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後,當地百姓在金朝的統治下生活得如何?

MLAL濤


北宋滅亡後,當地百姓的生活,本質上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除了北宋滅亡初期,金朝實行殘暴統治。一切穩定之後,普通漢人一如既往地生活,改朝換代就如同新年掛曆一般,撕了一頁之後,新的一頁重新開始。

借用《劍橋中國史·遼金西夏史》的說法,就是:

“在中國農村地區,生活與在宋朝統治時期肯定沒有太多的不同,而像開封那樣的城市生活,我們也不難想象,當攻城的激戰過去以後,生活很可能就一切如故,惟一不同的就是宋朝宮廷和它那幫高官顯宦已不存在。”

在這裡,並不是藉助外國人冒充權威,強化“金朝統治下的百姓無太大變化”這一觀點,而是這一觀點:一來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二來符合統治者的根本利益。

統治者的根本利益是什麼?為維護和強化少數統治者的利益。

換句話說,金人統治的地方,不論是漢人、還是契丹人、女真人,只要他們服從統治者的安排就行了。金朝所在的歷史時期,又是純粹的封建王朝,朝廷靠土地來獲取收益,而收益的高低,則是靠人。

人的基數越大,統治者的利益就越大。

事實上,金國滅掉北宋之後,金國的人口總數是一個持續增長的狀態,由最初的4000多萬一直增長到5000多萬,而女真人的比例,沒有超過10%。

從人口增長數據來看,金人統治下的漢人同胞,並沒有持續受到“殘酷”的壓迫。

不過,金人畢竟是少數派,在統治漢人時,必定有與北宋不同的方面。

北宋滅亡初期,金國施行剃髮易服

宋人所著書籍《三朝北盟會編》多處記載,北宋滅亡之後,金國在原北宋境內強制推行剃髮易服:

“金人慾剃南民頂發,人人怨憤日思南歸。”

在這本書裡,金人稱宋人為南民、南人等。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金人想要把宋的土著居民全部剃掉頭髮,因此,宋人土著紛紛抱怨,且十分想跟著南宋高宗去南方。

金人所著的《大金國志》也有記載:

“元帥府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法者死。劉陶知代州,執一軍人於市,驗之頂發稍長,大小且不如式,斬之。”

元帥府,即金人皇宮。這句話的大意是,皇帝禁止老百姓穿漢族的衣服和發樣,如果有人敢違抗,則處死。代州知府劉陶,就抓到一個沒有嚴格遵循剃髮易服命令的人,他雖然也剃了發,卻不和樣式,故而將其斬首。

然而,金國的剃髮易服政策執行的相當不咋滴,僅僅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營”,就不了了之收場。後來,乾脆實行一國兩制的雛形——分制制度,即漢人按照漢人的生活方式生活,金人按照金人的生活方式生活。

到了金海陵王完顏亮弒君繼位,乾脆廢除了“剃髮易服”的命令。此時,北宋已經國滅20餘年。可見,女真人的老祖先也並非一味地頑固,還是有變通之理的。

金人在漢地強行括地

括地,指的是金人統治者強行收走漢人的耕地,然後以極低的價格賣給金人耕種。

隨著金國國土面積的增加,金國的統治民族——女真人,不斷地遷徙到新佔領的地方。到了這些地方之後,女真人很快就發現,生活上他們水土不服,生產上他們不適應漢人的耕作方式。更坑的是:女真人缺少耕地。

從女真人第一次(靖康二年,北宋尚未滅亡)大規模南遷開始,金朝就對新的佔領區推行括地正常,即強佔漢人耕地。《燕雲錄》記載:

“每州漢人、契丹、奚家、渤海、金人,多寡不同,大州不過留一千戶,縣鎮百戶,多闕額數。”

翻譯過來就是,金軍在佔領新的地盤之後,就會有漢人、契丹人、金人遷徙到這裡,並派兵留守。他們的土地,自然就是搶奪自漢人。

許多被括了地的漢人,失去土地之後,就成了貧民。他們生活上無所依靠,只好賤賣自己,給金人等民族當奴隸,出賣自己的勞動苟活。史書記載:

