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途見山河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洗兒》

金庸老先生,作為一個有中國傳統情懷和思想的人,他說這句話,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種體現,也是對前人經驗的一種總結。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前面兩句,其實暗合了四句中國的古語:

1、盛極必衰

2、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4、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後面兩句呢,也是化用詩經《小戎》、《淇奧》裡的句子,暗合了其詩意: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秦風·小戎》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不是讓人做人不要太聰明,因為聰明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個人生下來,是資質愚鈍,還是聰穎過人,早已註定。

而是讓人別把聰明用在壞處,用在算計人心,爾虞我詐的歪道上,也不應該利用自己的聰明,去斤斤計較,去謀求不當利益。如果這樣做,遲早眾叛親離,被聰明所誤。

還有,“慧極必傷”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別鋒芒畢露,也別太鶴立雞群,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否則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下場。就像蘇軾的那首《洗兒》詩說的那樣,聰明的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

如果一個人很聰明,但是他用在正道上,始終待人溫和,有著如美玉般溫潤的品性,那麼肯定受人歡迎,受人欽佩。

也不是讓人別一往情深,而是,別因為情深,而失去理智和理性。對人忠貞不渝,是個美好的品質,這毋庸置疑。包括我們自己,也希望另一半,對自己情深意篤。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愛情,而失去我們的本心、尊嚴和理智,也不能過度沉溺於感情之中,尤其是別離後的思念,分手後的痛苦,都應節制。

比如南宋的陸游和唐婉,他們本來是夫妻,伉儷情深,但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這個兒媳,就刻意刁難她,還以上吊為威脅陸游與唐婉斷絕夫妻關係。陸游雖然百般勸諫、哀求,但始終無效,兩人遂被迫分離。

離婚後,唐婉嫁給了同郡宗子的趙士程,陸游和唐婉彼此便音訊全無。幾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在家鄉紹興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邂逅了唐婉和趙士程。唐婉遣酒備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推杯換盞間,陸游睹人思憶,感昔傷今,內心百感交集,便乘醉吟箋賦筆,在園中的牆壁上,題下了著名的《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後來唐婉看到了陸游題的這首詩,心魂俱碎,悲難自禁,便也寫了一首《釵頭鳳》以應其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婉寫下這首詞之後,終日憂思不樂,最後鬱郁而死。這大概是情深不壽的最典型的例子。

還有的人,對待感情,猶如飛蛾撲火,這本來是形容一個人追求愛情的勇敢和無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能愛、不能在一起,還要不顧一切去追求,很多時候都會演變成一場悲劇。

所以感情也要懂得知進退,無論你多愛一個人,都不應該為了TA犧牲自己的一切。

其實,“情深”還有另一層意思,指的是個人感情的豐富易感,並不特指愛情,說的是一個人,感情特別敏感,容易傷感、難過,陷入消極的情緒裡,這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產生影響,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總之,金庸先生的這句話,包含做人處世、對待感情、修養品性三個方面的道理,是有益處的。但是我們一定得正確理解,才能有所裨益。


墨上小築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往白裡說就是:太聰明或太深情,都不會有好結果。關於情深不壽,近代有個很典型的案例叫:朱生豪與宋清如。

朱生豪對才女宋清如一往情深,在長達9年的異地戀裡,他在工作躲避戰亂的同時,以思念為筆、以深情為墨,為他的女神寫下了500多封情書。這些情書中,現今存世的仍有308封之多。但也正是因為深情太過,朱生豪熬過9年異地戀終於與宋清如團聚後,僅僅兩年時間,他就染病離世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是現代作家木心的話,這話用來形容朱生豪與宋清如的愛情,是再合適不過了。

9年,500多封情書,卻每一封都不重樣,這就是朱生豪之於宋清如。內容之外,根據統計,在現存的朱生豪的308封情書中,朱生豪對宋清如的稱呼之多,就到了讓人驚歎的地步。

相比大文豪魯迅在給許廣平情書中的9次稱呼變換,朱生豪對宋清如的稱呼變換頻率,更是驚人:竟 達幾十種之多!

