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賈府一天吃幾頓飯?

潤楊閬苑


賈府每天吃幾頓飯,沒有明確說明,不過透過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到,賈府吃三頓飯。

以劉姥姥遊大觀園來舉例說明賈府一天吃幾頓飯。

第四十回,劉姥姥起床梳洗之後跟著李紈看從樓上往下搬高几,然後賈母也來了,她們一起來到瀟湘館,賈母吩咐給黛玉換窗紗後,向紫菱洲蓼漵一帶走來。

鳳姐忙問王夫人:“早飯在那裡擺?”王夫人道:“問老太太在那裡就在那裡罷了。”賈母聽說,便回頭說:“你三妹妹那裡好。你就帶了人擺去。我們從這裡坐了船去。”

在秋爽齋,曉翠堂上調開桌案,大家開始吃飯。

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還發怔,後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地下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姐妹換衣裳的。

早餐不飲酒,只是吃飯。劉姥姥吃飯吃得香甜,說話還有趣,大家吃了一個非常快樂的早餐。吃完飯在探春的秋爽齋閒聊一陣,然後坐船,經過蘅蕪苑時,他們來到蘅蕪苑。

賈母對中飯的安排是:

賈母道:“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藉著水音更好聽。回來咱們就在綴錦閣底下吃酒,又寬闊,又聽的近。”

中飯在綴錦閣底下吃,大家邊吃酒,邊行酒令,邊聽小戲子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演奏,

音樂藉著水音傳來更好聽。就在這次的宴席上劉姥姥吃了平生難忘的一道菜——茄鯗。

吃完酒,說完酒令,吃罷飯,聽完音樂。酒席散了,賈母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告訴她這是什麼樹,這是什麼石,這是什麼花。劉姥姥說道鳥兒,又惹大家一陣大笑。

一時,只見丫頭們來請用點心。賈母道:“吃了兩杯酒,倒也不餓,也罷,就拿了來這裡,大家隨便吃些罷。”丫頭聽說,便去抬了兩張幾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

吃完餐後點心,賈母領著劉姥姥到櫳翠庵品茶,出來後賈母覺得身上乏倦,就去稻香村小憩。鴛鴦帶著劉姥姥繼續逛大觀園,一時劉姥姥腹痛,去完廁所便迷路,誤打誤撞,闖進了怡紅院,醉臥在寶玉房裡。


一時,賈母醒了,就在稻香村擺晚飯。賈母因覺懶懶的,也沒吃飯,便坐了竹椅小敞轎回至房中歇息,命鳳姐兒等去吃飯。他姐妹方復進園來。

晚飯,賈母沒有吃,她回房歇息,眾人送賈母回房後才回到稻香村吃晚飯。

從劉姥姥在大觀園一天的日程安排來看,賈府一天吃三餐飯,還有一頓點心。


潤楊的紅樓筆記


他們只吃早餐和晚餐兩頓

對於大部分的現代人來說,都是堅持一日三餐制的,只不過是偶爾犯懶不想吃早飯或者因為減肥不吃晚飯而已。但是,《紅樓夢》中的那些人並不是這樣,他們只吃早餐和晚餐兩頓,並沒有午餐這一說法。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慣,又有哪些佐證呢?

符合清朝宮廷風俗

首先對於古時候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沒有太多娛樂節目,所以每天都會早早休息,對於食物的需求自然就沒有那麼多。其次曹雪芹是清朝時期的人物,因此便將當時的宮廷習俗代入了書中,以便讓自己的著作更豐滿更寫實。關於清朝時的皇宮制度有很多詳細記載,比如說“辰刻進早膳、每日未刻進晚膳”等等,都足以說明這一點。既然皇帝都是如此,那麼像賈家這樣的人家自然會大力效仿,所以便形成了這樣的習慣。

