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紅樓夢》中,黛玉說的:“風刀霜劍嚴相逼”指的是誰?為什麼?

微影悼紅


黛玉葬花,作《葬花吟》“風霜刀劍嚴相逼”是在第二十七回,此時的林妹妹已經開始感覺到自己在賈府曾經優越地位的逐步喪失了。

黛玉初進賈府,賈母要將寶玉從屋內碧紗廚挪出來讓給黛玉住,準備讓寶玉在自己套間的暖閣裡,最後在寶玉自己請求下寶黛二人就在碧紗廚外的床上過了殘冬。 開春之後,給寶玉黛玉收拾了屋子,寶黛和三春一樣都在賈母的院裡居住了。

薛家舉家進京都投靠賈府入住有獨立進出街市門戶的梨香院,此時賈母說孫女們太多了,只留寶玉黛玉二人在身邊解悶,卻將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這邊房後三間小抱廈內居住,令李紈陪伴照管。 將三春搬出賈母房中,賈母的意思再明確不過,林黛玉比三春更令賈母看重。三春雖都是賈母孫女,迎春和探春庶出,惜春隔了一層,在嫡庶有別的年代,就是比不過嫡親外孫女,因而只留下寶黛二人在賈母院內同吃同住。

古人男女七歲不同席,表兄妹之間更要開始避諱,賈母全然不顧。雖說早已經將寶黛從碧紗廚挪出安置院內其他房間,兩人到底一同起臥,近距離親密接觸。 賈寶玉自己也說兩人從小同吃同睡,凡自己愛的,妹妹也愛,就都先給妹妹。 或者賈母對於寶黛姻緣曾經是真的有過期盼吧?

賈母接了林黛玉過來撫養,終身大事必然考慮。古人結婚早,從黛玉初進賈府七、八歲到十四、五歲就也就幾年時間,賈母的初衷似乎是要全程守護著寶黛二人在一起的。 正如薛姨媽後來說的,賈寶玉是賈母最疼的孫子,林黛玉是賈母最疼外孫女,兩人若是親上加親,再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然而,“元妃省親”之後寶黛等人原有的居住狀態在不經意之中改變了。 “元妃省親”時對“薛林二妹”的才華給予了同等的讚許,之後賈母為寶釵做十五歲生日,接著元妃下旨邀寶釵與眾姐妹入園,寶玉也與眾姐妹一起搬入園中讀書。

入住大觀園,也實際上改變了寶黛二人一起跟著在賈母處居住數年的狀況。 薛寶釵卻是從初入賈府跟著母親和哥哥住在賈府有獨立直通街市門戶的梨香院內,後來修建大觀園時又搬到大觀園東北角牆外的完全獨立的幽靜院落,再搬入了大觀園內。寶黛二人一起搬出了賈母的院子,進入大觀園各自獨立的瀟湘館、怡紅院。寶釵搬出了大觀園外的薛家獨立院落進入大觀園內蘅蕪苑,迎、探、惜三春也搬出了王夫人房後的三間小抱廈入住大觀園內各自獨立的院館內。

事實上, 因入住大觀園變化最大的就是寶黛二人,寶黛從此一起脫離開了賈母的居住視線範圍,與三春一樣的交由李紈照管。薛寶釵由與母親哥哥同供大觀園牆外的完全獨立院落,進入了大觀園與賈府“我們家四個女孩兒”三春黛玉和寶玉在一起全部統一交由李紈來陪伴照管了。
寶黛離開賈母入住大觀園才不到一個月時間,鳳姐剛剛調侃了黛玉“吃茶”,鳳姐寶玉就雙雙被魔魘。 生命垂危的鳳姐寶玉姐弟被抬到了王夫人處救治,“雙仙”來到賈府持頌“通靈寶玉”顯靈救命之後,林黛玉一句“阿彌陀佛!”被寶釵嘲笑是“求佛”成就婚姻。又一次把黛玉急得紅了臉,說寶釵“只跟著鳳丫頭學得貧嘴爛舌的。”

