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在周朝初立之時,周武王為鞏固中央政權,曾設立了兩個都城,一個是京都鎬(hào)京,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一個是陪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這兩個都城,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邊。

從周武王到周幽王時期,周朝國都一直在鎬京,也就是西邊,史稱西周,周幽王以後,都城改為洛邑,史稱東周,因為有人寫了一本書名叫《春秋》,所以東周又叫春秋時代,造成這個局面的就是西周的最後一任帝王——周幽王。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影視劇中周幽王形象

  • 1、起源

周幽王姓姬,名宮湦(shēng),是周宣王姬靜之子,母親為姜後。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周幽王繼位後,立正妃申後為王后,申後所生之子姬宜臼為太子。

  • 2、事件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繼位剛兩年的時候,西周發生了一件大事,在都城鎬京周邊發生了地震,並且引發涇、渭、洛三條河川發生震動,導致河水枯竭,同時岐山發生崩裂。

岐山被譽為是周朝的“聖山”,因為周武王從這裡開始了周朝的稱霸,“鳳鳴岐山”就是因此而來,所以它在商朝人民的心裡地位很高,此事出來後,大夫伯陽父說周朝快要滅亡了。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岐山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周幽王也一樣,有一天他在宮裡溜達,突然見到一個女孩,覺得特別漂亮,驚為天人,她就是褒姒。褒姒性格內向,並不愛笑,周幽王就想方設法想讓她笑。

周幽王聽信讒言,為了讓褒姒笑而點燃了烽火,接著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笑了起來。周幽王非常高興,之後,周幽王又多次點燃烽火,諸侯一再上當,最後,再沒有一個諸侯發兵,史稱此事為“烽火戲諸侯”,也叫“一笑傾城”。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烽火戲諸侯

褒姒給周幽王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姬伯服,正所謂愛屋及烏,後來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 ,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后,立姬伯服為太子 ,並加害太子姬宜臼。這個時候,伯陽父說周朝真的要滅亡了。

  • 3、發展

太子姬宜臼被廢后遭遇加害,隨後逃到王后的孃家申國,向申侯訴說了母后被廢和自己出走的經過,申侯極為憤怒,發誓要為他們報仇。但申國力量單薄,於是申侯便聯合繒(zēng)國和犬戎族一起準備進兵都城鎬京。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申國位置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聯合繒國和西夷犬戎族攻打鎬京,事變出乎幽王的意料,他一方面組織力量匆忙應戰,一方面派人點燃烽火臺,但附近的諸侯都以為是幽王又在和褒姒作樂,都一笑了之。

諸侯的救兵並沒有出現,而鎬京本身的軍隊由於多年沒有戰爭,所以毫無鬥志,申侯和犬戎的軍隊一開始攻城,守城的將士就一鬨而散。幽王急忙帶著褒姒和伯服逃向驪山。犬戎軍隊首先殺入鎬京城,不見幽王,得知他逃向驪山後,急忙追趕,最後周幽王被殺,褒姒和伯服失蹤(一說也被殺了),西周滅亡。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今西安驪山

  • 4、結局

周幽王死後,申侯、魯侯和許文公等國諸侯在申擁立廢太子宜臼為王,這就是周平王。由於鎬京毀於戰火,短期不能修復,並且又處於犬戎的威脅之下,所以周平王就把都城遷到了東都洛邑,史稱東周。從此,周朝失去了控制四方諸侯的力量,歷史進入到春秋時期。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周平王姬宜臼

  • 5、總結

周幽王作為王朝的統治者,不顧民心與民意,貪圖美色而擾亂朝廷,烽火戲諸侯而導致西周滅亡,使得中央政權不復存在,歷史早一步進入春秋戰國的動亂時代。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應該以此為戒,對於工作和生活不應掉以輕心,而應認真對待,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都能有所貢獻的人!


歡迎關注[名人雅閣],解讀古今人物,品味名人歷程。我是小雅君,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