那麼,在《紅樓夢》一書中有沒有具體內容來證明這一點呢?答案自然是有的。

老太妃薨逝時的葬禮

在第58回的描述中,宮中有一位老太妃去世,賈母等人便遵循舊制去往宮中弔唁。他們進宮的時間特別早,大概是凌晨四點左右,因為朝中大祭瑣事繁多,所以只能先吃些點心果腹。入朝後用早膳,二祭後用晚膳,然後就可以各自回家休息了,由此可見他們一天只吃了兩頓飯。

元妃省親

關於元妃回家省親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未初(下午兩點左右)用晚膳,然後去寶靈宮拜佛,戌初起身出宮準備回家。元妃回家以後,並沒有關於用膳的描述,只說召見親人僕婦並與寶玉等人作詩看戲,可見兩點左右的那頓飯便是真正的晚飯。

廚房管事的描述

掌管大觀園中眾人廚房的是柳家媳婦,她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這園子當中大概有四五十人,可是每天卻只給兩隻雞兩隻鴨子和十來斤肉,根本不夠他們兩頓飯的消耗。”所以,不管是大觀園裡的人還是賈府中的其他人,都是一天只吃兩頓飯的,幾乎沒有例外情況。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好奇,難道一天只吃兩頓飯真的不餓嗎?其實,這裡所說的只是兩頓正餐而已,並不包括平時吃的點心與夜宵。比如說寶玉給晴雯留的豆腐皮包子,晴雯還說“剛剛吃了飯,準備等會兒再吃”,連一個丫鬟都能有這樣的待遇,其他主子就更加不用擔心了。


濁酒話煙語


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來看紅樓夢中賈府是一日兩餐!

第一餐大約在上午9:00左右,第二餐大約在下午4:00左右。

下面來看一下為什麼有的是一日兩餐,有的會是一日三餐呢?這要從古代說起。

★古時候,最早時,人們沒有固定的用餐時間。

人們基本都是風餐露宿,因為當時生產力低下,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按時充飢,所以基本上都是有了食物就大吃一頓,沒有食物或者食物較少時就得少吃或者餓著肚子。那時候沒有一日幾餐的固定概念。

★到了商朝時,定時吃飯才基本形成。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獲取的食物也比以前更多了,人們也知道不定時吃飯對胃不好,所以才慢慢形成了固定用餐的概念。那時是一日二餐。第一頓飯叫作“朝食”,稱為“饔”,第二頓飯叫作“餔食”,稱為“飧”。朱熹《集註》有載:“朝曰饔,夕曰飧”。

當時是根據太陽在天空的位置來規定吃飯的時間的。 太陽走到東南方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大致相當於上午九點。太陽走到西南方向,也叫申時,差不多是下午四點。一日兩餐主要是食物不充足。也有一些貴族開始適用一日三餐。

★民間普及一日三餐制,在隋唐時期。

這時午餐開始成為一天的主食。賈島的“林下中餐後,天涯欲去時”,白居易的“朝眠因客起,午飯伴僧齋”,都是對午餐的描述。

北宋時經濟比較繁榮,所以有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市鎮開始出現了夜市,於是又興起了宵夜,加上宵夜一日四餐開始出現了。

後來基本上一日三餐就被沿用下來,直到現代社會。

★凡事都會有特例,也有的地方,現在還習慣於一日兩餐。

山西北部居民一向遵循“夏秋日食三餐,冬春日食兩餐”的傳統習慣。《山西通志》有“天鎮諸地,冬春坐食,一日兩餐”的記載,講的就是這種習慣。


★一日幾餐,還需要區分是官方部門企業單位或是民間百姓。

古代的官方一些機構部門,一天也會是兩餐,也就是比較正式的兩餐,上午餐和下午餐,至於早點和晚點,可能需要自己去解決了。官方或者是單位,古代特別重視禮儀,禮教,用餐時間是有規定的。百姓比較隨意,一般多是三餐或者四餐。