第二十七回、在入住大觀園之後,黛玉才剛剛與寶玉“共讀西廂”一個月時間。黛玉就被怡紅院的丫頭晴雯拒之門外,黛玉親眼見到寶釵在她之前進了怡紅院大門,又親眼看到寶玉襲人一起送寶釵出門。躲在怡紅院外花陰下守望的黛玉悲心欲絕,哭得花鳥黯然。
果然,在寶黛離開賈母入住大觀園僅僅兩個月時間後,元妃就賜下獨寶玉與寶釵相同的端午節禮來,“我們家四個女孩兒”三春黛玉次一等的端午節禮。從此林姑娘在賈府中就真的被元妃明確結束了自入榮國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且打靠後。”的寶黛“同級”待遇了。

清虛觀打醮賈母婉拒了張道士為寶玉提親,卻又為寶玉指出了“金麒麟”,第二天寶玉為黛玉第二次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 寶黛吵鬧後的第二天,賈母當眾哭著抱怨寶黛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寶黛知道後隔天就自動和好了。

第三十回、鳳姐拉著已經自動和好的寶黛來見賈母,正好寶釵也在場。鳳姐一句“黃鷹抓住穿的鷂子的腳,都扣了環了。”,說得黛玉一言不發挨著賈母坐下,寶玉尷尬的找寶釵搭訕結果被寶釵譏諷“負荊請罪”。寶黛雙雙羞紅了臉,鳳姐又接著調侃寶黛害羞是“吃生薑”臉上熱辣辣的。


這一次鳳姐又是當著寶釵的面,在給寶釵嘲笑寶黛關係直接送“炮彈”了。 賈府中真正能決策賈寶玉婚姻的賈母賈政母子二人卻從未有過所謂“木石姻緣”的說法,“木石姻緣”只不過是藏在寶黛二人內心的期盼和“秘密”,賈寶玉自己從來不敢說,只有在夢囈中說過。林黛玉更是連賈寶玉“你放心”的表白都裝著不明白,不要聽完就轉身離開,黛玉對紫鵑也不肯當面承認這寶黛“私情”。

然而,鳳姐卻一再將寶黛關係的“特殊性”在寶釵在場的時候公開化授人以柄,讓寶釵抓住機遇嘲笑寶黛關係不一般。事實上對“木石姻緣”未必有利,或者說弊大於利。以致於之後,鳳姐更是在元宵節家宴上提醒寶玉“別喝冷酒”,將眾人的關注焦點集中在了黛玉給寶玉“喂酒”的行為上,賈母接著“掰謊”為寶黛關係洗地,澄清賈府中根本不可能有“兒女私情”這種犯了王法的“賊情”發生。


第三十五回、寶玉捱打後,黛玉又一次守在怡紅院門外的花陰下,看到一波一波去探望寶玉的人中只不見鳳姐,黛玉想到鳳姐專為討好老太太和太太“打花胡哨的。在62越劇電影《紅樓夢》中,黛玉有一句唱詞是“鳳姐姐是裡面尖來,外面光。”也正是此意。

賈府中鳳姐的態度可以說是“風向標”,黛玉二進賈府時林如海亡故,黛玉成為了失去社會支持父母雙亡的孤兒。而此時原來敗相已露的賈府元春封妃,正進入“烈火烹油、鮮花簇錦”最後的虛假繁榮迴光返照,此時的榮國府經濟基礎已經被這最後的輝煌徹底掏空了。

從元春封妃到“元春省親”,也是釵黛二位表小妹在榮國府地位此消彼漲的一個時間節點。賈母為寶釵過十五歲生日、元妃下旨邀寶釵與眾姐妹一起入住大觀,和寶黛二人從賈母處搬出、與眾姐妹一起入住大觀園由李紈統一照管,就是黛玉在成為雙父母雙亡的孤兒、寄人籬下“無人為我主張”,即所謂“風刀霜劍嚴相逼”的開始。

總之,賈林兩家勢形的變化,使得賈母終將放棄或許她老人家或許曾經有意的“寶黛姻緣”。


反倒是黛玉內心中的兩根刺有“什麼金什麼麒麒”的兩位表小姐寶釵、湘雲,黛玉曾經狂懟寶釵、尾隨“捉姦”湘雲,最終與黛玉同病相憐的好姐妹,同情寶黛苦情的知己卻是“慈姨媽”寶釵母女和同樣父母雙亡的孤女湘雲。“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彼此關愛彼此理解的還是同命人。