在情書裡,有時,他喊宋清如“清”、“寶貝”、“哥兒”、“無比的好人”,有時候又喚她:“宋神經”、“女皇陛下”。除開這些,還有很多今世人想都想不到的稱呼,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這308封情書,封封感人肺腑,句句動人心魄,字字刻骨銘心!以至於,讀朱生豪的情書,能讓人有一個切身感受:世間,最深情最痴情最鍾情,大抵如此吧!

以下是朱生豪情書中,隨意摘錄的字句,請諸君自行感受:

“如果不是因為這世界有些古怪,我巴不得永遠和你廝守在一起。”

“要是世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多麼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負得哭不出來。”

“我想要在茅亭裡看雨,假山邊看螞蟻,看蝴蝶戀愛,看蜘蛛結網,看水,看船,看雲,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的睡覺。”

“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然而,情過深,往往傷身。所謂思念成疾,大抵如此。

真正想念過一個人的人都知道,思念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茶飯不思、夜不成眠,患上傳說中的相思病。

這種相思,耗神、傷身、費力,但又無藥可醫。

朱生豪與宋清如的年代,異地戀的通訊全靠車馬郵件,偶爾一兩次見面也都是匆匆一瞥,這般情況下相戀九年,可見其情深,可見其相愛之艱難。

正因為此,九年間,一往情深的朱生豪嚐盡了相思之苦,

朱生豪在與宋清如相戀後,一直在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很長一段時間裡,翻譯和思念宋清如,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但偏偏,因為戰亂,朱生豪幾次丟了翻譯稿,這就意味著:之前的翻譯全部都打了水漂。在這種情況下,朱生豪還時時刻刻憂心宋清如的安危,一旦幾天收不到宋清如的信箋,他就會會整晚整晚無法入眠。

在現實的一次次打擊面前,朱生豪的失眠越來越嚴重,他甚至還過早出現了脫髮的症狀。因為長期失眠,抵抗力漸弱的他還染上了肺病,在重重打擊下,他甚至想到過自殺。

在最關鍵的時刻,宋清如權衡再三後,決定結束異地戀生活,和朱生豪結婚。這一年,是1942年,這一年,他30歲,她31歲。

就這樣,兩個大齡中年,終於正式結為夫妻!這場曠日持久的異地戀,也終於修成了正果。

但婚後,幼子出生不久,朱生豪就因肺病過世了,死時,他年僅32歲。

“但願來生我們終日在一起,每天每天從早晨口角到深夜,恨不得大家走開。”

辭世時,朱生豪拉著宋清如哽咽著道。這句,大約是朱生豪給妻子最後的情話了。

朱生豪大概是情深不壽的最經典案例了,可嘆,他死後不久,這位他曾深愛的妻子,竟很快與別的男子同居並有孕了。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宋清如還是沒能與該男子結婚。

之後,她更曾多次嘗試過與別的男子組建家庭,但或許是朱生豪對宋清如太好、好到有了強烈對比的緣故,每一次,關鍵時刻,宋清如都未能與他們成正果。

最終,宋清如在相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開始接替丈夫的工作。“他遺稿、我校訂”,伴隨著這句擲地有聲的承諾,宋清如將畢生才華全部獻給了的編輯與整理工作。

因為她的努力,今天,莎士比亞等譯著要看朱生豪版幾乎已經成了人所共知的常識。經過半個世紀的守候後,1997年,終生未再嫁的宋清如駕鶴西去。這一次,終於沒有任何,能阻礙他們團聚了!