古代常常會實行宵禁制度,因為安全考慮,像外部侵犯,內部擾亂等等,所以古時許多朝代常出現這種宵禁情況的。由於人們晚上基本沒有了什麼活動,只好早早就休息了。 而且都是早起早睡,"聞雞起舞"成語就能說明這一點。

★具體到"紅樓夢來說",賈府是一日兩餐的。

也就是說賈府是一天兩頓正餐,完全按照宮裡的一套禮儀制度實施的,又是皇家的親戚,又有在政府部門做事的,所以賈家肯定要按照當時官府的禮儀和餐飲規定與習俗來做的。至於正餐之外,肚子餓了,自行吃點點心吃點茶就可以了。這裡就不再引用原著舉例了,想具體瞭解那麼就再去讀"紅樓夢"吧!



古語云:“國以食為本,民以食為天”。

★廣式早茶:

庭松偃蓋如醉,夏雨新涼似秋。

有客高吟擁鼻,無人共吃饅頭。

賞花當賞木棉花, 茶點須嘗廣式茶。

茶水為輕茶點重, 水晶蝦餃最奢華。




★午飯 宋代:陸游

我望天公本自廉,身閒飯足敢求兼!

破裘負日茆簷底,一碗藜羹似蜜甜。

★玉樓春·春景 宋·宋祁 (晚餐)

東城漸覺風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魏風?伐檀》(晚餐)

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飧,晚飯。


閱讀與思索


問題:紅樓夢裡賈府一天吃幾頓飯?


一、從有關故事細節中能透漏出來,賈府一天吃兩頓飯。

第6回,劉姥姥進榮國府的時候,到了京城,先去找了王夫人等陪房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先讓小丫頭打聽老太太那裡是否擺飯了,說等侍候老太太吃過飯後,王熙鳳回自己物屋裡吃飯。那時拜見王熙鳳比較恰當。

(周瑞家的)連忙起身,催著劉姥姥說:“快走,快走!這一下來她吃飯是一個空子,咱們先等著去。若遲一步,回事的人也多了,難說話;再歇了中覺,越發沒了時候了。”

劉姥姥從家裡步行出發還領著幾歲的板兒,走到京城,找到周瑞家,和周瑞家的說過一陣子話,賈府才剛剛吃早飯,而且回去的時候,王熙鳳送了劉姥姥一吊錢做車,這說明從劉姥姥家到榮國府也不是太近,從這方面猜測,賈府吃早飯時間應該在9點左右。也可以看出來,王熙鳳早上和上午的時間應該是這樣安排的:早晨起來先梳洗後,去王夫人、邢夫人、賈母處請安,再侍候賈母吃飯。上午工作理事,然後歇中午覺。沒有現代人意義上的午飯時間,這樣推測,賈府一日兩餐飯。

第30回,有一段描寫:

“誰知目今盛暑之時,又當早飯已過,各處主僕人等多半都因日長神倦,寶玉揹著手,到一處,一處鴉雀無聞。……知道鳳姐兒素日的規矩,每到天熱,午間要歇一個時辰的……來到王夫人上房內。只見幾個丫頭子手裡拿著針線,都打盹兒呢。王夫人在裡間涼榻上睡著。”

這段描寫可以看出,夏天的賈府,吃過早飯後不久,各處人等都進入午休,沒有現代的午飯之說。所以賈府一日兩餐無疑。

賈府雖然一日兩餐,但中間是要點補點心的。早餐前和晚飯後、還有兩餐之間,可以點補點心,或者隨餓隨吃。第75回開始,尤氏來到李紈處,李紈問尤氏:“你過來了這半日,可在別屋裡吃些東西沒有?只怕餓了。”命素雲瞧有什麼新鮮點心揀了來。在第41回,賈母領劉姥姥遊大觀園的時候,第二餐之後,也有丫頭來請用點心的描寫。

二、從清朝皇族的吃飯,來看賈府也應該是一日兩餐

清朝老百姓如何吃飯沒有記載,但清朝皇族吃飯有詳細的記載。據清宮檔案研究記載,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吃飯就寢很有規律,除國朝大典外,一般是: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下午5:00—9: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後就寢。

