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分享:我在加拿大25年的移民生活

我和W先生於1994年10月移民來到加拿大多倫多,到今年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裡,我們先後搬了三次家,兩個女兒也相繼出生並已經長大成人。大女兒今年夏天大學畢業,目前從事著她嚮往的工作。小女兒今年9月進入大學,學習她喜愛的專業......

來到一個新地方,需要辦理的事情很多:去銀行開賬戶,申請社會保險卡,以便找工作。另外,抵埠後得知:安省的駕駛執照從那一年開始實行G1、G2、G三級制,需要考兩次路試。對健康保險卡也有了新的規定:新移民登陸並居住三個月後才生效。

華人分享:我在加拿大25年的移民生活

住處附近的社區公共圖書館是我們當時每天都要去的地方,看報紙,找工作,改寫簡歷,還發現供借閱的圖書中有幾本中文書,其中一本香港移民寫的初到多倫多的書,不太厚,但十分實用,對我們新移民來說算是一本生活指南。讀後獲益匪淺,致使我當時就想將來也要像這位作者一樣,把自己的移民經歷分享給後來者,幫助大家儘快適應這裡的生活。

那本書美中不足的是,裡面的一些地名和專用名詞都直接翻譯成了廣東話式的中文,並沒有標註出英文原名稱。比如”登打士東街”,我們費了些勁才和它的真正名字“Dundas Street East”對上號。還有“芬治”(Finch)“士刁(Steeles)”等等街名,以及一些常用詞語“燕梳”(Insurance)等。所以,我後來寫文章時,特別注意文中凡是使用翻譯成中文的人名和地名時,一定在第一次出現時註上英文,便於讀者更好理解。

華人分享:我在加拿大25年的移民生活

社區圖書館在我們後來的生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每個居民都可以辦理圖書卡,可以借書或者光盤等資料。我父母幾次來多倫多探親期間,我幫他們借來一些中文書,充實他們的生活。我的兩個女兒上學後,也常常按照學校老師開的書單去借書來讀,當時沒有借到的書,可以預定,十分方便。每次借閱時間是3個星期,到期時可以續借。預定和續借,以前是通過電話,後來通過網站完成。

這麼多年,除了社區圖書館,還有社區活動中心,為我們提供游泳、滑冰、打球等文體設施。孩子們小時候學游泳、溜冰、跳舞等都是在社區活動中心報名學的。直到現在,孩子們週末還去社區活動中心的溜冰場去滑冰。

初到多倫多,雖有國際駕照,但當時的經濟狀況還不允許買車。我們住在市區裡,附近有地鐵。可是卻只有兩條線,現在二十五年過去了,只增加了一條線,與多倫多日益增長的人口完全不成比例。所以,雖然高速公路增加了車道,卻依然車輛擁堵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公共交通不夠發達和便利,也為人們出行造成困難。順便說一下,我們剛到多倫多時的油價是每升0.30-0.40加元。

W先生在我們抵達多倫多一個月後順利找到工作,兩個月後我們從臨時租住的地下室搬到北約克的公寓樓內居住,一樣樣地購置傢俱等生活必需品,好多東西都是從前幾年停業關門的零售店Zellers買來的。如今Zellers雖已不在,但是我們家裡的幾樣東西還保存著當時的記憶,讓我們常常想起它。

大女兒出生後不久,我們在多倫多西北的賓頓市買了第一個房子,當時只考慮房價便宜,並沒有考慮當地人口構成、學校教學質量等等。搬去以後發現那裡華人很少,而且等大女兒開始上學後發現學校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不高,不得不轉了幾個學校。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學校裡遇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不公平待遇,多次和老師及校長交涉後,我們終於決定搬到現在居住的華人較多的地區。

華人分享:我在加拿大25年的移民生活

選擇現在這個地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方便孩子們接觸更多的中國文化,這裡華人超市、餐飲業和零售業琳琅滿目,文娛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常常感覺和生活在中國差不多。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完全正確的。這麼多年來,我的兩個女兒不僅中文達到一定水平,對中國文化十分感興趣,完全可以在中西兩種文化間自由切換。

二十五年裡,我們一直感受著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氛圍,不僅有中國文化活動,這裡每年還定期舉辦意大利、希臘等其它族裔的文化活動,讓我們經常有機會接觸和感受不同民族的風情。

移民前提起加拿大說到多倫多,首先就想到寒冷多雪的冬天。我們在10月初,氣候最為宜人,也是多倫多最漂亮的時節。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就進入冬季下雪天。不過,第二年一進入五月份,各種花都趕趟兒似的競相開放,讓人們充分享受春暖花開的喜悅。不過說起來,長達半年的寒冷和冰雪真是很考驗人。

多倫多作為我們的第二故鄉,在此居住的時間已經比我們在中國居住的時間還長。二十五年時間,我們見證和體會這個城市的發展和變化,也早已經熟悉和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並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