猛安謀克戶之民…不親稼穡,不令家人農作,盡令漢人佃蒔……近已禁賣奴婢,約其兇吉之禮,更當委官閱實戶數,計口授地,必令自耕……

這段話裡的猛安謀克戶,即女真人(金人)。說這段話的人,乃是海陵王完顏亮。

完顏亮的意思很明顯:女真人不事生產,整天就知道飲酒作樂;農田裡的活,全都租給漢人來耕種,他們只收地租過日子,還養了很多奴婢……長此以往,女真人就廢啦,因此要想辦法讓他們自己去幹農活。

金人雖然一直在括地,不過是括了地主家的地,對於廣大普通農民而言,只是換了個“地主”繼續生活罷了。

後話

金國最後滅亡,也不是被漢人起義推翻,而是被蒙古鐵騎降維打擊滅掉。

北宋滅亡之後,金國境內雖然常有農民起義,卻不是針對女真人的統治,而是括地括的太狠,激起民怨。

總而言之,在生活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算挺好的,至少沒北宋皇帝剝削的那麼狠。


祗樹


這要分地方。

  • 河南和幽雲地區的漢人,生活得相當不錯,有些漢人甚至成為金朝的漢人世侯。但河北等地的漢人,就如同墜入地獄一般。

金朝境內一直都有大量的漢人。根據泰和七年(1207)的人口統計:

  • 金朝人口有870萬戶、5600萬人,囊括女真、渤海、契丹(含奚人)、 漢人(含南人)四大族群。漢人是人口占比最多的。


由於漢人多,女真人少,所以在最開始時,金朝採取了很多歧視性政策。

例如,括地、括田,就是說清理漢人的土地,將其重新分配給女真人,有點像後來清朝的圈地。

因此,在金朝初年,漢人和女真人的關係不睦,漢人的生活待遇很一般。

然而,等到金朝中後期,情況就大為不同了。

  • 先是漢人的組成變得更為複雜。隨著金朝攻取了很多北宋的土地,漢人被區分為舊遼故地之遼地漢人,還有宋朝北部之宋地漢人。


由於宋地漢人的文化水平很高,所以得到金朝統治者的讚賞。

自海陵王、世宗時期開始,就不斷提拔來自北宋的漢民,成為政治地位僅次於女真官員的群體。

正是因為吸收了宋朝的漢人士大夫,金朝才學習了華夷之辨這些知識,以中國正統而自居。

因此,在世宗朝以後,大部分漢人士大夫都對金朝有了認同感。


HuiNanHistory


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總是會把欽徽二帝的悲慘遭遇寫出來,然後就開始敘述金軍攻城之後對百姓的屠殺、對婦女姦淫等。

但問題問的是金朝統治下的漢人生活,也就說金朝代替宋朝後,已經離宋朝政權有一段時間了。並且金朝統治下的漢人生活也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糟糕。

金朝統治下的漢人,並沒有很悲慘

事實上金國是一個比清朝漢化更嚴重的王朝,他們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吸收漢文化,這就導致金朝更在意維護上層統治的穩定。因此,他們對於漢人並未採取非常殘酷的行為,當然不能說沒有,只是遠沒有到肆意殺漢人、姦淫婦女的場景。

根據史料記載,金國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其人口一直在逐步上升,從原來的四千多萬上升到五千多,而其中女真人口不到百分之十。

金朝統治中原期間對漢人方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改革,其大致的管理手法也是繼承了宋朝時期的方法。

在某些農村地區的生活與宋朝統治時期更是沒有差別,唯一不同的就是戰爭過後,宋朝的高層官員都已消失,而平民百姓照樣過著自己的生活,所以不能說金朝統治下的漢人過著水生火熱的生活。

奴隸制

對於宋朝相比,金朝統治期間唯一多了一個特點就是奴隸制,但這是封建社會制度影響下的產物,奴隸的存在本身就是金朝社會的一個特徵。

作為奴隸一直是金朝社會中的最底層,中國歷史上也一直有奴隸的存在,包括滿清的奴才也是一個性質,而奴隸的存在是社會問題,並非民族問題。

有時候發生戰爭,百姓淪為奴隸,或遇到饑荒、貧窮等也會賣掉子女為奴的,比比皆是。這種性質的存在並非某個國家某個朝代產生,而是世界共有的特性。因此,金朝統治中原時期出現的奴隸,不能單純的認為是對漢人的暴政。

剃髮易服

在我們熟知的剃髮易服除了清朝有過外,金朝初期也有過這種政策,但到了海陵王和金世宗時期便廢掉了這個政策。

(金廢帝海陵王)

在漢人看來這種行為是非常不能接受的,這關係到一個民族的尊嚴,但作為弱肉強食的封建社會,從民族自尊角度出發,金國提倡女真民族對傳統習俗的保留也是無可厚非的,誰讓我們漢人被侵略了呢?

