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後守寡31年,晚年為何要靠裝瘋賣傻苟活?

茳J魚兒的淡淡心事


初中歷史書上關於文成公主的事蹟歷史悄悄話至今仍然依稀記得,松贊干布非常愛文成公主併為她建造宮殿,同時文成公主將唐朝的先進技術、文化知識等帶到吐蕃,為民族交流、民生改善做出突出貢獻深受當地人民愛戴!

看到這個問題,歷史悄悄話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這麼明顯的偽命題竟然還要拿來提問。流言止於智者,下面我們一起追究“流言”來歷並還原歷史真相。

關於文成公主的“負面”史料,多來源於一些區域性野史和民間傳說,下面我們選出幾則代表性謠言,並一一破之。

文成公主身世普通,典型的應付性通婚

謠言說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被松贊干布騷擾的沒辦法了,就答應了他的和親要求,隨便找了一個長得好看點的女子,賜了個公主稱號就嫁出去了......

真相是文成公主身份尊貴,大唐官方高度重視。

文成公主是現在的山東濟寧戶籍,也是歷史悄悄話現在住的地方,根據歷史學家考證,濟寧當時是任城王李道宗的封地。其出嫁是李道宗送親,及松贊干布向李道宗行翁婿之禮也證明了推測的可靠性。李道宗何許人也,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還不是一般的堂弟,李道宗在李淵起兵時期就深受器重,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李世民親口認同他為唐朝三大將帥之一。一邊是皇親國戚,一邊是開國重臣,他的閨女身世普通?估計除了李世民的親生兒女,文成公主算是身份最尊貴的唐二代了吧。

被各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的唐太宗十分重視這次通婚。跟據《吐蕃王朝世系明鑑》等史料記載,唐太宗為文成公主所帶去的陪嫁有金玉書櫥、釋迦佛像、360卷經典、珍寶、各種金玉飾物;多種烹飪食物、卜筮經典300種、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醫學論著4種、識別善惡的明鑑、診斷法5種、100種治病藥方、醫療器械6種、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此外,還攜帶了內地各種優良的穀物和蕪菁種子等。這是下了血本,一是通過豐厚的嫁妝表示對文成公主的重視,而是真心實意的像幫助吐蕃實現發展。

松贊干布不重視這段婚姻

謠言說與大唐和親僅僅是松贊干布為了向大唐展示自己能力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為了所謂的兩邦友好。

真相是松贊干布千方百計求取聯姻,十分重視與大唐的關係。

雖然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實現了吐蕃部落統一,野心有些小膨脹,但是在已經是打遍周邊無敵手的大唐相比,他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並且也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國家與大唐的差距。

所以他無比慎重、虔誠的派使者到大唐求婚,可是“天可汗”唐太宗壓根沒看上小小的吐蕃,給駁回了。松贊干布很憋屈,所以他想來想去就只有通過搞事情來取得大唐的重視,所以在青藏高原與大唐交界打了幾場小規模戰鬥。唐朝一看剿滅吐蕃吧,人家住在高原上,打過去成本太高;吐蕃一看唐朝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了,也就不打了。然後又派使者去跟唐太宗求親,唐太宗也明白了,感情這傢伙是娶不到公主就鬧事,所以也只好答應了。

文成公主嫁過去後,吐蕃與大唐進入了蜜月期。松贊干布沒事就給唐太宗寫個信,送個禮啥的,每年也會按期向大唐繳納貢稅,大唐打了勝仗更是不遠萬里的進行祝賀;大唐使者遭到天竺打劫時,毫不猶豫出兵征討天竺;唐太宗去世時,松贊干布及時奉上祭禮。松贊干布以後歷代吐蕃首領皆對大唐自稱“外甥”或“外孫”,稱大唐為“舅家”。

文成公主在吐蕃不受待見,遭受排擠

謠言說文成公主不被松贊干布喜歡,一年見不到幾次面;同時又被其他妃子排擠。

真相是兩人恩愛有加,受人排擠只是傳說。

文成公主初嫁吐蕃時,松贊干布為了禮節周到,率領眾臣自都城邏些城出發北上到黃河河源,千里迢迢迎接送親隊伍;

成婚後他高興之餘對文武大臣說,能夠迎娶大唐公主是我們民族破天荒的大事,我要專門為公主修建一座豪華的宮殿;

松贊干布聽說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民主面塗紅妝的風俗,下達命令全族不再進行紅妝裝扮.......此類種種,都證明松贊干布深深的迷戀、愛慕者這位深明大義、賢德無雙的大唐公主。

關於受人排擠,地位低下只是神話傳說中或者野史中將文成公主與“尺尊公主”的對比所得。其實關於“尺尊公主”的來歷多見於神話故事中,大概就是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是三尊佛家菩薩,一起轉世投胎。松贊干布做夢夢到尺尊公主在尼泊爾,文成公主在大唐,所以就分別求婚......這個的真實性大家自己判斷,關於尺尊公主是否存在,尼泊爾自己的史料中沒有記載,並且吐蕃、大唐的正史中也沒有記載,其是否存在也遭到歷史學者們的質疑。將文成公主與一個神秘的未知人進行對比,有什麼可比性嗎?

