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的博士爭著去中學當老師,是教育為本的情懷,還是現實的無奈?

書畫前線


清華北大的博士紛紛睜著去中學當老師,到底是教育為本的情懷,還是現實的無奈?如果說是因為喜歡教育,那麼當年高考的時候,就應該選師範大學,而不是啥清華北大,如果熱愛教育,就想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那麼就應該去支教,去最艱苦的、最需要老師的地方去體現你的教育情懷。所以牽強地說是教育情懷,也就有點矯情了。

說穿了爭著去中學當老師,不外乎這麼幾個理由。

其一雖然他們都是名校畢業,但是所學的專業未必搶手,也許會很難找到合適的專業對口的工作。

這些天之驕子們,也的確是人中龍鳳,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也都不會浪得虛名。所以他們這樣的人出來後找工作比普通高校出來的,搶手多了,工資待遇也很不錯。清華北大的金字招牌還是很管用的。

但是清華北大畢業後,混的很慘的也不是沒有,這就說明,金子招牌也不是萬能。

大家還記得那個被稱為“高考瘋子”的吳善柳嗎?他為了考上清華,連續參加高考8年,最後在36歲畢業後,他選擇的也是在一所中學任教。

還有名校畢業當油漆工,當保安的。這就跟他們的個人能力和所學的專業有關了。學了冷門的專業,畢業即失業,還有的只是個考試機器,會考試但是個人能力不高。也會混的很慘。我就見過一個博士,在公司裡,放在哪裡都幹不了,最後淪落到看大門。走上社會,能力才是很主要的。

其二就算找了一份還算和自己名校博士學歷相配的工作,但是這樣的單位,你覺得缺博士嗎?博士都一大堆,論資排輩,也未必給你好的待遇,你也只會從最低點開始。

其三博士畢業後,年齡也不小了,面臨著結婚,或者有的已經結婚了,想在大城市裡謀生,站住腳,就需要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

而這些招聘博士的都是名校,並且大多是地域非常好的,有發展前途的城市,諸如深圳、杭州、上海等地。給出的福利待遇非常優厚,有的還解決戶口問題,住房的問題。

深圳龍華區教育局招聘中小學教師給出了優渥待遇:年薪本科生26萬+、研究生28萬+,五險一金,全日制博士獎勵20萬,優秀畢業生獎勵3-8萬。全年帶薪休假165天+,優先申請人才住房、長租公寓。

不少網友表示,後悔自己沒去讀師範。這待遇碾壓很多工作。這樣一來,這對於剛畢業的博士來說,吸引力很大的呀。龍華區共招聘491個崗位,吸引3.5萬人報考,報錄比大約為71:1,比招公務員考試錄取難度都大。

只能說明設立的教師崗位對於這些人很有吸引力。現在很多窮鄉僻壤的地方招聘老師,工資就是2000多元,不到3000元,怎麼不見清華北大來,就是個省級重點大學的人來考的都少,別提啥名校了。這不就說明一切嗎?

名校參與基礎教育,對於基礎教育肯定是好處很多。但是也只是個別地方,個別學校,絕大部分的普通高中,是吸引不了這些優秀的人才來呢。

因為優秀的人除了用高薪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還需要表現出自己與別人的與眾不同來,那些名校的基礎設施好,學生的來源好,整體素質高,在這樣的學校任教,容易出成績,這樣也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水漲船高。普通學校,良莠不齊,別說他們了,就是專家也未必出成績。所以他們不肯選擇普通學校來砸了自己的招牌。

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畢業生本身都是綜合素質不錯,學習能力非常強,適應得很快,而且後勁往往很足,加上他們本身學習習慣和學術素養都非常好,一般很容易成為學生的偶像,對於學生成長,一定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但是也不能盲目崇拜名校學生,也肯定會有不適合做老師的人,物競天擇,不適合的也會慢慢被淘汰。

現在國家非常重視教育,可是因為教師的隊伍龐大,待遇不可能提高很多,所以尤其在不發達的、絕大部分的省份裡,教師工資待遇是很低的,所以很多一流的學生根本不考任何師範類大學,就算考了師範大學,有能力的,能夠找到其他工作的,也很少找教師工作。這就被大家說成,都是學渣在當老師,雖然這句話有點偏激,但是也的確說明點問題。

