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老師晉級為高級教師,就紛紛離開講臺,真的是這樣嗎?

教育苦行僧


老師一旦評上高級職稱,並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高級職稱老師紛紛離開講臺。不排除有個別的高級老師以各種理由離開教育教學崗位。像這類偷奸耍滑的老師評上高級職稱一是靠運氣,二是採用了特殊手段。



從目前整體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高級職稱老師戰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很多高級職稱老師仍然從事著最累最繁雜的工作。我們辦公室裡有4位高級職稱老師,有兩位高級職稱老師擔任班主任工作,且任教三個班的主科。另外兩個高級職稱老師已經57歲了,他們仍然要上三個班的主科。

有些網友說,很多學校的校長不上課,副校長象徵性的上一兩節課。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我們不能否認。但在我們學校,學校領導也是教育教學的主力軍,校長帶一個班的主科,副校長帶兩個班的主科,中層領導同樣要上三個班,校長和副校長作為高級職稱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要起好模範帶頭作用。用校長經常說的一句話來講,打鐵還靠自身硬,這樣才能帶領老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


校長的管理理念值得推廣,在全校教師大會上,他經常強調:凡是要求老師要做到的事,學校領導首先要做到,學校的行政領導必須深入到教育教學第一線,且擔任主科教育教學,只有這樣才有說服力,才能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學工作。

老師一旦評上高級職稱,就離開教育教學崗位,從事學校的後勤工作,這種情況是有的,但不是普遍現象。高級職稱老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力軍,是其他老師學習的榜樣,如果高級職稱老師都離開了講臺,這樣的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學校的管理也是一塌糊塗,校長可以主動申請辭職了。


如果高級職稱老師離開講臺,學校在給他們發工資時,以實際崗位計發,不能領著高級職稱崗位的工資,幹著看大門的活。對老師的職稱,實行評聘分離,畢竟教師屬於國家幹部,也有專業技術等級,每年對老師的工作崗位進行考核,是解決高級職稱老師離開講臺的有效辦法。


Lance課堂


有的人總是說,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都是弄虛作假搞來的;不知道你們那裡老師評職稱時有沒有向社會公示,如果有公示的話,明知他人弄虛作假擠掉了你的名額,你為什麼不舉報?!有人說,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都不上講臺,我們學校110多位教師中,有40位高級教師(一人是正高,其餘副高),有教學班30多個,難道教學任務全部由剩下的70多個老師承擔?而事實上,這些高級教師全在教學第一線,且大部分是高三科任教師!我們是老師,說話做事不能以偏概全,以點帶面!更不能一葉障目。可能你們那裡如你所說,但其他地方會與你那裡一樣嗎?!這樣與那些因為個別教師收紅包,而黑所有教師都收紅包有何區別?與那些因個別教師“有償補課”而謾罵教師無德,唯利是圖有何區別?……作為一個教師,可以對職稱評審機制發表自己見解,提出好的建議,甚至指出其中不合理性,但絕對不能憑自己臆想而講無根據的,或者片面的言論,這樣做傷人傷己,請諸君自重!我再也不想看到“凡是評上中學高級的,都是靠關係的;凡是評上中學高級的,都退居了第二線!”這樣一些荒謬的結論!

以上所述,絕對真實!🌹🌹🌹🌹🌹


洪一刀2


我是長春德惠的教師,99年參加工作。我是大專畢業,2001年得到本科證。2000年我得到中學三級證,2002年得到中學二級證。本應該在2006年一級,2011年副高級。但是從2006年開始不評聘了,所以我一直是中學二級,賺的錢也是中學二級的錢。去年回覆評聘,夠條件的都給晉級(只看畢業證和榮譽證書,不看是不是一線,請假的,不上課的都晉級),但是不能越級。可憐我只有二級證,只能晉級一級。而我上一屆的晉級高級了。一個月差1700元。高級名額都用完了,還有過度崗(多出來的名額),上訪不好使,再評要名額了。等過渡崗老師退了,再退一位有一個名額爭。而得到高級的都不咋幹活了,我們幹活的爭一級的錢。同工同酬一句空話。


秉燭夜彈


我不同意題主的說法!