記者李滿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的出處是《書劍恩仇錄》的第八回,乾隆和陳家洛一起觀潮,送給陳家洛的玉上寫的刻字。原文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而“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根據字面意思理解,是說太聰明智慧便會對自己有損傷;一段感情,往往到了最深處,卻無法長久。

先具體說下“慧極必傷”。慧極必傷的反義詞應該是“難得糊塗”或“大智若愚”。

人如果太過聰明,看待事情就會看得很深,甚至會鑽牛角尖,顧慮頗多,擔心這個,避諱那個,這樣就會勞神、傷身,甚至可能誤了性命。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隨處可見。比如經常使小聰明、算計別人的人一般都不怎麼招同事喜歡;自以為聰明、敏銳的股民一般都是被套的最牢,虧的最多的。

再具體說下“情深不壽”。如果一個人用情太深,那往往就不會長久,因為當我們對一份感情投入得極深,隨之會產生各種連帶情緒,會常常患得患失,有不少憂傷煩惱。

畢竟愛情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當你深愛一個人時,你會願意最大程度地奉獻自己。你可能願意滿足對方的一些要求,有著很強的佔有慾,這樣一來,你可能就會小心眼、極度依賴,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和他相關。

但是這樣的感情狀態也很危險,因為你的一點情緒會被無限放大,你們兩個需要花大量心力去解決本不該在意的問題,以及安撫對方本不該那樣的情緒,久而久之,兩個人的相處狀態就會很累,慢慢就會厭倦,最後自然時分手了。

可以說,越是想擁有,往往失去的越快,越想天長地久,越容易事與願違。通常的結果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如果從更廣義的層面來看,可以把“情深不壽”的“情”理解為是一種對於情的執念。它有可能是信仰,也可能是事業,還有可能是親情、友情。

拿信仰來說,多少藝術家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來捍衛它;拿事業來說,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積勞成疾,43歲就離開了人世。

太多的例子告誡我們對任何事、任何人產生太深的執念都不會有好結果,真正有智慧的方法是:可以深用情,但一定要有隨時都能抽離的心態。

其實,這麼看,“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講的是一個意思,就是凡事要有個度,過猶不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佛系一些。

這和儒家所提到的“中庸”很像。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作為儒家的立身處事準則,對中國人的影響異常久遠。

“中庸”有以下兩種解釋:一是指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說的就是人生行事,應該把握一個“度”,既不過分,也無不及,不好高騖遠,平常人平常心。二是指不偏激,不走極端,不浮躁冒進,以中為貴,以和為美。

這兩種解釋不論是哪一種,關鍵詞都是要適中,適度,就是恰如其分。例如,人都有七情六慾,禁慾則壓抑人性,但縱慾卻又戕伐人性,同樣有損身心健康,適當的情緒和慾望是最好的。

我們都知道,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物極必反,盛極而衰。任何的思想、情感與行為如果太“滿”或太靠近極端,就會鑽進“執念”的死衚衕,輕者鬱鬱寡歡,重者精神渙散難安。所以,我們為人處事要注意分寸,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根本。

好比手中的沙握得太緊,沙子就會在指縫間漏掉;手上的風箏線拉得太緊,風箏就永遠飛不起來。凡事有個度,就是做什麼事都要控制程度,要恰到好處,“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

對於“慧極必傷”,那就凡事留三分。學會適度地生活,擁有適度的情緒。無論飲食、睡眠、飲酒等都要適度,無論悲喜、憤怒、緊張、追求、地位、權勢、榮譽等等都要有度,防止操之過急或不思進取。

對於“情深不壽”,那就愛人愛七分。交往要適度,而不是兩面討好、左右逢緣、八面玲瓏。保持交友的彈性,注意交往的分寸,掌握尺度,注意火候,太親會失去魅力,太淡易淡漠感情。

然後不讓自己產生過度的奢望,以免導致過度的失望。知足才能擁有更細水長流的感情。


有書快看


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似乎聰慧的人反而會傷到自己,重情的人卻活不長。

原來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句俗語,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觀點。瞭解之後才發現,這種說法並不科學,而“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更是體現了一種佛學思想。