現在名校博士進軍中學當老師,也表明一個信號,國家的確在慢慢地提高老師的地位。優秀的人才聚集在哪裡,那裡的工資待遇絕對不會差。讓這些優秀的高材生們,給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來,但願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高考的機器。

大家對於清華北大博士去當中學老師持什麼態度,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支持他去當中學老師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下您的觀點。


淺淺的教育


本人北大碩士,認識不少清北博士師兄,他們有繼續去高校搞科研的,有去從政的,也有去企業的,所以對清北博士的就業有一定了解。

清北博士選擇當中學老師,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這些清北博士的專業都比較冷門,不大適合去企業工作,比如哲學、化學、生物等,如果是金融、計算機的清北博士,不大可能會去當中學老師。二、他們當中學老師的生活質量會很高,每天的任務就是備課和上課,基本不用加班,沒有任何壓力。還有寒暑假,可以去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可以陪家人,可以多鍛鍊身體。而且他們去當中學老師,學校給的待遇也很高,一年朝九晚五,加上一些外快,賺個四十萬以上不難,並且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安排的。對比996的生活,當中學老師難道不是很幸福嗎?

當然,這些清北博士也基本只會去一二線城市的知名中學,因為只有這些學校給的起很高的待遇福利,比如最近杭州的文淵中學就招了33名清北博士。他們很難看得上小縣城的中學,所以這也加劇了師資不平等,教育資源差距越來越大。

最後,想說下,清北博士去當老師對社會的貢獻為什麼就比那些去企業的低?人家教書育人,努力為國家下一代培養出國家棟梁,這比去給資本家賣命,不更好嗎?


看到評論裡有人說當中學老師比企業996搬磚辛苦,我是不認可的。很累的中學老師主要有兩類:首先,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話,的確會很心累,因為在校學生出了任何問題,班主任都是第一個背鍋俠,每天早晚自習都得出現。其次,剛入職2年左右的新老師,因為剛走上講臺,需要第一年把整個中學的知識點準備好,備課壓力大,上課技巧也還不熟練。但過了2-3年以後,講課技巧熟練,知識點已經熟悉了兩三年,這時候老師的工作狀態是不累的,每天的備課也會輕鬆很多。除了這兩類以外的中學老師,其他絕對比企業996輕鬆多了。

至於有人說學校考核壓力很大,這些清北博士可能適應不了。其實清北博士要畢業難度也是很大的,整個讀博期間的發表論文和導師給的任務要求壓力,都極其大,所以抑鬱患者和自殺的很多是博士,因為擔心畢不了業,那博士就白讀了。這些被一二線城市中學招進去的清北博士,其自身條件絕對是極其優秀的,抗壓能力非常強大,其卓越的垂直領域知識、高效的學習方法、一流的思維廣度和眼界,這些對學生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他們更多的是需要花2年左右時間去學會教學技巧、去做一個優秀的老師,這個需要和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學習。


阿勝學長


北大和清華的博士畢業進中學之所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於重點大學、博士畢業進中學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在於社會對高學歷和重點大學的崇尚,也在於職業和學歷、大學之間匹配是否適應性的懷疑或回答的期許。

北大清華博士畢業去當中學老師,存在多種可能的情況:有的可能有教育的情懷,有的可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有的可能是追求一種高的待遇,有的可能上述因素兼而有之,究竟是哪種情況,要針對具體情況、具體人進行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北大、清華的學生素有愛國的情懷,報國之志。畢業後去當中學老師確確實實情繫教育、教育振興和國家昌盛。他們懷揣對祖國教育事業發展,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中國的中小學教育的改革,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不可否認,也存在一些無奈的情形。主要是就業的無奈,尤其是一些專業不好的博士畢業生(不要以為是北大清華畢業的),畢業進企業沒有什麼引進費,工作又不是很穩定,而進到中學待遇好、工作穩定,又有引進費,當然是求之而不得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慾氾濫,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畢業生的心理,北大、清華的博士畢業生也不例外。許多的現實問題困擾著這些畢業生,認為博士畢業應該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份好的薪酬,一筆高的引進費。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工作穩定、收入高、引進費高的中學也就成了他們必然選擇。

這些博士畢業生當中,可能也存在懷揣夢想,振興祖國的教育事業,同時也兼顧到自己實際需要的人,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當然是好事。