北宋滅亡時,金朝剛剛崛起時,漢人或契丹人對金朝的統治確實極度仇視,武力控制下的漢人生活極為痛苦。

但在海陵王時期,金朝開始重儒學、興文教,此後的文人到百姓生活都有所好轉。到金世宗執政開始慢慢開始出現盛世。對於剃髮易服這個政策也被廢除,因此漢人的生活狀態也逐漸恢復到了北宋統治時期的軌道。

短暫的盛世

海陵王與金世宗時期對中原文化非常敬仰,生活在漢地的金人也以中華正統自居而自豪,最誇張的是,他們把漢人稱為“南夷”,自己卻稱漢人。當時的統治者已經把金朝視為正統王朝的一環,而各族在金朝的統治下生活越來越穩定。

然而,這樣的平靜的生活也就持續了五十年,蒙古開始入侵中原,但各組在蒙古面前卻表現出了更強的氣節。

待元朝建立後,各族在蒙古的統治下生活才是噩夢的開始,這就進一步激發了對異族的仇恨。元朝滅亡後,朱氏王朝對金朝沒有任何的文化任何和古國情懷,因此在金朝百年後又被打上了異族政權的標籤。

但事實上如果沒有蒙古的入侵,沒有明朝的仇視,金朝的文化認同感可能會比現在更為強烈。


大國布衣




從1127年北宋滅亡至1234年金國滅亡,金國直接或間接控制淮河以北百年,沒有辦法用問答的形式就問題作詳細描述,還是從南宋初年北方遺民的遭遇談起吧



淺談金初期北宋遺民的生存狀況




1.換衣.理髮


(建炎三年.1129年)元帥府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法者死

劉陶知代州,執一軍人於市,驗之,頂發稍長大小,且不如式,斬之。韓常知慶源,耿守忠知解、梁,見小民有依舊犢鼻者,亦責以漢服,斬之。生靈無辜被害,不可勝紀

時復布帛大貴,細民無力易之,坐困於家,無敢出焉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二


沒有把髮型留成圖中右下角那位洗馬帥哥的瀟灑模樣,出門就是送人頭。只留了那種髮型仍然出不了門,衣服還得按騎著馬的那位帥哥的款式來,不能有盤扣,衽也得反著來





2.奴婢與坑爹







建炎四年(1130年)十二月辛未,是日,大索南人,及拘之於路,至癸酉罷,籍客戶拘之入宮。至次年春,盡以鐵索鎖之雲中,於耳上刺官字以志之,散養民間。既而立價賣之,餘者驅之達靼、夏國以易馬,亦有賣於蒙國、室韋、高麗之域者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十

建炎四年十二月,金軍統帥粘罕搞了一次為期三天的大狩獵,獵物就是“南人”。第二年春天,金人把獵物們用鐵鏈鎖著押往雲中,耳朵上刺著“官”字標誌的獵物們被牽上市場明碼標價出售,沒賣完的被拿去與西夏換馬,還有一些獵物被賣到蒙古、韓國等地方

據《青宮譯語》介紹,金人做人販子十很誠信,十個“南人”換一匹馬,一個“南人”僅值二金。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中原士大夫為宗維所掠,聚之雲中,至者無以自活,往往乞食於路。宗維見之,畏其眾也,驅三千餘人坑之城外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十

粘罕的獵物中有一大批肩不能挑背不能扛的士大夫,這批人被視為殘次品,大量滯銷,士大夫們在雲中只能以乞討為生

粘罕覺得大批乞丐極大地影響到了雲中的市容市貌,下令在城外挖了個大坑,一次性收容了三千多人







3.標準地域黑


紹興二年(1132年)金國開科舉,粘罕下令不許錄取中原讀書人

宗維諭主司,勿取中原人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十五

考前,粘罕立馬考場,羞辱並趕走了年齡大的舉子。因為磁州人胡礪與另一位金國大臣知制誥韓昉關係好,考前把籍貫由磁州改為燕山,榮登榜首





4.逼良為奴


紹興八年(1138年),是夏,元帥府下令,諸公私債負無可償者,沒身,及妻女為奴婢以償之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二十