1.出處不同

網上經常把“慧極必傷”和“情深不壽”這兩者連在一起許是二者表達的意思有相同之處吧。


“情深不壽”出自金庸的“情深不壽,強極必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乾隆送給陳家洛佩玉上的刻字。而“慧極必傷”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出處。

2.慧極必傷的佛學思想

慧極必傷裡的“慧”並不單純地指“智慧”,更是指俗世裡自認為的小聰明和算計。


不將心思用在正道上,想要憑藉一些小把戲得到利益,這種算計來的東西原本就不屬於你,如果強奪也就會壞了自己的氣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傷”。

3.情深不壽的佛學思想

至於“情深不壽”裡的“情深”有兩種解法。

第一種解法:“情深者欲重也”,也就就是說重情之人本身的慾念就比較重,在上面耗費的心力也比較多,往往會比一般人消耗更多的能量。


“欲重者耗福報”,也會相應地減損身體消耗。但這都不是必然現象,只能說是發生的概率會更高一些而已。

第二種解法:“情深者負債重”,從因緣際會上來說,用情至深的人往往是因為過去欠下了很多債,可能是實際的金錢方面的負債,也可能是感情方面的負債。


這一類人欠別人很多,福報缺失嚴重,當所揹負的債被還完之後,壽命也就就此結束了。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都涉及到了佛學氣運、福報的說法,講究的是一種和諧與守恆。

把“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理解為“智慧者會自傷,情深會嚴重影響壽命”,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我們需要辯證地去看待。


有書課堂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這是《書劍恩仇錄》中,乾隆贈與陳家洛的一塊玉佩上鐫刻的言辭。

溫潤如玉

古人用玉比喻人的美好品德。比如:玉的聲音清淨越塵,表示“智”;玉又晶瑩剔透、表裡如一,表示“義”;玉的溫潤,表示“仁”。

古人佩玉,並不是為了炫揚,而是用來抑制。比如西周時的組玉佩,長可達1.5米,掛在身上,不能發出玉相撞的聲音,用以約束人的行走舉止:不要跌跌撞撞,一驚一怍,而要舒舒緩緩,溫文端莊。

溫潤,就是溫良恭讓,不厲不燥。謙之又謙的謙謙君子,就是這個德行。

謙謙君子

有其德而不居,謂之謙。《周易》“謙”卦認為,天道虧盈而益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君子應以謙卑之道自處。一種觀點認為,《周易》就是古代的社會學。《周易》的創作者們博觀史事,知生存竟爭之難,不免勸人以卑弱自持,以全身避禍和成就美德。類似“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樣的言論,古已有之。

慧極必傷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亡。自然界的事實,難免使人心有慼慼焉。

智慧出眾的人,如不知謙抑,便如同手持一把雙刃劍,在打敗對手的同時,也能把自己刺得頭破血流。

三國時的楊修,可謂“慧極”。楊修隨曹操行軍,見一石碑上的“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立馬便能猜到謎底。而曹操在行軍三十里後才想明白,不由感嘆智愚相去三十里,實在比不上人家聰明。看見曹操的“一合酥”,楊修就來個“一人一口”。曹操隨口說個“雞肋”的口令,楊修就打點行李,準備撤退。深可嘆息者,楊修的下場,竟是“明公性急,輒行軍法”(楊修被殺後,曹操夫人卞氏寫給楊修老媽袁氏信中語。當然,曹操也給楊修老爹楊彪寫信,並饋贈人財物頗豐)。楊修之死,或有政治上的原因。但奸雄一般都容忍不下比自己還聰慧的人。楊修“慧極”,遲早得“傷”。



情深不壽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柴米油鹽,父母妻子。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愛恨恩仇。紅塵滾滾,天網恢恢。勞身費力,費神勞心。動於心,發於情,情到深處,為伊消得人憔悴,望盡天涯路。摧肝裂肺,掏心斷腸。這顯然不利於健康。這些殺豬刀,刀刀催人老。