需要指出的是,清華、北大博士畢業去中學當老師,可能還存在用人單位的炒作行為。許多的中學為了提高自己的名氣,故意把用人的要求提到很高,藉此提升自己學校的名氣。

一心想把自己中學辦好,引進一些清華、北大畢業的博士,進行教學方面的引領和研究,這無可非議。如果引進人才全都要求這樣的條件,實在是人才浪費,也是對納稅人錢的一種亂用。

一所中學要辦好,人才是關鍵,這種認識沒錯,但必須認識到引進人才有梯度。不同層級和學緣關係的人從事不同的工作崗位,這樣才是人才有效的,合理的搭配,否則對人才造成浪費。

如果某些中學一直以吸引北大、清華的博士作為對象的話,我認為當地教育部門動機存在問題,有錯誤的政績觀的嫌疑。

所以說北大、清華的博士畢業生進中學,要多角度來分析,既有學生自身的因素,又有學校的因素,社會環境也影響到學生和學校的行為和追求。


迴歸本真1898


像我們這好多學校已經三四年沒有進一個正編教師,也沒有通過考編的方式進入一個正編老師,去年很多學校被要求去幾個部署免費師範院校招收可以直接帶編制老師,雖然很多學校都有意向性的學生諮詢,但是最後問到工資待遇的時候,很多都選擇放棄了,我們也算是新一線城市,工資待遇不能說太高,也不能說很低,中等水平,還可以吧。



不過還好的是我們今年成功的引進了西南師範大學的一個美術系的研究生。可以直接這麼說吧,北大清華到我們這地方來找工作,真的有可能找不到有編制的,或者是隻能代課或者臨聘教師,一個月不到3000元的工資他們會接受嗎?就算是正編教師不到5000 、4000左右,他們也願意嗎?和工資待遇相比較,有教育情懷絕對是靠後的。


所以每到開學季的時候,很多學校都在招聘大量的代課老師,林聘老師,而他們就是一般的本科生或者專科生。所以當我們開出有編制的條件,都吸引不了那些重點本科院校的學生,那北大清華的學生真的願意主動進入教育行業嗎?從事普通的教書育人的工作?說實話,在沒有高額工資的誘惑下,他們他們幾乎不可能來從事中小學教育。

所以我覺得我們所看到的某些地區,某些個別學校招聘的學生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但是那絕對是在鉅額的高工資的誘惑情況下,他們作出的選擇。對全國性來說,每個地區的教育水平確實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沿海地區開放城市,他們的工資要比我們普通地區要高出很多,一些民辦學校甚至高出幾倍,所以這也是足夠誘惑這些清華畢業的大學生到他們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一個主要原因。

試想下,如果所有的中學都打出同樣的招聘啟事,不寫上工資待遇,那麼你再看看報名當中畢業生說清華北大研究生博士生又有多少?除非他們對個別學校有所瞭解,否則也許真的沒有一個人報名。


楊鍋來了


很正常,這些專業除了進政府機關,學校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出路了。我侄女天大中文碩士畢業,為了留在天津也是考到一個天津的中小學教書。

像物理專業如果沒有國外名校留學經歷碩士生到高中當老師已經算不錯的工作了。

怎麼不看看信息類的研究生?我知道今年大數據算法工程師京東給應屆計算機相關專業碩士的offer稅前是年30萬+。


踮起腳尖就更接近太陽


說是教育為本的情懷,也不那麼純粹,說是現實的無奈,也談不上。教書育人,是多麼高尚的職業,在當今社會,也是一個收入豐厚的職業,那也是一份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

在我們這種小縣城,就是教育資源太欠缺了,一個縣城裡的小學,竟然會經常沒有老師。我兒子今年三年級,已經換了五個數學老師了,每位老師教一個學期,有的老師連一個學期都沒有教完,就有事請假了,讓家長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為力。

清華北大的博士都去當老師,說明現在的名校畢業生就像幾年前的大學生一樣,不是稀有之物了,說明國人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又提高了一個層次,學校老師的資質也在不斷地提高。