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生活悽慘

謠言說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因其大唐公主的身份在吐蕃收到虐待、監視,只能裝瘋賣傻,苟活偷生。

真相是文成公主深受愛戴,被尊為女菩薩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後不僅與松贊干布相知相悅,更是致力於改善民生和推動經濟發展。在她一生的不懈努力下,詩文、農書、佛經、史書、醫典、曆法等典籍,強有力地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係;她帶去的茶葉,讓平日主要以肉食為主的吐蕃人一解油膩、滿嘴噴香;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傳到吐蕃,帶動了各種技藝的發展。通過漢地文化、風物、先進技術和工具的引進,文成公主在廣大吐蕃百姓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篤信佛教的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到拉薩的金質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大小昭寺、布達拉宮都立著文成公主的塑像,接受當地人民祭拜;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按照大唐律法可以回孃家再嫁,可是面對大唐孃家人,她卻選擇了繼續留在吐蕃,為民族和平,文化、經濟傳播、交流而努力;

文成公主去世後,漢藏羌各族同胞為了永遠緬懷文成公主,在青海玉樹專門修建了“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將她的短短的一生奉獻給了民族團結,文化、經濟交流這項源遠流長的大事業......今天,彰顯漢藏人民親密友好的“唐蕃會盟碑”依然矗立在雪域高原上,成為歷史最好的見證。

時至今日,她不僅僅受到藏族同胞的愛戴、膜拜,更應該受到全中國、全世界人民的尊重、敬佩。至於各種各樣的謠言蜚語,我們把它當做一個笑話即可,尊重歷史、緬懷偉人,從你我做起。


以史勵人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遠支宗室李道宗的女兒,貞觀十四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次年,唐朝和吐蕃和親,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結成了姻親之好。這一年,是公元641年。

二人成婚後,松贊干布一直忙於南征北戰,夫妻倆聚少離多,也就是這個原因,文成公主並沒有為松贊干布生下一兒半女。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並沒有再婚再嫁,寡居三十一年,於公元680年去世。據傳,在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曾經裝瘋賣傻苟活了九年,這一說法從何而來的呢?

這事正史上沒有記載。松贊干布後宮是有幾個妃子的。文成公主、蒙薩妃、尺尊公主。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沒有兒女,只有蒙薩妃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做貢松貢贊。

(文成公主進西藏)

事實上這些都不是重點,按照野史記載其實記載的也不多),就是說文昌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以後,並不是正妻,而且一直受到其他妃子的迫害,特別是在松贊干布死了之後,幾個妃子都聯合起來,想把文成公主置於死地。而文成公主為了活命,不得不裝瘋賣傻苟活了9年。其實對於民間野史的一些記載信不了太多。因為這些說法本身就站不住腳,充滿了自相矛盾。


文成主公的地位超越其他妃子

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吐蕃人尊稱文成公主為“贊蒙”,贊蒙是吐蕃贊普的正妻。

吐蕃史書對松贊干布幾位后妃的評價並不多,但是都是關於文成公主的,對於其他妃子的記載沒有隻言片語,並且,文成公主享有被後世祭祀的特權,松贊干布其他后妃並沒有這一特權,足見文成公主地位之高,遠超其他妃子。



松贊干布娶了文成公主後,專門為公主修築了富麗堂皇的布達拉宮,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佔地面積36萬餘平方米,氣勢磅礴。

布達拉宮裡面繪製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文成公主嫁去西藏的一些場面,這些壁畫技藝精巧,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如身臨其境。布達拉宮裡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另外還陳列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彩色塑像。由此可見,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後宮中地位低下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也說明了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後,其實是備受寵愛的。

(巍峨的布達拉宮)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後,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此外為了紀念她,還專門建了一個她跟松贊干布的石像,從這一點就看出,文成公主是受到吐蕃當地人的愛戴的。

不過由於松贊干布死時才三十多歲,屬於是英年早逝,文成公主孤苦伶仃一個人守寡三十一年,婚後生活說不上美滿幸福,這倒是大實話。但是她的婚姻的不幸,並不能作為地位低下的依據。

其實說起來,作為泱泱大國,當時唐朝的國力已經是非常強盛,為什麼非要和吐蕃和親,犧牲文成公主的幸福呢?