《紅樓夢》中的賈府,日常作息時間應該與皇族差不多。大致是8:00-9:00左右吃早餐,下午2:00-3:00吃晚餐。所以我們在讀紅樓夢時,經常看到,晚餐後寶釵探春等都要去賈母處問安、應候陪坐。

因為清朝源起於東北滿族,在飲食上沿襲了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皇室和達官貴族每天只吃兩頓正餐。

另一方面,這沿襲了古代的飲食習慣。古代由於照明困難,古人只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早飯不能太早,晚飯不能太晚,每日兩餐正是同這種生活習慣相適應的。


我就是竹韻


《紅樓夢》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作為影子,寫出了上層貴族的生活,其中又以賈家的為主。除了需要外出的應酬交際,賈家大部分的生活還是在自己府中,既然在自己家中,那麼就不可以避免的要寫到衣食住行和一日三餐。

賈家不管日常的飲食還是節日慶祝,都有著非常豐富和多樣的菜品,其中很多的菜品放到現在都是美味,不如茄鯗、蓮葉羹、火腿燉肘子、糟鵝掌鴨信等等,想要了解賈府的一天,其實可以從吃飯開始,那麼《紅樓夢》中國賈府一天吃幾頓飯呢?

賈家的飲食習慣和我們現代的生活有所不同,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三頓飯,可是賈家一般都會有四到五頓飯,如果請客和做宴席就另當別論。這裡就以劉姥姥進賈府的一天為例子。

早飯,相當於午飯。文中所說的早飯並不是早餐,而是午飯。這就涉及到南北方的語言差異,南方的早飯就是早餐,可是北方的早飯就是午飯了。按照文中所述應該是賈家是在京城,也就是北方,所以賈家所遵從的就是北方的說法。

紅樓夢中大家好像都沒有吃早飯的習慣,不管寶玉、黛玉和賈母都沒有過任何描述他們吃早飯的情景。賈家的伙食都是由廚房統一供應,然後分發到各個院子。寶玉、黛玉、三春一般都是跟著賈母吃,她們的飯事都是和賈母在一起,而且王夫人、王熙鳳的兒媳、孫媳輩的都要在一旁伺候飯食,所以吃飯的場景做重要的部份就是在賈母屋裡。

鳳姐忙問王夫人早飯在那裡擺。王夫人道:“問老太太在那裡,就在那裡罷了。”…… 一時吃畢,賈母等都往探春臥室中去說閒話。這裡收拾過殘桌,又放了一桌。

賈母帶著劉姥姥遊覽大觀園,所有這天的飯食就不當初擺在賈母屋裡吃,而是大觀園中賈母喜歡的地方。吃早飯的時候,賈母收拾妥當進大觀園來,而且已經帶著劉姥姥遊覽完了瀟湘館。因為不吃早餐,所以賈家的午飯時間會比較早。

吃完了午飯,眾人修整了一會便到探春的臥房也就是正室去遊覽。無意中聽到齡官和芳官她們這一幫小戲子在演戲音樂,於是賈母就讓她們到園中來演戲,她們逛一逛,大家也樂一樂,於是這就額外增加一次小酒會也增加了一次吃東西的機會。

額外增加的小聚會,外加小吃食。這種額外增加的小聚會就是午飯後大家坐著喝茶聊天和吃小零食了。不過因為這一次是為著劉姥姥,所以會格外的隆重一些,但這一項吃飯不屬於常規操作。除了賈母增加的這一次酒令,其實寶玉等去蘆雪庵烤鹿肉吃也屬於這個行列;寶玉受傷時想要吃的蓮葉羹,王熙鳳趁便做了讓大家一起吃,這也是額外增加的。

這裡鳳姐兒已帶著人擺設整齊……大家坐定,賈母先笑道:“咱們先吃兩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