我們這裡緊挨著的兩個縣城,只有一所民辦的小學,那是擠破了頭,好多家長不惜重金把孩子送進去。前幾年,成績不錯,這兩年,可能是沒有競爭壓力吧,也懈怠了。

家裡有學生的人,都希望學校的老師一個比一個優秀,那種心情,家裡沒有學生的人真的不能體會。

但願我們這裡的小縣城,也能很快的提高辦學質量,讓想要好好讀書的孩子能有一個好好讀書的學校,並且讀的起。


探索幸福密碼



北大清華的博士爭著去當中學當老師,這得看哪裡的中學?像我們這裡的小縣城,要想有北大清華的博士生來,可能是不太可能。據我瞭解,這幾年引進了一些研究生,就是算比較高的學歷了。

前幾年有很多老師改行當公務員,這其中利弊不言而喻。我們縣城這幾年招考大量老師,但是每年招考的人都沒有全部來報到,或者工作三五年就換了單位,跳了槽。

今年更是奇怪,各學校老師到外地招考很多,最後只能都不放,即使辭職都不允許,因為教師流失太嚴重了,一放連工作都沒法開展了。


北大清華的博士當老師,聽著有些屈才,但是如果是發達地區,待遇好,作為過渡階段的工作,也未嘗不可。

如果北大清華的博士生當老師說是教育情懷,是不足讓人信服的。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當老師,這是客觀存在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說他們無奈,可能更恰當。因為他們如果不是有高額薪水,不是有著優厚待遇,真的會做如此選擇嗎?

我們這樣的小縣城醫院引進人才,都會講年薪多少,還加一套住房。何況要引進北大清華的博士,沒有優厚物質條件是永遠不可能的。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清北博士去深圳中學當老師,面子存在情懷成份,裡子是高薪待遇。祖國這麼大,真有情懷,他們咋不去艱苦一點地區支教?

在中學教書就能享受高待遇,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中學畢竟是知識傳授,已有知識的複製,一輩子一門課,重複重複再重複,唧唧復唧唧,年年高工資,還有雙修假,多教幾個班也只是增加點工作量而已。若是在科研院所就不一樣了,主要要求是科研創新,績效考核,為了完成目標,壓力山大,我們經常看到教授論文造假報道。都教授了,為什麼還要造假?沒辦法,搞不出成果,又要考核通過,也是逼的。而當個有高待遇又無壓力的中學教師,相當於人生開掛了。



閒著聊聊天呀


深圳中學瞭解一下。


因為幾乎清一色的北大清華畢業生,過來當中學老師。


這正常嗎?


我覺得挺正常的!


他們是因為現實的情懷還是生活的無奈?


情懷這東西我是不信的,大多數都是出於生活的無奈吧?


如今的就業形勢並不令人滿意。


清華北大曾是我們很多人羨慕的天之驕子!


他們“淪落”為“教書匠”,我們從內心深處或者情感上接受不了也正常。


但這就是現實!


深圳中學可以給他們豐厚的薪金、體面的職業和站在社會主義先行區的機會。


他們的選擇是基於自身考慮的結果,並不是頭腦發熱的產物。


我們應該表示理解和支持!


選擇無對錯,只有適不適合。


但是,我們當然更希望這些高材生不要大材小用。


可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甄微堂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近十幾年,國家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就是希望更多高學歷人才能夠加入到教育行業中來。

近來,關於高學歷人才加入中學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

前幾天,杭州學軍中學大規模的引用清華北大學生,引發人們熱議……

在35人名單中,來自北京大學的博士有3位、碩士有19位;來自清華大學的碩士有11位;還有1位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碩士、1位來自美國範得堡大學的海歸碩士。


華中師大一附中也是招聘了不少清華北大的高材生,碩士已經是最低學歷了……



再往前,深圳中學的招聘也是大放異彩……

老穆從以上招聘中,得出如下信息:

【1】所錄用的老師,都是碩士及以上學歷;

【2】都來自頂級名牌大學;

【3】薪資待遇都很高。

【4】都是中學招聘,沒有小學。

(一)老穆要為高學歷人才願意加入到教師這個行業點贊!

(二)高學歷人才,能否出成績呢?有待期間考驗!


(三)高學歷人才是否有師範經歷呢?值得反思!

有些學生,只是學歷高,並沒有學過系統教書流程……

(四)高學歷人才,培養成本高,薪資待遇高,理所當然!


【結束語】高學歷人才加入教育行列,是情懷?還是現實的無奈?現在還無法定奪,或許時間能證明一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