需要有所重視了。

怎麼判斷身體溼氣重?關鍵看著幾點!


第三:洗漱時——看舌苔。

很多時候,我們體內的溼氣比較重,我們看看舌苔就可以很好的發現。刷牙前我們對著鏡子看看舌頭,如果舌苔白厚,滑膩,則說明體內有寒溼;如果舌苔黃、厚、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並且,還會伴隨著口臭的情況出現。

怎麼判斷身體溼氣重?關鍵看著幾點!

溼氣重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引起重視,注意不要使體內的溼氣變重,從而引起身體不適。更多祛溼養生知識,盡在“快問中醫”。

快問中醫


溼氣是目前困擾著很多人的疾病之一,雖然它屬於常見病,看起來並不嚴重,但長久發展之下,病情就會變得嚴重起來,很多人到了中年,溼氣的後果開始爆發,心慌心悸,失眠多夢,非常影響生活質量,而一些嚴重的溼氣還會導致腫瘤的生成,讓人苦不堪言。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溼熱的原因以及症狀

溼熱分為內熱和外熱,溼氣與熱勾結成為溼熱,而如果是外感炎熱,便被稱外熱。身體內的器官陰陽失調,產生的熱就被稱為內熱。

產生溼熱的原因通常都是患者體內陰陽失調引起的,患者不是脾陰虛,就是經常吃辛辣油膩的食物所致,消化不良,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過長,產生積熱,也是溼熱引起的一個原因。

另外,熬夜容易導致陰虛,陰虛火旺易產生積熱。

溼熱的症狀其實很容易被觀察到,患者特別容易口渴,口苦口臭,喜歡喝涼水,小便味大而且特別黃,容易發熱,尤其是在午後,面紅耳赤,容易便秘。

治療溼熱可以服用二妙丸或者四妙丸以及藿香正氣膠囊,溼熱的患者如果有陽虛的情況,可以口服知柏地黃丸。

溼寒的原因以及症狀

溼寒同溼熱一樣,也分為內溼和外溼,外感風寒是外溼寒的主要原因,而內溼寒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脾陽虛,喜歡吃生冷食物,喜歡喝冰鎮飲料,喜歡吃寒涼的水果。

女性是比較容易患溼寒的,愛美的人穿著單薄為了凸顯身材,夏季露肚臍,秋冬露腳脖,這都是導致容易患上溼寒的原因。

溼寒的主要症狀就是皮膚瘙癢,渾身無力,四肢怕寒,經常腹瀉,大便長期不成形。

治療溼寒主要是溫養為主,生活上多吃溫熱的食物,多喝粥。藥物方面,溼寒的患者可以服用人參歸脾丸,參苓白朮散或者是附子理中丸。

溼寒和溼熱對比,主要的區別有哪些

溼寒和溼熱的區別有很多,主要集中以下幾點。

①舌頭

舌頭上來看,溼寒的患者舌頭顏色發白,腫大,舌頭邊緣有齒痕。而溼熱的患者舌頭顏色發紅,瘦小,舌苔黃膩,容易口臭。

②小便

溼寒的朋友小便清長,就是沒有顏色,尿的時間長。而溼熱的患者小便短,顏色黃,味道大,患者排尿後尿道口容易刺痛。

③大便

溼寒的患者大便長期不成形,容易腹瀉,吃了生冷的食物馬上就有便意,每天要上好幾次廁所。

而溼熱的患者大便容易乾燥,排便後肛門有灼熱感,並且容易急性腹瀉。

還有一些其他的觀察方法,譬如說溼熱的人容易患腳氣,腳上味道重。溼寒的人容易出虛汗。

不管是溼寒還是溼熱都會影響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而且隨著歲數的增加,溼氣帶來的困擾也會越來越多,所以祛溼勢在必行。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其實,這是一個如何辨別證型的問答問題。我們看,並沒有什麼條件,只是提出問題而已。

一般來說,辨證要有材料,而這個題目沒有材料,那我們就全面進行辨別。中醫辨證是依據望聞問切獲取的信息進行辨證。如何辨別寒溼呢?

脈象當濡遲,或者濡緊。脈象濡則溼,遲和緊都是寒。如果脈象濡數,當是溼熱。

接著望舌象,如果舌象苔白厚,苔白屬寒,苔厚溼盛。如果舌質紅,苔黃厚,則屬於溼熱。

問診是病人的直接感受,是重要的參考信息。如果口膩,畏冷,那就是寒溼。如果病人口乾口渴,口苦,那就是溼熱。


創新中醫1


你這舌苔,屬溼寒,可用藿香正氣水,很快就好,如果你這舌苔中再有些黃,就是溼熱風熱症。


金色的秋天49


你這個很明顯,肯定是溼熱,之所以會有齒痕,是由於溼太重了,影響了脾胃的功能的表現。


傳閱中醫


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外溼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溼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溼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溼的入侵,外溼也常困阻脾胃使溼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熱,也是一種邪氣,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等特性,稱為火熱之邪。熱也可以因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稱內熱。火熱之邪侵犯人體或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內熱時可導致熱證,熱證是感受外邪,或人體機能活動亢進,陽盛陰衰的證候。熱證的臨床表現:發熱,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幹,脈數。

寒,是中醫所指的陰邪,最易損傷陽氣,其性收引、凝滯,所以骨髓造血功能功能抑制也是寒的表現。

溼邪與寒邪相結合就是寒溼;溼邪與熱邪相結合就是溼熱。



生活之生活中的故事


體內溼氣重,但是不知道是寒溼還是溼熱,請大神幫助?病情分析: 您好!體內溼氣重多是脾虛引起的,因為脾虛生痰溼 指導意見: 建議首先飲食要清淡均衡,避免肥甘厚膩以及辛辣刺激和寒涼冷鮮的食物及飲料,平時調試心情,避免情緒變化太過,注意休息,防止熬夜耗傷氣血,可以用紅豆,黑豆,薏苡仁,紅棗煮水喝,平時多吃些蓮子,淮山藥等幫助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