情深難免不壽,無情可以不老。

元結寫道:借問多壽翁,何方自修育?唯雲“順所然,忘情學草木。”

韋莊長嘆: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李賀歌曰: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草木無情,欣欣向榮。天地無情,浩浩長存。不過,人總歸有情,實在學不來無情。只能這樣:發乎情,止乎禮。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莫安排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的意思是太聰明的人總是容易受傷,用情太深的總是活得不長久。

這句話出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書中寫的乾隆送給陳家洛的一塊寶玉上所刻之字就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慧極必傷”是指人太聰明瞭,看待事情總是看得很深,考慮各個方面的多個可能,擔心這個,避諱那個,最是勞神,容易傷身。

“慧極必傷”也可以理解為太聰慧的人,總是容易洞察人心,透過現象看本質,對那些虛情假意的人總能洞察,身邊的朋友少,讓人不感靠近,或是看得太透與人保持距離,不被人理解反而傷到自己。

比如《書劍恩仇錄》中有一段是描寫霍青桐識破清兵把陳家洛和香香公主困在沙漠作為誘餌,想引誘回兵來救他們的計謀,所以反對出兵營救,遭到族人的誤解,心灰意冷之下獨自出走。這個事例就很好的詮釋了“慧極必傷”的意思。

“情深不壽”指的是用情太深的人必然會有過多的憂慮,患得患失,胡思亂想,思慮過重,憂慮傷身導致的不長壽。這裡的“壽”指壽命,生命。古代因情傷身的例子,大家熟知的《紅樓夢》中的黛玉,用情太深,思慮過度,抑鬱而亡。

“情深不壽”的另一種理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情義真摯,深沉無需繁飾,就如這質樸天成的美玉一樣,無需百般刻鏤,細琢精雕。此處的“壽”字,作鐫刻、雕鏤解。

(壽:鐫刻;見《醫史·李杲傳》:“制一方與服之,乃效,特壽之於木。”)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是金庸的智慧結晶,內含人生至理,難抑情懷。

用現在的話來說做人要有難得糊塗的智慧,看破而不點破,如玉般“溫潤”,處事圓潤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用情,兩情相悅才長久,單方面用情再深也只會是傷了自己。要愛自己多點,不要一門心思全在對方身上,委屈了自己,對方還不領情,得不償失。

所以現在要”慧睿並存,情深有度”,聰慧與睿智同時存在,情深而有分寸。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這句話有很深的中國道家哲學文化背景。

《易經》裡講究陰陽調和,物極必反,所謂“亢龍有悔”就是說一件事物在極端興盛的時候,有可能就由盛變衰,開始走下坡路了。

同樣“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也是受這個文化影響,意思是一個人聰明到了極致,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俗語也有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說法。“情深不壽”,就說用情太深,日思夜想,不利於身體的健康,故而會損害自己的壽命。“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用情專深,影響健康的典型表現了。

古代人講究天人合一,就是說人在天地當中,必須尊重自然規律,不能太過激進,做事要中正和諧,就像我們自然界化生萬事萬物一樣。

西漢時期的智慧著作《淮南鴻烈集》有一則非常經典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寫的就是福禍相依的道理,表面上看著是好的事,有可能變成壞事;表面上看著是不好的事,有可能變成好事。我們要認識清楚自然規律,不偏不畸,做到未雨綢繆。

另外,看破世俗紛雜,隱逸山林,追求閒適,是古時候有才華的隱士的一種現象。他們俯察人情冷暖,追問天地變數,潛心研究自己的學問,不為外界所幹擾。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也參悟透了天地變數,險惡相生的道理。

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非常深厚的,直到今天,他的著作不僅我們中國人喜歡讀,影響了一大批文人學者,就連外國人也是趨之若鶩,紐約時報閱讀排行榜,第一受歡迎的中國書籍,就是老子的道德經。

