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生活的區域,傳承著不同的風俗習慣,這就是老百姓經常說的“講究”。

就說這過大年吧,南北方都是過一個節日,可是,“講究”卻是有所不同。時間往前追溯幾十年,東北人過春節的各種“講究”更多,也就是這些“講究”,把年味攪得濃濃的,過的有滋有味,歡歡喜喜,熱熱烈烈,過的有勁兒,有盼頭,有情趣。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在過去年月裡,在農村冬天裡經常可以聽見的歌謠,是婦女哄孩子時候吟唱的。歌謠的意思是告訴孩子,農曆到了臘月初八,一貫平平淡淡的日子裡開始有年味了,殺年豬、做豆腐、淘黃米、蒸粘糕、包凍餃子,吃的飯菜也一天比一天好,品種逐漸多起來。同時,迎接大年的各種“講究”也隨著年的來臨,各家各戶開始忙碌起來,把小日子攪得火熱。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離大年還有七天時間,辦置年貨開始納入了日程。“小年”這天“講究”是早上吃餃子,晚上送灶王爺昇天。過去,農村幾乎每家都供灶王爺,“小年”這天晚上天黑以後,各家在灶王像前的供案上,擺放上糖果等貢品來祭灶王,既有請灶王向玉皇大帝稟報時多進美言之意,又有以藻糖粘上灶王的嘴,不讓其多說過失之語。祭拜後把灶王爺的牌位請下來,拿到做飯的灶坑門簾前燒掉。主人邊燒邊叨咕一些咒語,意思是灶王爺在家庭待了一年,掌握了家庭的所有情況,今日晚上要上天去到玉皇大帝那裡彙報這戶人家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在彙報的時候,讓灶王爺多多彙報家庭裡的好事,少彙報壞事,免得受玉皇大帝懲罰。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過了“小年”這天,以後的每一天都有講究,都安排很多上“講究”的活計,除了發麵蒸饅頭、包凍餃子外,還要進行一項最累特別髒的活計:掃房。“臘月不掃塵,來年招瘟神。”各家各戶都要進行掃房。過去,住的都是平房,做飯用煤,取暖屋裡生爐子,灰塵都掛在棚和壁上。家庭主婦們早早地先把屋裡傢俱用被單等遮蓋起來,用頭巾或毛巾將自己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棚和牆壁上的灰塵掃乾淨。掃完之後,擦洗桌椅、擦玻璃,用乾淨、整潔、亮堂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年三十這天,“講究”最多。早上天剛矇矇亮。主人就開始打掃院庭,院子裡收拾得規規矩矩,乾乾淨淨。然後,開始貼對子,院門口貼大寬幅的,房門除貼對聯外,門中間要貼上門神爺,門神爺是鍾馗,鍾馗打鬼守門,妖魔鬼怪不敢進屋,一家人一年可以平平安安過日子。除房門外,下屋的倉房、雞架、豬圈都要貼上“五穀豐登”、“金雞滿架”、“肥豬滿圈”等對子。貼完屋外,開始貼屋裡的年畫,供家堂,家裡每個人都忙的不可開交,累中有樂。

大年三十的晚飯是最有講究,過去,各家各戶生活都很貧困,可是,再貧窮的人家,這天的晚飯也要弄最少四個硬菜,雞魚肉蛋不能少。在晚飯前,全家人都要按照輩份來給供奉的老祖宗上香磕頭。然後,給健在的老輩人磕頭,小孩子們放鞭炮。一切程序完成後,一家人團團圓圓開始吃飯。吃飯的時候,都要說吉祥話,喜慶的氣氛沖淡了平日裡的憂愁,卸去了身上的所有負擔,舒展開了一年躬身的腰板,從心裡往外溢出來快樂和幸福。

晚飯後,孩子們拎著燈籠滿大街去玩,家人們湊一塊玩紙牌,不會玩牌的人坐在一起嘮嗑、嗑瓜子、吃凍梨、凍柿子。東北天氣寒冷,水果完全是凍的,最常見是冰梨和凍柿子。凍梨是一種叫秋子梨的水果,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人們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和凍柿子吃之前要放在涼水裡解凍,過年吃這種梨能解酒、去油膩。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大年三十守夜是約定俗成老的習慣,守夜是最溫馨的夜晚。年夜的餃子都是在守夜的時候包。包年夜餃子也有“講究”,選最好的面和餡,一般都是選擇芹菜餡,寓意在新的一年裡,家人都勤快一些,多幹活,多掙錢。包餃子的時候要包上幾個硬幣,接神的時候吃餃子,誰吃到硬幣,預示著誰能夠有好運。包完餃子如果剩下了麵皮,說明今年有衣服穿,剩餡有糧食吃。

年夜裡接神儀式非常隆重,也是過年最高潮的儀式。按照老祖宗的規矩,接神的時間應該是零時。但是,人們越來越聰明,心眼也越來越多,大家為了搶財神,都提前進行,一家比一家提前,都怕財神讓別人家搶去。接神之前首先要祭祖。祭祖的時候,長輩人跪在祖宗牌位前,依次是後輩人、燒香、嗑頭、禱告等。按照祖傳的規矩,婦女們不參加祭祖,男人們祭祖的時候,她們就開始忙活飯菜。