和親的歷史背景

這還得從吐谷渾這個國家說起。吐谷渾是吐蕃鄰邊一個小國,之前曾經被唐朝收拾過,後來變成了唐朝的附屬,當然作為附屬的條件,吐谷渾的國主也娶了一個唐朝公主。


吐蕃的國主松贊干布聽說後就眼饞了,於是就派使節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這一舉動唐突了唐太宗,心道你算老幾呀,憑什麼來娶大唐的公主?於是唐太宗就拒絕了吐蕃的要求。

說來也是巧,當時吐谷渾使者也剛好入唐面聖,吐蕃使者去後,由於事情沒有辦妥,害怕松贊干布怪罪,於是聲稱唐朝拒絕和親是由於吐谷渾使者從中作梗。松贊干布當然很生氣,於是便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搞黃了他的唐朝公主夢,出兵攻打吐谷渾。

很快,吐蕃便打敗了吐谷渾,之後兵鋒劍指唐朝松州,揚言若不和親,便率兵大舉入侵唐朝。以唐朝的強盛,當然是不受威脅,於是就派牛進達為唐軍先鋒,名將侯君集為唐軍主力,應戰吐蕃的軍隊。是役,牛進達的先鋒部隊先與敵軍遭遇,在侯君集率領主力軍還未到達的情況下,三下五除二就打退了進犯的吐蕃軍隊。

(松贊干布)

面對唐朝軍隊的強大戰鬥力,松贊干布很快就認慫了,連忙派薛祿東贊向唐朝認罪,表明吐蕃從今以後願意作為唐朝的附屬國,並且獻上厚禮,再向李世民提出和親要求。唐朝的戰略目的已達到,也揚了國威。為了徹底解決邊境和平問題,李世民最終同意了吐蕃的和親要求,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結語:當時的唐朝是很強大,其實是可以直接把吐蕃滅掉,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不過戰爭就必須要花錢,將文成公主嫁去吐蕃,不僅可以傳播唐朝文明,還可以兵不泣血拿下吐蕃,也是一種選擇了。強盛如唐朝是如此,其它朝代更不用說了。和親是古代各個朝代都會存在的措施,不過把國家的安危,寄託在一個弱女子的身上,無論這個國家多麼強大,都是一種悲哀!


小刀刀說史


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和親故事,不僅在史書上被給予非常高的評價,而且它也被看作是中華民族團結的典範。

但是,最近幾年網上開始興起一些不好的言論,說是文成公主只是松贊干布的小妾,地位非常低下,並且她在西藏的生活也很悲慘,尤其是後半生只能靠裝瘋賣傻活著。

當然,這種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據史書上記載,在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時,松贊干布已經有一位正妻,她叫做尺尊公主,是尼泊爾的公主。當時松贊干布還為尺尊公主修建了紅山宮殿,也就是現在的布達拉宮,等到文成公主入藏時,布達拉宮已經完工。

不僅如此,松贊干布還為尺尊公主入藏時帶來的佛像修建了著名的大昭寺,卻只為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佛像修建了小昭寺。也正因為此,很多人就覺得,文成公主的地位不如尺尊公主。

當然,這還不是最悲催的,在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後的第九年,也就是公元650年時,松贊干布就因病去世,當時文成公主還只有25歲,膝下也沒有一個孩子,此後她守了整整三十年的寡,直到公元680年,她才去世。這其中的孤獨和寂寞,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僅看這個表象,文成公主似乎確實挺慘的,但其實,文成公主的真實情況,並沒有這麼悽慘,她除了丈夫松贊干布英年早逝外,其他方面都還是挺不錯的,從某些方面來說,甚至比她繼續呆在大唐還要幸運。

因為,文成公主在史書上說是李唐宗室之女,但父母姓氏及其本人姓名史書卻均無記載,不過各種跡象表明,她其實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因為當年文成公主入藏時是李道宗護送,且入藏後,松贊干布向李道宗行子婿之禮。

後來,李道宗被長孫無忌陷害,全家被流放到廣西柳州,李道宗也很快憂憤而死。

試想,如果文成公主繼續呆在大唐,她的命運恐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要麼在流亡途中病逝,要麼從此低調做人,所嫁的人家也不會有多好。從這層意義上說,文成公主遠嫁西藏,雖然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也絕不是最壞的選擇。

在文成公主入藏後,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宮和其舉行了婚禮,並將其加冕封為王后。