竹林七賢之首嵇康先生,他對這個虛實相生,陰陽演變,天地變數就參悟的非常透徹。他在《述志詩》中寫道:

“君子體變通

否泰非常理

當流則義行

時逝則鵲起”

他非常明智地告訴我們,順境逆境都是相依存的,君子要明白事物常常在變化的道理,要做到寵辱不驚,當位的時候,要做正當的事,做正義的事,做慈善的事;失位的時候,在逆境的時候,就要自我保全,抽離困境。

所以,慧,不當用其極也,行義則安;情,不當用專深也,寵辱不驚,凡事不必強求,船到橋頭自然直。


東莞油膩中產老陳vlog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人更是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總結了大量格言、成語,其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經驗智慧。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就是其中之一。前者是說,聰慧的人善於在實踐中探索、善於弄巧,當然時間久、鑽研的深入了,也會遭遇很多失敗,象弄巧成拙,爬的高、摔得重等,都是在概率中存在的。和“傻人有傻福”相對應,過於鑽營、心機太重的人,被人會遭受傷害;

“情深不壽”也頗具哲理性。太重感情的人,容易陷入或喜或悲的情緒中,傷心傷肝,容易失去理智,出現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礙,久之情緒低落、意志消沉,則會患上心理疾病。最終影響健康,縮短壽命。比如《紅樓夢》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因為長期的抑鬱和憂愁,導致身體健康嚴重受損,最後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損,令人惋惜。

另外,中國古代就有“月滿則虧”、“物盛則衰”、“物極必反”的說法,任何事情超過了限度,都會走向反面。

所以,“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的古訓,是很有道理的。


學習聖賢智慧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洗兒》

金庸老先生,作為一個有中國傳統情懷和思想的人,他說這句話,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種體現,也是對前人經驗的一種總結。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前面兩句,其實暗合了四句中國的古語:

1、盛極必衰

2、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4、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後面兩句呢,也是化用詩經《小戎》、《淇奧》裡的句子,暗合了其詩意: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秦風·小戎》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不是讓人做人不要太聰明,因為聰明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個人生下來,是資質愚鈍,還是聰穎過人,早已註定。

而是讓人別把聰明用在壞處,用在算計人心,爾虞我詐的歪道上,也不應該利用自己的聰明,去斤斤計較,去謀求不當利益。如果這樣做,遲早眾叛親離,被聰明所誤。

還有,“慧極必傷”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別鋒芒畢露,也別太鶴立雞群,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否則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下場。就像蘇軾的那首《洗兒》詩說的那樣,聰明的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

如果一個人很聰明,但是他用在正道上,始終待人溫和,有著如美玉般溫潤的品性,那麼肯定受人歡迎,受人欽佩。


也不是讓人別一往情深,而是,別因為情深,而失去理智和理性。對人忠貞不渝,是個美好的品質,這毋庸置疑。包括我們自己,也希望另一半,對自己情深意篤。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愛情,而失去我們的本心、尊嚴和理智,也不能過度沉溺於感情之中,尤其是別離後的思念,分手後的痛苦,都應節制。

比如南宋的陸游和唐婉,他們本來是夫妻,伉儷情深,但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這個兒媳,就刻意刁難她,還以上吊為威脅陸游與唐婉斷絕夫妻關係。陸游雖然百般勸諫、哀求,但始終無效,兩人遂被迫分離。

離婚後,唐婉嫁給了同郡宗子的趙士程,陸游和唐婉彼此便音訊全無。幾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在家鄉紹興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邂逅了唐婉和趙士程。唐婉遣酒備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推杯換盞間,陸游睹人思憶,感昔傷今,內心百感交集,便乘醉吟箋賦筆,在園中的牆壁上,題下了著名的《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後來唐婉看到了陸游題的這首詩,心魂俱碎,悲難自禁,便也寫了一首《釵頭鳳》以應其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婉寫下這首詞之後,終日憂思不樂,最後鬱郁而死。這大概是情深不壽的最典型的例子。

