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傳統佳節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它意味著過去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般開始全新的生活。

我們現代人的"過年"是從古代的年節逐漸演變過來,並帶有了時代的特徵。每逢過年家家戶戶要張燈結綵,放鞭炮、貼窗花、對聯、貼年畫,相互拜訪鄰里街坊,這些習俗都是古代流傳至今。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故宮藏畫乾隆御筆《歲朝圖》全六幅

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過年除了貼對聯、窗花、鞭炮,年畫,與"春節"有關的藝術表現形式中,有一種傳統繪畫體系--《歲朝圖》。

古代職業畫家們會專門繪此年節畫用以出售,而文人畫家們也會繪製此題材的作品,但他們並不用以出售,而是相互饋贈,予知音,予好友,以表情意和年節時的氣氛。

歲朝即"歲旦",歲旦,新年的第一天,《後漢書·周磐傳》中有"歲朝會集諸生,講論終日"的記載。《歲朝圖》是中國宋代皇宮中開始興起的一種繪畫題材,用以表示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明末 陳洪綬 清供圖

今天雖然是初六,但所謂"歲之朝",其實包含著"三朝"——"年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之意,而按照傳統來說,正月初五又叫"破五",過去為迎新年,從除夕到初五之前,有許多規矩和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稱"破五"。

也就是說,初六應該算是所有春節禁忌即告結束,一切恢復如常了,也算是有新的一年真正開始的含義,這個嶄新的日子裡,過去一年結束,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新生活開始了。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宋徽宗趙佶 瑞鶴圖

所以在這裡用歲朝圖,一來為那些對抗疫情不能走親訪友的朋友,多一點藝術的情趣,再者也借歲朝圖驅鬼辟邪迎祥祈吉的美好寓意,祝願中國上下同心,早日戰勝病毒疫情,也讓中國早日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新的生活不會太遠了。

"歲朝圖"是節令畫的一種。中國人歷來重視節令,"四時""八節""十二月令""二十四氣""七十二候"都宜入畫,像正月十五的《元宵行樂圖》、初春時節的《清明上河圖》、四月初八的《浴佛圖》、七月初七的《七夕乞巧圖》、五月端午節的《午瑞圖》、九月初九的《重陽賞菊圖》、十二月驅鬼節的《大儺圖》等等,都是與節令相關的畫題。"歲朝圖"是節令畫之首。

經過逐漸演變,《歲朝圖》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過年"期間人們聚在一起慶賀節日的場景,我們從這類場景中可以窺探出當時人們過年的習俗。另一類多以"歲朝清供圖"命名,以花卉、蔬菜等為主題的繪畫,這種多反應文人雅士的興趣愛好。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宋蘇漢臣 五瑞圖

節令畫的產生有悠久的歷史。晉·王嘉《拾遺記》:"堯時有抵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重精,……狀如雞……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悠魅醜類自然退伏。今人每歲元日,圖畫為雞於腕上,蓋重精之遺像也。"南朝梁·宗擦《荊楚歲時記》亦有"正月一獻是三元之日也,貼畫雞戶上,一百鬼畏之"的記載。可知,最遲在魏晉之際,中國已有節令畫出現。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宋徽宗趙佶 芙蓉錦雞圖

從宋朝開始,中國古代繪畫題材除了山水、花鳥、人物等開始逐漸出現如"江舟車"、"杜孩兒"、"七巧節"等表現民俗風情的繪畫,也出現了一批專畫一類題材的畫家。

我們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北宋畫家張擇端就是一位專畫民俗風情、清明時節等節日民俗題材的畫家。而節令畫, 即專門為年節時令所作的畫。多描繪與節令有關的景物,反映節令風俗及人們對未來的良好願望等, 目為是為慶祝節令, 迎祥祈吉。

由於題材的特殊性這類繪畫作品大都色彩絢麗, 充溢著熱鬧、喜慶的氣氛,並不像傳統山水只分青綠和水墨兩種,較之一些花鳥作品也會顯得更豔麗,更有趣味性。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局部

與過年有關的節令畫在古代多稱之為"歲朝圖"。"歲朝圖"大致興起於宋代,徽宗時期宮廷繪畫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宋徽宗趙佶不僅命宮廷畫家們編撰《宣和睿覽冊》收錄宮中奇珍異鳥,還編撰了《宣和畫譜》記載了當時的繪畫文獻。