也就是說,文成公主雖然是後嫁給松贊干布的,但她才是吐蕃國真正的王后。

並且,雖然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屬於政治聯姻,但文成公主是戰勝國派來下嫁給吐蕃首領的,還為吐蕃帶了釋迎佛像,種子,工匠,著作,珍寶等東西,使得吐蕃脫離的原始風貌,以至於松贊干布曾多次感嘆,自己能夠娶到大唐的公主,實在是太幸運。



在公主剛進藏時,為安頓文成公主,慰藉她的思鄉之情,松贊干布還大興土木,按照唐朝建築的式樣風格建了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為與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他換上了文成公主親手為她縫製的絲質唐裝,還努力向文成公主學說漢語,一對異族夫妻,互敬互愛,感情融洽。

等到松贊干布去世後,吐蕃的權力格局隨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松贊干布的兒子因為早已經去世,所以在松贊干布去世後,就由松贊干布的孫子芒松芒贊繼任贊普。

但是,因為芒松芒贊還年幼,就由大相噶爾·東贊域松輔政。此後,吐蕃的權力,就轉移到噶爾家族,他們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祿東贊。

這祿東贊是個野心勃勃的人,此後近三十年,他聯合西域突厥,與唐朝爆發多次大戰,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西域爭奪戰、大非川之戰。但結果大都以吐蕃的失敗而告終。

不過,雖然吐蕃和大唐打得是你死我活,但文成公主的地位卻沒有多大影響,西藏的人們依然都非常尊重她,甚至祿東贊也對她非常優待。

等到文成公主55歲去世時,吐蕃國還以最高禮節為她送葬,並且此後還多次給她祭祀,這是吐蕃國從來沒有女人享受過的待遇,由此可見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有多高。從這層意義上說,所謂文成公主靠裝瘋賣傻活著,就是禁不起推敲的。


我是趙帥鍋


文成公主在西藏的地位,既沒有內地漢人想象的那麼高,也沒有很多造謠者嘴裡那麼低。在布達拉宮有一間屋,裡面幾尊塑像可以表現出文成公主的地位。松贊干布旁邊是尼泊爾公主,尼泊爾公主後面是文成公主。而且從大小昭寺修建也可以看出地位,大昭寺是為尼泊爾公主修建的,最初裡面供奉的是尼泊爾公主帶過來的釋迦摩尼8歲等身金像,小昭寺是為文成公主修建的,裡面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帶過來的釋迦摩尼12歲等身金像。武則天時候,大唐與土蕃打仗,欲索回釋迦摩尼12歲等身金像,土蕃為保住12歲金像,將大昭寺裡的8歲金像放到了小昭寺,而把12歲金像藏了起來。後來唐軍攻入拉薩,8歲金像毀於戰火,戰事平息後,土蕃人將釋迦摩尼12歲金像供奉到大昭寺。所以說文成公主的地位類似於貴妃,而不是皇后。


魚非魚我非我


文成公主是個非常可親可敬,又可憐的女子,他和親吐番,維護了唐朝和吐蕃之間的關係,但是卻犧牲了自己的個人利益,有史學家考證,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後,生活並不是多麼幸福,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悲慘的,不但守寡了31年,晚年卻要在裝瘋賣傻中苟活。

唐太宗時,吐番首領松贊干布,多次派使者向唐太宗提出和親,但是都遭到了唐太宗的拒絕,惱羞成怒的松贊干布就攻打被唐朝保護的番國,並多次騷擾唐朝邊境,後雖被唐太宗打敗,但是屢屢進犯,又讓唐太宗非常頭疼,只好勉強答應派一位公主和親。

在這樣的一個政治背景下,文成公主粉墨登場了,但文成公主只是唐朝的皇族的宗氏之女,父母是誰,不但史書沒有記載,就是被送入和親的時候,唐太宗也沒有和松贊干布交待,所以可見,文成公主的出身並不是多麼顯貴,而李世民也根本不重視文成公主,不過是為了敷衍松贊干布而已。

心知肚明的松贊干布當然也不會多麼重視文成公主,對她的寵愛甚至不如來自尼泊爾這個小國的尺尊公主,不但如此,松贊干布也只把文成公主當成了一個高級奴僕而已,平時不但沒有任何的交流,而且文成公主還要盡心盡力,一絲不錯的侍候松贊干布的生活起居。

所以即使和松贊干布成婚八年,文成公主也沒有生下一兒半女,當松贊干布離世時,文成公主徹底失去了依靠,後任繼承者想讓文成公主嫁與他,但是文成公主對於這種亂倫的風俗非常排斥,只能向當時的唐最高統治者高宗皇帝求救,希望能再有一位公主入吐番和親。