我早就評上高級教師了,但是我一直奮戰在教學第一線。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我每年都帶兩個班的語文,還主管教研組工作、任學校課改組組長、課程基地負責人、社團指導教師!同時我還是區教師發展中心的兼職教師、蘇州市全民閱讀推廣人、區讀書會秘書長。

根本就不存在評上高級教師,就可以安享清閒的說法。評上高級教師後,我的工作量加大了不止一倍!所以我在想,難道我工作的是一所假學校?還是我評的是假高級?我怎麼就沒能享到清福呢?

那麼,有沒有一評上高級教師就離開講臺的呢?

有!人家是患了癌症了,沒辦法!被迫離開講臺的!我估計沒有誰會羨慕她的!

即使是學校中層,評上高級教師也未曾離開課堂。最多為了照顧他,讓他帶一個班級而已。我校有幾位中層高級,一直都是帶兩個班級的主課!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啊!

蘇州地區採取的是“崗位競聘”,也就是,你評上了高級教師,不代表你就可以拿高級教師待遇!如果你不做高級的事,根本就不可能享受高級教師的待遇。

所以,題主不能把某一個地方的孤例當做普遍現象來說。這可是有抹黑之嫌的!

網友們,你們那怎麼樣呢?


姑蘇講堂


一旦老師晉級為高級教師,就紛紛離開講臺?這種說法的打擊面太大了。

某些學校,尤其是縣城的校長、書記才有可能不上課,他們都是高級教師;一些剛從一把手上退下來的校長、書記也可能不上課——他們也都是高級教師,但或許安排了幾節課,然大家都懂的,形同虛設,往往是別的老師代上了。說句實話,我覺得這種課還是不要安的好,學校為此還常要付一筆代課費。

我敬佩我曾經遇見的肖某道校長、樂某丕校長,學校較早的高級老師,不當校長退下來後也一直在農村一線上課到退休——值得學習!

當年我還是中級時,2004年起因工作多、任務重,只上了幾節“勞技”或“信息技術”,每節課基本只需到班上走走,自由說說,學生可以自主作業或看書。如果不是老師缺編嚴重,有時還真可以一節課也不用上。

但我評上高級後,由於學校缺編太多,近五年我反而上的課更多。也有某些特殊的高級教師,可能是身體原因(如果找點關係可以病退的),但仍一直堅持在學校上班,可能任教的也是非統考科目,或做些小雜事——如收發報紙、管理圖書、檢查老師上課和坐班情況等。

中國的現狀是,多數校長、書記的高級早就評上了,而普通老師往往要熬到40多歲、近50歲才能評上(一同事2012年退休後才評上,因評的指標是2011年的),這樣的老師一旦超過50歲,身體不是很硬朗的,學校一般會適當照顧,讓他們教單班或歷史、地理、音樂、美術之類的小學科。

普通老師晉升高級後哪有可能不上課的?!


種金易


不完全是,離開講臺的是有職務的當官人,江西新幹縣教育局明文規定,校長每週四節課,副校長六節,教導主任,總務主任,政工主任,團支部書記或少先隊大隊輔導員,電教主任,每週八節,副主任每週十節,其餘課其他普通老師攤派。普通老師每週二十節以上,歇死當官的,累死了當兵的。所以年輕人要想方設法搶官當,以前官兵一致,同甘共苦,能者多勞,現在分等級分層次分高低。誰要你當不了官?我當官我高興我享樂我牛逼!我們縣我們學校,沒有聘上高級不上課或少上課,你今年六十退休,仍然分你二十節以上的課,從來沒有照顧老教師的!或照顧高級職稱的教師,除非你是當官的。這就是中國教育的現實!網絡上經常有人噴職稱越高,工資待遇越高,課上得越少,指的就是當官的又評上高級職稱的人。


星星2138707


我想就我們單位說一說這個情況。我們學校是農村中心小學(中心校),自從中小學職稱統一後,已經評聘三次(三年)。第一年(前年)下達1.5%的高級指標,結果三人參評,這三人均不是領導,都是教學教研及能力很棒的市、縣骨幹教師;去年放寬到8%,我們學校有14個指標,結果只有13人申報參評(其中也有繼教學時不夠而不能參評的),尚有一個指標因條件不夠而空缺,無人申報。當年申報參評的13人全部通過,這其中有領導,也有普通教師,本人也是參評有幸通過的高級教師之一,且是教學一線教師(本人93年參加工作),像我這樣在教學一線的高級教師我們學校大概佔70%。客觀地講,在小學,能率先評上高級的大多還是相對年長一點、積極進取、教學教研能力很好的老師。但因為目前指標所限,再接下來就難評了,很多達到高級參評條件的老師一時評聘無望,確實可惜和不公,應儘快放寬年限和指標,讓得達到條件的老師能儘快評上高級。但我本人不贊同30年直接認定,30年教齡應該不受指標限制參評,基本條件我覺得還是應該具備(現在農村小學評聘高級教師的條件已經很低了),否則,所謂“高級教師”真是笑話了。