還有的人,對待感情,猶如飛蛾撲火,這本來是形容一個人追求愛情的勇敢和無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能愛、不能在一起,還要不顧一切去追求,

很多時候都會演變成一場悲劇。

所以感情也要懂得知進退,無論你多愛一個人,都不應該為了TA犧牲自己的一切。

其實,“情深”還有另一層意思,指的是個人感情的豐富易感,並不特指愛情,說的是一個人,感情特別敏感,容易傷感、難過,陷入消極的情緒裡,這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產生影響,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總之,金庸先生的這句話,包含做人處世、對待感情、修養品性三個方面的道理,是有益處的。但是我們一定得正確理解,才能有所裨益。


楚雲卿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許多凝結著中國人智慧的話,都是對現實觀察的基礎上得出的經驗總結。這句話也是一樣。

中國人兩個詞對舉的時候,就成了一幅對子。一般以平聲字收尾。所以,我把題目的次序顛倒了一下,寫成“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從修辭上來說,這兩句又是互文關係。如果把“不壽”和“必傷”的位置互換,句子的意思是不變的。

“慧”是聰慧之意,而情深就是對人生和情感體驗的深刻。只有聰慧之人,才會有情深的體驗,你能想象一個傻子做出深情的舉動嗎?因此,情深不壽,和“慧極必傷”看似說的是人生的不同方面,實際內在上是一致的。它說的是,過分的聰明和極致的多情,不但對人生無益,還可能對生命帶來傷害,折損人的壽命。

情深不壽在文學中的典型例子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正是因為太重情了。所以年紀輕輕就去世了。現實中人物就更多了,比如納蘭性德、倉央嘉措等等都是。慧極必傷的人物,歷史上也很多,比如二十三歲去世的學術奇才魏晉時期的王弼;26歲去世的王勃、李賀;32歲去世的賈誼;35歲去世的周瑜;44歲去世的楊修等等。都是“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的代表人物。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作者說她“心比比干多一竅”,而比干是有“七竅玲瓏心”的。古人認為,心之官則思,所以,“七竅玲瓏”又是形容人聰明伶俐的。心比“七竅玲瓏”的比干還多一竅的林黛玉,其聰明靈秀,自然是異於常人。正是因為過分的聰明,才會對人情物理有著超乎常人的體察,也就更能深刻的體察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因此才會有“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的人生體驗。別人看來很正常的事情,就會讓她傷心落淚。按中醫的理論,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從人體上部七竅流出的,比如眼淚,口水等都是人體陽氣所聚。而陽氣,是生命的動能,陽氣消耗盡了的時候,生命也就結束了。所以,《紅樓夢》裡林黛玉的結局是“淚盡而逝”。這個形象,不但在現實中可以找得到,也符合中國文化的精神,和中醫理論,引起人們廣泛的喜愛和共鳴也就毫不稀奇了。

如果說林黛玉是文學人物,那麼,納蘭性德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人物了。納蘭性德的身世,絕對可以碾壓文學史上大多數的名人。他的父親是康熙時期權相明珠,他在年紀很少的時候,就顯露出聰慧的氣質。他在詞作水平,說是清代第一,大約沒人會有異議。在仕途上,他也比大多數人幸運,年紀輕輕,就成了康熙皇帝的貼身侍從。這是多少人努力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可是,這樣的一個人只活了三十歲就去世了。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方面大約就是應了“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的說法。

納蘭性德的深情是人所公認的。他不但對朋友,還是對愛人,一旦交接,就會用情極深。他與詩人顧貞觀的友情,傳為詞壇佳話。為了友情,他一諾千金的搭救被科場舞敝案所連累而遠戍寧古塔的吳兆騫。“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籍,母老家貧子幼。”就是他對遣戍之中的吳兆騫的問候。