但是這個要求又被唐高宗無情的拒絕了,這樣文成公主一無母國的支持,二在吐番又無可依靠之人,三又要時時刻刻地提防別人的有意陷害,生活的如履薄冰,為了苟活於世,也只能靠裝瘋賣傻了。

 

 


華叔行吟


又一歷史謠傳,應當正本清源。

文成公主服喪期滿,是去是留行動自由

公元649年,松贊干布病逝,靈樞在文成公主的陪護下,回到了松贊干布的家鄉雅隆鄉間,進行服喪。

根據《唐律疏議》規定:婦女守孝期滿,可以再婚。

唐朝時期,婦女守孝期滿不但可以再婚,還且朝廷還非常鼓勵,並將此作為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指標之一。

據《舊唐書》記載:唐肅宗時期,肅宗皇帝將寧國公主嫁給了平定安史之史的功臣回紇毗伽闕可汗。不到半年,紇毗伽闕可汗病逝,回紇人還想逼迫寧國公主殉葬。但是寧國公主說:“按照中國的法律,丈夫死後需要為其守喪,早晚哭祭,三年守喪期滿即可自行決定去留或改嫁。”接著,寧國公主又結合回紇的律法,用刀將自己面頰劃傷,大哭一場後,以沒有子嗣為由,喪都沒守,便返回了唐朝。當肅宗皇帝知道到,還命百官於明鳳門外進行迎接。

自文成公主為松贊干布服喪期滿後,唐高宗一直不見文成公主迴歸。因此,於公元669年派尚凱為使進藏前去迎接文成公主回長安頤養天年。但是,當使臣尚凱見到文成公主時,文成公主說自己已經喜歡上了這片土地,願意繼續留在當地為唐蕃友好做貢獻。

可見,她是主動留在當地的。如果真得很難過,又無子嗣,可謂無牽無掛,順勢回唐豈不更好。

文成公主死後,千年香火不斷

公元680年(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入藏後的第40年,因患天花之症不治身亡,吐蕃王朝為她舉行了極其隆重的葬禮,唐朝同樣派遣使臣赴吐蕃弔祭。

不久,吐蕃人民自發為文成公主建了“沙加公主廟”。因為文成公主給百姓帶去了耕作、紡織等技術,提升了百姓生產生活的水平,深受當地群眾愛戴。該廟位於青海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里的貝納溝,共有3層,佔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廟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獅子蓮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兩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別立於上下兩層,每尊佛像高有3米,形象逼真,雕刻精緻。且廟宇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優美。至今已有1300多年,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長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絡繹不絕。

另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在松贊干布的后妃中,文成公主是唯一享受後世祭祀的。

由此種種不難看出,文成公主在吐蕃一直備受尊崇,那來的“裝瘋賣傻苟活”一說。因此,在如今這個網絡大潮下,時有謠言出現,而我們不但要提升辨別謠傳的能力,更不可信謠、傳謠。


祥子談歷史


龐大的迎接隊伍到了拉薩所剩無幾,暗中被大將迫害,在經過木裡縣公子河時誕生了木天王,是個包衣胎,殺了下不了手,帶在身邊萬萬不可能的,就做了小木船讓他由江而下,在長江第一灣麗江石鼓鎮被當時的一位漁民打撈,從此麗江木姓氏誕生,》因為出生在木船裡所以姓木。 終於到了拉薩藕斷絲連,變造了一切謊言,將軍把公主和幹部玩弄於鼓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幹部跟前說公主有體臭俗稱痂汗,跟公主說幹部沒有鼻子,第一次見面幹部怕臭就捂著鼻子公主一看乖乖的真沒有鼻子,就匆匆而別將軍繼續霸佔公主,但是紙包不住火幾年後真相大白也西藏,可幹部想殺了將軍,但是將軍是紅宮的總設計師,他給將軍說你殺了我,紅宮永無封頂時,無奈幹部刺瞎了將軍的雙眼讓他一路乞討,在紅宮技術難題無法施工後幾次修好多次垮塌,無奈召回將軍繼續修善紅宮,他指導了關鍵性參數次日將軍自殺。 在麗江木天王也知道了他的來歷,他想殺掉將軍和公主,一切積極備戰,一路到西藏他撒下了蔓蘭菜在攻打西藏是行軍之用,在軍費他在雲川藏邊境大量囤積黃金,勘察設計路線,修建木天王碉樓,—…………現在可以在麗江木裡,鹽源,稻城依稀可見木天王碉樓,可一切是天意原本攢夠一百馱黃金進攻西藏可在99馱黃金後在無一兩黃金出土,在者人到中年對父母在大的狠慢慢的被時間沖淡,血濃於水狠慢慢轉變為思念,在晚年木天王解散了軍隊,埋藏了木天王寶藏,他死後要求後人水葬也長江從那裡來就回那裡去,是對父母思念的一種表達,國家尋找木天王墓找不到本來木天王根本沒有墓,。