如果一定要說黛玉《葬花吟》中的“風霜刀劍嚴相逼”指的是誰,那麼首先是嚴酷無情的命運,當然具體的就是當黛玉成為父母雙亡的孤兒後,對她逐漸變得越來越冷漠無情的賈母、賈政、王夫人和鳳姐們、包括看不上投靠賈府的表小姐釵黛二人的丫頭婆子們,其中也包括以為自己才是鐵定能做寶二爺妾室的晴雯。

鳳姐寶玉被魔魘,賈政的下屬“剩女”傅秋芳的哥哥傅試也派了婆子來探望,此時釵黛都未必是榮國府“一把手”賈政心中適合的“寶二奶奶”人選,之後賈母又看上了薛家小妹寶琴。最終也只有榮國府有二門外賈璉的小廝興兒,還在以為已經父母雙亡的林姑娘一直是賈母賈政母子心中的“寶二奶奶”人選無疑。


阿丹151014015


我是劉忙觀點,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

林黛玉《葬花詞》裡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至少有三層意思:



一是形容林黛玉自己的處境。林黛玉少年喪母,又被迫離開家鄉揚州北上,本以為進了賈府有老祖宗呵護能平安如意,結果事事不順,到處被人歧視,就連賈府的婆子丫鬟也不把她放在眼裡。首先說襲人,表面上對黛玉尊敬,但你細讀原文就發現不是如此,襲人每次去黛玉房裡找寶玉,都是一句話:二爺在嗎,老太太到處找你呢。都不正眼看黛玉。還有發宮花那一回,周瑞家的故意把挑剩下的花給黛玉,不也是歧視黛玉的表現嗎?



二是形容賈府的處境。賈府表面上過著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生活,但早已經危機四伏,先後有貴妃賈元春上吊自殺,後有賈政被貶值,再後來義忠親王老千歲失寵,再加上恣意奢華 最後盛極而衰,落了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



三是話外音,確是寓意我們每一個人的處境。佛陀在初轉法輪時領悟到四聖諦:苦、集、滅、道。其中說到苦的特徵就提到:此是苦,逼迫性。還說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所以我們要修行呀,在苦難中覺悟。


劉忙觀點


詞裡的“風刀霜劍”指的是大環境,身為孤兒的黛玉寄居賈府,雖然有寶玉和賈母的呵護關懷,但自己的終身感情歸宿還沒有著落。

這時候,傳出了“金玉良緣”,王夫人和薛姨媽是始作俑者。

眼見元春端午節賜禮,唯寶釵和寶玉的相同,種種跡象表面木石姻緣無望。雖然她懂得寶玉的心,然而現實婚姻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黛玉自是心焦痛苦,感嘆萬分。要是自己的父母在,肯定會為自己做主,哪裡還會被“風刀霜劍嚴相逼”?思量著,不僅又添一層痛楚。

【葬花吟】是黛玉感嘆自己的悲慘身世,和她還沒有歸宿的感情。

黛玉渴望自由,遠離塵世,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她以花喻人,“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足見黛玉清高孤傲之真性情。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成了讖語。


清心一棧


《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詞“風刀霜劍嚴相逼”指的是誰?

看了諸位的回答,大致以前八十回來解。

我的感覺,“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開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覓尋。”這些,並非虛擬花和環境,而有實喻!但這實喻,也如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的《判詞》《判曲》都是伏文!

從前八十回讀來,賈母尚健,賈府沒有劇變,黛玉身體雖然不好,和寶玉也時有誤會,書中描寫黛玉流淚情節約有二十幾處。但這些都不能看作“風刀霜劍嚴相逼”!但“嚴相逼”一定會有!

“嚴相逼”在八十回後,那時,“白玉堂前春解舞”,老太太過世了,“樹倒猢孫散”,“三春過後諸芳盡”,本來賈府上下都知道的“二玉”“初壘成”的婚事有變,也許傳說寶玉離家,音訊全無“欲訊秋情眾莫知”,有人慾娶林黛玉,這最可能是北靜王,那就是“嘆人生誰舍誰收”。但是林黛玉拒嫁,李紈曾說林黛玉“人家不得貴婿反捱打”,這都指後文的“風刀霜劍嚴相逼”。

(亂猜勿怪)





老猴悟通靈


我不認為黛玉所說的“風刀霜劍嚴相逼”是指某個人,甚至有人言之鑿鑿地說那個就是賈母,還曾在我的另外一個問題裡口出髒言把我罵了一通。好吧,如果你是這樣認為完全可以保留你自己的觀點,但是不可以僅以自己之淺漏見識就口出飛沫亂噴別人。