"歲朝圖"的興起也必然和徽宗善畫有密切的關係。北宋宮廷花鳥畫家趙昌的《歲朝圖》,描繪了梅花、水仙、茶花、長春花及湖石,濃厚的色彩,迫塞的構圖,營造出一種綺麗而歡喜的氛圍。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宋趙昌 朝歲圖 局部

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另一種以人物為主表現"歲朝圖"的繪畫。擅畫的明憲宗朱見深曾親筆畫過一幅《歲朝佳兆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硬朗的筆法像是從南宋李唐的大斧劈皴的筆墨變之。圖中鍾馗身旁畫一小鬼,手捧托盤,盤中盛著柏條和柿子。

題跋為:"柏柿如意。一脈春回暖氣隨,風雲萬里值明時。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大約從明初開始,鍾馗等民間傳說中的神逐漸代替了之前單純的以寫實人物為主的肖像畫,人物繪畫也開始逐漸轉向趣味性,並以特定的神明代表特定的節日或用途。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明憲宗朱見深 歲朝佳兆圖 局部

明代以前,懸掛鍾馗像是年節時一項重要的風俗活動,用以驅鬼辟邪,所以這幅“歲朝佳兆圖”可以看作是一幅祈祥祝福的宮廷年畫。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明 李士達 《歲朝圖》 1615年

掃塵“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便有了,“陳陳布新”的含義。圖中描繪了掃塵的場面,畫中文士倚桌案坐於閣中,屋外童子正拿著掃帚清掃院落。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明 李世倬 《指畫歲朝圖》

本畫通過童子將懷抱的花瓶,進獻給手持如意的老者的情景,象徵著新歲吉祥如意的開始。整幅作品全用手指沾墨繪就,別有一種蒼茫古雅的趣味。

除了描繪節日場面的《歲朝圖》外,皇帝與宮廷畫家也多以寓意吉祥的花卉與器物入畫,這即是以"歲朝清供"為題材的作品。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清代高鳳翰《歲朝清供》

"清供"又稱清玩,包括金石、書畫、古董、盆景等玩賞之物,"歲朝清供"即是在新春之際將這些雅物擺放在案頭,古代畫家將這些富有寓意的物品作為描繪對象,謂之《歲朝清供圖》,不過有些以《歲朝圖》命名的作品也以清供之物入畫,這類創作大多出自文人之手,體現了他們特有的美學精神。

從《清檔》、《國朝院畫錄》等現存文獻來看在郎世寧的傳世作品中, 郎世寧獨自或與他人合作畫節令畫十九次, 作品共二十一件。可見到了明清時期"歲朝圖"在宮中的繪製非常頻繁。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清郎世寧、丁觀鵬等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中後期,“歲朝圖”在書畫領域很是盛行,畫家們以清供之品入畫,兼工帶寫,敷衍成詩,使之成為圖文並茂的文人畫。這一風氣在揚州畫派和海上畫派中尤為興盛,許多畫家都創作過“歲朝圖”,有代表性的就有李鱔、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清 任伯年 清供圖

到了近代, 潘天壽、齊白石、豐子愷、蔣兆和等著名畫家也都畫過一些"歲朝"性質的繪畫作品。再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藝術作品一般都帶有強烈的色彩,表現"歲朝"題材的繪畫也不例外。很多作品都畫有毛主席。

比如陝西省美術創作組的《延安新春》,描繪了毛主席與延安的父老鄉親一起過年的場景,畫中的鑼鼓、紅綢帶、彩旗等都營造出了過年的喜慶氛圍,也突出了"文革美術"的典型形式。並與 "過年"氣氛融為一體,具有典型的時代精神。近代不少油畫家也繪製過"過年"題材的作品,如呂斯百、林風眠等。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陝西省美術創作組 延安新春

從古至今,"節令畫"的出現和發展都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也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年節喜慶的心情,通過繪畫這種直接的方式將想要表達的節日氣氛。

似古人的四君子畫,梅蘭竹菊各代表傲、幽、堅、淡的特定品質一樣。"歲朝圖"也用以表達特定的新年喜悅和祝福,同時也以描繪一些城市景象來表現"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等美好願景。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因梅開五瓣寓意“梅開五福”,故常出現在歲朝圖中,報春亦報喜。1953年,鮐背之年的白石老人創作的一幅由梅花和鞭炮等元素構成的歲朝圖,就直接名之曰《新喜》。

春節已經很少見國畫種類 卻有驅鬼辟邪迎祥祈吉 萬物復甦的寓意

齊白石 萬年青圖

一瓶一瓶又一瓶,歲朝圖畫筆如生。莫將片紙嫌殘缺,三百年來愛古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