sp語文教育


老師評上高職就離開講臺,只是個例,不能以偏概全。

高職教師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領導。他們原本就不擔課,不在講臺,評上高職後依然如故。他們在不在講臺跟評不評高職沒有關係。

第二類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這些老師為教育事業奮鬥一輩子了,各種證書摞起來有等身的高度了。以前,高職名額少得可憐,根本輪不上一線教師。就拿我們鄉鎮來說,整個鄉鎮八百老師,一年的高職指標只有四五個,後來連續幾年沒有名額,08年以後有指標了,他們才得以評上高職。這時,他們年紀大了,各種病纏身,已經不能勝任主科滿工作量的負荷,領導給他們減些課時,或者改教副科,只是相對輕鬆些,並不是離開講臺。這也是人性化管理,不管是不是高職,老教師幹了一輩子了,體弱多病,照顧一下不應該嗎?相反,如果得不到照顧,不只寒了老教師的心,也會讓年輕教師看到自己未來的樣子,他們是不是也會心涼涼?

所以,這些老教師離不離開講臺,跟評不評高職也沒有關係。而且,被照顧的僅僅是個別確實有困難的。

第三類是大多數依然堅守一線的老師。

他們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工作熱情高,教學成績突出,各種證書多多。他們評上高職的年齡大多在45歲左右,精力相對旺盛,依然是學校中的骨幹力量,大多教畢業班,還有的依然當班主任。

拿我們學校來說,30多個老師的小學校,高職9個,其中一個校長,一個關係在我們學校的中心校成員。他們原本沒課。一個老教師,多病,兩年前做了手術,被照顧教副科。其餘六人,都在一線,教畢業班,還有一個班主任。如果,按有些人所說的,評上高職就離開講臺,那麼,原本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定員,讓這些高職教師都離開講臺,誰來填坑?

所以,說老師評上高職就離開講臺,純屬胡扯。不知道這樣黑高職老師是何居心。


一鶴老師說教育


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


本人13年12月評上副高後,依然帶班教本班語文。和那些曾經是自己學生的同事做著同樣的工作。沒有少一點點。安排工作時領導說:張老師,你是元老。給年輕人們做個樣子。年底評優選模時說:評上副高的老教師們,不需要優了,就不考慮了。單位的副高老師們幾乎不發什麼牢騷,只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上課,帶班,承擔課題研究,出外培訓,做課,帶新教師。

但是,可以肯定地告訴你。畢竟年級在那,精力跟不上年輕人的。看著群裡各種通知。各種要求。面對繁瑣的班主任工作真的是頭疼,麻煩。

大約一百人的小單位,除了一個書記,兩個副校,兩個主任,一個園長不站講臺。我們六個副高教師一直在講臺,擔負著班主任和主課教學。



晉級為副高的老師大多曾經都是單位骨幹,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即便有些評上後年事已高,或身體,或家庭,或工作需要,不在站講臺。

其實,也真的無可厚非。誰都是從年輕過來的,誰都會老!


靜待花開122293612


一旦老師晉級為高級教師,就紛紛離開講臺,真的不是這樣的。你說的現象可能有,但那僅僅是個例,大多數老師,都不會離開講臺,直到退休。

我是一名來自一線的小學高級教師,我今年50歲了,但我仍然堅守在自己的三尺講臺,無怨無悔 ,譜寫自己的教育人生。在我們學校,40名教師中,20名是小學高級老師,除去校長沒有在講臺前上課外,其餘19名老師,包括主任,都沒有走下講臺,離開自己的崗位。

在我們附近的幾所小學,和我們的情況類似,有的年輕校長仍堅守在三尺講臺。你所謂的紛紛走下講臺,這種現象在我們這幾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