黛玉寫《葬花詞》的時候是在書中的第二十七回,這之前,有寶玉和她相處的一些細節,比如說“意綿綿靜日玉生煙”,寶玉活靈活現地編了那麼一個故事,把鹽科林老爺家的小姐比成了耗子精口中的香玉,然而又有寶黛一起讀《西廂記》的經歷,兩人的情感可以說是一再往上升溫。而與此同時,“金玉良緣”的傳言也在賈府裡暗流湧動,更重要的是黛玉一天天在長大,而隨著人的長大,思考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她感慨自己的身世,沒有替她作主,將來不知飄零何方,這麼一想,就想多了,總覺得外界的因素沒有哪一項是利於自己的,周遭的環境就像是風刀霜劍,而自己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裡。

這裡,既有林黛玉對“金玉良緣”本能的產生的感知,同時也有她敏感的內心感慨身世的飄零無著,再加上一位少女年齡長大的過程中自然的產生的自愛自憐的心理。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林黛玉的《葬花詞》裡一句:

“風刀霜劍嚴相逼”,道出了林黛玉和賈寶玉這樣傳統價值觀的反叛者,不容於世的艱難的生存環境。

“何處有香丘?”道出了賈寶玉愛重的這些水做骨肉的情景女兒們“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根源。

林黛玉哭成的《葬花詞》,是哭花落水流紅,也是在哭自己的命運,更是在哭大觀園諸芳散盡,同歸悲劇的結局。賈寶玉聽到了這首詞,慟哭倒在了山坡上。這個哭,是同一個指向,同一個歸宿。是寶黛二人最深刻的心靈同頻共振。

那麼“風刀霜劍嚴相逼”指的是誰呢?

站在《紅樓夢》這部書大的立足點上,並不是指某一個人,而是整個群體或者說是統治者,手握生殺大權的王侯將相。具體到賈府這個小圈子裡。非要特指的話,就是賈赦、邢夫人、賈政、王夫人、薛姨媽等人,他們是掌握寶玉、黛玉、寶釵等命運的人。

其他人都好理解,比如邢王二夫人和賈赦等,就不展開了。賈政一貫以正人君子示人,工作敬業,對家族的將來也算有思考和責任心,為啥將賈政也列在內呢?

本篇著重解析為什麼賈政也是“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劊子手。

【一】對上

賈母不喜歡大兒子賈赦人所共知,那麼她喜歡二兒子賈政嗎?其實也不喜歡。

全書母子二人交流很少不說,僅有的幾次交流,要麼像五十四回元宵悲讖語的氣氛壓抑;要麼如中秋夜宴賈政講了一個喝老婆洗腳水的所謂笑話,弄得既尷尬又煞風景;賈政打寶玉,賈母視兒子簡直如仇人一般,連基本的體面也不給他留了,直接讓小廝給他傳話,說星宿不利,寶玉一百天都不能出二門了,這意味著寶玉連對父親的早晚省身問安都取消了。咋樣的星宿不利能蓋得過父子人倫?這個細節只說明瞭一點:賈母對賈政極度不滿。

寶玉捱打的這個端午節,賈母和兒媳婦王夫人矛盾升級。可是從賜節禮到打醮再到吃端午家宴,全程看不到賈政的身影,忠順府討人,賈環進饞,政老爺就有空了。他暴打寶玉,賈母自然心疼,可是賈母也說出了“我知道你是厭煩我們娘兒們了。”這話又是從何說起呢?老太太為啥不就事論事呢?她對賈政咬牙切齒的恨從何而來呢?