1138年金熙宗完顏亶改元(由天會改天眷)大赦,下令“凡負債皆釋去”。此舉影響到了在轄區廣泛開展PTP業務的各軍隊高層利益,為了不使自己的血肉錢化為烏有,金元帥府公然抗旨,下令凡不能一次性償還所有債務的人全家為奴抵債





在劉豫的大齊境內,大夥的日子會不會好過一點呢?




5.壯丁與田賦


紹興五年(1135年)八月,己酉,趙鼎進呈探報,劉豫將山東百姓六十以下、二十以上皆簽發為兵,每畝科錢五百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十二

南宋經呂頤浩、朱勝非、趙鼎、張浚等幾任宰執的治理下已經擺脫了初期的困境,進入了“小元祐”時期。劉豫在徵發大量丁壯後,仍對農民課以重稅




6.劉豫的商稅


劉豫的歷史使命是“南拒宋軍,替金斂財”,徵發丁壯後,婦孺老弱殘根本沒有承擔高額田賦的能力,面對拿著砍刀催收田賦的偽齊官吏,賣身人家都嫌吃得多的老百姓只有一個辦法------賣兒子

只要有買賣,就會產生稅收。劉豫在這股賣兒子大潮中敏銳地發現了商機

紹興五年十月,偽齊劉豫令,民鬻子,依商稅法,計貫百而收其算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十四





兩宋稅制繁複沉重,南宋鹽稅在商稅中佔比高達百分之八十,兩宋鹽價高企,劣質宋鹽的價格是周邊政權鹽價的數十倍,但總的來說宋朝著眼的就是“錢”;我大金不但要錢,小命也可以笑納,兩手都很硬,兩手都要抓




為國釣魚


金國對北方漢人最惡劣的一個政策是括地,基本上是無償佔有漢人老百姓的肥沃田地(或者把漢人老百姓的地置換到荒地去)。到金宣宗時,北方差不多有一半的最好田地是被女真人括地了。而女真人僅佔金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1,金國猛安謀克南遷

猛安謀克是金國軍政民合一的制度,猛安是千戶,謀克是百夫長,戰時出征,平時管民。

金國初年為了鞏固在中原侵佔的土地,多次將東北的女真猛安謀克南遷中原地區。

靖康年間、紹興初年、廢偽齊的時候,都有金國猛安謀克南遷,但數量不多。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四四,記載金朝天會十五年(南宋紹興七年)的中原猛安謀克數量:

今日屯田之處,大名府路、山東東西路、河北東西路、南京路、關西路,四路即有之,約一百三十餘千戶。每千戶止三四百人,多不過五百,所居止處,皆不在州縣,築寨處村落間,千戶百戶雖設,官府亦在其內。

這時的中原女真人不過才5萬戶左右。

到了海陵王完顏亮,他把首都從東北遷到中都(今北京),通過四次大規模的南遷,將主要的猛安謀克全部遷到中原地區。

《金史》卷四四記載:

貞元遷都,遂徙上京路太祖、遼王宗幹、秦王宗翰之猛安,併為合扎猛安,及右諫議烏里補猛安、太師勖、宗正宗敬之族,處之中都;斡論、和尚、胡剌三國公,太保昂、詹事烏里野、輔國勃魯骨、定遠許烈、故杲國公勃迭八猛安,處之山東;阿魯之族,處之北京;按達族屬,處之河間。按達族屬處之河間。正隆二年,命兵部尚書蕭恭等,與舊軍皆分隸諸總管府、節度使,授田牛使之耕食,以蕃衛京國。

完顏亮南遷的女真人有數十萬戶。

這數十萬戶女真人到了兩代君主之後的金章宗時期,就繁衍成了上百萬戶,總人數達500萬以上。

2,金國女真人的括地

金國初期因為中原的戰亂,拋荒地很多,再加上金人南遷數量不多,史籍中沒有括地的記載。金國把荒地都收為官田,分配給南遷的猛安謀克戶,多餘的荒地租給流亡的漢人。

完顏亮時期,因為數十萬猛安謀克戶南遷,需要大量括地。

《金史》記載完顏亮:

正隆元年二月,遣刑部尚書紇石烈婁室等十一人,分行大興府、山東,真定府,拘括系官或荒閒牧地,及官民占射逃絕戶地,戍兵佔佃宮籍監、外路官本業外增置土田,及大興府,平州路僧尼道士女冠等地,蓋以授所遷之猛安謀克戶,且令民請射,而官得其租也。

完顏亮將官地、荒地等分配給南遷的猛安謀克戶。但因為女真人的強勢統治地位,也有很多漢人的肥沃土地被強制圈佔,替換成荒地給漢人。

有一家女真貴族竟然圈佔土地800頃(古代一頃=100古畝),相當於8萬畝。

完顏亮篡位當金國皇帝時,離宋金戰爭剛剛過去不到10年,還是有大量因戰亂拋荒的土地可以括地。

但到了金國全盛的金世宗、金章宗時期,女真人的括地卻變本加厲,逐漸括佔了全國一半的田地。

一方面是女真人口的大量繁殖,數量翻了幾番。為了維持女真人的統治地位,金國不斷進行新的括地。

另一方面,女真人原來是漁獵、遊牧為主,農耕多交給奴僕處理。來到中原,女真人生活開始驕縱腐化,將括地來的田地交奴僕耕種,或出租給漢人,或因耕種經營不善而荒蕪。

金世宗等人繼續給女真人不斷括地,直至佔有了全國一半左右的田地。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金滅宋之戰過於順利,輕而易舉的就拿下了看似太平萬年的大宋首都,還抓走了兩位天子,那麼,北宋滅亡後,當地百姓在金朝的統治下生活得如何?

由於大宋敗得太快,金人又搗毀的太徹底——把京城的皇族宗室幾乎一網打盡,整個北方成了金人的地盤後,面對如此多的人口、如此發達的社會,以及如此驚人的財富,只是部落制度只知道打打殺殺的金人明顯不太適應如何管理。

於是金人當中的聰明人絞盡腦汁,終於做出來一項決定,找一個傀儡政權,偽政權設立之後,對金人那當然不敢怎麼樣,但是對待百姓,可以說是窮兇極惡,絲毫不把百姓當人看,為了完成金人臨走前交代的斂財任務,居然派衙役拿著大刀長矛去挨個下鄉徵錢糧、抓壯丁,這還沒完,百姓已經被逼到易子而食賣兒賣女這種人間慘劇了,偽政權居然靈光一閃要增一種新稅收——易子而食賣兒賣女稅,這不是喪心病狂是什麼,偽政權的倒行逆施讓原來的大宋子民過著無比痛苦的日子。

後來金人又帶著大量的金人回來了,拖家帶口的金人們回來了,偽政權馬上跑過去獻寶,金人自己都大吃一驚,偽政權搜刮的金銀珠寶居然比得上大宋還在的時候的那種太平日子一整年的全國收入。

之後金人把原來屬於當地居民的成熟土地都佔了,就把這裡當成了自己家,至於原來的居民怎麼辦,好辦,這麼多荒地隨便選。在這樣的強取豪奪下,原來人煙稠密經濟繁華的中國北方,迅速衰落下去,甚至出現千里無人煙的恐怖場景。


關河南望


這種恥辱是任何一個有血性的華夏兒女難以承受的。

仇恨:小則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大則亡國之仇,滅族之恨!北宋靖康年間亡國就屬於這一類。

漢家女子被擄走,遭到禽獸般的金兵小番的蹂躪。恥辱至此,任何有一點血性的民族都會為此應感到受辱、憤怒之極!重提此事,簡直是在往曾經的華夏民族傷口上撒鹽。這是國之恥!

連被擄走的皇宮嬪妃、公主、宮女都成了金兵玩弄的性奴隸,北宋淪陷區的廣大女子的遭遇可想而知。要不然岳飛也不會發出:臣子恨,何時滅的怒吼!