賈母額外增加的這次吃食是為了帶著大家午間遊戲,帶著大家喝酒玩樂一回。這不賈母還讓大家一起行一回酒令。劉姥姥自然還是成了大家逗趣的對象,劉姥姥行酒令對的都是鄉土村話,可是卻也有趣好玩,比如“一頭蘿蔔一頭蒜”,“大火燒了毛毛蟲”等等。因為是行酒冷喝酒,劉姥姥就被王熙鳳和鴛鴦商量著灌了好多酒,後來劉姥姥竟然喝醉了,聽著音樂還手舞足蹈起來。

晌午,也可以叫作下午茶。

晌午就是午飯和晚飯之間的那一頓飯,這是賈家必要的一餐,所以小丫頭也才會按時奉上點心,這一餐要比正常的飯食簡單,因為只是未免餓了補充一點食物,因為還要吃晚飯,這一頓就會非常簡單。

一時只見丫鬟們來請用點心。賈母道:“吃了兩杯酒,倒也不餓。也罷,就拿了這裡來,大家隨便吃些罷。”

這些吃食大家都是吃慣了的,賈母看著藕粉桂花糖糕和松穰鵝油卷都覺得油膩膩的便隨便吃了一個也就罷了,劉姥姥和小板兒因為沒有吃過便每樣都嚐了一些。賈家的東西還是以精巧為主,所以一般的量都不大,隨便一吃大半盤就沒有了。

吃完了晌午,賈母自然帶著劉姥姥繼續前行,他們此後還去到了妙玉的櫳翠庵喝茶,這可不就剛好對應了甜點和下午茶。基本上逛了那麼久,賈母和王夫人都累了,於是服侍完賈母歇著後,王夫人就也在涼塌上睡了。大家此時都在休息,劉姥姥因為肚子痛排解完後便醉了糊里糊塗的到寶玉的怡紅院去睡了一覺,好在襲人發現了她,及時把她帶了出來。

晚飯,一日中做重要的飯食

。基本上眾人轉醒也就到了晚飯時節,其實晚飯按照講究的說法是少吃為佳,可是晚飯一直都被家庭中看作是最重要的一頓飯,賈家更是這樣的。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參加的第一次晚飯就極其隆重。

一時賈母醒了,就在稻香村擺晚飯。賈母因覺懶懶的,也不吃飯,便坐了竹椅小敞轎,回至房中歇息,命鳳姐兒等去吃飯。他姊妹方復進園來。

賈家的夫人和小姐們平日裡也不大行動,所以基本上都吃的很少,但是晚飯還是要隆重的,只是今天大家都累了而且中午也吃的多,也就沒有怎麼吃晚飯了。

宵夜,不常備也不常吃。賈家的做飯都是有時間的規定的,除了自己的小廚房開火,不然吃飯一般都要定時。宵夜是一天中最後的飲食,古人一般睡覺都比較早,想必也不大會吃夜宵。

賈家不常準備,也不常吃,一般需要持續到很晚的宴會時才會準備,元宵節賈母晚間餓了吃的杏仁茶就屬於宵夜,不過這些食物平常時間想必也不大會準備。劉姥姥這一次晚間就沒有準備宵夜,因為晚間沒有什麼活動,而且賈母也累著了。



小說紅樓


《紅樓夢》中賈家吃幾頓飯?答案是一天正餐吃兩頓,酒席、小食不算餐。

賈家以榮國府為主,主要圍繞賈母日常作息。賈母日常起居決定賈家人的時間。通過王熙鳳的作息,非常清楚的畫出賈家日常兩頓飯的飲食習慣。


(第六十一回)“柳家的忙道:"連姑娘帶姐兒們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兩隻雞,兩隻鴨子,十來斤肉,一吊錢的菜蔬。你們算算,夠作什麼的?連本項兩頓飯還撐持不住,還擱的住這個點這樣,那個點那樣…”