賈母稱賈珍“珍哥兒”“珍兒”,對賈璉也叫“璉兒”,這才是長輩對兒孫態度的正確打開方式啊。要說賈母和賈政母子和諧真是沒說服力。

【二】妻妾關係

王夫人年輕時啥樣,劉姥姥印象最深刻的是“說話爽利,會待人,不拿大”。這就是王熙鳳的感覺啊,現實中的王夫人,賈母公開說:“可憐見的,不大說話,木頭似的。”

王夫人除了在寶玉的婚事上和賈母有分岐矛盾,婆媳二人關係還是很和諧的。能讓正妻從爽利的性格成了天天吃齋唸佛的木頭人,賈政的本事也夠大的。

賈政對女人的品味是趙姨娘這一款,規規矩矩的周姨娘他差不多不理不問,俗話說看一個男人的品味看他選什麼樣的女人。賈政對他這三個女人的態度,很能說明他的人品和品味問題了。

【三】對兒女的責任

先說大兒子賈珠

有學者考證說大兒子賈珠就是被賈政打死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李紈除了賈蘭和自己的切身利益,她萬事不關心更不出頭。眼看巧姐被賣而能無動於衷就很說明這一點。可是寶玉捱打,這可是在賈政的書房,二門外,清客僕人小廝一大群,你看李紈也不管場合了,放聲大哭,賈政看到大兒媳婦哭得傷心,淚如雨下。還真的十分可疑。

然後是大女兒元春

爺們兒沒出息,將家族復興的擔子交給一個女子擔起來。只這一條,這個爹也是夠了。試問:林如海會不會有將黛玉送入宮的想法?甄士隱會不會有將女兒送入宮的想法?就算寶釵,若是薛公沒有早死,他舍不捨得將女兒送進宮?

元春是在宮裡奮鬥了近十年的時間,終於出人頭地,封鳳藻宮尚書、賢德妃。就算成為高高在上的貴妃娘娘,親愛的讀者,誰感受到元春的幸福了?一個女孩子,進了宮,無論處於哪種位置,註定一生戰戰兢兢。沒有了親情、友情,更奢談愛情,伴君如伴虎,聖寵,那是世界上最稀有的東西。自古以來人人都懂,將女兒送進宮去,恐怕是沉重更大於榮耀吧。對當事女子來說,意味著就是為家族犧牲了。

難道你賈家活不下去了?還是你賈政窩囊透頂?你賈家的子弟都不奮鬥了?讓一個女子頂門戶,況且是自己親生的骨肉。不說賈政是個沒心沒肺吧,至少也是個無能之輩。

對寶玉、賈環

寶玉見了賈政,別說見了,一聽到父親叫他,立馬就蔫了,曹公大才,說寶玉一聽是父親叫他“不覺打了個焦雷一般”。賈環也是一樣,一見到父親,嚇得是“骨軟筋酥”。兒子見到老子要嚇成這個樣子。能不能表揚賈政教子有方呢?當然不能!賈環算個什麼貨色大家都懂,寶玉的想法更是和他差了十萬八千里。

還有一個女兒探春

元春進了宮,基本上和家人就算是終身難以相見了(有人說了,不是省親了嗎?)實際上,歷史根本不可能有這種事,就算省親了,不過幾個小時,國法禮制的利劍在頭頂懸著,賈政面對女兒跪下回話,還得隔一道簾子。這算什麼見面。

女兒就探春一個了,這可是親生的女兒,全文你能找到一處賈政和探春的對話我服你,不對話就算了,能找到一句賈政對女兒表示關心的舉動或者話語也行,統統都沒有。

請問各位讀者,這算個什麼父親?

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尚且如此,你能指望賈政對外甥女黛玉負責到哪裡去?比親生兒女還好?那不符合人性。賈政他是“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劊子手,不僅僅指黛玉,也包括他自己親生的兒女。


屏山品紅樓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開篇不久,作者便用一句判詞告知我們,林黛玉擁有著謝道韞般的詩才,是一位才情過人的貴族少女。

《紅樓夢》中,若論作詩最多,當屬黛玉,在黛玉所做的詩詞中,《葬花吟》可謂是她的個人寫照之最,而這首詩,是黛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首詩,此前雖然在元春省親時題過兩首,但不過是應付元春旨意,不免有應制之嫌。直至作了《葬花吟》,其意象韻味、寓意情感,遠非前兩首可比。

曹雪芹的朋友富察明義曾有一首詩如此評到:“傷心一首葬花吟,詩讖成真自不知”,《葬花吟》是黛玉的詩讖,這是略諳《紅樓夢》的朋友都公認的。黛玉藉此詩自悼,對落花表示哀傷,對身邊處境感到驚恐,自憐自己的身世,對愛情的幻滅表示悲痛等等,每一句詩都有特別的意義,每一句詩都裝著黛玉的靈魂。

而在此詩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成了眾多紅學愛好者討論的話題。畢竟黛玉進府後,深得賈母寵愛,飲食起居一應如寶玉,為賈府三春所不及,這樣的林黛玉,怎麼會自傷處在“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境地呢?而這“風刀霜劍”又是誰呢?