亡國奴三字是一個民族最大的屈辱!真想象不到近百年淮河以北的大宋遺民是如何渡過的。

金做為一個遊牧民族,不可能在中原長呆下去,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張邦昌,此人幹不多久,為免遭痛罵,也掛官而去。此時太行還有十五萬宋朝遺民組成的義軍。實際上這一地區早已成為金兵不能控制的游擊區。

善惡終有報,只是早與遲。不久新興起元帝國把金驅趕至黃河一帶,金乞求與南宋聯手抗元,遭南宋拒絕。金亡後不久,南宋也亡。這其中的歷史教訓還是值得後人總結的。


晚亭與落霞同暉


小時候看《射鵰英雄傳》,感覺金朝統治下的中原百姓一個個都心懷故國,對女真人恨之入骨,天天盼著“王師”來光復,長大了才發覺壓根不是這麼一回事。

金朝統治初期,一方面與南宋的戰事頻仍,另一方面對中原百姓的壓迫也很重,因此那時的中原百姓生活是很悲慘的。隨著金宋和議的簽訂,金朝在中原的統治逐步穩固,情勢開始慢慢改變。

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顏亮酷愛中原文化,在位期間大力推進中原化,把首都遷到了北京,並努力塑造自己中華正統的地位,大量起用契丹人和漢人,這些為政舉措拉近了女真人和中原百姓的距離,使中原百姓逐漸對金朝產生了認同感。繼位的金世宗更是與民休息,大力發展經濟,開創了大定之治的繁榮局面,被譽為小堯舜。中原百姓的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甚至過得比宋朝治下的百姓還要好了。宋朝,被陳寅恪推崇為中華文化的登峰造極之世,實是靠搜刮民脂民膏養出來的,老百姓的生活可謂窮苦不堪,兩宋三百餘年,大大小小農民起義竟有四百餘起,平均每年都有農民起義爆發,逼上梁山就是出自這個宋朝。

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生活的改善,帶來的就是老百姓的擁護。自古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老百姓才不管是誰來當皇帝,只要你有德,行王道,施仁政,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就認同你,擁護你,保衛你。《射鵰英雄傳》的時代背景已經是金世宗之後的事情了,此時金朝統治下的中原百姓對金朝的認同度已經非常高了,而曾經的故國——南宋已經被他們視為敵國了。當南宋宰相韓侂冑發動開禧北伐的時候,中原百姓非但沒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反而積極報名加入金軍,和他們的女真同胞並肩戰鬥,共同抵禦南宋蠻子的“入侵”,所謂的“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完全是陸游同志一廂情願的臆想。


唐遼金元明清


北宋(960—1127)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了九位皇帝,享國167年。它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顯德七年(960),後周得眾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於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改元建隆。後趙匡胤害怕自己搬石頭砸腳,後面手下也效仿他的做法造反,於是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中於中央,同時也避免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象。但這也導致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軍大舉來襲,還把宋徽宗、宋欽宗俘虜而去,開封城財貨牲畜被洗劫一空,北宋從此滅亡。

那麼北宋滅亡後,當地百姓在金朝的統治下生活得如何?

我們先來看看眾多文學作品中,怎麼談的。

南宋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道: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自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以來,揚州一帶烽火不斷,是故“烽火揚州路”。四十三年來的往事不堪回首,今天對岸佛狸祠下,竟然響起一片祭祀的鼓聲。通過典故可以看出如今在金朝統治下的人們苟安太平,抗金意志衰退。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字佛狸。元嘉二十七年(450),他追擊宋軍至長江北岸瓜步山,並建行宮,後即於此建佛狸祠。

北宋亡後,金人佔領黃河流域及其以北方大片國土。北方漢人難以接受金人入侵統治,不斷髮起各種抵抗運動。金人為了確保北方宋朝遺民區的穩定,金於建炎四年(1130)立宋朝降臣、原濟南知府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轄黃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陝西地區,史稱“偽齊”。

偽齊不僅要維持其充當金朝走狗所需的正常軍費開支,滿足權貴奢侈享樂,還要孝敬金國女真“父皇帝”。因此,偽齊發明瞭更加令人咋舌的斂財辦法,如專設盜墓的“淘沙官”,把兩京之冢發掘貽盡;就連百姓被逼無奈,賣兒賣女,還公然收取買賣子女稅。百姓反抗聲浪不斷。