韓小哥


公元629年,吐蕃第32代贊普朗日松贊被人毒殺,其13歲的兒子松贊干布繼承了父親的王位。

其後,松贊干布在其叔父論科耳和宰相尚囊的扶持下,經過3年的征剿,掃平了內部叛亂,於公元632年,率領族人跨過雅魯藏布江,遷都邏些(拉薩)。

公元644年,松贊干布外徵羊同,殺死了羊同王,將羊同的廣大區域和子民納入吐蕃。由此,松贊干布統一了西藏,建立起了強大的吐蕃王國。

(松贊干布)

與此同時,在距離拉薩數千公里外的長安,大唐王朝也在李世民的統治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繁盛富饒的唐朝,也對周邊各個部族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出現了“萬國來朝”的空前盛況。李世民也因此被各部落尊稱為“天可汗”。

松贊干布久仰大唐盛名,於是萌生了一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想法:他要和大唐聯姻,娶大唐的公主為妃。

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不遠千里趕赴長安,向大唐求婚,不過他遭到了李世民的婉言拒絕,沒有成功。使者回到拉薩後,向松贊干布陳述了求婚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吐谷渾王在從中作梗。

自尊心備受打擊的松贊干布,決定武力討伐吐谷渾部,同時兵犯大唐邊境松洲。戰事持續而膠著。最終,依靠一次突襲,唐軍打敗了吐蕃軍隊,迫使松贊干布退兵。

公元640年,戰敗的松贊干布派出宰相祿東贊,再次來到長安向大唐求婚。李世民不願邊疆再燃戰火,答應了松贊干布的請求,詔命文成公主和親吐蕃。

文成公主其實只是一位宗室女。關於她的身世,史書沒有任何記載,史學家認為,文成公主應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

公元641年,李世民封李道宗為送親使,護送文成公主前往邏些。松贊干布則“親迎於河源,見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由此可見,松贊干布對這位大唐公主的重視。

(文成公主)

作為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李世民給文成公主置備的嫁妝極為豐厚。除了琳琅滿目的珠寶、金銀古董和各類書籍外,最珍貴的,莫過於一尊釋迦摩尼12歲的等身佛像。這尊佛像至今還供奉在大昭寺內,成為西藏佛教徒一生嚮往和膜拜的聖佛。

文成公主入藏後,受到了松贊干布的極大禮遇,他不但親自為文成公主加冕,還封她為王后,地位居於所有王妃之首。同時還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築宮殿,並在宮殿的壁畫中詳細描繪文成公主艱難入藏的歷程,以及她抵達拉薩後所受到的空前禮遇。

松贊干布還命人在大、小詔寺裡建造文成公主的彩色塑像,以供藏人朝拜。

當然,文成公主也帶去了大唐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如烹飪、紡織、醫藥、蠶桑等。所以,她的和親,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政治聯姻。她不僅為大唐王朝爭取到了和平的發展環境,更為重要的是,文成公主是第一個把中原文化的種子播撒在西藏高原的使者,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化拓荒者。

文成公主入藏後,吐蕃和大唐的關係從此進入了蜜月期。松贊干布始終以“子婿”自居,雙方在政治、軍事、文化、商貿等領域互通有無,相互學習,使得藏漢成為了一個共同體,就像詩句“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所描寫的一樣。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一度無比悲痛。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像)

雖然她是奉詔和親,之前和松贊干布並無愛戀之情,但9年的夫妻生活,讓她深深地愛上了這位雄才大略的贊普。松贊干布的英年早逝,讓她措手不及,痛不欲生,長久地陷入了對夫君的深深思念當中。

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沒能生育子女,按當時大唐的規矩,和親的公主在丈夫去世後,可以返回長安。但文成公主打消了這個念頭,她要繼續留在西藏,繼續為藏漢的世代友好做出貢獻。

於是,文成公主孤獨寂寞地在西藏整整生活了30年。期間,她始終關懷藏民,關心吐蕃,為吐蕃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為她舉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禮,大唐也專門派遣使者弔祭。

公主去世後,她的高尚品德,得到了吐蕃民眾的無比尊敬和愛戴。他們在公主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建起了寺廟,供奉她的塑像,用藏人最為尊敬的方式對她常年祭祀和膜拜。