柳家的是賈家小廚房管事最有發言權。她清楚交待賈家每天兩餐,絕不會錯。

王熙鳳在秦可卿死後協理寧國府,安排眾人用早飯時間是“巳正”。巳正是上午九點,賈家集體用早飯。根據古人的時間觀念。巳正對應申正,下午三點用晚飯。現在很多冬季還吃兩頓飯的人家,依然秉持這個時間上下。

秦漢以前中國只有兩餐,《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第一頓稱“朝食”或“饔”;第二頓稱“飧”或“食”。朱熹也說:“朝曰饔,夕曰飧。”

古人兩餐制用餐時間有嚴格規定。“朝食”或饔的時間在太陽行至東南方時就早餐,大概在巳時九點到十一點,稱“食”或“饔”;太陽行至西南方稱“飧”或“食”,在申時三點到五點。


(第六回)劉姥姥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不防倒唬得一眨眼。接著又是一連八九下……又見兩三個婦人,都捧著大漆捧盒,進這邊來等候。聽得那邊說了聲"擺飯。

劉姥姥初進榮國府在王熙鳳房中聽到鐘鳴,前後一共響了十響。代表王熙鳳吃飯時間是十點。榮國府吃飯以賈母為準,賈母吃飯在巳正九點,王熙鳳伺候完賈母,回來自己吃飯正好是十點鐘。同樣,她的晚飯要在下午四點,都比賈母晚了一小時。

賈家一天兩餐,屬於正餐。但正餐以外還有其他飲食。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她和劉姥姥其實吃了四頓飯。

第一頓早飯,擺在秋爽齋。劉姥姥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

第二頓酒宴,“擺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綴錦閣底下吃酒”。賈家眾人吃酒行令遊戲,時間是中午。要注意這頓酒宴不是正餐,而是娛樂項目。

第三頓零食,藕香榭吃酒後,在來攏翠庵喝茶前,賈母又進了一次點心。

“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松穰鵝油卷;那盒內一樣是一寸來大的小餃兒”

酒宴只喝酒遊戲不怎麼吃東西,賈家眾人酒後點心也淺嘗輒止,劉姥姥反倒又吃了兩盤子。


第四頓晚餐,擺在稻香村。不同於現在晚餐很正式。賈母的晚餐,不如早餐那麼熱鬧和正式。只隨便吃了些,也沒再記,可見古人的觀念是早餐最重要,晚餐其次。

古人飲食習慣契合自然。兩餐制並非只吃兩頓飯,而是中間有點心可用。少食多餐是古人的養生之道。賈家也很好的遵循了這個習俗。

只是王熙鳳、李紈、尤氏這些媳婦很辛苦。她們伺候公婆長輩和小叔子小姑子時不能飲食,李紈經常拿出的“油麵茶”,就成了她們打尖兒之物。兒媳婦不上桌,現在很多地方,還有這些習俗。

另外,酒宴不算正餐,一定要知道!別看賈母請了劉姥姥吃了三頓飯外加一頓點心,實則是兩頓飯和一頓酒宴加平時小食。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都有新內容更新。歡迎收藏,歡迎轉發,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990/2018 ;

《紅樓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


君箋雅侃紅樓


不請自來回答問題,現在我們每天都習慣早中晚三頓飯,但中國古代其實並非如此。那麼就得先了解一下古人的生活習慣和一些冷知識。從史料記載個考古發現來看,在原始時代我國人民並沒有一日三餐的概念,而是“飢則求食”也就是說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在吃東西,到了中國的商朝就形成了定時吃飯的習慣,而定時吃飯也是人們文明進步的標誌。先秦時期尋常人家一天吃兩頓飯,這就是所謂的兩餐制古人把早上這頓飯叫朝食,把第二頓飯叫餔食,朱熹在《集註》中說到“朝日饔,夕日飧”所以可見一日兩頓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明朝,當然兩餐只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對於王公貴族士大夫階層有很多是一日三餐,但是這第三餐只是對於兩正餐的補充相當於咱們現在的夜宵。而清朝時期帝王餐也只不過是兩餐,所以更別說普通百姓了。有生活習慣和朝代來看我們就不難知道紅樓夢中賈府一天吃幾餐了,當然除了時代跟習慣在書中也能找到答案。答案當然是一天兩頓飯,至於原文如何說的有興趣可以看看劉姥姥進大觀園那一章你就能找到答案了,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你所不知道的大內蒙