納蘭的性德的妻子盧氏在結婚沒有多久就去世了。納蘭對她的思念是貫穿一生的。我們可以看看盧氏去世三週年時,納蘭為她寫的悼亡詞《金縷曲》: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鈿釵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她,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不知各位讀到“是夢久應醒矣”的時候,是否感覺到詞中透露出的不詳之兆,不壽之徵。納蘭的妻子已經去世三年了,可是,想起妻子的時候,納蘭留給世人的依然是強烈的椎心刺骨的傷痛。這種傷痛表達出一種決不放手的情感。妻子已經去世了,如果九泉之下能捎封信來該多好呀。好讓我知道,她這幾年來,是苦是樂,是悲是喜,如果有了煩惱和心事,她會向誰訴說,與誰相倚呢?如果有來生的話,我們是否可以遇到呢?如果遇不到該咋辦呢?納蘭的這種情感的傷痛,讓幾百年後的我們讀了,也覺傷感。可見,這種深情,是真能傷人的。

如果我們讀蘇東坡懷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時候,能感受到強烈的思念之情的話,在蘇軾的深情之後還有一種看破的釋然與霍達。所以,蘇詞雖略有傷感,卻並不過分,這就是所謂的“哀而不傷”,而納蘭的憂傷,是可以傷人的。這也就是納蘭的詞雖美,卻不宜深讀的原因。因為他把深情思念的哀傷傳達到極致。“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以上無論是文學中的林黛玉,還是現實中的納蘭性德,他們身上體現的更多的是深情。下面再說說慧極之人。王勃是文學天才,可以說是極慧之人。李賀稱為“詩鬼”當然也是極其聰明的。他們都二十來歲就英年早逝了。

“初唐四傑”的王、楊、盧、駱,都是很聰明的,也都是年紀輕輕就聲名大著了。當時有位名臣叫裴行儉善於看人,他對四傑的評價是:“楊子沉靜,可得令終。其它三人就難說了。”最後四傑的結局果如裴行儉所言。王盧駱最後的結局都是不好的。這大約就是所謂的天妒英才,木秀於林,風必吹之吧?聰明,深情,都是人生的正能量,正價值,為什麼反而會帶來不好的結果呢?這是不是違背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中國文化的最高價值標準是“中庸之道”。中庸,是無過無不及。人在處理任何事情上的標準,不是折中,而是恰到好處。因此,這兩句話的問題不是出在“慧”與“情”上,而是出在“深”與“極”上。“深”與“極”都有過分之意,失去了中庸的本意。

以情來說,兩情相悅,妻子好合,和樂且耽,是正常的。無情負心,是情上的不及,而用情太深,就是過了。過尤不及,所以無情無義和用情太深,對人生都是不利的。前者的例子是陳世美和李甲,後者的例子就是林黛玉和納蘭性德。

聰明智慧上,也是一樣。人太聰明瞭,一般不會有好下場。這裡可以舉一下三國楊修的例子。他本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可是,這聰明不但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要了他的小命。當他聽到曹操以“雞肋”為口令的時候,馬上想到曹操要退兵了。這個推斷,以今天心理學的理論解析,依然成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接下來只有退兵了。

楊修的聰明,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這樣看來,聰明反而是不好的了。其實不然,真正的聰明和智慧,是不外露的。常常顯現出來的,往往是小聰明,而不是大智慧。道理很簡單,真正的大智慧,不會被一般人所理解。老子認為,聖人引導百姓按自然法則行事,老百姓享受到好處之後,根本不知道其原因,而會說,這是我的運氣好。所以,老子說,大成若缺,大智若愚,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的聰明不是被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因此,慧極的所謂聰明,就是聰明過頭之意。

中國歷史上真正深通儒道精神的大知識分子,大都是長壽的。孔子孟子都是當時的高壽之人。老子就更不消說了,就算是現代的國學大師,也大都長壽,比如熊十力,徐復觀,梁漱溟、馬一浮等等,都是高壽之人。因為他們是有大智慧,而不是小聰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