屬於文成公主的寺廟裡酥油燈終日不滅,香火鼎盛,經聲繚繞。在吐蕃民眾的心裡,文成公主就是菩薩娘娘,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佛”。屬於文成公主的故事被改編成藏戲,在魏巍的雪山之下持續上演千年,讓人百看不厭。

1300多年來,在西藏的雪域高原上,在世界屋脊的任何地方,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文成公主的所散發的氣息,還能感受到她的無處不在,還能觸摸到她給西藏留下的深深烙印。

(參考資料:《舊唐書》《西藏王臣記》)


張生全精彩歷史


布達拉宮為文成公主而造?漢人想多了,這座離天空最近的古代宮殿,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松贊干布已經在瑪布日山開建紅宮。

晚年的文成公主裝瘋賣傻?文成公主既是大唐的公主、又是先王的老婆,吐蕃人不會這麼沒禮貌,熱情好客是他們的風俗,打仗歸打仗、待客歸待客。

7世紀,松贊干布初步統一青藏高原,兵鋒正盛的吐蕃人向四方開疆拓土。

東邊是強盛的大唐,吐蕃人沒少跟唐軍發生接觸戰,結果松贊乾布被唐朝風韻所吸引。他向唐太宗李世民求婚,被認為是沒有實力的異族首領,第1次求婚失敗……

吐蕃跟唐朝能展示的只有軍事實力,遂發生唐蕃松州之戰,這一戰提醒唐太宗:要跟吐蕃人好好相處。事實也是如此,唐朝跟吐蕃打仗不合算,唐軍上高原打仗費用太高。

出於西陲邊地的和平考慮,唐太宗同意松贊干布的第2次求婚,公元641年隆重送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儘管松贊干布有6個名分的老婆,但文成公主牢記唐太宗的教誨,認真扮演好1個賢內助的角色。

文成公主的溫柔賢良受到吐蕃上下的一致讚譽,她時常規勸松贊干布減免所徵的苛捐雜稅,閒暇之餘會陪著松贊干布去探望草原子民。因此,吐蕃人民尊稱文成公主為“甲木薩”,意思是“漢地來的女菩薩”。

文成公主跟松贊干布生活9年,可惜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因病而逝。25歲的文成公主,開始30年並不容易的守寡歲月,尤其是當吐蕃、唐朝發生西域爭霸戰……

663年,吐蕃與弓月、疏勒合併進攻于闐,唐朝安西軍緊急救援。幾年仗打下來,唐朝的西域勢力受到重挫,安西四鎮全部丟失。然而,唐朝並沒有服輸,兩國的戰事依然激烈碰撞。

儘管雙邊關係如此緊張,然而正因文成公主的存在,吐蕃、唐朝的甥舅關係還是存在,禮尚往來的禮節沒有斷過。公元680年,文成公主染上瘟疫,因醫治無效而去世,吐蕃王朝為她舉辦隆重葬禮。

因此,晚年的文成公主裝瘋賣傻的說法太不靠譜,你該如何解釋藏族人對她的愛戴?或許是她的不幹政、低調處事被後人汙為裝二……


子屠龍


文成公主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繞不開的女性,她在唐初以和親公主的身份嫁到了吐蕃,充當唐蕃之間的緩衝劑,為唐蕃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很少有人會去關注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生活狀況,她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而她和松贊干布婚姻只維持了十年,後來三十年的時間裡,我們很難想象文成公主是如何度過的。沒有親人、沒有子嗣、遠離家鄉,即便只是想想都能知道那該多難,就拿現在的遠嫁來說,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那種處境,但文成公主不僅僅是遠嫁的問題,她的處境要複雜的多。

實際上,文成公主最初嫁往吐蕃的時候,雖然是和親公主,遠離家鄉和親人,到舉目無親的一個地方去生活,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完全不同,但到底還是榮耀的,當時正是貞觀時期,和親吐蕃也並不是因為打不過吐蕃,這只是李世民的一種羈縻政策。

貞觀八年,松贊干布統一了吐蕃之後遣使到長安朝貢,李世民也禮尚往來,後來松贊干布聽說突厥和土谷渾都曾娶過中原的公主,於是也遣使求娶公主,而當時的吐蕃剛剛完成統一,又離中原很遠,李世民不想搭理吐蕃,就拒絕了吐蕃的求婚,使者回去添油加醋說了一番,松贊干布一氣之下攻打土谷渾,掠奪了土谷渾的財物後轉而攻打各個附近的遊牧民族,進而在松州屯兵二十萬,派使者威脅李世民,如果不嫁公主,就進攻中原。