紹興七年(1137),金熙宗廢除大齊國,取而代之,在汴京設立行尚書檯,治理河南、陝西地區。

在金統治的北方地區漢人地位遠低於契丹、女真、奚等族。這之後南宋開國,雖然陸續有“主戰派”進行積極的抗金收復失地的謀劃,但在以趙構為首的“主和派”下,南宋偏安一隅許多年。

開禧二年(1206),在當時宰相韓侂冑的積極推動下,南宋再一次開始北伐,史稱“開禧北伐”。“開禧北伐”離“紹興和議”簽訂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時間,原來生活在北宋時期的漢人基本都不在人世了,後來的漢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是金國人,他們對宋朝基本不存在什麼家國情懷,自然也就談不上熱切盼望王師北歸。而一些支持南宋北伐的北方漢人,早就跑到南方去加入抗金事業了,比如著名的詞人辛棄疾。

因此,此時還留在北方的漢人,絕大部分都已認定自己是金國人,沒幾個會選擇支持南宋了。甚至有許多漢人積極報名加入金軍,和他們的女真同胞共同抵禦南宋“入侵”。

這就是辛棄疾詞中提到的“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在金人統治下的大宋臣民沒有地位,依然被搜刮民脂民膏,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這些漢人也放棄了收復失地,甚至加入金軍,抗擊南宋的“入侵”。


鄧海春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金滅宋之戰,相對是比較順利,這一戰金獲得了全面勝利,抓獲宋二帝,俘獲了北宋皇室大部分成員,要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統治階層全部變成了階下囚,那些人民我想其實命運更加悲慘。

金國起源於黑山白水之間,作為遊牧民族女真人為了生存,爆發出了十分強大戰鬥力,滅亡了兩大強國遼國、北宋,這個時候金國勢力達到了巔峰。

金滅遼亡宋,迅速佔領了北方大片領土,這個時候落後的遊牧部族文化要如何控制這樣大一片領土,這個成為了金人要面對第一大難題,他們為此推出了傀儡政權,希望以那些投降官員為他們統治佔領區,可是他們忘記了血統重要性,他們選擇趙宋皇室成員,南宋就失去了一個立國之機,他們選的那些人都是原來宋朝官員,導致了趙構可以迅速建立政權,並和金分庭抗力。

張邦昌作為宋臣必然忠於大宋,如果不是金人以屠城逼其繼位,這傢伙就算是個膽子也不敢繼位,張邦昌成為偽楚皇帝后也就做了幾日皇帝,就退位了,偽楚也就成為33天就結束了。

劉豫所代表的偽齊政權就沒這樣好了,他稱帝后,完善了相關制度,為了完成金人任務也為充實自己錢包他對百姓毫不客氣。

他如果對百姓太客氣,他肯定完成不了任務,他們為了要百姓吐出錢無奇不用,下鄉徵糧、抓壯丁、逼百姓賣兒女、這要原本在北宋下還算安定的百姓十分痛苦,開始紛紛起義並盼望南宋王師解救他們出水生火熱,無奈這個時候金已經把南宋政權打的到處跑,那還有精力管北方的百姓。

金人在成為北方的統治者後強取豪奪要安定社會瞬間不穩定期間,導致不少起義反抗金朝統治,這要北方局勢十分不穩定,金國為了穩定統治四處只能四處滅火。

南宋也不安分,不斷北伐給金國也造成一定打擊,由於宋高宗為首主和派意志簽訂了“紹興和議”導致原本屬於北宋大片土地給了金國,南宋每年還想跟金國納稅稱臣,這一系列條約是十分恥辱。

宋高宗退位後,宋孝宗繼位後,啟用主和派發動北伐,開始北伐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無奈最終還是失敗,這一失敗要北方相應漢人就不好受了,原本金國沒有精力處理他們,這個事情後放開手處理這些人,這些人當中除了部分南逃,其餘人員基本上下場都是十分悲慘的,經過金人一系列打擊,不可否認是原本發達中國北方逐步衰落下去,經濟重心也南遷。

南宋也發動北伐戰爭,這個時候由於紹興和議已經過去了許久,原本抗金那一代人基本都不在了,這個時候北方漢人基本上都認可金人,跟南宋沒什麼感情,也不會支持南宋的軍隊,他們這個時候更願意做是抵抗南宋入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