其實,《葬花吟》是一首很有時間順序的詩,就像富察明義所言,這是黛玉的詩讖,暗示黛玉的結局,而黛玉的結局是悲劇的,所以《葬花吟》更多是在說黛玉後半生的故事。

之前我們說過,從此詩的“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來看,黛玉和寶玉應該在賈母的主張下定了婚事,但是寶玉卻因事外出了,具體為何?個人認為是避禍,這在第二十八回就有暗示,黛玉因為寶玉一句“理他呢,過會子就好了”而生氣,寶玉在賈母處怎麼問話都不理,彼時有人來喚,寶玉出門後黛玉開口道“阿彌陀佛,趕明兒你回來,我死了也罷”,這句話應是兩人的讖語,在後文我們知道,把寶玉叫去的是馮紫英一夥人,而這幾人正商量一件“大事”,這件“大事”有可能就是後來讓寶玉外出避禍的根源。

所以寶玉回來時,黛玉已經淚盡而亡了。正如第二十六回,寶玉踏進瀟湘館,文中寫到:

只見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甲戌雙行夾批:與後文“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一對,可傷可嘆!

那麼,黛玉為何會淚盡而亡,寶玉外出後她經歷了什麼?沒錯!正是這“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日子。

事實上在賈母在世時,黛玉便沒少受到舅媽王夫人的排擠,比如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宮花就敢怠慢了黛玉,一個奴才敢如此,不過因為知道主子未將黛玉放在眼中,而黛玉明顯感覺得到,所以忍無可忍後便回敬了幾句。到後來的自作主張換掉給黛玉配藥的太醫、當著眾人的面拒絕黛玉的茶水、說到晴雯的討厭不忘提起黛玉等等,都能看出王夫人對黛玉的不滿和冷漠,敏感如黛玉,焉能不知此?

編輯搜圖

但相比賈母生前的日子,寶玉外出避禍後才是黛玉的煉獄。

根據前八十回的線索,我們大致猜得到北靜王會與黛玉有所糾葛,而以北靜王和寶玉的交情,如果他知道寶黛的感情,斷不會橫刀奪愛,只有寶玉不在的情況下,一無所知的北靜王才會有跟黛玉發生糾葛的機會。那麼,是誰製造了這個機會?賈雨村!

從賈雨村的斑斑劣跡來看,這是個忘恩負義、見風使舵的小人無疑,寶玉外出避禍,賈府近似頹敗,賈雨村自然要尋求更大的靠山,那麼北靜王將會成為他新的巴結對象,怎麼巴結呢?用美人。文中有一處細節很有意思,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便是黛玉和賈璉從姑蘇回來時,隨行的竟然有賈雨村,作者為何要憑空添上這一筆?大抵是為了讓賈雨村看到“出落的越發超逸”的黛玉,而這一次印象,成為了黛玉後來噩夢的主要原因。

賈雨村知道黛玉的才情、氣質、容貌,成為了他巴結北靜王的基礎,北靜王不明真相,聽聞賈府有此等親戚,自然要求。如此,賈雨村便會來說服賈政。

賈政此人,迂腐不通,但在他的認知裡,黛玉是和妹妹賈敏一般高不可攀的女子,寶玉遠遠配不上,而且賈政對寶黛的感情一無所知,即便知道也不會將兩個孩子的情感重視,聽到北靜王有求黛玉的心,自然想的是給外甥女找個更好的去處,是要答應的。如此,王夫人便成了遊說黛玉嫁給北靜王的說客。

但黛玉畢竟此生只為寶玉而來,哪裡還會與其他男子有干係?就是在這樣“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處境中,帶著對寶玉的思念,黛玉日夜哭啼,最終淚盡而亡。

這“風刀霜劍”,自然是王夫人居多,但賈政,何嘗能逃過干係呢?