李世民哪受得了這樣的威脅,於是派兵打敗了吐蕃,松贊干布遣使到長安謝罪,然後再次請求娶公主。李世民看到他們的態度很誠懇,又吐蕃似乎將來會崛起犯邊,於是就答應嫁給公主到吐蕃。之後李世民就選擇了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兒封為文成公主於貞觀十五年即641年嫁往吐蕃,李道宗親自護送女兒,而松贊干布迎親於河源,見到李道宗的時候,松贊干布執子婿之禮,甚為謙恭。

文成公主能嫁往吐蕃,對吐蕃來說是一件無上榮耀的事情,而且吐蕃歷史上從未有中原公主到來,所以文成公主在吐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又文成公主帶去了大量的嫁妝,這嫁妝可不僅僅是金銀財寶,更多的是帶去了中原的先進文化和農耕知識,可以說文成公主帶去了中原地區的文明,這對於剛剛實現統一的吐蕃來說就是雪中送炭。

文成公主到吐蕃後,和松贊干布也算是夫妻關係不錯,那之後的十年應該對文成公主來說是比較好的十年,松贊干布一心學習中原文化,加大了和中原的交流,派遣人員到長安學習,而松贊干布對大唐也比較忠誠,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回來的時候,松贊干布遣使來賀,王玄策在天竺被俘後,松贊干布出兵幫助王玄策平定了叛亂,李世民去世後,松贊干布再次遣使來來朝。然而,李世民去世一年後,松贊干布也去世了,“高宗為之舉哀,遣右武候將軍鮮于臣濟持節齎璽書弔祭”。

可以說,松贊干布生前,是唐蕃之間關係最親密的時候,沒有戰爭,交流頻繁。然而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吐蕃快速發展,很快強大起來,在松贊干布去世後又過了十年,唐蕃之間關係緊張起來。

繼承松贊干布位置的是他的孫子,而祿東贊把持朝政,後來還有他的兒子欽陵。從660年開始,吐蕃和土谷渾之間衝突不斷,兩國都寫奉表讓唐高宗主持公道,但是唐高宗當時正忙著西邊的戰事,遂不予理會,吐蕃一氣之下攻打土谷渾,663年,吐蕃滅了土谷渾,和中原的關係更加緊張,到了670年,李治派薛仁貴出兵攻打吐蕃,然後就有了著名的大非川之戰,唐軍大敗。然後吐蕃開始年年犯邊,很多羌人部落都投降了吐蕃,唐蕃關係繼續惡化。

676年,吐蕃進攻鄯、廓等州,李治派劉仁軌洮河鎮守,又招募大軍,派李敬玄與劉審禮領兵與吐蕃在青海開戰,唐軍仍舊大敗,吐蕃進一步攻城略地,地盤越來越大。後來黑齒常之曾打敗過吐蕃大軍,似乎掰回了一點顏面。松贊干布之孫去世後,赤都松贊繼位,吐蕃遣使到長安告喪請和,李治遣使到吐蕃會葬。然後時間就到了680年,文成公主去世。

從以上的時間來看,文成公主守寡的三十年是很艱難的,她作為大唐的公主嫁到了吐蕃,雖然為吐蕃的繁榮做出了貢獻,但是不可能有權力,更不可能幹政,而且她並沒有子嗣,在吐蕃基本等於失去了地位。她既不能左右吐蕃的政治,也回不到大唐,她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孤兒,沒有一個地方是她的家。

而且唐蕃之間不斷有戰事,而文成公主卻什麼都做不了,她無法左右任何人,甚至可能被吐蕃人仇視,但是仇視歸仇視,她畢竟是大國公主,不可能被虐待,很可能出於被軟禁的狀態。一個人孤零零在異國他鄉,家鄉回不去,居住地容不下她。她只能沉默,像一個工具一樣完成自己的使命。

而實際上,當初被選為和親公主,她的命運就註定是悲慘的,為了大唐她不能不嫁,但到底,她無法為自己而活,在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沒有親人,孤寂的生活三十年,為了完成和親的使命,不能回國,不得不繼續住在吐蕃,她心中的悲苦怕是無人能夠體會。但說到裝瘋賣傻,似乎是不可能的,她不需要裝瘋賣傻,她只是不能過問政治,但吐蕃的文化發展她到底還是用功的,吐蕃也需要經過文成公主和大唐有一種聯繫,即打過了就使勁侵犯,打不過就趕緊請和。

文成公主去世後,吐蕃倒是非常重視,這也算是對大唐的一種示好,對於大唐和吐蕃來說,文成公主這個人並不重要,但是經由她達成的聯繫卻十分重要,這不能不說是文成公主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