祭祖之後,全家人開始到外面來接神。這個時候,家家都把大門、房門敞開,迎接財神進門。接神的儀式在院心舉行,擺上家用的桌子,供上祭品,點上香,然後由全家中最長者主持。按照迷信的說法,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時來的方向自然也不同,接何神,神從何方來,要預先查好“憲書”,大家按各方位嗑頭後,肅立待香燃盡,再叩首,最後將香,神像、元寶錠等取下,放入早已備好的盆內焚燒,開始放鞭炮,氣氛一下子濃烈起來,火光、鞭炮的光焰照亮了整個院子,家家相接,整個村子都亮堂堂的,烤得院子裡暖烘烘的。全家人有的燒紙,有的放鞭炮,說各種吉利話,家家戶戶接回家了天神、地神、財神、灶王神等,進屋吃餃子,迎來新的一年。

老輩人接神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接姜太公來過年。據說,當年姜太公封神時,忘了給自己留個位子,當除夕晚上諸神歸位後,他卻沒有了落腳的地方,老百姓可憐他,給他立個燈籠杆,讓他在燈籠杆下過年。說來姜太公也太死心眼了,傻得叫人可憐,為什麼不以權謀私給自己先謀個好的位子?看來,以權謀私是從外國傳來的,咱們老祖宗自古以來就是為政清廉的。老百姓喜愛為政清廉的人,每逢過年,都惦記著無家可歸的姜太公,把燈籠杆底下打掃得乾乾淨淨,把姜太公接回來過個舒服的年。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各家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長壽燈是自己扎的燈籠,從三十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在院裡掛紅燈籠,到了晚上點亮燈籠,並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放“開門炮”,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開門炮”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一百響的,稱為“百子炮”。再放大的雙響子“二踢腳”,雙響子只放三發,意謂解除一年的瘟疫和災禍。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做買賣人,四季發財。

正月初一開始,扭大秧歌便開始了。以前是舊式大秧歌,秧歌隊打頭的是披著鬥蓬,持大扇子的“傻公子”。他是秧歌隊的指揮,他手上的扇子就是指揮棒,變換隊形,扭什麼樣式都要聽他的號令。秧歌隊的演員裝束各異,除了有包頭的女角,逗醜的,更特別的是頭戴金箍,手舞金箍棒的孫悟空;憨態可掬、敞胸露肚,扛釘耙的豬八戒;還有身披袈裟、唸唸有詞、慈眉善目的唐僧、挑行李的沙僧。還有手捧花籃的“藍采和”、手擎雨傘的“許仙”,手捧寶塔的“託塔李天王”,頭佩花翎的“穆桂英”、手握龍頭柺杖的“佘太君”等人物造型。 “孫悟空”不時舉目遠望、欲騰雲駕霧; “豬八戒”氣喘吁吁、逗趣著身邊的“嬌妻”……看大秧歌幾乎全家出動,跟著秧歌隊攆著看。熱鬧的人受感染了,也加入到秧歌隊伍裡來,沒有了輩份,忘記了年齡,扭熱了冬,燃燒了雪。

早些年還有初一初二不掃地之“講究”。意思是不要將好運氣、財氣掃走。只有等到初三才可以掃地,現在這種說法已經沒有人遵守了。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正月不剪頭”現在還有這個說法。過去,東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裡剪頭。到了“二月二,龍抬頭”這天,人們開始剪頭,有“剃龍頭”之說。所以,春節前,理髮館都是特別忙,理髮的師傅也會賺錢,開始一個勁漲價。也難怪,正月裡一個月沒有顧客,要賠本的,漲價也正常。

東北地區過年的一個月裡,每天都有“講究”,從初一到初十就有“一雞二鴨、貓三狗四、豬五羊六、人七馬八、九果十菜”之說,意思是初一是雞的日子,初二是鴨子的日子,以此類推。每一個日子如果天氣好,說明今年收成什麼,天氣不好,說明要貪上災等。正月初七的“人日子”,人們最重視,這天一定要擀麵條吃,寓意拴住人的腿,不要讓閻王爺叫去。初七是拴小孩子的腿,十七拴中年人的腿,二十七拴老年人的腿。現在,這個“講究”東北人還在繼承,很多飯店以此作為營銷的廣告。

“正月十五正月正, 正月十五耍龍燈”,耍龍燈的主要道具是“龍”。扎龍的燈都是就地取材,用草、竹、木紙、布等扎制而成,龍的節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九節龍、十一節龍、十三節、多者可達二十九節。還有一種“火龍”,用竹篾編成圓筒,形成籠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龍衣,內燃蠟燭或油燈,夜間表演十分壯觀。正月十五,白天吃元宵,晚上耍龍燈,把節日的氣氛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東北地區過年的“講究”多,活動就多,人們累也高興,年過的有滋有味,很甜蜜,很溫馨。近些年來,隨著社會進步,不斷移風易俗,老一輩人又一代代離去,有些“講究”已經不時興了,有的也是名存實亡.。人們用先進的生活方式來過年,沒有了迷信,少了各種說道,雖然年味少了,但過年也更加了文明,這就是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必由之路。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鄉情散文:東北人的各種“講究”,把年攪得熱熱鬧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