微影悼紅


誰也不是,應該指的就是時間歲月。人們固有的觀念認為黛玉無父無母,無兄無弟,孤苦伶仃地寄養在賈府真的很可憐。加之黛玉的情感又受阻,使人們很容易想到並認為黛玉在賈府的處境很不好,但實則不是的。你想她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賈母自然會保護她。而榮府的當家人是誰?王夫人,鳳姐。賈母又是王夫人的婆婆,相當於頂頭上司,自古本就婆媳關係難處,王夫人會去惹頂頭上司自己婆婆的心肝肉兒?即使黛玉與寶玉有私情,王夫人不中意黛玉,但也不會表現出什麼的,也只能是裝聾作啞裝糊塗。以王夫人的身份與角色,她不會對黛玉作任何不好的事,王夫人對黛玉最大的可能做的最多也就是敬而遠之。

而鳳姐是什麼人,巴結黛玉還來不及呢,怎麼會傷害黛玉?

那麼王夫人會在賈母死後對黛玉怎麼樣嗎?不會。她是黛玉的舅媽,如果王夫人對黛玉做了什麼,別人會認為王夫人在欺負無依無靠的小女孩,王夫人也不會蠢到這麼沒水平的地步。

那麼賈府人多口雜什麼人都有,會對黛玉怎麼樣,讓黛玉感到生存的壓力嗎?

人多嘴雜會有,但以賈府的勢力養黛玉這麼一個小女孩,還是沒問題的。所以對黛玉夠不上是“刀霜雪雨嚴相逼”

實際上,黛玉在賈府生活的很自在,同樣是無父母的湘雲幾乎每天都要做針線活到很晚,而黛玉就沒有這種壓力。黛玉的多愁善感來自於自己的個性,而同湘雲相比,湘雲卻每天快快樂樂的。

書中說黛玉是“心較比干多一竅”這就表明她非常聰明,所以黛玉她心中早就明白自己的情感不會有結果,但他們到了結婚的年齡時,寶玉必須娶妻,而黛玉自己也必須要嫁,這就是必讓她與寶玉永遠地分開,所以黛玉才怕歲月的流逝,時間的飛逝。而時間就象“刀霜”一樣把她緊緊地“相逼”


彩霞滿天949


這是抒情詩,並非實指。我體會,從三個方面看。一是,黛玉是有生活原型的,也並非是賈母外孫女,而是寄人籬下的孤女。後面,黛玉和寶釵說起心酸,說自己如何孤苦無依,吃藥又沒錢,心事無人作主。這個黛玉一點不像賈母的外孫女。二是,黛玉是有隱喻的,我認為是朝未張嫣皇后,朱由校在時,張嫣受到魏忠賢和客氏打壓,差點被廢了。朱由檢繼位後,張嫣雖為太后,但大明朝風雨漂搖,北京城破,據說張嫣自縊殉國。這也符合“風霜刀劍嚴相逼”之心境。三是,黛玉是玻璃心,外界一點點風雨,她內心就會起波瀾。詩人,天生敏感,有一種莫名的心理恐懼,什麼“金玉良緣”,對於黛玉,就是“風霜刀劍”。甚至跟寶玉誤解、拌嘴,對於黛玉而言,也是莫大的打擊。


朵朵佬爺


黛玉葬花詞裡面的風刀霜劍嚴相逼,是黛玉對自己的生存環境並不甜蜜溫暖的認知,縱然有賈府最高領導人賈母的萬般疼愛,寶玉的溫柔和理解,紫娟的用心服侍,作為一個無父無母無兄弟姐妹的孤女,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人來引導解答,甚至女孩子來例假都是自己摸索,她所有的指導思想就是母親說的事事留心,以及滿屋子的書籍,對或者不對自己也不知道,寶釵勸她少讀西廂記等,女孩子以針線為主,她說長了15年從來沒有人這樣對她說過,她覺得倍加溫暖,由此與寶釵和解,結成金蘭姐妹。看到這裡眼淚婆娑,一個孤女在人群中獨自成長的心酸油然而出。賈母自然是疼愛的,舅母是什麼態度,其他本家姐妹怎麼看自己,婆子丫頭怎麼看自己,有幾次婆子丫頭說的是別人,她聽到了以為是說自己,這些都是她感受到的風霜刀劍,也難怪她多心,寄人籬下的孩子普遍敏感多思。和湘雲不一樣,湘雲雖然襁褓中失去了雙親,但是叔叔嬸嬸還在,平時對她也不錯,去王公貴族家來往也都帶著她,而且是自己的本家,加上天性開朗,平時也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