《紅樓夢》中的榮國府日常飲食制度是兩餐制,即一天吃兩頓飯。這和當時中國大多數人,主要是漢族的一日三餐在建制上是迥異的。

原文中也明確說過賈府一日兩餐制,第六十一回廚娘柳家的就曾說過:"連姑娘帶姐兒們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兩隻雞,兩隻鴨子,十來斤肉,一吊錢的菜蔬。你們算算,夠作什麼的?連本項兩頓飯還撐持不住,還擱的住這個點這樣,那個點那樣…”

從餐飲制度上看,《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反映的是滿洲貴族的真實日常生活,也是清代宮廷生活的行為方式。

溥儀也曾回憶說 :“紅樓夢裡的排場,猶如宮裡的排場的縮影”。從《紅樓夢》的飲食中可以看出一日兩餐制,只有早、晚飯,沒有午飯,與漢族的一日三餐在建制上是迥異的。從飲食的時間、規格等都詮釋了清朝的餐飲文化。

《紅樓夢》中除了我們就有所熟悉的,“榮國府歸省慶元宵”、“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其中設宴場景就有 68 處,多為描寫宴奢華席盛大場面,可謂是“富家一席酒,窮人半年糧”。

為什麼《紅樓夢》中會有如此多的宴會?這與當時的人際交往有關。明清時期有身份的人舉行宴會講究體面,也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產物,要想實踐這一產物往往要通過“宴請” 來進行。

如賈母“八旬大壽”的場面,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家眷奴僕,慌慌張張忙了一個月才算了事。場面之盛大自不必說,單送禮之人絡繹不絕,踩破門檻。難道壽宴還純粹是為了吃嗎?恐怕更多的是“人情”與“排場”。

除了場面的高規格,《紅樓夢》中菜餚的做法更是講究。史太君宴請劉姥姥,鳳姐夾了一口茄子送到劉姥姥口中,劉姥姥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吃在口中的是茄子,那就聽鳳姐來介紹 :“把才下來的茄子皮剝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菇、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具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罈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爪一拌就是。”這吃一道菜倒要用十幾只雞來配,可見飲食之奢華。

《清代皇帝怎樣用膳》中提到 :通常每日分早晚兩頓正餐。早餐一般在卯時一刻,也就是六點十五分,也有推遲到辰時的,約是八點整,晚餐一般在午時一刻,十二點十五分,或推遲到未時,十四點整。康熙皇帝曾批示 :“爾漢人一日三餐,夜又飲酒。朕一日兩餐。當年出師塞外,日食一餐。”

滿人一日只吃兩頓飯,堅持滿蒙部族的飲食習慣。但漢人所聚集的江浙等地,一日三餐加上半晌兩次吃點心就成了五餐。而紅樓夢中多處描寫都表示,賈府兩餐的用餐制度, 《紅樓夢》不愧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九溪物語


小說裡描寫的多是兩餐制吧。從小說對應的清代宮廷飲食習慣來說,也是兩餐製為主。不過除了正餐,小說裡經常會寫到開慶宴,吃宵夜點心之類。想必有時候也有點少吃多餐的意思吧。


師太的元博士


賈府一天吃兩頓飯。書中可以看到,吃過早飯一會兒就要午睡。九十年代初我去過陝西的臨潼,他們那兒就是吃兩頓飯。紅樓夢裡的京城就是西安,可能他們那兒自古就習慣吃兩頓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